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到的視角很奇怪。
目光所及是一片帽沿下的視角,視角主人就是他們在座十二人中的一位。
只是那視角不時便會移向對面的另外一人。
根據魏月人的描述,此前所出現的畫面都是以第三人稱的視角提醒她。而她第一次無意發動能力,便是完完全全以某人的視角來窺視這段可能的未來。
“那是自然。若僅僅是碎片便能復刻溯海全部的能力,那鏡子的擁有者未免也太不值錢了。”
你在驕傲個什麼勁?
圓桌上所有人都是斗篷面具加身,畫面維持的時間又極短,她連面具上的表情都沒有看清,所以無法確定那個視角所觀察的人是誰,也不清楚視角的主人是否是自己。
唯一出現的特徵資訊是在最後一瞬間帽沿下露出了一節黑色長髮,和一閃而過敲打桌子的纖細玉手——戴手套版。
長髮……雖看不清手的細節,但從骨架大小來看,視角主人應該是位女性。
畫面轉得太快,芙姝一時竟也不能完全確定。
“溯海發動時出現的畫面你也能看到嗎逢川?”
“當然~”逢川一笑。“不能。溯海是你的能力,我怎麼會看得到。”
面具下的芙姝翻了個白眼。所有人都以面具遮面,用斗篷遮掩身形,顯然有人是不想讓他們暴露身份。
在一切規則都沒有開始說明前,她不敢隨意摘掉面具。
摸了摸頭上肥大的兜帽,她的頭髮被固定在腦後。芙姝原本想借助手機裡的相機看看自己現在的樣子,雙手探入斗篷裡卻忽然愣住。
不見了,無論是手機,還是本應隨她一起進來的工具包都不在身上。
不對,在這次進入夢境後便存在著一個矛盾。
她進入第一次夢境時的穿著是自己睡前換的睡衣,其他人也是穿著各自入睡前的衣服。
而這次剛進入夢境,睜眼時便已經換了一身裝束。
這與逢川之前對於夢境的說法衝突了。
(或許會有讀者忘記之前逢川所說過的內容,為了省去向前翻的時間,在這裡簡要重提:
逢川此前向芙姝說明,夢境是兩條世界線發生碰撞產生的一類空間,即現實中的她在發生碰撞的那一刻便會【立刻】進入夢境。)
以往她腦子裡剛冒出來什麼想法便會和那想法一起冒頭的逢川,此刻卻沒有像之前一樣與她解釋。
“逢川?”
“在呢在呢~”
但對於她的疑問,逢川但笑不語。
果然關鍵時刻靠不上啊,芙姝只好轉而觀察其餘的十一個人。
斗篷和麵具將人的臉與身體遮的嚴嚴實實,只有體型差異過大的兩人之間才能看出些差別,其餘的一律化身黑色樁子。
沒有人率先開口,所有人都在謹慎地默默觀察著坐在自己周圍的人。
“歡迎歡迎~~~各位既已到齊,那我們這次的【審判】便可以開始了。”
陡然朗聲出現在背後的開場讓芙姝對面的人嚇了一跳。
好了,現在可以確定被嚇到的那位也是和她一樣的倒黴蛋。
一束亮光由下至上地掃過。
眾人這才發現那人身後不遠處出現了一張審判桌。男人一身墨色西裝靠著桌子,一條胳膊搭在桌邊,垂下的那隻手裡拿著一根法槌。
眼角泛著淡紅色,右邊留著的一縷長髮編成一束小辮垂在肩上,頭繩上串著的一片金色葉子隨著他的動作而輕微晃動。
閉著眼睛,男人嘴邊一直保持著禮貌的微笑。
“嗯?各位怎麼都不說話?”
他偏了偏頭,似是有些不解。
“當然是你太醜,嚇到他們了。”
這次輪到芙姝被身後突然出現的聲音嚇得一顫。
她想回頭看看自己身後,卻不敢擅動,直到一雙手輕拍了拍她的肩膀。
“放輕鬆。你怎麼不回頭看看我呀,我可比那個笑面閻王好看多了哦。”
芙姝的身後與對面那人的佈置一樣,審判桌旁堆了成山的玉蘭枝,細看花上還帶著一些水珠。
離得這樣近,可她剛剛分明沒有聞到玉蘭的香氣。
她身後的女人全身僅用兩匹白布包裹——後背與腰處的地方用著金色的圓環連繫在一處。纖細的腰肢上纏著一匹綠紗,更顯得整個人靈氣逼人。
不似芙姝快到腰間的一頭墨緞,她的頭髮更像是天生的茶棕色,垂在身後的髮尾微卷,整個人周身的氣質卻比身後和手上的玉蘭還要高潔。
老實說,這樣一身裝扮上身要穿的不顯嫵媚勾人,還是需要一定本事的。
“好美。”
對於美人芙姝向來不吝嗇自己的誇讚。
這種天然與靈動幾乎快要溢位來的美人屬實不多見,身上的衣服全靠她的美貌和氣質撐著。
“哈哈哈哈哈,謝謝~我也覺得。”
聽到芙姝那句好看,女子看上去很高興,她朝著對面的男人喊到。“墨尋,我喜歡她欸,跟其他小心翼翼的石頭不一樣呢~”
不少人反應過來,開始誇讚女子的美貌。
“嗤,遲來的假意奉承,無趣。”女子一秒冷臉。
她走到芙姝身後站定,傾身用臉蛋與她貼貼,“加油,我喜歡你,你可一定要從墨尋手裡走出去啊~”
“怎麼,難道我就真的比她難看那麼多嗎?怎麼都在誇她?”
男子依舊閉著眼,歪頭詢問。
“不,您的氣質典雅高貴!與那位不一樣!”有人試圖效仿芙姝哄得那位開心。
芙姝扶額。
這就是直男嗎。
有時候,你誇了還不如不誇。
被喚作墨尋的男人聞言輕笑出聲,而女人依舊笑著,眼睛卻微微眯了起來。
這味兒對了,這才是正常的路人局嘛。
上次純粹是意外。
“好了,我不過開個玩笑。回到正題吧。”
與溫和的外表不同,男人釋出的規則是血淋淋的殘忍。
“既然是【審判】,各位便都是由於身懷罪孽才會來到這裡。”
他看了看圓桌上鴉雀無聲的眾人,笑了笑。
“很簡單。十二個人裡,分別選出一位你們認為最有罪和無罪的人便算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