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月剛開學沒多久,李江在上課時,他腰間的BB機突然響了起來,坐他旁邊的幾個同學馬上朝著他看,幸虧他坐的位置離老師遠,但那“嗶嗶”的聲音還是傳了出去。
上課的老師轉過頭來環顧整個教室。李江忙不迭的將BB機按了一下,拿出來看橫面,顯示的是021區號,來自上海的一個電話。
剛好到了空間時間,他快速地跑到學校內部的小賣部裡,用公用電話回了過去。呼他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高明,他直截了當地在電話裡說:“你得趕快來一趟上海。”
他說,3月2日,上海舉行首次認購證搖號儀式,透過電視臺向公眾直播搖號實況。那天搖號發行的是7家公司的股票,10元面值的股票總髮行量是705萬股。所以,你手裡的認購證幾乎有百分之百的中籤率。
高明在電話裡感嘆:“因為股票少,買的人多起來,股票價格是一天一個價的上漲。你得趕緊的來上海,參與進來。”
“嗯,好,高哥。我請好假,連夜乘火車來上海。”李江答應。
“那就不多說了,明天交易所見。”
等李江趕在儲蓄所下班前取了錢,連夜趕到上海時,已經是後半夜二點多了。他還是住在火車站附近原來住過的那家老伯開的小旅館裡,老伯被他叫醒後,看見他就笑:“年輕人又來上海了啊,看來與大上海有緣了嘍。”
登好記,拿好鑰匙,李江走到樓梯口又回過身來,悄悄對老伯說:“老伯,能不能晚上別認特殊服務的再敲我的門了,明天一早我還去辦事情呢。”
“不會了,不會了。你看都什個鐘點了啊,你就踏實的睡。”
一老一小的,相視著都笑了起來。
第二天一早,李江就打了輛黃計程車趕去浦江飯店的證券交易所。還老遠的,計程車就開不過去了,這路上滿是人群,三五成群的站著,都在等著交易所開門。
這情景,與他去年年底來的,完全的天壤之別。
他抬手看了眼戴手上的電子錶,與高明約好的時間馬上就到了。他拉了拉揹包,穿過人群往大門擠去。
正準備找高明時,看見他在臺階上衝他招手:“李江,這邊,這邊來。”
高明那頭飄逸的長髮已經剪去,三七分的短髮,人看上去更加精神。
沒有寒暄,他把他迅速地從側門的工作人員通道里帶了進去。
這天上午,在高明忙裡偷閒的幫忙下,李江終於辦下了一本股東證,並順利地購買到了160股的“豫園商城”股票。
中午休市時,雖然時間短,他們還是來到交易所附近的那家小菜館裡吃飯。小菜館老闆明顯與高明熟悉,因為生意忙,只是打了個招呼,寫好選單,就忙著去別桌張羅去了。
“想不到這沒過幾天,竟然變得那麼熱鬧。”李江坐下來感慨。
“是啊,黃浦江的夏天提前到了唄。”
高明這麼說,李江就覺得全身臊熱。
讓李江更加熱血沸騰的是高明接下來的一個資訊。他點上一支菸看著李江說:“你知道在年底時從那個大嫂手裡買回來的120本認購證,現在市面上一本已經到了多少錢了嗎?”
“不會到了50元一本了吧。”
李江看高明這麼說,一定是漲了,但到底漲了多少他心裡也沒底,一上午的就在忙著辦理股票購買的事情。
“再給你個機會,往大點猜。”高明看著他笑,就不說破。
“莫非過百了?”
高明看他著急,吐了口煙,慢悠悠地說:“說了你都不會相信,就今天的價格,一本已經過300了。”
“啊!”李江的口張得有點大。“就一個月多點時間,價格翻了10倍。簡直不可思議。”
高明說,上海發行的股票認購證,它是有限額的。在認購證全部銷完之後,由於改革開放的春風迅速吹起,股份制改造需提速,原定的發行股票額度大大增加。就這段時間裡,上海發行的股票又增加了幾個。關鍵點在於,發行的新股,一買就漲。買不著新股的,連同老八股一起被搶購了。於是,認購證成了當時的稀世珍寶,用洛陽紙貴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李江聽聞,迅速地在腦子裡思考,如果這樣的話,新股發行跟不上市場需求的話,股票的價格還會繼續上漲。如此,認購證也一樣的水漲船高。
他心裡決定,把手裡的認購證再拿一段時間看看。但他還是求證一下高明,與他接觸下來,他的眼光和對證券市場的把握和分析是非常有見地的。
“高哥,你覺得我們手裡的認購證怎麼處理?”
“我覺得現在的市場供需差異還在繼續,持有,看市場發展再說。”
“好。我聽高哥的。”李江又遞過去一根菸,然後說:“我們杭城市場訊息閉塞,再加上我對這方面把握不是很好,有什麼風吹草動的希望高哥及時呼我。”
“這個當然。我們是朋友嘛。”
因為下午高明還要上班,他們就沒喝酒。出來時,路過旁邊的一家小賣部,李江進去買了2條中華煙包著給了高明。
高明推讓不下,就拿了去。說:“是朋友就下不為例。”
處理完股票事宜,李江下午沒等開盤,就奔火車站,準備回杭城,畢竟他只向學校請了一天的假。
2)
李江已經有十幾天沒見到師姐林淑了,趁週末呼她,她給了個地址讓他過去。
地址是在武林門廣場旁邊,師姐在那裡租了一家門面。因為她的研究生5月份就要畢業,葉南風教授讓她留校,她嫌做老師做學問太單調,沒同意。家裡人想讓她進政府部門,她又說嫌制度太規矩不夠自由。她喜歡那種既自由又能賺錢的行業,按她自己的話說,她得結合市場學以致用。
這段時間,她都在跑廣告公司的營業執照,各種繁瑣的手續很耗她時間,幸好她在杭城的人脈關係好,但也辦得磕磕碰碰。
李江到她給的地址後,看見門面設在廣場附近的一條橫路邊上。一幢獨立的小樓,有2層高,師姐直接租了2通2間,幾乎是小樓的一半。
師姐穿著工裝褲,馬尾辮還是高高的束著,正在對裝修工人說著什麼。看見李江進來,她迎了幾步說:“怎麼樣,這地方?”
“可以啊,師姐,還說幹就幹了呢。”李江拿開地上橫著的長木條子。
“一樓這2間,是員工工作區,加一個小型會議室。”林淑站在那裡比劃著:“二樓,我把它裝修成我的辦公室和財務室。”
看著李江點頭,師姐饒有興趣地問:“要不在二樓再加一個辦公室,你畢業後來師姐這裡,咱們一起幹?”
“這個,我還沒想好呢。”
“是不是想做更大更有人生意義的事?或者是那天師哥說的,做個又有錢又有權的人。”
“也許吧。”
“大鵬之志,我不勉強你,反正你在我這裡也有股份,想來隨時來。”
李江跟著師姐上了二樓。其實正月在老師家喝茶聊前景後,他就和師姐說好了,師姐的廣告公司他已經投了3萬,佔了公司15%的股份。只是他的股份是乾股,那種只出錢不出人的份額。
在那次師姐與他籤協議時說,好像師哥鮑先定也與他一樣在她這裡投了乾股。
在二樓的窗前,李江推開窗戶,視線剛好躍過樹葉的頂部,能看到寬闊的廣場。廣場上有幾個鴿子,飛過來輕盈地落在地上。
“公司名稱取好了嗎?”李江問。
“當然。註冊公司前就得取好,叫雲上。”
“雲上?”李江略加思索說:“符合師姐的氣質。”
女人受到讚美就開心,林淑也是,笑得很好看。李江有意無意地避開了她發著光亮的目光,轉過去看窗外的廣場,又有幾隻鴿子飛過來,落下來。
3)
李江從武林門廣場師姐那裡回來,又去了文九巷。
李小月的茶鋪也已經擴張,原來隔壁那家賣蟲草,林芝等中藥材的店鋪,老闆有事回寧夏去,他們乾脆把他的店面接了過來。正好自己的這家和隔壁的中藥材店面,是同一個房東,與房東商量後,就把壁牆打了個大圓門,這樣兩間店面就連在一起。
又逢大山裡今年的春茶雖不多,但也已經上市,那高山雲霧綠茶一推出市場,喝過的人都說清香,味好,銷量就上來。
李江走進茶鋪時,看見一個不到20的小姑娘在店裡,她看見李江進來,弱弱地叫了一聲:“阿江哥,你來了啊。”
李江疑惑地看了她一眼,朝她點了下頭,正想問,小月從另外一間穿過圓門過來。
“不認識她了吧。”
“她是?”
“村西松青叔家的小女兒,小時候還屁顛屁顛地跟著我們掏鳥蛋的那個,叫小麗。”李小月笑著說。
“是小麗啊,都長大姑娘了,是哥不對,晚上哥請你吃飯。”李江也回過神來衝小麗笑了一下,然後他看了一眼空著的茶桌,走過去問:“永利呢?”
“去杭城日報社了。”李小月也跟著他往茶桌走去。
“報社?”
“嗯。我們想在報紙上發一些關於我們品牌的茶系列,以軟文的形式來吸引讀者,來達到廣告推銷的效果。”李小月說著坐下來開始煮茶。
“這想法不錯。一旦茶銷量開啟,咱們茶廠產量跟得上嗎?”
“這點沒問題。桂花嬸子能得很,去年開始就不侷限於就咱們李家村作為基地了,她已經把基地覆蓋了附近好幾個鄉呢。”李小月談到李家村,臉上不知不覺地洋溢著驕傲。
“嗯。去年我回家後,見到了我們村這幾年來巨大的變化,也是打心底裡開心。”李江點頭。
這時店裡進來幾個客人,李小月站起來走了過去。
李江側身看著她高挑得體的身子,不亢不卑地向客人解釋著各種茶。那一刻,他在心裡想,看來這時代滾滾向前,大家都被裹挾著,都開始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