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兩年的時間,靖難帶來的後遺症終於是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經過數年的打仗,大明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朱棣也在積極地往華北平原遷移人口,一方面江南地區經過數十年時間,從朱元璋稱帝到朱允炆下臺,土地兼併現象越趨嚴重,遷移人口是一個不錯的做法,轉移土地矛盾,還能倒逼著江南士紳給予百姓更好的優待。
不然人家就算冒死也想去華北闖一闖,這就有點與清朝的闖關東類似了。
都活不下去了,誰管你滿清的龍興之地在不在遼東。
去了淮河以北的百姓,官府還給予耕牛和農具,免除一定年限的賦稅。
因為戰爭的原因朱棣一上臺還免除了多個省份一半的賦稅。
這雖然導致朱棣剛剛登基財政十分吃緊,因為一方面也是朱允炆本來就沒留下什麼好基底給朱棣,朱棣甚至到了要拿宮裡的東西才能支付大臣俸祿的局面,但好歹大明算是挺過來了。
兩年的時間大明就步入了正軌,加上朱棣狠抓吏治,一時間大明得到了大治,各地都逐漸繁榮興盛了起來。
徐平安也不再提什麼超前的意見,也許適合一個時代的才是最好的。
1406年,永樂四年七月,安南(越南)前王室陳氏一族逃亡大明,安南胡氏新王朝意圖挑戰大明宗主國地位,朱棣為保西南安穩,命成國公朱能率領大軍征伐安南,直接摧毀了安南的胡氏王朝,安南王室胡氏一族逃亡海上,盡被明軍所獲。
朱棣下詔改安南為交趾,恢復“陳朝”,設交趾布政使司,把安南的實際控制權握在了手中,再次把其納入中華的版圖。
廣西,龍州,明軍大營中。
徐平安來到朱能的病榻前,沒錯,此時朱能已經病入膏肓了。
徐平安像個多年未見的損友一般,笑道:“怎麼了這是?”
朱能笑了笑,說道:“怕是不行了。”
“你才三十多歲啊。”,徐平安說到。
朱能淡淡地說道:“我當然知道,可沒辦法啊,估計是靖難的時候把運氣用光了吧。”
徐平安感覺眼睛有些難受,問道:“陛下讓我來問你,還有什麼要交代的嗎?”
朱能靠在病床前想了想,說道:“讓陛下幫我好好照顧一下我的妻兒吧。”
徐平安點點頭,說道:“還有嗎,這個陛下自然會許你子孫一世富貴。”
朱能強撐著病體爬下床來,徐平安急忙扶起他,說道:“你這是幹什麼?”
朱能咬著牙說道:“能扶我去城牆上走走嗎?”
徐平安答應了下來,扶著朱能來到北面的城牆上。
朱能指著北邊的一個方向,問道:“那應該是北平的方向吧。”
徐平安眼睛有些溼潤,說道:“陛下想將其建為新都,以後該叫北京了。”
朱能靜靜地看著北邊好一會,才說道:“是嗎?可惜我看不到了。”
徐平安笑著回到:“一定可以經看見。”
朱能這時向徐平安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請求,向徐平安要了根菸抽。
徐平安自從剛來的時候和姚廣孝以及朱能二人抽過,就沒再碰過那玩意了,抽多了對身體不好。
徐平安這次有帶了過來,他抽出了一根給朱能,又抽了一根給自己。
兩人藉著城牆上還未熄滅的火盆,點上了這兩支菸。
朱能猛吸了一口,勉強地笑著說道:“還是這玩意帶勁。”
接著朱能看向漸漸變成白色的地平線盡頭,又說道:“你知道嗎?我真正喜歡的人是月兒,現在娶的都是家裡逼的沒有了辦法的事,本來我是想再打幾場勝仗就向殿下和王妃提親的。”
徐平安頭上頂了個大大的問號,朱能繼續說道:“可是王妃把月兒賜給了你,你知道嗎?當時我特別嫉妒你,為什麼你有這麼好命。”
徐平安這才明白這傢伙為什麼一開始對自己態度一次比一次差。
朱能苦笑著說道:“後來,我發現你這人也還不錯,便沒再針對你,你是個好人。”
接著朱能有些無力的說道:“好好照顧她,好嗎?”
徐平安點點頭,朱能無力地扶著城樓旁的柱子坐在地上,一縷陽光打在他的臉上,朱能彷彿自言自語,又彷彿是對徐平安說道:“下輩子,我一定......一定早點。”
朱能伸手想要抓住些什麼,迷迷糊糊地笑著說道:“我好像......好像又看到了.....看到了燕軍的旗幟。”
朱能的手垂落下來,最後彷彿帶著些許遺憾離開了人世。
徐平安解決完了西南邊疆剩餘的瑣事,便帶著朱能的遺體回了南京向朱棣覆命。
朱棣還沒來得及為朱能傷心,接著皇后病重的訊息又接踵而至。
時間來到1407年。
皇后徐妙雲此時也病入膏肓。
乾清宮內。
皇后徐妙雲躺在朱棣的龍床之上。
朱棣握住徐妙雲的手,徐妙雲艱難地翻了個身,虛弱地說道:“皇兒們來了嗎?”
朱棣坐在一旁情真意切,有些哽咽地說道:“朕......朕已經派人去通知了。”
徐妙雲勉強露出一個笑容說道:“陛下何必如此愁眉苦臉,生死自有天命,妙雲能做這麼些年皇后已經滿足了。”
“不行。”,朱棣眼中含淚,打斷道:“還不夠,妙雲你還得多做幾年皇后,我們好不容易從靖難走過來了。”
徐妙雲反握住朱棣的手,說道:“我現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熾兒和煦兒兩個,自古皇家老大和和老二就不和,我只怕我一走,他們兩個就為這個皇位爭破頭。”
朱棣聞言裝作有些慍怒地說道:“大不了我把皇位傳給老三,到時候讓那兩個蠢兒子哭去。”
徐妙雲笑道:“哪有這種道理,陛下還是應該遵循立嫡立長的法理,若是你立了老三或者老二,這大明以後都要為了皇位亂成一團。”
朱棣這時也笑道:“要是那兩個蠢兒子真的不堪大用,不忠不孝,朕倒是真想把皇位丟給老三。”
這時朱棣和徐妙雲的三個兒子們急切地走了進來。
朱高煦一把推開前面身軀肥大的大哥朱高熾,一把撲倒在母親床前嚎啕大哭,哽咽地喊道:“母后......”。
徐妙雲慈愛地幫其擦掉了眼淚,說道:“莫哭,莫哭。”
朱高熾此時也眼眶通紅,帶著三弟朱高燧站在一旁。
徐妙雲向朱高熾招了招手,朱高熾走到母親床邊跪下,徐妙雲這才說道:“熾兒,你以後會是大明的皇帝,我希望你答應母后一件事情。”
朱高熾眼中含淚,說道:“只要母后身體能好起來,孩兒什麼都答應。”
徐妙雲苦笑道:“我的身體可能是好不了了,但我一定要你答應我一件事,好嗎?算母后我求你了。”
朱高熾擦掉臉上流下來的眼淚說道:“孩兒都答應母親。”
徐妙雲聞言將朱高熾與朱高煦的手放在一起,說道:“我希望以後無論你什麼誰得了勢都不準傷害對方的性命,至少許他一世富貴,吃喝不愁,好嗎?”
朱高熾哭著點頭說道:“孩兒謹記。”
徐妙雲又問向朱高煦,說道:“你呢?”
朱棣此時也目光深邃地看了過來,朱高煦點點頭也說道:“孩兒謹記。”
最後徐妙雲把朱高燧叫到面前,向他叮囑了一些要聽兩位哥哥,孝順自己的父皇之類的話,便讓三個兒子先下去。
三人還想說些什麼,但看到朱棣的眼神和徐妙雲艱難的樣子,他們三人還是聽話的走了出去。
徐妙雲休息了一下,最後似乎是迴光返照,竟然坐起了身來,一旁的朱棣見狀,趕忙把枕頭塞到她身後。
徐妙雲對著朱棣說道:“自古以來皆以男子為重,我走後,英兒她們這些女兒你也一定要好好照顧。”
朱棣認真地點了點頭說道:“朕的女兒,朕還會委屈了她們嗎?”
聞言徐妙雲笑了笑,說道:“是我多慮了。”
最後徐妙雲說道:“能把月兒和徐先生他們叫過來嗎?”
朱棣說道:“朕早就叫他們在偏殿候著了。”
接著朱棣便讓人請徐平安和李念月過來。
一見到徐妙雲,李念月頓時跪在徐妙雲身旁哭了起來:“小姐......”
徐妙雲笑道:“不要哭了,你家小姐我是走到盡頭了呀。”
李念月哭著說道:“小姐一定長命百歲。”
徐妙雲輕輕笑道:“人有幾個能活這麼長的?”
接著徐妙雲又說道:“我這輩子,你和青兒是隨著我長大的,幾乎也是我最重要的人,有些事情我只能交代給你們,以後我不在了,你和徐先生一定要好好規勸陛下,護著我大明繁榮昌盛。”
李念月哭著點了點頭,而後徐妙雲又把徐平安叫了過來,一看到徐平安的樣子,徐妙雲詫異了一下,說道:“徐先生怎麼感覺就像沒老一樣,這麼幾年竟然還越活越年輕了。”
徐平安恭敬地行禮道:“皇后說笑了。”
徐妙雲搖了搖頭說道:“本宮沒有開玩笑,不過也好,徐先生,你是隨陛下靖難一路走過來,屬於我們燕王府的老人了,以後我不在了,希望你能盡心盡力地輔佐陛下,至於我那兩個兒子的事,想必最近也是叨擾到徐先生了吧,希望徐先生也不要在意,至少不要去摻和他倆的事。”
徐平安跪下說道:“臣遵旨。”
交代好後,徐妙雲便也請二人出去了,整個房間裡就只剩下朱棣和徐妙雲。
徐妙雲伸手摸了摸朱棣的臉,說道:“夫君,我真要走了,記得好好照顧自己。”
朱棣握住了徐妙雲的手,含淚最後說道:“娘子,我記住了。”
徐妙雲點了點頭說道:“可惜不能回到北平了。”
徐妙雲最後用力朝朱棣笑了笑,而後緩緩地閉上了眼睛。
“妙雲!”,朱棣眼睛通紅,大叫了一聲。
殿外幾人也急忙跑了進來,跟著的還有御醫。
御醫檢視了一下徐妙雲的脈象,嘆了口氣,顫顫巍巍地說道:“皇后......崩了。”
一時間乾清宮內一片哀嚎哭泣之聲。
1407年,永樂五年七月初四,徐皇后病逝,年僅四十六歲。
朱棣似乎是被徐妙雲的病逝給打擊到了,連續好幾天沒有在大臣們眼前出現,甚至連徐妙雲的葬禮也只是簡單地露了個面。
直到徐妙雲下葬,朱棣才來到陵前最後看了愛妻一眼。
不過很快朱棣便調整了過來,似乎是記起徐妙雲臨終時的叮囑,一改頹態,重新振作起來,依然是那個天天加班幾乎不眠不休的勤勞皇帝,為永樂朝的盛世繼續添磚加瓦。
乾清宮內。
朱棣難得地邀請徐平安一起飲茶,雖然一開始徐平安來到這個時代並不怎麼喜歡喝茶,他還是喜歡喝現代的工業飲料,但這茶喝著喝著就習慣了。
徐平安笑著說道:“陛下狀態似乎好了些了。”
朱棣抿了口茶說道:“確實好了些了。”
朱棣感慨地說道:“你說靖難這麼難都過來了,為何卻這麼幾年人就這樣走了。”
徐平安也感慨到:“是啊,彷彿我們得到了什麼東西,上天就要奪去一些東西。”
朱棣看著徐平安說道:“你倒是不用急,朕看吶,朕估計都會比你早死。”
徐平安說道:“怎麼會,陛下一定萬壽無疆。”
朱棣笑罵道:“你怎麼也盡學這些狗屁文官恭維朕。”
徐平安汗顏,而後笑著說道:“人在官場,身不由己,被影響了。”
朱棣繼續喝茶,說道:“倒也無妨。”
朱棣接著說道:“你可知道當初朕答應了江南士族要拿你的人頭當作誠意。”
徐平安淡淡地點了點頭說道:“大概猜到了,不然李景隆和那些官員也不可能如此輕易地開啟南京這座千年古城。”
朱棣笑道:“不愧是徐先生,不過先生倒是可以放心,朕如今大權在握,只要先生不參與朝政,朕自可頂住壓力,保先生無憂。”
說實話,這兩年內,兩個親近之人去世,朱棣也算是想明白了一些東西。
徐平安站起身來,深深地鞠了一躬,說道:“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