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是買下閒廬的第三天後,才去那裡的。去時自然買了一些新鮮的水果,還有為林淑的小姨買了件高檔化妝品和二瓶茅臺酒。

到時,李江首先聯絡了小姨,小姨說正好在家,讓他按地址直接過去。

小姨的家其實和閒廬在同一個區域,相隔也就幾百米距離。李江提著東西在一個依山的別墅前停了下來,粗一看別墅比閒廬大了許多,杭城人把這種樣式的房子叫“洋房”。

李江敲了敲大鐵門,就見小姨從房子裡阿娜多姿地迎出來,嘴裡說著你來看小姨就很高興了,怎麼還帶東西來呢,手裡就接過他手裡提的,連水果也接了過去。

李江就站在院子裡看,整幢房子黑瓦粉牆,泥壁木地,上下錯落有致。前為平房,後為樓房,還有大小花園,附屬用房幾間,大花園邊上還有老井一口。

李江發自內心的為小姨的家讚美了幾句,說就不坐了,去看看虞老爺子。小姨也不客氣,送出門來,嘴裡說:“都成鄰居了,有空常來。”

從小姨家出來,想想也就不再去買水果了,空著手去開啟自己家的門,辦理過戶手續後,虞老爺子就已經把一串鑰匙給了他,老爺子留下的是備用鑰匙。

虞老爺子正在房間裡整理物品,聽見門響,放下手裡的活,笑容可掬地走了出來。

“小李來啦。我也正好想託人去找你了呢。”虞老爺子拍了拍手上的灰塵說:“我家女兒經過大使館熟人特事特辦地給我們老兩口辦好了簽證,機票是買在明天的上午11點。”

“那麼快啊。”李江為他們能夠和子女見面而高興。

“是啊,我也以為沒那麼快的,我這女兒辦事一向風風火火。”老爺子洗了手,把李江讓進客廳。

“要帶的東西都打包好了嗎,需要我給你幫忙嗎?”李江看了眼放在客廳裡的幾個大箱子。

“不用了,基本上都已經處理完了,留下的些小物件由老婆子去整理一下就好啦。”

因為老太太在忙,虞老爺子起身準備給李江去泡茶,李江忙站起來拉住老爺子說:“虞老爺子,你坐,這事我來。”

虞老爺子笑著也不再謙讓,任憑他去沖水。待兩人都坐定,開始嘮起家常來。

“老爺子,我回去查了些資料,知道你祖上是了不起的人物呢。”

虞老爺子點了下頭,好像沉浸在回憶裡,他說,主要厲害的是他爺爺虞老闆,晚清時出生,幼年時就失去了我祖父,家境貧寒無力上學。15 歲到上海瑞康顏料行學徒,後被提升為“跑街”,開始與上海商界接觸。

他說,1903 年起先後任華俄道勝銀行買辦、荷蘭銀行買辦, 從中獲利變成富翁。後來 獨資創辦惠通銀號,然後又發起組織四明銀行, 並捐得清廷道員官銜,以買辦和官僚雙重身份忠實地為當時的政府效勞。1905 年上海發動反帝罷市運動時,挨戶勸說各商店復業,為當時的時局作出過貢獻的。

虞老爺子說起他爺爺,還是如數家珍的。

“我聽小姨說,虞老闆當時還建立過證券交易所?”李江插了一句。

“有這事。”虞老爺子肯定。

他說:“那是1916年冬天,與孫先生談的,提議中的證券交易所將融入其他商品的交易,也就是期貨交易。都差不多弄好了,因孫先生南下而暫時被終止。”

“後來呢?”李江好奇。

“1918年時,他又聯合米業,紗業,布業等要人,再次向農商部提出申請。種種原因,又未做成。”

“還真是一波三折。”李江嘆息。

“是呢,到了1919年的3月,他再次致電當時的北洋政府,堅持統一國內證券業。這次,北洋政府農商部終於同意成立綜合的交易所。也就是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

李江聽著就肅然起敬,坐正身子,繼續聽下去。

“只是他後來的立場不同,錯失了許多東西,解放後就退出了大上海。所以說,從商者,不管你獲得的財富有多大,你違背了社會發展的趨勢,終將被社會所淘汰。”

聽老爺子說到這點,李江就想求教他一個這段時間有所困惑著他的問題:“虞老爺子,官商兩者比較,你覺得孰重孰輕呢?”

虞老爺子看他這麼一問,思考了一下說:“自古以來,從政與從商一直被視為兩種截然不同的職業選擇。但是這兩者如影隨形相輔相成。”

他說,從政者需要具備領導才能,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能為老百姓謀幸福,為社會發展創造價值。而從商這種責任感與使命感就弱許多,它只要在市場上把握商機,獲得財富。

虞老爺子看李江在這個方面聽得認真,索性繼續說:“從政者,言出法隨。而從商者,法出言隨。”

看李江好像沒怎麼聽明白,他解釋說,這句話就是說,這個世界是從政者制定規則,而從商者遵循規則。我國幾千年的文化是,官商官商,顧名思義就是說,官在前,商在後。

“虞老爺子,你是說在這個社會的體系裡,精英與人才大都走了官道這條路了唄。”

“從古到今,基本上的體系大致這樣。但也有許多在官道上獲得成功後,急流勇退的。比如范蠡。首先他是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其次他才成為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

虞老爺子看著眼前的年輕人,有著與他年齡上不相稱的穩重與成熟,就他這麼年紀輕輕買下自己的這幢老屋,就已經顯得極不簡單。

果然,李江又問他說:“有沒有既在官道上成就,又在商道中做出成績的人呢?”

“有。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人燦若星河。”虞老爺子臉帶笑容地說:“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他是陽翟的大商人,曾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他最輝煌的功績是,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虞老爺子又說:“呂不韋的一生把商道,官途和做大學問三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並取得了光輝燦爛的成就。”

說到呂不韋時,虞老爺子突然在李江的眼睛裡看到了一抹閃亮的光芒。

“你也想成為呂不韋那樣的人物?”

李江害羞地一笑:“我也想呢,只是我成為不了他那樣的人。”

“此話怎說?”

李江遲疑了一下,就把自己從大山溝出來的身世,以及蒙老師指點,機緣巧合地在市場上獲得財富的事,和自己大學即將畢業選擇實習方向上的困惑,粗略地說給虞老爺子聽。他覺得自己與眼前的這個老爺子有著說不清的機緣,從老爺子那天開門的那一刻起,他就這樣認為。

他堅定地認為,不僅僅是虞老爺子,這幢房子也與他是有緣的。他甚至以為,這種因緣一旦開啟,將會在未來的某個節點還會延續。

虞老爺子也隱約地接收到了這種資訊,索性就多說了幾句:“小李啊,小商靠智,大商靠道。你只有不斷的修煉自己,遵循趨勢遵循天道,並且要借勢借道,你就會走得很遠。”

李江望著老爺子點頭。

這個下午,李江與虞老爺子一直談到天黑,等到虞老太太喊他們過去吃飯時,才停了請教。李江不肯留下來吃飯,說明天再過來送他們,心有不捨地離開閒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