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改革建議
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 顛沛人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夕陽西下,朱標站在南京城北的校場高臺上,眉頭緊鎖。眼前這支本該雄壯威武的京營部隊,此刻卻顯得萎靡不振。士兵們操練時有氣無力,幾個百戶躲在樹蔭下乘涼,甚至有人偷偷飲酒作樂。一陣風吹過,捲起地上的塵土,也帶來了士兵們低聲的抱怨。
“又是白練一天,連頓飽飯都吃不上...“
“聽說北方又吃了敗仗,咱們遲早也得被拉上去送死...“
“那些當官的倒是肥得流油,剋扣咱們的軍餉...“
朱標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腰間的玉佩,心中翻湧著難以平息的怒火與憂慮。作為大明太子,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當前軍隊面臨的困境。北方邊境戰事頻繁,蒙古殘餘勢力屢屢犯邊,而朝廷大軍卻屢戰屢敗。更可怕的是,軍隊中貪腐成風,士氣低迷,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殿下,天色已晚,該回宮了。“貼身侍衛劉安低聲提醒。
朱標長嘆一口氣,轉身走下高臺。就在他準備上馬時,餘光瞥見校場角落有個青衫文士正靜靜觀察著操練。那人約莫三十出頭,面容清癯,目光如炬,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
“那是何人?“朱標問道。
劉安順著太子的視線望去:“回殿下,此人名叫林澈,是附近有名的隱士。據說精通兵法謀略,常有驚人之語,但性格孤傲,不願出仕。“
朱標眼中閃過一絲興趣:“去請他來見我...不,我親自去會會他。“
林澈見到朱標走來,並不驚慌,只是從容地行了一禮:“草民林澈,見過貴人。“
“你認得我?“朱標有些意外。
林澈淡然一笑:“雖未謀面,但觀閣下氣度不凡,又有精銳護衛隨行,想必是皇室貴胄。再看年紀,應是太子殿下無疑。“
朱標心中暗贊此人的眼力,開門見山道:“先生在此觀察多時,對我大明軍隊有何高見?“
林澈環顧四周,壓低聲音:“此地非談話之所。殿下若有興趣,可隨草民到寒舍一敘。“
朱標略一思索,點頭應允。一行人離開校場,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一處僻靜的竹屋。屋內陳設簡樸,卻處處透著雅緻。牆上掛著幾幅軍事地圖,書案上堆滿了兵書和手稿。
“寒舍簡陋,望殿下海涵。“林澈奉上清茶,“殿下今日所見軍隊頹勢,實非一日之寒。“
朱標接過茶盞,迫不及待地問道:“先生既看出問題所在,可有解決良策?“
林澈不疾不徐地啜了一口茶:“殿下可知為何昔日漢高祖能以弱勝強,最終擊敗項羽?“
朱標思索片刻:“高祖善用人,韓信、蕭何、張良皆為不世之才。“
“此其一也。“林澈放下茶盞,“更重要的是高祖深諳'礪兵之道'。他明白士兵計程車氣和戰意對於戰鬥力的提升至關重要。“
窗外傳來竹葉沙沙的聲響,林澈的聲音在靜謐的竹屋中顯得格外清晰:“如今的明軍,表面上看是裝備不足、訓練不夠,實則病在骨髓——軍心渙散,腐敗橫行。“
朱標身體微微前傾:“願聞其詳。“
林澈起身走到牆邊,指著其中一幅地圖:“請殿下看這裡,去年大同之戰,我軍兵力三倍於敵,卻慘敗而歸。究其原因,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軍紀廢弛。戰前,軍官剋扣軍餉,士兵食不果腹;戰時,將領爭功諉過,指揮混亂;戰後,虛報戰功,中飽私囊。“
朱標的臉色越來越凝重。這些情況他並非不知,但從林澈口中系統地說出來,仍讓他感到觸目驚心。
林澈繼續道:“我曾暗中走訪多個軍營,發現三大弊病:一是訓練不足。士兵們平日疏於操練,戰時自然手忙腳亂。二是軍紀渙散。酗酒、賭博、鬥毆屢禁不止。三是腐敗盛行。從上到下,層層盤剝,士兵們連基本溫飽都難以保證,何談保家衛國?“
朱標想起剛才在校場聽到的抱怨,不禁點頭:“先生所言極是。但積弊已久,如何根治?“
林澈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治軍如治病,需對症下藥。我建議從三方面著手:嚴訓、明紀、養兵。“
他走到書案前,取出一卷手稿遞給朱標:“這是我整理的《礪兵三策》,請殿下過目。“
朱標展開手稿,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改革建議。第一條就是建立標準化的訓練體系,從單兵技藝到陣型配合,都有詳細規定。第二條是完善軍紀監督制度,設立獨立的監察機構。第三條則是提高士兵待遇,確保軍餉足額髮放。
“這些建議甚好,但提高士兵待遇恐怕朝廷財政難以負擔。“朱標提出疑問。
林澈早有準備:“殿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與其戰時損兵折將,不如平時多投入。況且...“他壓低聲音,“若能肅清軍中腐敗,現有軍餉已足夠改善士兵生活。“
夜色漸深,竹屋內的燭光將兩人的影子投在牆上。朱標已經完全被林澈的見解所吸引,不知不覺已過了兩個時辰。
“先生大才!“朱標由衷讚歎,“這些建議若實施,必能重振我大明軍威。“
林澈卻搖搖頭:“最難的不是制定良策,而是推行實施。軍中利益盤根錯節,改革必遭阻力。需要殿下這樣有決心、有魄力之人主持大局。“
朱標站起身,鄭重地向林澈行了一禮:“請先生出山助我,共謀強軍之策。“
林澈沉吟片刻:“殿下誠意,草民感激。但我閒雲野鶴慣了,恐難適應官場。不如這樣,我可為幕僚,暗中輔佐殿下。“
朱標雖有些失望,但也理解林澈的選擇:“如此也好。從今日起,先生便是我府上貴客,隨時可來議事。“
離開竹屋時,東方已現魚肚白。朱標騎在馬上,回望那掩映在竹林中的小屋,心中充滿了久違的希望。他摸了摸懷中林澈所贈的手稿,彷彿已經看到了大明軍隊脫胎換骨的那一天。
接下來的日子裡,朱標頻繁召見林澈,兩人常常徹夜長談。在林澈的建議下,朱標首先在京營中挑選了一支千人隊伍作為試點,開始推行改革。
試點部隊的訓練強度大幅增加,但與之相應的是伙食和軍餉的改善。林澈親自編寫了訓練大綱,從基礎的體能、兵器操練,到複雜的陣型變化,循序漸進。他還設計了獨特的“思想訓導“課程,向士兵們講述保家衛國的道理。
一個月後,朱標再次來到校場,眼前的景象與之前判若兩隊。士兵們精神抖擻,操練時喊聲震天。更令他驚喜的是,當他隨機詢問幾名士兵的感受時,得到的回答都是發自內心的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