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離開之後,寒澆坐在房內細品方才舜帝的話,自己的剋星依然出現。

他不由得自言自語道:“我是大荒最強大的男人,誰會是我的剋星?”

“武觀!大啟帝的兒子!”

冥冥中,有一個聲音在寒澆的耳旁響起。

“武觀?”

寒澆站起身來,走到房子的床邊,望著漆黑的夜色和點點繁星,自言自語道:“武觀,你真的來了嗎?”

此時的武觀,已經在滄海之碧趕往虞城和綸城的路上。作為夏啟帝的兒子,保護少康是他的使命。

武觀內心有一些莫名的興奮,他就要和寒澆面對面的挑戰了。

自東海帝俊重生武觀以來,武觀的耳朵裡被無數次填滿了寒澆的名字,一個號稱是大荒最強的戰神。

而此時已經在陽城的寒澆,似乎也感受到了來自武觀的氣息,自己對手真的要來了。

但是寒澆更想做的不是要面對武觀的挑戰,而是想在他來到之前一舉拿下少康。

次日一早,陽城候甘梓將寒澆送出城外,拱手道:“希望殿下此次出馬一戰成功,將少康等叛逆誅滅,我大寒國千秋基業在此一舉。”

寒澆囑咐甘梓,把守好陽城,然後和他的先鋒官帶領人馬從陽城出發,直奔昆吾關。

此時的昆吾關內,少康帝和伯糜已經接到探報,寒澆大軍已經從陽城出發。

少康問伯糜道:“太相,我聽聞寒澆武力絕倫,大荒之中無人是他對手。寒澆此次引兵來範,我當如何抵擋?”

伯糜手捋鬍鬚,笑了笑道:“那寒澆雖然勇猛,但我手底下也有能人。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咱們只要守住昆吾關,後方一定萬無一失!”

看到少康還不放心,伯糜接著說道:“我早已通知附近部落人馬,前來昆吾,三苗天火教教主龍魁正在率領他的弟子趕來。”

聽完伯糜的話,少康帝這才稍有些安心。

伯靡有經天緯地之才,治國安邦的韜略。少康重建大夏,大事小事幾乎都會請教於他。

這次寒澆大軍來襲,少康更加倚重伯糜了。

過了不到三日,熊國(有熊氏)、南國(有南氏)、斟鄩國(斟鄩氏)、青彤國(彤城氏)、塗山國(塗山氏)、鬲國(有鬲氏)、防風國(汪芒氏)、繒國(有繒氏)、任國(有仍氏)、辛國(有辛氏)、虞國(有虞氏)十一大部族首領,都帶著部落人馬趕到。

各大部落的首領和人馬相繼趕到昆吾關,讓少康帝踏實 了許多。

有虞氏的人馬,在首領虞思的帶領下守衛大後方,同時負責向昆吾關運送糧草。

而龍魁率領的天火教是蚩尤氏族裔,地處三苗之地,路途遙遠,還沒有趕到。

加上少康帝的夏后氏和天火教,共計十二部族,一個修真派,共同討伐寒國。

其實,這十二部族,除了天火教是蚩尤氏之外,大多是黃帝一脈,夏啟帝建立夏國後,分封他們為諸侯,世代效忠於大夏國。

除了這十二大部族外,還有六大部族,他們效忠於現在大荒統治者寒浞的寒國。

這六大部族分別是:伯明氏、有扈氏、東夷國(有窮氏)、純狐氏、有冥氏、杞國(有杞氏)。

當然,除了部族分別支援外,修真界也是各為其主。

其中天火教反對寒國大國師風莫與幽冥界魔王顓頊勾連,禍亂大荒世界,公開支援少康帝復國。

而聖佛宗、清虛觀、翠華宮、寒風谷,已經被大國師風莫控制,他們門派弟子相繼支援寒國統馭大荒。

大荒世界各派的勢力已經是涇渭分明,但是魔神兩道還沒有正式的公開支援誰,但是修真界大多已經被寒國大國師風莫控制。

以當下的力量看,寒國控制了七大都城,而夏國僅有虞城和綸城兩處,從實力上看少康的夏國的國力比寒國差的太遠。

但是真正決定寒國和夏國兩國命運的不是國力的強弱,而是他們背後魔神力量的博弈。

自從寒浞殺死後羿,建立寒國之後,他極力打壓其他的部落諸侯,透過武力手段迫使當初效忠夏后氏的部落離開了自己的地盤,逃亡到山林荒野。

可以說,寒國統馭大荒,不聽命於寒浞的部落,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

聞聽少康帝在虞綸之地重新建立夏國,他們都紛紛派出使者,表示效忠少康,並襄助少康恢復夏國祖業。

十二大部族對天盟誓,公認少康帝為天下共主,將寒浞父視為叛逆。

有了十二大部族的支援,少康帝的正統之位更加穩固。

這一日,少康正在和伯靡等人商討昆吾關的佈防,有衛兵來報:“啟稟少康王、太相有個自稱舜帝的老者求見!”

聽到舜帝的名字,少康驚的一下子站了起來:“舜帝,他老人家怎麼來了!”

正說話間,舜帝已然走了進來。

少康和伯靡等人趕忙過來拜見舜帝,少康帝道:“舜帝,你老人家已經登上天界成神,今日怎麼會到了昆吾關?”

少康是虞思的女婿,按照輩分講舜帝自然是少康的祖爺了。

只聽舜帝道:“虞綸之地乃是我的母國,也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如今寒澆舉兵來犯我自然不能袖手旁觀。”

少帝聞聽驚喜道:“有舜帝的支援,我們就不怕寒澆大軍了。”

不想舜帝搖搖頭道:“我已是天界大神,天界有天界的規矩,沒有太昊上帝的旨意,我不會參與你們和寒澆的戰爭。”

舜帝的話,一下子把少康喜悅給澆滅了,他臉上掠過一絲愁苦之色道:“舜帝,寒澆大軍來勢洶洶,虞綸兩地恐怕會遭受生靈塗炭之苦。”

舜帝微微一笑道:“寒澆雖然勇猛,但是他的剋星已經在來昆吾關的路上。虞綸兩地帝王之氣甚濃,天道在你少康這邊。昆吾關大戰雖然在所難免,但寒澆必定會鎩羽而歸。”

舜帝的一席話,讓在場的夏國大臣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少康還想跟舜帝攀談幾句,卻見舜帝之軀已然昇天,瞬間不見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