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有誰會去廣州的。”

“我去啊。”

“也是去江寧老師那裡嗎?”

“必需的啊,他們食在廣州開業了,我想嚐嚐鮮。”

“我也是,就是怕到時候進不了。”

“怎麼會進不了,菜很貴?”

“也不算貴,江寧老師說了,每個人50到100的樣子。當然,有些比較貴的,那就另算了。”

“那可以啊,這個價格不算貴,大家都可以消費得了。至於一些太過於高檔的,我們也可以不點。”

“說是這麼說。但就是大家都能消費,到時候全國所有人都跑過去,那裡不得被擠爆啊。”

“你別說,還真有這個可能。”

如果說是普通的飯店。

或許哪怕是飯店再火,他也就這樣。

但江寧不一樣。

擁有著9000萬粉絲的江寧。

此時更在這一次粵菜美食大賽當中就此出圈。

他的食在廣州,那可是吸引了無數多的人士。

當然。

如果僅僅只是江寧是個名人,那也沒有這麼恐怖。

關鍵的因素是。

外界對於江寧的標籤,那就是文化傳承人的身份。

美食,同樣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

於是。

前去江寧所開的餐館食在廣州,也就不僅僅只是吃飯這麼簡單,更多的,還是吸收傳統文化。

這就相當於去旅遊一樣。

江寧的食在廣州,已經成為了他們必需要打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

這不。

江寧的食在廣州還沒有開業。

最近幾天一段時間以來,便有無數的粉絲,網友,以及一些直播達人,沒事就跑到江寧那裡拍照留念。

……

一個星期之後。

食在廣州,正式開業。

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卻是第一時間,殺到了廣州。

“兄弟們,我到廣州了,我現在離江寧老師那裡大概還有半個小時的路程。半個小時之後,我直播向大家介紹飯店的情況。”

一位從浙江前來廣州的網紅,他一邊直播,一邊對一眾粉絲說道。

沒錯。

雖然這位粉絲也是一位知名的主播,但他同樣是江寧的粉絲。

只是。

就在他登上計程車,準備前往食在廣州所在的地址時,計程車師傅卻說道:“半個小時到不了那裡。”

“啊,很遠嗎,要多久,40分鐘可不可以?”

“遠倒是不遠,平時30分鐘是可以。但現在,40分鐘也到不了。”

“那要多久?”

“估計1個小時吧。”

“這麼久,堵車嗎?”

“對。”

計程車師傅說道:“你這是去江寧老師的食在廣州?”

“是啊,特別來江寧老師這裡,就想去嚐嚐鮮。”

“呃,那得再增加半個小時。”

“不會吧,好像路也不遠啊。”

“路是不遠,但你來之前沒做攻略嗎?昨天晚上廣州交通部站就發了通告,最近有大量遊客前往江寧老師那裡。這不,今天一大早,那裡就做了交通管制。”

“我去,江寧老師這魅力。沒事,反正我沒什麼事,啥時候到就啥時候吃吧。”

“既然你有時間,那就沒問題了。”

轟的一聲,計程車師父一腳油,往食在廣州而去。

……

“其實,我也想去食在廣州嚐嚐鮮。”

計程車師父挺能聊的,一邊開著車,他一邊說道。

“師傅,你也想去啊。”

“必需的啊,我想去嚐嚐那個烤乳豬。”

“我去,烤乳豬啊,那個菜好貴。”

“我看了一下,也不算是特別貴,1000塊錢一隻。雖然1000塊也很貴,但嚐嚐鮮還是可以的,也不是經常吃。帶老婆兒子吃一次,也算是長長見識。”

“我也是。”

這位主播也是點頭:“我來這裡,也想嘗烤乳豬。另外,還有江寧老師搞出來的三杯雞,魚香茄子煲,對了,還有腸粉。”

“哈哈,現在廣州已經有腸粉了,很多家摹仿了江寧老師的腸粉,你還別說,這個腸粉一出,我小孩子每天吃早餐就要腸粉。”

“江寧老師絕了。”

兩人聊著。

轉眼,半個小時就已過去。

這時候已經快要到目的地了。

但越接近目的地,這裡越是堵。

這不。

原本之前還比較暢通了,可半小時之後,基本上每條道路上都是無數的車子。

“堵上了?”

“嗯。你看,這都是去食在廣州的。”

“這麼多人?”

“可不是。”

“沒事,慢慢走吧。”

又過了半小時。

結果。

車輛只前往了500米。

“這個……師傅,還有多遠?廣播裡說了,好像今天來廣州的遊客破了50萬。”

“這都來江寧老師這的?”

“這就不知道了。”

“要不,你下車……先走過去?”

“走過去要多久?”

“大概也是半小時吧。”

“那行,我下車吧。”

被堵得沒辦法。

這位主播便下了車。

好在一個人,也沒帶多少行禮,走也沒事。

並且。

一邊走,這位主播又開起了主播。

“兄弟們,兄弟們,我就快到食在廣州了。”

“啊,你問我怎麼走路了?”

“唉,我也不想走路啊。大家看,前面都是車,堵得沒辦法,我只好走過去了。計程車師父說,今天全國遊客都跑來廣州了。”

“對,這一些車都是去江寧老師那個食在廣州的。”

“大家說說,一會到了江寧老師店裡,大家想吃什麼,我幫大家點。”

一通互動。

一眾網友紛紛報出了自己想吃的菜名。

但可惜。

就在這位主播走了半個小時,已經到達了食在廣州所在的位置。

可看到黑壓壓的人群,這位主播直接傻了。

“尼瑪,全國遊客真來這裡了啊。”

這位主播有些目瞪口呆。

雖然他想過,食在廣州開業肯定很多人。

但他也沒有想過,竟然有這麼多人。

就如這排隊。

前面竟然如景區分流欄一樣,隔了幾十條出來。

每條都是幾十米。

但哪怕這樣,仍是無數的人爭搶著前去排隊。

“主播,排隊啊,還等著做啥?”

“還排啊,得排多久?我看這樣,今天先不吃,我去店裡看看情況。”

“也行。”

雖然有一些餓。

也很想吃到此前江寧搞出來的美食。

但他來的目的不僅僅是吃,也是向大家分享。

沒有多說。

這位朋友他便進入了店裡。

“好多人。”

“幾乎全部坐滿了。”

“我們看看大家吃的是什麼。”

“哇,這就是烤乳豬。”

只是一瞬間,這位主播就有一些流口水。

這比之當時看鏡頭裡面的烤乳豬,還要來得刺激與震撼。

“好香,真想去嘗一口。”

“主播,要不,你去討一口吃?”

“算了,到時候我排到隊,我點一個來。”

主播忍著口水,不斷的向大家介紹餐館裡的美食。

“這個就是三杯雞了。”

“這是白切雞。”

“還有這是什麼,之前沒吃過,豆腐裡面包著一些作料什麼的。”

“打聽到了,這是釀豆腐。”

雖然之前在美食大賽的時候,大家也算是看到了一眾菜品。

但哪怕如此。

當來到食在廣州這裡,仍是有著無數的菜品眾人沒有見過。

剛才那道釀豆腐只是其中之一。

這不,前面又一個菜卻是讓一眾正在看直播的朋友終身難忘。

“這個菜是什麼,竟然一口就將一大片的肥肉吃下去。”

“這不膩嗎?”

“好像一點也不膩,看那人的表情,簡直就是享受。”

沒錯。

這個菜,那就是粵菜分支客家菜裡面的經典菜系之一,梅菜扣肉。

雖然梅菜扣肉從品相上來說,並不見得有什麼。

甚至。

如果在沒吃之前,你會覺得膩。

因為這種一整塊肥肉式的菜品,這在全國都沒幾個人敢於挑戰的。

可是。

放在這裡。

這道菜似乎有什麼魔力。

正如前面那位。

這一塊這麼大的扣肉,他竟然一口就吞入腹內。

只是一瞬間。

剛端上來的梅菜扣肉,就被一眾食客給消滅掉了。

“看他們吃得好滿足。”

“是啊,雖然我不知道這個梅菜扣肉是什麼味,但我想嘗一下。”

“我也是……”

……

“還有這個,這個叫做煲仔飯。”

對著一系列新奇的菜品,主播不斷的向大家介紹說道。

當然。

雖說是介紹,但他也是第一次接觸。

不過這沒事。

雖然他不是很懂,但他卻用鏡頭將這一些無比有創新的菜品給記錄了下來。

比如這一道煲仔飯。

說他是飯,但他卻比所有的飯都香。

這種香不僅僅是米香。

這種香是米香與菜香合在一起。

而當煲仔飯的蓋子開啟,那一陣陣散出來的香味,早已讓人味蕾大動。

“主播,這個煲仔飯是怎麼個做法?”

“我不知道,他們不讓我進後廚,但感覺是用火在煲,大家看,裡面有一層被火燒焦了的米粒,有一些像被燒掉了的鍋巴。但別看他被燒焦了,這一層可以說是最香的,又香又脆。”

“妹的,又被說餓了。”

眾人忍著要流下來的口水。

“這就是江寧老師之前介紹的潮汕牛肉丸了。”

拿著手機,主播又注意到了另一道美食。

這個潮汕牛肉丸之前江寧在直播的時候做過,不少人也比較有印像。

“是用雙花大紅棍打的那個?”

“對,這個牛肉丸有兩種,一個是實心的,另一種是空心的。”

“實心的怎麼說?”

“實心的牛肉丸咬一口,那便是滿嘴的牛肉香味。”

“空心的呢?”

“空心的更絕……諾,各位看。”

將鏡頭對準了另一位吃著牛肉丸的食客。

只看到。

這位食客嘴裡輕輕一咬,一股牛肉湯汗卻是汁的一聲,噴射了開來。

“這汁水。”

“牛逼,牛逼。”

眾人又是豎起了大拇指。

“對了,空心牛肉丸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

“什麼名字?”

“叫做撒尿牛肉丸。”

“撒尿牛肉丸……這名字也太土了吧。不過,好像還蠻貼確的。”

且不管這名字土還是不土。

但看到那位食口臉上透露出來的享受表情,他們知道,這個牛肉丸絕對不只是撒尿這麼簡單。

“再來看這個,這個看上面的名字,叫做豬肚雞。”

“豬肚雞,啥意思?”

“好像用的是豬肚與雞一起熬湯,熬的時候是將雞殺好,然後將雞塞進豬肚子裡用文火慢慢的熬。最早,他們說這道菜是廣省客家女人做月子吃的一道菜。”

“做月子吃的菜,這營養剛剛的。其實我有點虛,主播,一會幫我點這道菜。”

“點啥點,我現在連排隊都沒排隊。”

無奈的舔了舔嘴唇。

這一番介紹,卻是將主播介紹的肚子都不斷的叫著。

“再來看這裡,這個是燒鵝……好香。”

“這個是蜜汁叉燒。”

“這個是脆皮燒肉……”

一番介紹。

主播報出了一百多個菜品,沒有一樣是重複的。

並且。

這位主播還沒有介紹完整。

……

“好像,這裡還有另一個大廳。”

順著指引,主播來到了另一個大廳。

相比之第一個大廳。

如果說第一個大廳主打的是主食,那麼第二個大廳主打的就是小吃。

不過在食在廣州,這裡不叫小吃,叫做早晚茶。

“主播,啥是早晚茶?”

“我也不知道,難道是喝茶的地方嗎?”

你還別說。

主播看了看,還真有茶。

但與大家平時喝的茶不一樣。

這裡的早晚茶每桌只提供三個小杯子。

杯子小到什麼程度呢?

只能喝一小口的地步。

“杯子是不是太小了?”

“還有,三個杯子是不是太少了,如果桌子上有四個人,五個人,六個人呢?”

帶著疑問。

主播問起了服務員。

但服務員卻說道:“每張桌子確實只有三個杯子。”

至於你再問如果有超過三個人,四個人怎麼喝時?

服務員指了指前面。

很快。

其他桌子上的食客,卻用行動向大家解釋了,多個人如何使用三個杯子。

其實一點也不復雜。

其實每桌分配的三個小杯子,這並不是代表一人一個。

三個杯子只是代表可以泡三杯茶。

你如果想喝,那就喝其中一杯。

甚至。

你可以多喝幾杯。

至於喝完了怎麼辦。

那就再泡。

可你會說,這會不會不衛生,如果其他人也想喝呢?

答案其實也很簡單。

因為每次泡茶的時候,這一個杯子都會先用開水燙一下。

也就是說。

哪怕你喝了其中一杯,下一杯要倒茶時,也會用開水進行高溫消毒。

所以。

不管你是幾個人,也不管你想喝幾杯茶。

總之。

桌子上,只有三個杯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