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聞言一楞,隨即拍了拍腦門,笑道:“明之提醒的是,不錯,此事是我欠考慮了。
先帝、雲長、翼德、憲和、公祐、子仲他們不幸辭世,未能看到王師光復長安的那一天,我等再也不能讓子龍將軍這位河北元從留有遺憾了,畢竟子龍將軍的身體已不復壯年,也不知道他還能上陣幾回。”說到後來,頗有幾分傷感之意。
今年開春過後,趙雲就感身體大不如從前,此次北伐諸葛亮曾有讓他留守漢中的想法,可趙雲執意堅持從徵,要為興奮漢室竭盡全力。
“丞相說的極是,恐怕此次北伐是老將軍最後一次大戰了,之後就算老將軍的身子還康健,咱們也要讓他安享晚年,不能再讓他參加高強度的戰事了。”楊清道。
諸葛亮頷首道:“嗯,你去吧,我會讓威公變動軍令的。”
“是,清告退。”楊清離開帥帳,自去整軍。
諸葛亮喚來楊儀,命他前往右軍營寨改變軍令。趙雲得知自己不用率部趕去潼關支援後,先是稍感吃驚,隨即又倍感欣慰。
他明白這是丞相對自己這個老卒的特殊照顧,感動之餘轉身朝長安方向望去,臉上充滿了期待。
諸葛亮率大隊人馬返回長安,自是瞞不過藍田的魏軍,曹真等人清楚諸葛亮是去收取長安了。
他們有心做些什麼,可昨日才遭大敗,既無餘力也無膽氣出城與漢軍野戰,畢竟他們中無一人敢保證能在對方援兵到達之前一口吃掉楊清率領的近萬精騎。
長安城下,四萬多漢軍分作四部圍攻城池,其中趙雲引虎步中營並王平的無當飛軍攻打北門,姜維引虎步後營並兩千雍州軍攻打東門,劉琰、袁綝引江州軍攻打南門,關興引本部兵馬並張嶷率領的郡兵攻打西門。
諸葛亮將中軍大帳設於東門外,與楊儀、馬忠、姚柚等人統籌全域性。連弩士照例作為最後的預備隊,衛護丞相行營。
城中魏軍不足萬人,而攻城的漢軍幾乎是他們的五倍,再加上雙方士氣一個天、一個地,夏侯儒、郭淮等人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激鬥不到半日,魏軍的傷亡便已突破千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城池易主就在一兩日間了。
“傳令,投石車再往前推進三十步。”
經過兩波試探進攻,趙雲已然弄清楚北門守軍最遠的殺傷距離,遂決定把五十架投石車繼續向前推進。
魏軍遠端打擊主要依賴於弓弩,往前推進三十步雖已在對方弓弩射殺範圍內,但距離仍然較遠,待箭矢抵近時其勢已弱,再配以弓弩壓制和盾牌遮擋,投石車應該受不到什麼傷害。
果然不出趙雲所料,儘管魏軍的弓弩紛紛向投石車陣地射去,但最終只有十餘人中箭受傷,當場陣亡者更是隻有一個倒黴蛋。
反觀漢軍投石車抵近三十步之後,準頭和威力變得更大,成千上百塊石頭被拋在半空之中,經過一條完美的弧線後便重重地砸在了城頭上,驚起陣陣慘叫。
儘管魏軍提前散開躲避,但飛來的石塊實在太多,仍有相當數量的軍士躲避不及,被石頭砸得頭破血流,更有甚者直接被巨石砸成了一灘肉泥,惹得周圍士卒嘔吐不已。
“眾軍上前,速射三矢。”
趁著魏軍被投石車壓得抬不起頭,王平也指揮著手下軍士抵近放箭,無當飛軍訓練有素,數息之間每名弓弩手均往城頭上射出了三枝箭,形成一波遮天蔽日的箭雨。
鎮守北門的是魏軍名將郭淮,他知道漢軍拋射完石頭和箭矢後,便會動用雲梯和衝車蟻附攻城,這個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稍有不慎就會讓漢軍登上城牆。
於是他先在城下留了一支三百人的預備隊,這批軍士沒有受過漢軍石雨箭雨的摧殘,建制完整,體力充沛,待漢軍抵近攻城時他們便上到城牆頂住對方最猛烈的進攻,為其他軍士整備武器和陣型爭取時間。
果然,趙雲見火候差不多了,便叫停了投石車,右手一揮,三千步卒扛著數百架雲梯往城牆衝去,另有兩百體型健碩的大力士推著衝車直奔城門而去。
“先帝,您看到了麼,我大漢王師終於要把長安收復了,若您在天有靈,保佑臣等迅速破城、掃滅奸逆。”
望著數千將士衝鋒的身影,趙雲臉上難掩激動之色,迫切希望這波進攻能夠一舉攻破北門。
然而郭淮佈置得當,留在城下的預備隊果真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好不容易有漢軍登上了城牆,可最終還是被他們趕了下去。
“唉,可惜啊可惜,郭淮此人果真是個勁敵,若非他留了後手,我軍的旗幟恐怕已然插上城頭了。”王平用右拳砸在左手上,輕聲嘆道。
一旁的趙雲臉上同樣充滿了惋惜之色,但他的心態調整甚快,隨即大笑道:“哈哈,子均不必心急,縱然郭淮守得住今天,也守不住明天,就算守得住明天,他們也守不住後天,這長安城我們是取定了。”
“老將軍說的極是,長安城遲早都是我們的,郭淮等輩不過是負隅頑抗罷了。”
趙雲點了點頭:“嗯,你我都沉下心,不著急。”
東城門外的山坡上,諸葛亮將中軍排程全權交給楊儀他們,獨自一人立於坡沿,聚精會神地注視著下面的戰場。
眾親衛守在十餘步外屏氣息聲,不敢發出大動靜以免擾了丞相神思。
山風驟然吹來,帶起諸葛亮的袍服下襬,羽扇微搖,恍兮惚兮,飄然有神仙之概。
此時已是十月下旬,北地日漸荒涼,山風吹拂在人身上,自是寒冷非常,可諸葛亮對此渾然未覺,相反他的心十分火熱,似乎全身都被一團溫暖包圍著。
其實也屬正常,長安即將收復,興復大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等喜事如何不令人感到熱血沸騰?
縱然諸葛亮現在已到知天命之年,再也不是躬耕於隆中的那個青年郎君,可此刻的恍然回到了剛出山的時候,那樣的意氣風發,那樣的鬥志昂揚。
“先帝,當年您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臣感激萬分,奔勞二十三載,起起落落,勝勝敗敗,直到今時今日,漢室三興方才真正有望啊。
請主公放心,亮一定不負您臨終所託,輔佐今上,掃滅逆賊,克成大業,還於舊都。”
值此長安收復在即之際,諸葛亮同趙雲一樣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劉備,想起了二十多年以來的風風雨雨,想起了這些年的浮浮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