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日,亦是顧秋的生日,此時陽光打在嫩葉上,嫩葉泛著微光,潤人心脾。正如顧秋的哭聲一樣,牽動著顧父顧母及葉舍的心絃。

由於顧父以前刻苦讀書卻未曾求得功名,便想著把自己的願望寄託到顧秋的身上,希望他以讀書安身先求得功名,再以報國安家為己任,不要像自己一樣默默無聞,因此對顧秋十分嚴格,而葉舍又是顧父很喜歡的學生,便常常讓二人在一起玩耍,希望葉舍能夠將自己身上的特有文人氣質傳遞給顧秋。

時光流逝飛快,轉眼葉舍已經十歲,顧秋已經四歲,顧秋對這個年齡略微大於自己的亦師亦友,更像是家人的大哥哥十分喜愛,常常問他一些自己不著邊際的問題,有一回,顧父訓斥顧秋:“你都已四歲,卻不愛讀書,整日玩耍,日後不能靠讀書求得一官半職,該如何是好?”說完便氣的漲紅了臉,憤然離去。顧秋自知自己惹了父親,卻不敢過問父親讀書如何和謀求官職聯絡在一起,於是便跑去問葉舍:“哥哥,為什麼剛剛父親罵我不愛讀書,還說讀書和謀求官職有關係?他生氣的樣子太可怕了,臉紅的就和大蘋果一樣!”葉舍聽到前半句,本是想要給顧秋認真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的,可聽到後面那句臉紅的和大蘋果一樣,便想起了五年前那日顧父那似被“邪祟”迫害的紅臉兒,忍不住笑了,邊笑邊對顧秋說:“先生說的沒錯,讀書是為了改變生活,是為了求得一官半職,這樣你的父母臉上也有光。《孟子》有言:'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離婁章句上》)顧秋不明白為何葉舍會笑,也不清楚這句話要表達什麼意思。看到顧秋依一臉疑惑,葉舍便收住笑臉,耐心的給顧秋講解了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人們有句話說‘天下國家’這四個字,天下的根基是國家,國家的根基是萬家,而家的根基是自我本身。先生的意思是讓你透過讀書來改變自己,進而透過做官來改變家庭,最後再以報國為己任。”小孩子小時候對別人的話印象是很深刻的,而葉舍的這番話也正深深的鐫刻在了顧秋的心上,成為他往後一生的真實寫照,而二者也因這句話成為了一生的摯友。“那麼,讀書就是為了創造一個更美好的國家,一個人人都可以做朋友的地方,對吧?”聽到這裡,葉舍腦子裡浮現出《禮記·禮運》中“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時候的兩個孩子,各自有各自的想法,都隨著逐漸暗淡的天空慢慢化入二者的心裡。

銀白色的月光下,顧父從屋內看到院子裡的葉舍顧秋二人正點著一盞油燈,手裡捧著書,仔細地翻看著,顧父沒有說話,默默地走出院子賞月,二人讀書認真,竟未察覺此事。

一個時辰過後,顧父回家,看到院子裡的葉舍仍舊在研讀書籍,可顧秋卻趴在石桌上睡著了,見狀,顧父讓葉舍先回到他家,然後熄滅了燃著的油燈,輕輕的抱起顧秋,送回了顧秋的床上,緩緩地蓋上被子,默默離去。

顧母對顧父說:”你今天的話語是不是過於嚴苛了些,孩子才四歲,哪懂得那些?只是愛玩而已,他只以為玩耍這事惹得你生氣,才如此用功讀書,你就不怕他累壞了身子?正好明兒又是正月十五,何不帶著他和葉舍,讓他倆痛痛快快的玩一天?”

顧父說:“是有道理,是我望子成龍過於心切了,唉,明兒我就帶著孩兒和葉捨去街上,說實話,我教了葉舍好幾年了,卻打的也只是書本上的交道,不曾陪他玩耍,明天也是個機會,就為我的嚴苛謝罪吧!“

顧母見他這般模樣,不禁笑出了聲。言:“看你平日裡一板一眼,卻是個刀子嘴兒豆腐心呢。”

顧父也咧開嘴笑了,臉上泛著初見顧母那時的紅潤。顧父寫了幾頁字,喝了幾兩酒,月光透過樹葉灑碎在窗邊,映在他的妻子和孩兒臉上,他的臉上也多了幾分平日少有的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