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4年3月,明印集團開國元老之一,海軍名將陳蓉,病逝錫蘭。

1594年4月,明印集團開國元老之一,訓練部部長陳翠,病逝家中。

1594年6月,明印集團開國元老之一,海軍局局長陳藍,中風去世。

同月,明印集團開國元老之一,前情報頭子,明印集團情報祖師爺陳青,因心臟病發作醫治無效,去世。

1594年8月,陳祿推著陳海,和李華梅、麗露、秦良玉、海巧等人一道,參觀科學院。

“這就是新式火藥嗎?為什麼是黃色?”

秦良玉正要上手觸控,被科學家急忙攔下,並帶離遠些。

“秦助理,不要用手碰它,有毒。”

秦良玉一聽有毒,飛快縮回爪子。

海巧開口問道:“這種火藥為什麼是黃色的?與黑色火藥相比有何不同?”

科學家解釋道:“這種黃色火藥是在原有基礎上,新增新式硝化棉材料製作出,因其燃燒時劇烈,且無煙霧,故而命名為無煙火藥。”

“好神奇......硝化棉又是什麼?硝石和棉花?棉布?”秦良玉好奇問道。

科學家當即言簡意賅的解釋,然後海巧要求講得深入些。

遠遠地看著秦良玉她們在科學家面前仔細聆聽,陳祿彎腰把臉湊到陳海臉邊。

“大姐,這家科學院你有印象嗎?這是當初你親自定的選址,從大員島太陽城遷移過來,匯聚全世界的頂尖科研人才。”

“大姐,我猜你是知道什麼是硝化棉,什麼是無煙火藥的,三丫子猜得對不對?”

陳海癱坐在輪椅上,昏暗的目光呆呆望著前方,那曾經明亮璀璨有無限可能的美眸中,只剩下一縷茫然。

見此情景,陳祿黯然一嘆。

忽地,陳祿手臂上搭來一隻手。扭過頭,是麗露關切的神色。

“二姐,不要著急,大姐只是暫時丟失過往記憶,會....咳咳咳.....會康復的.....咳咳......慢慢來吧。”

麗露還是那樣的體貼,只是看她日漸稀疏的枯黃秀髮,看她日漸疲憊的憔悴面容,看她眉宇間散不開的倦意,陳祿不禁心疼。

“黃毛妹妹你注意休息,把事情安排給小輩們去做,你好好休息.........”

“二姐放心,有我在,我看著她。”李華梅說道。

陳祿對她道:“華梅妹妹,你也要多注意,多休息。”

李華梅笑著轉移話題:“二姐,黃毛妹妹,她們五個裡誰合適?”

“大姐失憶前.......有提過接班人的打算嗎?”

陳祿平淡的壓下心中秦良玉的名字。

“一切發生的太突然了,根本就沒說看好誰,或許在大姐心中有答案,但.........”

李華梅看向麗露,麗露搖了搖頭。

“別看我,我也不知道,這五個孩子都很出色。秦良玉入蜀,只靠自己拿下整個西南大區的市場;徐清冰雖然遜色,但天竺大區怎能和西南大區比,後續破除天竺舊制,革新變法,天竺大區於今的廣大市場和優秀兵源、廉價原材料,徐清冰是有功的;沈芸雖然一直在總部,但處理事情井井有條,各部門秘書都信服她,這也是一種本事。”

李華梅笑著點了點頭。

“海巧也是不錯的,當初明國的事情很能證明她的能力和抗壓,接任北方大區以來做事並無紕漏亦無損失,我認為她是個合格的幫手。”

“至於秦良玉,她很出色,一己之力拿下西南大區市場,還把雪域高原的問題解決,把吐蕃舊地納入市場,讓我們有象雄石、藏紅花、犛牛肉能買,這份成績不禁讓我想起當初,大姐帶著咱們一點一點的創業.........”

陳祿點頭:“的確,這點上有大姐的風采。”

李華梅頓了頓開口:“二姐,黃毛妹妹,我想說.......老姐妹們現在一個一個的走了,我們這些老傢伙不知道還能支撐多久,如果......如果我們撐不到大姐記憶回來,第二代裡總要先拿出個應急預案來。”

“常言道國不可一日無主,董事會里股份票數怎麼算,該推誰當執政官,都要有個準備,以免到時亂了方寸。”

陳祿頷首道:“先說執政官人選吧,暫且按秦良玉、海巧、徐清冰、立花關千代、沈芸的順序來,即使有意外也能替補,總不可能都出意外吧。”

“董事會的話..........”

陳祿說著突感頭疼,有些埋怨的餘光一掃輪椅上的大姐。

你搞得這逼玩意兒真你奶奶的曹!

麗露接過話頭:“董事會牽扯股份,很麻煩。像是沈家還好,沈伯伯長子平安弟弟健在,幼女沈芸也在,股份能有個繼承人。但像大姐,像二姐你,像我,我們都沒有子嗣,股份非但沒有合法繼承人,而且大姐二姐你二位是佔大股.........”

陳祿蹙額開口:“這個話題太大了,這裡不是探討的地方,回去再說。”

餘光一掃,已經開始測試無煙火藥強度,陳祿簡單看幾眼便回過頭。

“西方現在怎麼樣?泰西諸國是個怎麼熱鬧?”

麗露聞言,香唇上笑意止不住的勾起。

“法蘭西等國都取得不錯成績,猶以法荷意三國。法國是靠亨利四世賣國集團注入資本,又有戰爭的殘垣斷壁,百廢待興自然是能做出成績;荷蘭是完全效仿集團,發展毛紡織,呢絨暢銷歐陸,把英格蘭當成原材料市場,逼得英王搞關稅壁壘;義大利更不用多數,雖是北邊一半,但底子在,又有熱那亞商人,一派欣欣向榮。”

“伊比利亞坐擁金山銀山,發展工業性質缺缺;奧地利內陸大國,只是放權給威尼斯商人重操舊業;至於集團的敵人奧斯曼..........”

李華梅很不厚道的搶過話頭:“阿迪勒很有想法,但回天乏術。”

“想在埃及搞棉紡織,結果紡織廠被扔進小亞細亞的山裡,成本高到爆炸,基層人員學習集團先進技術傲慢輕視,加上一群官僚想撈錢,是織一匹賠一匹。貨物產出賣不出去,奧斯曼就乾脆強制售賣,把質量奇差無比的棉布丟給官員,責令限期賣出,怨聲載道一片。”

“奧斯曼的官員個個都很神奇,不知是誰搞了個棉布進鄉村的主意,拿殘次棉布換農民糧食,又不認棉布只要錢交稅。農民只好以糧換布,又以極度低廉的價格出售,一時間破產者無數。”

李華梅笑道:“奧斯曼帝國境內,沒有不罵阿迪勒的,沒有不罵工業化的。”

陳祿失笑搖頭,不管是東南西北哪一方,最後最終都是底層農民來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