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內,晨光透過雕花窗欞斜射而入,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面色沉靜地翻閱著戶部呈上的治理方案。林澈站在文官佇列前端,目光落在殿中央那幅巨大的津南地區地圖上,眉頭不自覺地皺起。

“諸位愛卿,“朱元璋合上奏摺,聲音在殿堂內迴盪,“戶部所擬鹽鹼地治理方案,朕已閱過。賈侍郎,你來詳細說明。“

賈赦挺著圓滾的肚子邁出佇列,臉上堆滿自信的笑容。他朝皇帝深施一禮,轉身面對眾臣時,下巴不自覺地抬高了幾分。

“啟稟陛下,經戶部與工部月餘研討,我等認為治理津南鹽鹼地,當以'堵'為主。“賈赦揮手指向地圖,“首先沿鹽鹼區邊緣修築堤壩,防止周邊鹽分滲入;其次挖掘深井,抽取地下水灌溉;最後廣施石灰,中和土壤鹼性。“

朝堂上響起一片讚歎之聲。幾位老臣頻頻點頭,工部尚書甚至拍掌稱妙。林澈卻盯著地圖上被紅線圈出的鹽鹼區域,手指在袖中微微收緊。

“陛下,“賈赦得意地掃視群臣,“此法簡便易行,所需銀兩不過三千兩,一年內必見成效。“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捋著鬍鬚:“眾愛卿以為如何?“

“臣附議!“

“賈侍郎老成謀國!“

“此法甚妙!“

讚譽之聲此起彼伏。林澈深吸一口氣,邁步出列。他青色官袍在晨光中顯得格外素淨,與周圍錦繡朝服形成鮮明對比。

“陛下,臣有異議。“

殿堂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這個年輕的國師身上。賈赦臉上的笑容僵住了,眼中閃過一絲陰鷙。

朱元璋抬了抬眼皮:“林愛卿請講。“

林澈走到地圖前,手指輕點津南地區:“賈侍郎的方案看似合理,實則謬誤。築堤堵鹽只會導致鹽分在內部積聚;深井取水更會加速地下水蒸發,使鹽鹼化加劇;至於施用石灰——“他停頓一下,聲音清晰如磬,“鹼性土壤再加鹼性物質,無異於火上澆油。“

朝堂上一片譁然。賈赦臉色瞬間漲得通紅,寬大的朝服下胸口劇烈起伏。

“荒謬!“賈赦厲聲喝道,“國師此言,是要否定六部眾臣一月心血嗎?“

林澈不為所動,轉向朱元璋:“陛下,這無異於紙上談兵。“

這句話如同冷水潑入滾油。朝堂上一時間陷入混亂和憤怒之中,群臣紛紛站起來指責國師林澈的態度。他們覺得自己辛辛苦苦探討這個治理津南鹽鹼地的方案,卻被林澈一句否定摧毀了所有的努力。

“國師,你這是何意?這個方案可是我們群策群力才得出的,你怎麼一言而決就否定它?“工部尚書李巖拍案而起,花白鬍子氣得直顫。

“是啊!國師,你難道不支援我們的努力嗎?“幾位年輕御史也跟著站起,臉上寫滿憤懣。

賈赦見勢更是添油加醋:“陛下,國師恃才傲物,目中無人,此風斷不可長!“

群臣的聲音群起而至,憤怒和不滿洋溢在大殿之上。林澈卻保持平靜,他冷靜地看著群臣,等喧譁稍息才開口:“諸位,這個方案雖然是經過你們探討得出的,但我認為並不完善。治理鹽鹼地是一項艱鉅任務,我們不能馬虎對待。“

“那國師有何高見?“賈赦陰陽怪氣地問道,眼中閃著挑釁的光。

林澈不慌不忙地從袖中取出一卷圖紙,在御前展開:“臣建議採用'排、洗、改、種'四步法。首先開挖排水溝渠,降低地下水位;其次引清水灌溉,沖洗土壤鹽分;然後施用農家肥和綠肥,改善土壤結構;最後選擇耐鹽作物輪作。“

朱元璋身體微微前傾,仔細端詳著圖紙。那上面密密麻麻標註著溝渠走向、灌溉路線和不同作物的輪作順序,顯然經過精心設計。

“此法需多少銀兩?多長時間?“皇帝問道。

“初步估算需白銀八千兩,三年可見成效。“林澈如實回答。

“八千兩?!“賈赦誇張地驚呼,“國師這是要把國庫掏空嗎?“

朝堂上再次騷動起來。幾位掌管財政的大臣面露難色,交頭接耳地議論著。林澈卻鎮定自若:“賈侍郎,津南地區連年歉收,朝廷每年減免的賦稅就不止八千兩。長痛不如短痛。“

“胡說!“賈赦厲聲打斷,“你怎敢在陛下面前妄言國策?“

朱元璋眉頭微皺,手指在龍椅扶手上輕輕敲擊。林澈注意到這個細節,知道皇帝正在權衡利弊。他決定再添一把火。

“陛下,臣請展示一物。“得到准許後,林澈從懷中取出一個布包,開啟後是兩株麥苗,“左邊這株產自津南鹽鹼地,右邊則是正常土壤所產。諸位請看差異。“

兩株麥苗對比鮮明:左邊的又矮又黃,根系稀疏;右邊的青翠挺拔,根鬚茂密。朝臣們不由自主地湊近觀看,有人發出驚歎之聲。

賈赦卻不以為然:“區區兩株麥苗能說明什麼?國師未免小題大做。“

“賈侍郎,“林澈直視對方,“一葉知秋。津南萬畝良田,如今產出不足三成,多少百姓因此流離失所?若不盡早治理,恐釀成大患。“

“危言聳聽!“賈赦拂袖冷哼,“我大明幅員遼闊,區區津南之地,何足掛齒?“

林澈眼中閃過一絲銳光:“賈侍郎此言差矣。民以食為天,農為國之本。今日放任津南,明日就可能蔓延至整個華北平原。到那時——“

“夠了!“朱元璋突然出聲,朝堂瞬間寂靜,“兩位愛卿各執一詞,朕需實地考察後再做決斷。“

賈赦臉色一變:“陛下萬金之軀,豈可輕赴荒野?“

林澈卻深深一揖:“陛下聖明。實地考察最能明辨是非。“

朱元璋站起身,朝服上的金線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三日後,朕親赴津南。退朝!“

隨著太監尖細的“退朝“聲,群臣跪拜恭送。林澈剛要起身,卻被賈赦攔住。戶部侍郎肥胖的臉上擠出一絲假笑:“國師好手段啊,連陛下都被你說動了。“

林澈平靜地整理衣袖:“賈侍郎言重了。為國為民,何談手段?“

“哼!“賈赦壓低聲音,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別以為有陛下撐腰就能為所欲為。津南之事,沒那麼簡單!“

林澈目送賈赦憤然離去的背影,眉頭微蹙。他隱約感覺到,這場關於鹽鹼地的爭論,背後似乎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