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總,我得離開杭州了.”

西湖螺螄粉在江寧的推廣之下,早已經火遍了全國。

雖然後面江寧公佈了螺螄粉的製作工藝,其他地方也出現了螺螄粉。

但不管其他地方出不出現。

所有人都認準了,西湖邊上的螺螄粉才是最為正宗。

不過中華美食,博大精深。

螺螄粉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非常小的小吃。

為了繼續推廣美食,江寧便準備前往另一個地方。

“啊,江寧老師,不多在西湖呆一會.”

“這裡一切都已搞定,也不再需要我,你們好好將這個攤位運營好就是.”

當然。

雖然江寧離開了西湖。

但也沒有完全將這個攤位交給西湖景區管委會。

在離開的時候。

江寧與西湖管委會共同成立了一家螺螄粉餐飲公司。

江寧持有6成股分,剩下就交給西湖管委會了。

當然。

江寧離開也不擔心這個餐飲公司會倒閉。

一來。

因為西湖這一邊是全國第一家螺螄粉,名氣打出去了,就算是想倒閉,也比較困難。

第二個。

西湖管委會同樣會無比用心的經營這家餐飲店。

經營倒不是說這家餐飲店能賺多少錢。

對於整個西湖來說,這家餐飲店賺錢是小。

可這家餐飲店給西湖帶來的美食文化,卻是增加了西湖不少底蘊。

甚至。

這對於杭州都有好處。

以後有人想吃螺螄粉了,有條件的還真個會跑到杭州來,為的就是來吃一碗正宗的螺螄粉。

所以。

江寧離開的也比較放心。

“江寧老師,還是您舒服啊,這甩手掌櫃當得我好眼紅.”

林總開玩笑的說道。

江寧也是說道:“看來林總是感覺麻煩啊,那行,我將這個店交給其他公司運營好了.”

“別介……”

林總連連擺手:“江寧老師,我這是開玩笑,開玩笑。

江寧老師,不管您去哪裡,西湖都是您的家,隨時有空回來.”

“肯定的,西湖這麼美,有空我都會來西湖看一看.”

“對了,江寧老師,您準備去哪?”

“廣州.”

江寧說道。

……

是的。

江寧這一趟就是來廣州。

來廣州不是玩,也不是消費。

而是為了推廣八大菜系。

廣省的粵菜,就是八大菜系之一。

不過。

與之前的螺絲粉不一樣。

螺螄粉只是小吃,他隨便可以擺一個攤位。

但做為八大菜系,其中每一個系都是大菜,硬菜,經典之菜。

如果要推廣這一些菜,再擺攤就不合適了。

所以江寧來到廣州,第一件事就是開一家粵菜飯店。

“嗯,就在這裡.”

江寧將飯店位置定在廣省天河區天河城附近。

這裡是廣省最為繁華的購物中心,當然,租金也是貴得一逼。

隨後的事情,也就進入了裝修,招聘人員……等等。

還好的是。

廚師這一塊,江寧已經確定。

至於人員,都是江寧快抖裡面那些鐵桿粉絲裡面選出來的。

在這裡面。

基本上所有的廚師都是從業20年以上。

同時有的一些廚師還小有名氣,甚至,有的在快抖上還有幾百萬粉絲。

但是。

當聽到江寧說是要成立一家飯店,並且要招聘十來位廚師之後,他們便第一時間向江寧報名。

江寧也從這一些報名的一眾鐵桿粉絲裡面,選了10位技術最好的。

不過雖然10位廚師技術都很好。

但對於粵菜。

或者說。

對於江寧所說的粵菜,這10位所做的並不是特別讓江寧滿意。

當然。

這也不怪他們。

也不是他們技術不好。

主要是。

在許多失傳的粵菜,他們並不知道怎麼個製作。

所以。

在開設飯店這一段時間,江寧也花了一段時間對他們進行培訓。

……

“江寧老師,最近您去哪了,怎麼一直沒上線啊.”

又是過了半個月。

看著已經有半個月沒有上線的江寧,很多粉絲不斷的找起江寧來。

這一天正好沒事。

看到這麼多粉絲髮過來的私聊,江寧便選擇了上線。

“各位,上線了,有啥要問的,問吧.”

與大家打了個招呼。

很快。

直播間人數便不斷的進來。

“江寧老師,您終於上線了。

聽說您離開西湖了.”

“嗯.”

“那個攤位怎麼辦?”

“西湖景區在管.”

“這就把攤位送給他們了?”

“也沒有,我留有6成的股份,剩下是他們的。

大家放心,這個攤位也算是西湖一景,西湖景區管委會一定會做好的.”

“那就好.”

眾人點了點頭:“江寧老師,那您現在在哪.”

“廣省的廣州.”

“怎麼去那裡了?”

“我準備將八大菜系給搞出來。

廣省所對標的菜,那就是粵菜,我在這裡開了一家粵菜飯店.”

“我去,江寧老師,您這跨界跨得大啊.”

“呵呵,民以食為天,我也是為人民服務。

下個月就會開業,還望大家多多捧場.”

“那必需的捧場啊.”

聽到江寧開了飯店,一眾網友更是興奮了起來。

特別是對於那些廣省的朋友,他們第一時間就問道:“江寧老師,我可是廣省人,但好像粵菜在我們這裡並不怎麼樣吧.”

“這是大家對於粵菜不瞭解啊。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目前廣省大家都做不出正宗的粵菜.”

“嗯,我聽說很多的粵菜都失傳了。

唉,真不知道正宗的粵菜到底是什麼口味.”

“你可問對人了。

今天,我就跟大家普及一下正宗的粵菜.”

既然要開飯店。

所以。

江寧便準備先跟大家聊一聊粵菜。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這體現在文化這一塊,這在飲食裡面,也是如此。

我們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我們的祖先在膳食這一塊,亦是早在幾千年前就有很深的研究。

之前我講過伊尹,除了伊尹之外,春秋時期還有一個叫易牙的廚師也非常厲害.”

“易牙是中國第一個開設私人餐館的人,因為他太善於做菜了。

他總結出,要做出菜,那就必需掌握水,鹽,與火的調和使用。

因為他的廚藝實在是太好,所以便得到了齊恆公的接見。

一次,齊桓公國事勞神,患上了失眠症,夜裡睡不著覺,想起煩心事就翻來覆去,唉聲嘆氣。

易牙就對齊桓公說,國君您反正也睡不著覺,要不我給您做點東西吃?俗話說心情不好的時候胃口就會大開。

齊桓公一想也行,就說,那你就做兩個菜下酒吧。

易牙穿衣起床,抖擻起全部精神,然後做了一桌子菜,色香味俱全。

齊桓公立馬來了精神,大啖一頓。

第一口下去,滋味鮮得差點連舌頭都吞下肚去,結果連酒都忘了喝。

吃飽之後,齊桓公一覺睡到天亮,失眠症不治而愈.”

雖然講的是菜。

但僅僅只是講如何做菜,那可不行。

關於飲食,關於膳食這一塊,他可體現著無比精深的文化。

這不。

之前江寧講做菜講到了商朝時期的伊尹。

這會兒,卻是講到了春秋時期的易牙。

“不過,春秋時期除了易牙之外,還有一位非常厲害的廚師,這個人叫做太和公.”

“太和公是誰?”

“太和公可能沒有人知道,大家不要急.”

江寧繼續說道:“太和公長期生活在太湖之濱,擅烹水產為原料的菜餚。

他烹製的炙魚,名噪天下,曾得到吳王僚的讚賞。

吳公子光為了謀奪王位,設計刺僚。

但可惜不知道怎麼接近僚,於是公子光就派專諸到太湖向太和公學烹炙魚手藝,學成後,吳公子設宴請僚,並令專諸在獻炙魚時刺殺吳王僚.”

這便是專諸刺撩的故事。

這裡面的公子光,就是吳國大王闔閭。

吳王“撩”就是“闔閭”的堂哥。

如果你對太和公不知道,這沒關係。

可是。

當江寧專諸,吳王僚,公子光這一些人的歷史都說出來後,你就知道太和公不平凡了。

“沒想到吳國宮庭之變,竟然與廚師有著巨大的關係.”

“這絕了,一下子我就感覺中華美食文化,無比的高大上.”

“那可不。

江寧老師不是說了嗎,中華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這歷史體現的可不僅僅只是詩詞歌賦,宮庭政變,同樣還有吃這一塊。

民以食為天,幾千年的飯食文化,我覺得並不比詩詞歌賦差多少,只不過以前大家不注意罷了.”

眾人聽著江寧的解釋,卻是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同時對於中華美食,也有了全新的看法。

江寧點了點頭,說道:“在宋朝,還有一位叫做劉娘子的名廚。

高宗繼位之前,她就在趙構的藩府做菜,宋高宗想吃什麼菜,她就在案板上切配好,烹製成熟後獻食,高宗總是十分滿意的。

按照宮廷規定:主管皇帝御食的負責官員叫尚食,只能由男人擔任,而且是個五品官,劉娘子身為女流,不能擔當此官,然而皇宮裡的人多稱她是尚食劉娘子.”

“另外,在宋朝,還有一位女子廚,她叫做宋五嫂,是南宋年間從河南開封逃難至杭州的一位女廚師,因丈夫姓宋排行老五,人們就稱她為宋五嫂。

在杭州錢塘門有一片小食店,當時從北方逃難來杭州的中原人很多,有官有民,大家思鄉難歸,很想嚐點鄉味以解鄉思。

宋五嫂家賣的魚羹,正是傳統汴京風味,頗能招徠異鄉之客。

有一日高宗趙構也聞名品嚐,特派太監來,叫宋五嫂做了魚羹送進宮,連皇帝都愛吃。

此後,宋嫂魚羹身價百倍,於是名聲大振……”

一口氣。

江寧講解了歷史當中那一些知名的廚師。

這也讓大家對於中華膳食這一塊有了一定的理解。

同時在江寧的講解之下,眾人不由得又是想起了之前江寧所講的《大宋風華錄》。

當時雖然江寧講的是大宋的繁華。

但在江寧講解當中,可是出現了幾百種美食。

可惜。

當時大家也只是聽到了這一些美食的名字。

至於這一些美食的真正做法,卻沒有多少人知道。

但哪怕如此。

在江寧講解了大宋風華錄之後,卻是有一些廚師按著江寧的講解,開始還原歷史當中那些菜。

不得不說,有的還原的還不錯。

但有的,還真不知道怎麼個做法。

不過。

此時江寧出現。

大家看著江寧,他們內心當中卻是有一個聲音出現。

難道。

那一些失傳了上千年的美食,就要重見天日了嗎?

不由得。

有一些對吃很感興趣的朋友,心臟卻是快速跳動了起來。

如果是的話。

那他們這一些吃貨,那不得美死啊。

……

“也正是因為中華有著幾千年的文化,這也造就著幾千年的飲食文化,同時中華地廣物博,中華飲令也會因為地區,人口,環境……等等原因,出現不同的變化。

比如北方人與南方人喜歡的就不太一樣,中原人與沿海地區的人士,他們的飲食也有很大的差別。

如此,這也造就著八大菜系的出現。

這八大菜系,就代表著國內中華飲食文化的特點.”

當然。

說起來。

中華也不僅僅只有八大菜系。

還有其他一些地區的菜並沒有加入到裡面。

但既然是菜系,那就是一個系列,影響比較大。

一些比較特別,比較小地方的獨特飲食,那就不太好介紹了。

另外。

有的一些地方的菜雖然沒有進入到八大菜系裡面,但八大菜系裡面,其實有的是包含了一些地方菜系。

比如粵菜,他就不僅僅代表廣省人士的菜系,他同樣還包括其他地區的一些飲食類別。

“今天,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八大菜系裡面的粵菜.”

前面講了一下中華飲食文化,接著,江寧便進入到了單獨介紹其中的一個型別。

“粵菜即廣省菜,但也不僅僅是廣省菜,他有四個分類。

分別是廣府菜,潮汕菜,客家菜,粵西菜.”

這個時候。

江寧在講粵菜的時候,還拿出了一張廣省的地圖。

之所以粵菜有這四個分支,這也是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

“廣府菜也可以稱之為廣州菜,廣府主要包括珠三角地區。

在秦朝之前,這裡屬於南越,居住的是一些少數民族。

秦朝統一嶺南之後,便在這裡設立了南海郡。

後來在漢代,唐代,這裡也有發展。

但在宋朝之前,這裡人口並不多。

直到宋朝,因為宋朝常年戰亂,北方的人口不斷的往南遷移,這裡便慢慢發展開來.”

“所以,廣府菜即保持了中原北方的一些特色,同時,又根據本地食材,環境,口味不斷吸收,進行了改良,積累,創新,從而形成了一種屬於他們自己的菜系。

因取百家之所長,所以廣府菜調技藝多樣善變。

在烹調上以炒、爆為主,兼有燴、煎、烤,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有【五滋】【六味】之說.”

“江寧老師,什麼是五滋?”

“五滋就是香,松,軟,肥,濃.”

“六味呢?”

“酸甜苦辣鹹……”

“咦,這不是隻有五種嗎?”

“是的,這也是大家所說的五味。

但在五味之上,廣府菜又多了一味.”

“哪一味?”

“鮮.”

於是。

六味就在五味,酸甜苦辣鹹……之上,加了一個鮮字,也就是六味。

不過江寧的講解並沒有結束,他繼續說道:“廣省的飲食文化與中原各地一脈相通,歷代移民帶來的中原飲食文化,尤其是宋代時期,中原移民大批南下珠三角。

南宋以後,粵菜的技藝和特點日趨成熟。

宋朝南遷,眾多御廚和官府廚師雲集於粵,特別集中於羊城,也就是現在的廣州。

宋、元之後,廣州成為內外貿易集中的口岸和港口城市,商業日益興旺,帶動了飲食服務作為一個商業行業發展起來,為粵式飲食特別是粵菜的成長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和場所。

這時的廣州已經成為一座商業大城市,粵菜也在這時,真正成為了一個體系。

鬧市通衡遍佈茶樓、酒店、餐館和小食店,各個食肆爭奇鬥豔,食品之豐,款式之多,世人稱絕,如此,便產生了“食在廣州”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