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廣州,這名字霸氣.”

食在廣州一出。

那些在廣省的朋友,內心卻是一凜。

要知道。

廣省在歷史當中,在很多的時間裡是沒有太多文化的。

特別是在宋朝之前。

廣省都沒有怎麼開發。

就像當時江寧講蘇軾的時候,把蘇軾貶到嶺南,這就已經是無比重的刑罰了。

可見。

當時廣省簡直就是不毛之地,根本沒有多少人。

哪怕就是到了現代。

廣省的文化也不強。

如果不是經濟繁榮了,當真廣省在文化上面沒有太多的存在感。

可現在。

江寧這一說,食在廣州……卻是給廣省憑添了無數的歷史厚重感。

當然。

也有一些不認可的。

他們直接就說道:“食在廣州,江寧老師,這是不是太誇張了?”

“是啊,說實話,我在廣省呆了很久,但真沒有多少廣省菜好吃的.”

“江寧老師,不能廣省經濟發達,您就說食在廣州吧.”

看著公頻上不少人反對,江寧卻是說道:“大家別急,到底我有沒有誇張,以後大家就知道了。

我再跟大家介紹粵菜裡的另一個分支,潮汕菜.”

“所謂潮汕菜,就是潮汕地區大家喜歡的菜。

潮汕菜製作工細精巧,注重養生。

潮菜汕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選料考究、製作精細、清而不膩,在用料、火候、調味和營養配比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潮汕菜館在國內也非常多,有人曾經說過,“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潮汕菜館”,這是不是誇大我不知道。

不過,潮菜實質上是老百姓的菜,屬於粗菜精作。

潮菜肥而不膩、淡而有味、食而不胖,注重清淡、注重原汁原味,很具有健康環保意識……”

江寧向大家介紹起潮汕菜:“與廣府菜又略有不同。

潮汕菜不只吸收了廣府菜,同時,他還吸收了客家菜的菁華。

而客家菜,最為主要的,那就是味。

所以,如果廣府菜有食在廣州的稱號,那麼潮汕菜,那就有味在潮汕之說.”

一邊說。

江寧這時卻是來到了廚房。

雖然他開的飯店暫時還沒有開業,但廚房已經準備就緒。

廚房裡面,也買了一些食材。

這個時候,江寧卻是將冰箱裡的牛肉給拿了過來:“這是今天早上我在集市上購買的牛肉,很新鮮。

潮汕菜裡面很具有代表性菜品一個,我向大家推薦是潮汕牛肉丸。

與其他的牛肉丸不一樣,潮汕牛肉丸並不用機器製作,一切全部手打。

而怎麼手打呢,一會我操作給大家看.”

一邊說。

江寧卻是一邊拿著刀,先將幾十斤牛肉切成小段。

接著,江寧將這一些小段牛肉擺放在砧板上。

“嗯,一會我就要開始手打了.”

江寧衝著鏡頭,卻是與大家來了一個互動:“大家猜猜,我這個手打是怎麼手打法?”

“江寧老師,您會不會用降龍十八掌手打.”

“噗嗤……”

“江寧老師,大力金剛掌也可以啊.”

“要不,拿少林寺的般若掌?”

“還是千手如來掌?”

眾人腦洞大開。

江寧哭笑不得。

然後,卻是從一邊取出了兩根雙花大紅棍:“你們都猜錯了,我這是用棍打.”

說完。

江寧輪起兩棍大紅棍,朝著砧板上的牛肉段不斷的打去。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只看到棍影不斷的出現,砰砰砰的聲音,連綿不絕。

這般情形亦是看得眾人目瞪口呆。

“這手打牛肉也是一絕.”

“江寧老師,您這功夫牛逼.”

“好解壓,江寧老師,繼續……”

本來這樣的手打牛肉的方式就無比的有創新。

更不用說。

隨著江寧不斷的敲打,砧板上的牛肉卻是慢慢的化為了粉沫,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這種打法亦是讓眾人全身壓力為之一鬆,說不出來的舒服。

“我靠,你不說我還不知道,對,確實解壓.”

“哈哈哈,爽,好爽,江寧老師,再打快點.”

“江寧老師,我能不能去你那裡也打一下.”

“算了吧,就你這兩下子,你手打個三分鐘,你就得歇菜.”

這般解壓法簡直就像平時看修馬蹄,驢蹄……一類一樣,說不出來的放鬆,說不出來的解壓。

不過大家也知道。

這般手打看起來簡單,但其實很具有挑戰度。

特別是你得連續不斷的打。

一些體力不好的,當真堅持不了幾分鐘。

“要快啊,那行,我再快點.”

看著眾人在公頻上一下子沸騰了起來,江寧答應了眾人的要求。

拿起兩根棍子,更是對著砧板瘋狂的敲打。

甚至。

江寧還在系統裡面,兌換了一套少林棍法。

隨後。

眾人眼裡卻是看到。

在鏡頭裡面,江寧的雙棍變成了一道道棍影,那些牛肉早已經在棍影之下一次又一次變成粉沫。

一個小時結束。

江寧將這一些牛肉沫放到大盆裡。

“嗯,以後要做這一道牛肉丸,至少要敲打兩個小時.”

當然。

江寧只敲了一個小時。

但對於別人來說。

要達到他這樣的效果,最少得四五個小時。

“接著我們把一系列作料倒入牛肉裡面,攪拌均勻.”

江寧帶著手套,向大家演示。

“嘖嘖,這牛肉丸,愛了.”

“嗯,就衝江寧老師這手打的勁,這牛肉丸我也想吃.”

“我想說,這個牛肉丸絕對比之其他的牛肉丸好吃得多.”

“絕對的。

其他牛肉丸哪裡有這樣的手打法,其他的一些牛肉丸都是機器做的。

按江寧老師這樣的打法,絕對將牛肉最為精華的香味給打出來了.”

“你們人才啊,這牛肉丸還沒有出來,你們就知道了?”

“那可不,我們可都是吃貨啊.”

雖然大家都沒有吃過潮汕牛肉丸。

但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跑啊。

再加上這麼多吃貨。

在如此有新意,如些與眾不同,如此的有創新之下,眾人對於這道潮汕牛肉丸卻是無比的期待。

……

“因為時間的關係,牛肉丸一下子做不出來,我們再來介紹粵菜裡面的另一分支,粵西菜.”

因為要靜放一段時間。

所以江寧的潮汕牛肉丸暫時不能夠一下子完全製作出來。

江寧繼續介紹著粵菜。

“粵西菜以湛江、茂名、陽江等地為代表,廣省粵西等地飲食習慣相通。

在粵菜中獨樹一幟,而韻味無窮。

原汁原味的粵西美食,與廣府菜、潮汕菜、有明顯的區別。

粵西菜以白水煮、灼、蒸,配以精製而簡單的醬料蘸食,追求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味道可以用清、鮮、香、嫩四字概括.”

“其特色美食有,雷州黃牛、安鋪魚生粥、吳川蟛蜞汁、雷州大粽、徐聞山羊、爛鍋炒粉、甜薯羹、豬籠餅、吳川麻鴨、安鋪雞飯、塘蓬鎮生炆豬肉、鴨仔飯、拌粉、薯粉索、炭燒生蠔、蛋黃蝦餅、樹葉搭……”

一口氣,江寧連說了十幾道粵西美食。

但這並沒有結束。

江寧又繼續說道:“另外還有,山姜頭焗乳鴿、鎮隆楊桃鴨、世文金豬、益盛鹽焗雞、香煎墨魚餅、川芌白芷蒸水庫魚頭、隔水蒸雞、電白蠔炸鱔炸、白灼水東芥、鎮隆魚古.”

這般一道道菜品出來,簡直就跟說相聲報菜名一般。

雖然眾人不知道這一些菜怎麼樣。

可光聽名字,眾人便不由得舔了舔嘴角。

“江寧老師,這一些菜,您飯店開業之後都有嗎?”

“有啊.”

江寧點頭:“不只是這一些菜,還有很多的其他菜呢。

加起來,最少200多種.”

“我的天,這也太多了吧.”

“這只是我精簡的一些,還有一些我都沒有搞出來.”

江寧如實說道。

接著。

江寧又繼續介紹粵菜裡面的另一分類:“客家菜”。

“嚴格來說,客家菜並不完全屬於粵菜。

因為客家地理分佈很廣,他們即有分佈於廣省,也有分佈於福省,還有分佈於贛省。

甚至,還有許多在寶島,國外,東南亞那一邊……不過廣省的梅洲是客家之都,所以客家菜也是粵菜的一種.”

“說起這個客家菜,那他的淵源比之粵菜還要更為悠久。

客家菜之所以叫客家菜,他來源於客家人。

而客家人,他是哪一類人群呢?不瞭解的可能不知道,客家人並不是少數民族,他是漢族。

而為什麼他叫做客家人,那是因為,客家人的祖先最早是從中原往南遷過來的.”

“當時他們因為戰亂原因,從北往南遷。

原本,他們來到南方只是想暫住,所以便在南方這一些地區,當成是做客。

可是,久而久之,因為各種原因,他們便世代在這裡長期居住了,成為了客家人。

而客家人雖然從北方移到南方,但他們卻保留了許多北方人的特點。

包括他們的文化,飲食,建築……”

江寧向大家介紹起客家人的起源。

之所以江寧對於客家很是瞭解。

一方面江寧吸收了系統裡中華五千年的歷史。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江寧其實就是客家人。

他的祖先,就是從中原地區往南遷過來的。

比如江寧一直記得的輩份。

客家人在輩份這一塊,他便一直保留了下來。

每一代傳下,每一代就有自己輩字。

也正是有這樣的傳統,江寧還能從祖譜裡一代一代往上查,查到他們是從哪裡遷過來的,祖先又是哪位。

又如建築。

最具有代表性客家建築的,那就是客家祠堂。

客家人遷移至全國各個地方,為了保持族人的團結,他們都會在當地建立一座屬於自己的祠堂。

又如萬壽宮。

全世界2000多座萬壽宮,也全是客家人修建的。

包括語言。

因為幾千年傳承下來,很多時候歷史學家對於千年之前的官話已經有一些模糊了。

他們不知道。

千年之前的唐朝,宋朝……他們的官話具體是哪種語言?

是現在的普通話嗎?

明顯不是。

那既然不是。

唐朝時期,宋朝時期,他說的是什麼話呢?

於是。

一眾歷史研究者,他們便開始考查起全國各地的方言。

後來。

他們發現。

客家話和粵語保留了許多古代官話的特點。

為什麼這樣說呢。

其實從那些古詩詞裡就可以看到。

很多時候我們學習古詩詞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用普通話來讀古詩詞,很多時候並不押韻。

可是。

如果用客家話或者是粵語來讀的話,那就押上韻了。

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普通話,這裡讀xie。

但事實上,這裡讀xia。

至於原因,老師不說,就一直說是一直傳下來的。

事實上,客家話這裡就是讀xia。

又如: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普通話裡面,津與人是不押韻的。

但在客家話裡面,這裡是押韻的。

因為客家人對於“人”的音是,nin.

而關於人是nin的音,在唐詩裡面就更多了。

比如。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裡的人,也是nin的音。

又如: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裡的人,同樣也是nin的音。

如果只是一個兩個巧合,那沒有什麼。

但一系列詩裡面,這都是這樣押韻,那就不能說是巧合了。

當然。

除了這一些,還有許多許多。

……

“這客家這麼牛逼?”

稍稍與大家講了一下客家人的歷史。

眾人卻是聽得目瞪口呆。

他們沒想到。

這個名不經傳的客家,竟然有著如此的歷史淵遠。

當然。

不只是文化。

客家人在飲食這一塊,亦是保留不少中原地區的特點。

“所以,客家菜的特點,他即有中原地區的特點,同時也融入了當地口味。

因為客家地區大都處於丘陵地帶,所以客家飲食都以肉類為主,水產較少。

其特點是主料突出,油重,偏鹹,非常有鄉土風味。

客家經典名吃,分別有,客家釀豆腐、梅菜扣肉、鹽焗雞、豬肚包雞、釀苦瓜、梅菜肉餅、醃面、炒豬大腸、客家清燉豬肉湯、四星望月、芋子包、芋子餃、三杯鴨、東江東坡宴、東江龍蜆、西湖聽韻、東江酥丸、八寶窩全鴨、鯽魚煎蛋、炒豬大腸等……”

一系列的經典菜,又在江寧口出說出。

看著這一些菜名,眾人又是情不自禁舔著嘴唇。

“江寧老師,您這是坑我們啊.”

一眾對吃比較有喜好的網友,一邊摸著肚子,一邊說道:“您盡是報一些菜名,我們又吃不到,怎麼破?”

“沒事,到時候開業來.”

江寧笑著說道。

“不行,等不及了.”

“那……”

摸了摸下巴。

這個時候,江寧卻是想起來了:“對了,過幾天廣省這裡有一個美食節,也有一個美食比賽。

我們報名參加了,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來湊湊熱鬧,也可以來品嚐一下我們的美食.”

“我靠,江寧老師,說好了。

不過,我們對於美食可是很挑的哦,要是不好吃,嘿嘿……你知道下場.”

“放心,要是不好吃,你們來砸我招牌.”

江寧鄭重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