一號會議室的大門再次被推開,會議室中等待的李明偉和陸橋山抬頭望去,兩人立即起身說道:“首長好。”
“坐,坐。讓你們久等了。”二號首長笑著說道。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但參會人員很少的會議。二號首長直接來到李明偉和陸橋山旁邊坐下,“大家也別客套了,都坐吧。我可是期待這一天很久了,我們開始吧。”
首長下命令了,四人也不再矯情,紛紛坐下。
“首長,先請李院士彙報一下總體的研究情況。”許漢文說道。
還不等李明偉開口,二號首長客氣的說:“李老,就辛苦你先為我介紹一下總體情況吧。”
聞言李明偉受寵若驚,他一個埋頭搞科研的人很少與領導階層打交道。李明偉有些手足無措的翻開手中的報告,“首長,這兩年來我們對月球第二批資料的解讀得到各種科技一千三百一十二項。其中新材料技術兩百三十一項,能源技術一百八十三項,智慧與電子技術一百零九項,食品合成技術與新品種植物一百一十三項,動力與推進技術三百六十二項,鑽探與開採技術一百二十一項,獨立的武器技術六十三項,航空和航天器建造技術一百三十項。”
李明偉剛介紹完第二批月球技術的總體情況,包括二號首長在內的所有人都感到驚訝。就連天天在九三三所盯著各研究組的許漢文也不知道這些技術歸類的情況。
“看來我們得到的幫助不少啊。”二號首長想著說道。“李院士,這麼多技術有多少是已經驗證可行的?又有多少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投入生產和使用的?”
李明偉本還想就這一千三百一十二項科技展開介紹,一聽這話他立即明白首長關心的不是有什麼科技,而是這些科技中有哪些已經具有可用性。他快速整理思路,同時將手中厚厚的一疊介紹文書全部挪開,翻開下面的另一本報告檔案。
“首長,目前已經能夠製造出來的新材料只有七種,但這七種材料已經能夠讓我們在尖端裝備製造領域有重大突破。不過就目前能夠製造的七種新材料難度和需要的基礎材料情況來看,現階段都無法成規模的生產。製造這七種新材料所需的基礎原料都是地殼中極稀有的,不只是我們,就是其他國家的儲備也是少得可憐。即便是將全世界儲備的這些基礎原料都給我們,也製造不了多少。”
“其他的新材料無法制造的原因有三個,一個是地球上還沒發現解讀資訊中提到的材料,另一個是地球的環境無法滿足製造要求,最後是合成難度太高,條件太苛刻,我們目前還無法做到。”
“第一個原因在鑽探和開採技術中給我們指明瞭道路,這些材料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不是地球上沒有,它們深藏在地底,深藏在地幔之中。目前世界上最深的人工井也才十幾公里,而光是地殼就有一百多公里深。想要鑽到地幔我們就需要已經制造出來的一種新材料,鑽探裝置也需要根據解讀資訊來設計。但所需的智慧和電子技術目前還無法完成驗證,因為所需的智慧和電子技術需要的材料無法制造。在這一點上我們陷入了死迴圈。”
“第二個原因,地球的環境無法滿足製造要求。根據解讀資訊的內容,我們得知製造這一類材料需要微重力環境,而這種環境我們能想到的就只有太空中。這就又引出一個問題,我們必須有自已的空間站。”
“材料製造的第三個原因,合成難度高,需要的條件苛刻。這一類材料的製造可以在前兩個原因解決後得到解決。”
李明偉說到這裡,注意到二號首長的手指開始輕敲桌面,他知道首長在思考問題。一號會議室中現在除了二號首長手指輕敲桌子的聲音外,就是他們的呼吸聲。
過了好一會,二號首長開口道:“目前我們是有能力製造空間站,但是這需要大量的人員,物資和資金。”他的目光對上李明偉,“李院士,我知道新材料肯定是很多新技術所需的硬指標,新材料的製造要放在首位。能源方面有什麼能用的?”
李明偉只能跟著二號首長的思路走,他快速的翻動手中的報告。“首長,能源技術方面目前我們已驗證二十一項,十年左右能規模應用的有四項。分別是超高密度電能儲存技術,小型核能電池,新同位素裂變反應堆和深海洋流發電技術。”
“另外十七項最有可能實現應用的就是可控核聚變,它需要的材料製造難度不是太高,只需要微重力環境。其他的只是完成了驗證,想要走出實驗室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李明偉介紹完,二號首長並沒有繼續發問,他在思考。許漢文、李明偉、張衛國和陸橋山見狀幾乎屏住了呼吸。雖然李明偉對一千多項技術的介紹才開始,但他們已經明顯察覺到二號首長對月球科技的思路與他們所想的不同。
兩方對月球科技的看法肯定不同,一方是決策層,一方是搞具體專案的科學家。決策層需要考慮的綜合因素更多,國際形勢,地緣政治,長遠的發展目標這些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而對於負責具體專案的科學家們就不會去想這些。
“李院士,這一次我們得到了上千種超前的技術,剛才聽你初步的介紹,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良久後,二號首長開口問道。
“首長所指的是什麼問題?”李明偉當然想不到二號首長所說的問題。
二號首長也不賣關子,微笑著說道:“你們有沒有想過,月球給我們的科技是一種需要循序漸進發展的長期規劃,而不是要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完成質的飛躍。他們給我們的不單單是技術,而是給我們指了一條終極發展的道路?”
二號首長的一席話,讓李明偉和陸橋山眼睛一亮。他們倆都是科學家,對於地球上對能源和動力運用的情況在瞭解不過。反觀月球科技給出的在終極能源和動力方面的方案,完全走得是另一條路。
二號首長看出李明偉和陸橋山眼神的變化,那是一種找到新思路,新世界的眼神。“兩位院士現在有什麼想法?”二號首長意味深長的問道。
這一場彙報開始按照二號首長的思路走向進行,六個小時的時間裡李明偉、陸橋山、許漢文和張衛國都在這個思路的帶動下,紛紛發表了自已對月球科技可能引導的方向發表了自已的看法。
思路統一,眼界被開啟。這一次會議將改變東方大國今後在軍事,能源,經濟,農業的發展方向。兩個讓地球人類真正踏足太空的超級計劃也在這裡孕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