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范仲淹賑災#】
歷史:刷影片吐槽歷朝歷代 胖胖的栗子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評論區
[野史不一定保真,但野史一定保野。]
[我記得趙子龍那個還有一個說是,他自己把自己笑斷氣了。]
趙子龍:……還來?
[何止我看過最野的一條,周瑜歷史上的死亡實際上是假死,假死以後,他就以黃月英的身份留在諸葛亮身邊。]
剛還在笑話別人,現在突然被造謠的周瑜:這個……應該沒人會信吧?
[我記得一個是,好像說周瑜死的時候其實沒死,他在棺材上面開了一個小口,但結果那個口被諸葛亮堵住了,周瑜活活悶死了。]
[……]
前面的朝代不明白這些野史有什麼好笑的,但後面那些經歷過三國,尤其是看過三國正史的人,看著這些堪稱離譜的野史,真的很難不笑出聲來。
而被各種野史造謠的三國人:……野史就沒有其他人可以造謠了嗎?為什麼光逮著他們薅?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影片裡一個男子拿著一個HRB 400螺紋鋼筋,在河邊將手上的螺紋鋼筋放到已經磨開一條縫的石頭上,繼續磨著……】
評論區
[雖然咱們老祖宗說過‘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他的老祖宗說的是鐵,是鐵呀。你拿一個螺旋鋼筋,在這裡磨什麼啊?]
[明朝的洪武四大案我估計是看不著了,但現代的中鐵大案我能不能看到,那就看你了。]
[明朝的洪武四大案也就死了十多萬人,這個他要是把這個HRB 400鋼筋磨細了,那挑動的就是一整個行業,少說千萬人。]
[中鐵局:兄弟,你有什麼難處你就說啊,你就說何必呢,何必這麼威脅我?]
[你要是真的能把這HRB 400螺紋鋼筋給磨細了,我就把我的畢業證書撕了。]
[這個玩意可是全球90%的建築行業都在用,地震都這不斷,你竟然還試圖磨細它。[佩服.jpg]]
[中鐵局:我這裡面是有你的前女友,還是有你的情敵?兄弟你說,在哥這,沒什麼事是你放下那根螺旋鋼筋後,解決不了的。]
[兄弟快磨,我前男友,前前女友全都是中鐵的,我在精神上支援你。]
[前男友、前前女友?這短短一句話,把我CPU都乾冒煙了。]
[磨吧,磨完了之後,刑場的槍聲從年頭響到年尾。]
[到那時候不光是咱們國家的刑場槍聲從年頭響到年尾,這個鋼筋可是全球用的,這些國家有一個算一個,槍聲響的跟鞭炮一樣。]
[……]
百姓們看著影片裡的那個鋼筋好像也沒什麼特殊的,只不過比他們平常用的鐵好像更堅固一點,但似乎也不至於讓評論區的人那麼……說吧。
百姓們看完評論區,大概能理解這個所謂的鋼筋,看起來似乎和後世不少人的身家性命聯絡在一塊。
皇帝們看完評論區後則更加關心這個鋼筋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一個地震都震不斷的鋼筋,皇帝們只是聽到,就想到了無數個這個鋼筋在他們這個時代要是能夠做出來,會起到多大作用。
明——朱元璋
明朝洪武年間前期的臣子們看到前面還在津津有味的分析,但看到死亡數十萬人數的洪武四大案後,一下子沒了悠閒看影片的心了。
後世那些中鐵大案,再怎麼著也離咱們很遠,但這個死亡數十萬人的案件可是與他們息息相關,也不知道是什麼案件,竟然能造成這麼大範圍的死亡人數?
造反嗎?
洪武早年間的臣子們百思不得其解。
而洪武晚年已經經歷了三大案件的臣子們看到那條評論就更慌了。
按照之前的案件數了數,發現無論哪一個案件都不能和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恆案並排成四大案的大臣們都慌了,想到之前那三大案件牽連的死亡人數。
一時間洪武朝的許多大臣們都老實了幾倍不止,哪怕之前還打算做一些小動作的大臣們都迅速派人阻止了手底下人的動作。
一想到未來還有一個大案件的情況下,誰也不想在這個風口上被當成下一個案件的開刀石。
就在明朝大臣們戰戰兢兢的時候,光幕上的影片滑到了下一個。
……
【#范仲淹賑災#】
【如果有個官員在地方鬧饑荒時,不僅幫著糧商抬價,還跟著當地富豪大肆揮霍。
如果你們是當時的百姓,你會認為他是一個清官,還是一個貪官呢?
三秒時間回答。】
別的不懂,百姓們可聽得懂這句話的,紛紛在彈幕上留言。
“貪官,這一定是個貪官。”
“在鬧饑荒的時候還高抬糧價,這不是讓百姓們去死嗎?”
就連讀書人,有不少人認為這就是一個貪官,國之蛀蟲。
但一些已經步入官場官場的老油子,還有一些敏銳的皇帝卻察覺到了這裡的不對。
如果只這麼說,那肯定光看前面條件,那肯定是個貪官,但這個影片後面加了一句,當時的百姓認為。
那就證明後面有反轉。
【貪官是吧?如果我是當時的百姓,我也會這麼認為,但他接下來的操作才真的讓人感嘆,這位的確配得上史書上給他的讚譽。
他在發現官府的糧食不夠賑災,但卻足夠支撐一段時間,這時候他趁這個機會高抬糧價,把原本只需要一百二十文錢就能賣一斗的糧食,以一百五十文一斗的價格在那些糧商手裡買下來。
這一舉動吸引了不少糧商,讓不少打算大賺一筆的糧商紛紛帶著糧食趕往當時的災區——杭州。
但咱們現在都知道一個地方能消耗的糧食是有限的,當一個地方的物品高出當地所需後,價格自然會下調,糧食也是同樣的道理。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古代可不像現在有這麼多保鮮技術,這些糧食大部分都是走水路運過來的,在運輸的過程中難免有些損耗,如果再運回去還會再有損耗,說不準還會虧本。
在這種情況下,范仲淹給了他們兩個解決方案,一是你把糧食原路運回去,第二是在當地銷售,但價格不能太貴,你不會虧,還能小賺一筆。
能賺錢,誰會想虧錢?所以大多糧商都選擇了在當地銷售。
在這種情況下,糧價瞬間降了下來。】
百姓們沒想到還能這麼做,瞬間一改之前對范仲淹的評價。
而一些腦子轉的快的聰明人,卻有一種果然如此的感覺。
【但這才是他的第一步。
災後的百姓們手已經沒有多少錢了,沒有錢就就算糧價再便宜,百姓們也買不起,所以他開始自己的第二步大興土木。
他自己下令讓百姓們修建寺廟,修繕吏舍。
不僅范仲淹自己這麼做,還讓當地的富豪大商們一起。
哎,這時候是不是有點明白過來了。
大興土木,那就需要人,人從哪裡來那當然是當地的災民啊。
請了人就要給錢,有了錢百姓們就能夠買來糧食,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迴圈。經濟也就動了起來。
但還不夠,他打出的第三步,就是舉辦龍舟賽。
讓當地災民或小販去龍舟在附近販賣吃食,能有條件來參加龍舟賽的那大多數都是有錢人,以他們的能力,一個人出行可以養活十幾個災民。
如果只是讓捐錢,富商們肯定不願意,但如果是出去遊玩時消費的,那就沒問題了,就這樣,當地的經濟在范仲淹一步一步的帶動下,活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