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百年前的使臣
大明:從嘉靖末年開始 迎風隨飄舞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石岸上,為防止崴腳,陳海一行不敢走快,用老頭散步的方式走出很遠,直到一處岔路口。
“大姐,水面上似乎有船!”
聽到這話,陳海下意識將倭刀橫在自己面前。
戒備的緩步挪動,右手玉指緊握刀柄到發白,而當光明驅散眼前迷霧的一刻,陳海放鬆下來。
眼前是條船沒有錯,但已經爛到不能再爛,還剩個屁股向空中撅著,其他部位大多成了斷木腐木。之所以是屁股不是頭,因為它寬。
“爛成這樣,停在這裡有多久了?大姐,咱們不會闖到什麼禁地,沾染上什麼晦氣了吧?”陳九說道。
陳海淡然拾起根腐木,無須用力便斷折,留下滿掌木屑。
“把一條船泡到腐爛,總歸要百年之久吧.......剛好洪武永樂朝,說不定這裡真是個藏寶點。”
鼓動完,陳海拍拍手起身。
“一條破船,沒什麼可看的,繼續走,直著走不拐彎。”
繼續前進,許久之後撞牆,陳九上前觸控全是岩石,朝陳海晃了晃腦袋,無路可通。
“折回去,走另一條路。”
陳海並不氣餒,探寶嘛,翻來覆去曲曲折折,正常啦。
又是一段時間過去,陳海小隊再次撞牆。
不過這一次有大收穫。
不算寬大的巖洞裡,火把照亮,遍地的骸骨盡入眼底,灰白的骨骼共同寫出一個“慘”字,讓眾女看個膽戰心驚,能連續做噩夢的那種。
饒是陳海“見多識廣”,也頭回見這場景。
穩住心神,仔細觀察巖洞,陳海悠悠開口。
“曾經這裡有一場打鬥,而且非常激烈,從分離的骨肢和現場的痕跡,都能得到佐證。”說罷,陳海從一具骨骼上取下一柄鏽跡斑斑的刀片。
“而且從骨頭上來看,有很多被劈砍的痕跡,可以想象當時戰鬥的激烈,甚至人人帶傷奮戰..........”
眾女仔細認真聆聽,還以為陳海要秀推理,來一出“心機之蛙一直摸你肚子”。不想說半截沒了,開始圍著巖洞不停的轉。
不能說是轉,應該說“踱步”,釣魚學博士狄仁傑同版踱步。
踱步許久,興許走累了,陳海來到一具骨骼前蹲下。
“你們來看,這具骨骼很有問題,別的都有砍殺的傷痕,唯獨他卻沒有;而且獨自待在一處,遠離戰鬥,應是孤老死去,很有問題。”
說完,陳海定定神,猛地發出一聲輕笑。
“而且在身體下面藏好多石頭,就像在守護財寶般,再沒有問題,舉動便顯得有問題了。”
一把推開白骨,陳海逐一取出隱藏著的石頭,然後她又有發現,在石頭的下面隱藏著一張枯黃的紙卷,還有一份在當初十分精細,現在非常破爛的袋狀物,更增加了神秘感。
陳海很想拆開紙張檢視,可轉念一想,當年張無忌先看書信,因而免遭一死。要是自己後看石頭,會不會先被紙張裡的毒毒死?
陳海自己承認想法很荒誕,但轉念一想........確實荒誕。
“算了,穩一手穩一手。”
陳海心裡想著,選擇先看石頭,不是她穿越來後怕死,她怕萬一自己真死洞裡,身後的家人們可怎麼辦?陳祿她們武藝不精,要沒自己保駕護航,下場可想而知不太好。
拿起石頭,上面刻著文字,每一塊兒都有,還好是方塊字,密密麻麻的使人眼疼,字型尚且清晰。藉著微弱火光瀏覽,更換一塊又一塊石頭,陳海的臉色漸漸肅穆。
“你們想聽故事嗎?”被人扶起,陳海肅容問道。
陳九搭腔:“大姐,石頭上刻了什麼?你看得那樣認真。”
“當然認真了,上面記錄著這些人為什麼在這裡.........南宋德佑元年,蒙古破襄樊,大軍順流而下直驅杭州臨安府,皇帝年幼,當朝首輔代替發詔令天下兵馬勤王,又恐勤王義軍不足以抗蒙古鐵騎,再遣數路使臣,求救四鄰高麗、倭國、安南、蒲甘等,要這些牆頭草“盡藩邦之君義,除中土之胡塵”。”
陳海指著那具骸骨:“這是出使倭國的宋使...........”
陳冰聽得很入迷:“後來呢?”
“蒙古高麗的海軍封鎖海路,導致原先自寧波經釜山到博多的海路不通,故宋使向東驅大員島,深入大海汪洋,再折向北,直接到了倭國君主所在地鎌倉。”
“然宋使和水手都沒有遠洋經驗,什麼準備都不做硬上,故到達倭國之日,兵丁十去五六。”
太平洋太平洋,真當它太太平平啊!陳海閉著眼睛就能想到,深入大洋之後各類風暴、補給短缺、壞血病肆虐、迷失方向、思鄉情緒、士氣低落、惶恐不安........就像個磨坊,一點點磨掉宋兵的血肉。
“宋使求救倭國,倭國不願救宋,宋使效“申包胥哭秦庭”,終換得倭國支援宋黃金千兩、白銀千兩、刀2000把、甲3000副、糧食10萬石.........”
言及此,陳海懷錐心之痛。
她歷史是不好,故而說起宋史,第一則是靖康之恥,第二則是崖山落日。每每讀起這兩段歷史,她這個壞到不能再壞的壞蛋都義憤填膺。
正所謂:國人之痛!
唐宋唐宋,唐朝吊打四方,分裂的大唐還能錘吐蕃、南詔、党項、契丹等族;宋朝被四方吊打,國力最強時的大宋被契丹、党項輪番按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
最有趣的是在陳海穿越前,一幫子人為宋朝“正名”..........學術總會百家爭鳴,這點我不褒貶什麼,我只在這裡引用一句詩,一句唐朝後期詩人感懷往日河山的詩。
昔時河西萬里疆,今朝邊關在鳳翔。
“自唐以來,倭國以中土為師,饒宋亦執師禮,凡兩朝五六百年。老師一朝有難,徒弟攜薄物答數百年師徒情分,留岸上袖手旁觀。唉,養不熟的白眼狼,小鬼子!”
陳海有感而發。
“歸程遇風暴,船隻躲避在這裡,但船損壞嚴重無法修復,補給短缺,爆發內訌,宋使垂危遺留文字,也算給我們後輩留下一則故事,留下一則教訓......姐妹們,一定要團結啊!”
說著,陳海拿起紙張和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