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其實為什麼只有三個杯子。

這也與廣省的文化有關。

這裡的早晚茶,廣省這邊也叫功夫茶。

功夫茶是客家話,指的是打花時間泡茶喝。

三個杯子代表三口,三口為品。

所以三杯也就叫品茶。

另外。

在廣省,有茶三酒四的說法。

他意思是說。

喝茶一般三個人最好,而喝酒,四個人最好。

同時還有。

因為廣省泡茶喜歡用蓋碗,也就是大一點的杯子。

這種蓋碗一般泡出來的茶,剛好三杯。

所以,也用三個小杯子。

最終。

在廣省也就形成了用三個杯子喝功夫茶的文化。

“原來如此。”

聽著服務員的講解,不只是主播受益非淺,直播間裡一眾粉絲也是伸出了大拇指。

沒想到。

在飲食這一塊,竟然有這麼多文化。

不過。

廣省的早晚茶可不僅僅只有茶。

除了這一些茶,還有一系列的點心。

最為經典的,要數水晶蝦餃了。

與名字一樣。

水晶蝦餃麵皮如水晶一樣,晶瑩剔透,薄得如紙,呈半透明狀,還可以微微看到裡面的肉餡。

咬上一口,卻是一陣陣蝦香。

此外。

鳳爪也是廣省早晚茶的一大特色。

不過與其他地方的鳳爪不一樣。

其他地方的鳳爪要麼是炒著吃,要麼是直接吃。

在這裡,卻是蒸著吃。

再新增上特製的佐料,別有一番味道。

“這是什麼?”

“這是糯米雞。”

“這個呢?”

“這個是炒河粉。”

“這個呢?”

“蒸排骨。”

“……”

雖然是早晚茶。

可他的種類,卻絲毫不輸於此前第一個大廳裡面的那些硬菜。

配合著早晚茶。

在這裡,大家沒事可以坐著喝上一天。

至於你說。

他們怎麼這麼有空?

不是吃完了就走嗎?

事實上並不是。

廣省的早晚茶有一些相當於前世的奶茶店或者是咖啡館。

去喝茶除了喝茶之外,更多的是與朋友一起聊天,交際,休閒。

當然還有更多一起談生意的。

這裡便是最合適的地點。

“主播,別介紹了,趕緊的,馬上去排隊,我們受不了了。”

“對,主播,幫我們將這裡面的所有菜都給點一份。”

“別覺得我們沒錢,我們一人出一份錢……”

雖然一眾粉絲也是十分的想吃。

但奈何不在廣省。

心急之下,他們便個個對著主播進行了一陣打賞。

至於打賞的目的,不是為了其他,就是想點一道自己喜歡的菜。

就算是自己現在吃不到,也得先感受一下這道菜的美味。

“ok,我現在就去排隊。”

不再介紹。

再介紹,主播也感覺自己頂不住。

終於。

排了3個小時,主播坐上了位置。

……

當然。

這位主播算是好的。

因為他是白天前往食在廣州的。

而到了晚上。

食在廣州更是裡三層,外三層,被無數的食客包圍。

甚至。

因為這裡人實在是太多,整個馬路都被完全封禁了。

至於封禁幹嘛?

一個是怕出現交通意外。

另一個。

那就是用來排隊。

對。

沒錯。

你沒有看錯,長長的馬路,現在都變成了一隊又一隊隊伍。

這般情況也差點讓江寧頂不住。

但好在。

面對著這樣的情況。

廣省上頭卻是安排了不少人手出現,同時在食材方面,也派出了專業的團隊,24小時對食在廣州進行提供。

保證來自全國各地的食客,能夠24小時,都能品嚐到食在廣州的美味。

這當然不是江寧走了什麼關係。

這根本不需要走關係。

如此宣傳粵菜,廣省上頭恨不得再加上幾個級別,以此更為擴大廣省粵菜的影響力。

事實上。

此時食在廣州的影響力,已經算是徹底的將粵菜的名氣打出去了。

隨後。

不只是食在廣州每天人流量恐怖。

其他一些粵菜餐館,也是生意好的不行。

至於你說。

這一些食客怎麼不去食在廣州,跑去其他餐館做什麼?

不是他們不想去,實在是食在廣州太多人了。

你真要去,動不動就排五六個小時的隊,請問你頂得住?

至於吸引他們去其他粵菜餐館的原因,也不僅僅是排不了隊。

這一些餐館也是受益於食在廣州,他們亦是跟著推出了不少與食在廣州差不多的菜品。

如烤乳豬,梅花扣肉,白切雞……等等。

同樣也有一系列的早晚茶品種。

雖然並不能說完全百分百摹仿到了食在廣州的精髓,但多少有幾分相像。

如此這也給了其他餐館機會。

一時之間。

廣省粵菜餐館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

同時一系列知名粵菜,也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了中華飲食界一張亮麗的名片。

而也在做到這一步之後,江寧卻是離開了廣省,將食在廣州交給了他十位弟子負責去了。

……

“師父,您這是相當甩手掌櫃啊。”

“說什麼話,我這是想鍛鍊你們。”

“師父,店裡還要您坐鎮。”

“我又不是神獸,沒事坐鎮幹嘛。”

“師父,您可是我們飯店的金字招牌,不能沒有您。”

“好了,好了,我要是再呆在這裡,其他地區有意見了。”

是的。

這是相當的有意見。

這不。

自從江寧帶火了粵菜之後,其他一眾地區領導,那可是三天一兩頭的不斷邀請江寧。

什麼。

你說沒時間。

看不起我們其他菜系嗎?

如此。

江寧也就推掉了食在廣州這一邊的事情,前往了蘇省。

至於為什麼去蘇省。

那則是在推廣粵菜之後,江寧第二個想推廣的菜系,那就是蘇菜。

但與之前推廣粵菜的模式不一樣。

江寧這一次不準備開飯店了。

至於原因。

開飯店實在是太累,前前後後都得忙,正如食在廣州這個店,江寧差點忙死。

江寧主要是推廣飲食文化,可不是當廚師,更不是想開飯店賺錢。

所以。

在來到蘇省之後,江寧基本上不與任何一家餐館接觸,也不與上層一眾領導接觸。

這也讓其他想拜師學藝的眾人有一些失望。

不過江寧也沒有讓大家失望。

雖然江寧沒有與大家見面,但江寧卻答應會透過直播,向大家宣傳與推廣蘇菜。

……

此時。

在蘇省玩了一個星期之後,江寧感覺差不多了,也就開啟了直播。

看到江寧上線,無數等著江寧的粉絲,卻是瞬間進入到了江寧的直播間。

“江寧老師,您可上線了。”

“答應大家的事,肯定上線。”

“太好了,江寧老師,您在蘇省嗎?”

“對。”

“江寧老師,您覺得我們蘇省怎麼樣?”

“這當然是可以啊。不是有句古話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省風景太美了,我都有些不想開直播了。”

“別介啊,江寧老師,蘇省風景可以慢慢欣賞,但直播還是要開的,您還沒有推薦我們蘇菜呢。”

“今天這不就來了嗎?”

清了清嗓子。

看著直播間已經破了10萬+線上,江寧介紹說道:“蘇菜以金陵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組成,與廣省的粵菜一樣,都是八大菜系之一。同時,蘇菜與粵菜也有相似之處,那就是口味偏淡一些。不過能成為八大菜系之一,每一個菜系都有其獨到之處。蘇菜最為擅長的,不是他有什麼厲害的菜品,他最為擅長的,那就是他的刀功。”

“刀功?”

眾人一愣:“江寧老師,什麼是刀功?”

“刀功就是切菜的功夫。”

“切菜還要功夫?”

“當然。”

江寧點頭:“正所謂三分火功,七分刀功,菜要做得好,關鍵就在於刀功於火功,而刀功,卻是最為關鍵。一個優秀的廚師,刀功必需得過關,各位有沒有聽過庖丁解牛的故事?”

一邊說,江寧一邊講起了先秦時期庖丁解牛的故事。

庖丁是先秦時期的一位廚師。

這位廚師不只會做一道又一道美味可口的佳餚,而且他的刀功亦有獨到之處。

據說。

他閉著眼睛就能將一頭牛給完全分解。

這是因為他長年累月殺牛,對於牛的任何一個部位都瞭如指掌。

同時他也知道用什麼辦法,才能更好更快的將牛分解開來。

當然。

庖丁解牛這個故事,他說的是另外一個道理。

但在廚師這一塊,江寧所推廣的,其實就是庖丁解牛所體現出來的刀功。

“所以,要想推廣蘇菜,不在於像廣省一樣推出一系列的菜品,而在於最具能體現蘇菜的刀功。”

是的。

八大菜系每一個都有其特點。

廣省的粵菜在於突出食材的原味。

雖然其他菜系也可以吸收他的特點,但是,其他菜系不是光吸收別人的優點。

他們最為重要的是,體現自己的特點。

這個特點不僅僅能夠將他們的菜系與其他菜系區別開來,同時也是各自菜系獨特的一種文化。

而當這種文化傳承下來,那麼,八大菜系便能真正的推廣至整個中華。

哪怕八大菜系離開了本土,在其他地區,也能表現出他的風格,並被食客追捧。

正如前世的川菜,湘菜……哪怕離開了本土,在全國各地亦是生根發芽,倍受好評。

“江寧老師,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是啊,我現在才知道,原來炒菜最為關鍵的竟然是刀功。”

“之前我一直以為是火候與調味呢。”

江寧的解釋,眾人只感覺發現了新大陸。

只是不少人亦是有一些不解,繼續問道:“江寧老師,那我們蘇菜又如何體現我們的刀功呢?”

這個問題還真是一個好問題。

對於食客來說。

他們只知道吃,只會評價味道好與不好。

他們哪裡知道這內裡的門道。

就算你的刀功好,但食客也看不出來。

如果看不出來,這又如何體現自己的刀功呢?

雖然有的時候,刀功是內在的,並不需要宣傳,廚師只要做好菜就可以。

但恰恰相反。

如果你連自己的優點別人都不知道,大家又如何記住你呢?

更何況。

現在的年代,已經不適合藏拙了。

相反。

你有一個無比鮮明的優點,才更能讓眾人記住。

八大菜系要想推廣至全世界,那就應該儘可能的將自己的優點發揚出來。

哪怕就是這種內在的刀功。

如果連食客都震撼於你的刀功,那麼……蘇菜的精髓也就出現了。

那麼問題出來了。

如何才能體現蘇菜的刀功?

這看起來還真是不太好表現出來。

只是對於江寧來說,這還真不是問題。

……

“這也簡單,我給大家表演一個。”

江寧微微一笑。

隨後。

他卻是從冰箱裡拿出了一塊豆腐,然後再拿出菜刀。

“這是街上買的豆腐,這也是一把普通的菜刀,我們今天來做一道豆腐。”

“對了,在做這一道豆腐之前,我想問一下大家,大家會怎麼做這一道豆腐,或者,怎麼切豆腐?”

江寧向大家問道。

“江寧老師,我喜歡對角切兩下,中間再切兩下,一共切出八塊豆腐。”

“我不喜歡對角切,我喜歡分成三等分,這邊切兩刀,另外一邊切兩刀,分出九塊。”

“哈哈哈,我就比較簡單了,我隨便切,想切幾塊就切幾塊,甚至我都不想切,直接扔到鍋裡面,用鏟子鏟,鏟到多少塊是多少塊。”

說到切豆腐,一眾網友紛紛將自己的經驗給奉獻了出來。

這卻是讓江寧哭笑不得:“你們這般切法,老祖宗看到都得吐血。”

不過也沒辦法。

一般的普通人,不就是這樣切嗎?

哪怕就是厲害一些的廚師,最多就是切得更為精細一些,但也沒見有多厲害。

“今天,我就讓大家看看,我是如何切豆腐的。”

說著。

江寧將這一塊豆腐放到了砧板上,然後對著豆腐開始切起來。

但與大家所切豆腐都不一樣。

因為大家切豆腐要麼是對角切,要麼是模堅著切,要麼是隨便亂切。

可江寧切豆腐,好像是在切黃瓜一樣,對著豆腐就是不斷的切下來。

這會兒,只看到江寧不斷的下刀,轉眼已經切了幾百下。

但江寧還沒有停下,

又是對著豆腐不斷的下刀。

“江寧老師,您這是切黃瓜還是切豆腐啊?”

“江寧老師,您都將豆腐給切得成粉末了。”

“江寧老師……”

眾人很是不解。

不知道江寧這是怎麼個切法。

難道是像之前搞肉丸子一樣的,將豆腐切成粉沫,然後做豆腐丸子嗎?

但江寧並沒有回覆大家,而是繼續切著豆腐。

幾分鐘之後。

江寧將這一塊豆腐切好。

“ok,大功告成。”

看著自己切好的豆腐,江寧顯得很滿意。

只是眾人仍是不解:“江寧老師,您這是?”

“大家彆著急……”

江寧笑道,隨後,他卻是將切好的豆腐放到了一盆清水裡面。

再過了一會。

只看到。

原本大家認為的江寧已經切成粉沫的豆腐,卻是在清水裡面如青菜絲般,一根一根浮現於眾人眼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