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燭殘年,將是離世之際,顧秋右手倚杖,目光所及是他生存了半輩子的地方,破爛的茅草屋被大風吹著,搖搖欲墜,他五年前在山洞裡撿來的一隻小貓無精打采的叫喚著。他滿目秋色,在河邊的仙牢石上用鐵片刻下了一首七絕:風捲殘葉棄秋朝,花離愚木已路遙。仍記舊時尋她路,看我今朝刻仙牢。

那仙牢石上,便刻的是這葉舍秋朝花離木故事的縮影,也就是顧秋自己一生的見聞,他作為一個見證者和親歷者,途中的任何事情,都已是過往雲煙,在 人生的大事——死亡 的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真可謂是九天自有道法在,無中生有為何端?早日便知有一死,有中生無能世安。忽有一日乘夢來,天上地下何異哉?如今心眼已通明,靜等明朝新花開。

傳說這仙牢石,象徵著堅韌不拔的品質,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都在此地發表過不成棟樑死不休的誓言,同樣也有許多劍客也在此拔劍指天,說出了保護黎民蒼生的宏偉願望。可歷史似東流之水,這些人中,自有不忘初心之人,亦有心志不堅之輩。一念之差,他們的願望和價值就沒有實現。就像落葉不願看到秋日的寂寥,不願看到自己的枯黃之態,因而捨棄了秋朝,埋沒在土裡。

秋朝,對於春天,是遙遠的存在,春天完全無需擔心秋朝有何事發生,只關心當下的新生和將至的盛夏。盛夏之盛,籠蓋著一切,野心和力量在此時爆發,只可惜盛夏只顧著當時的枝繁葉茂,忘記了春時的初願、忘記了秋朝的寂寥。寒冬,此時葉已舍秋,花已離木,殘年並無力氣去擁有春時的夢想,也無力氣去繼續盛夏的鬥志,更無力氣回憶秋朝的凋落只有回憶,回憶著過往,回憶著無奈,回憶著葉舍的心痛,回憶著花離的那天。

人生倉倉如四季,各季總有各季關。

迷迷濛濛無依靠,後知覺起不覺難。

春夏秋冬各有序,害人害己是哪般?

葉舍秋朝花離木,飛鳥飛還仙牢山。

顧秋這一生又好比這仙牢山飛還的飛鳥,一生浮於世上,小時候為了做官認真讀書,修習文化,也在小時候與朋友離別,幾年後又重逢。也曾經歷叛亂,為了國家出過力,也混跡過官場,也曾遇過良人成過婚,也嚐盡了親友離世之苦,而後亦是隱居山林,不問世間萬物,收得幾個徒弟,亦是有文有武,給徒弟們留下了兩件東西。他走了,那隻他撿來的小貓也陪著他,那是在那個寒冷的冬天最後的珍寶。

人難勝天,他的徒弟們在他去世後也捲入了一場大的災難,歷史同他們開了個玩笑,賜予他們一場別離,仙牢石旁徒留兩人守護。風燭與繁星、飛鳥與煙塵,終是拂去了仙牢石旁的茅草屋,而仙牢石永遠記住了這幾代人的故事。

另一個他在仙牢石上牢牢地刻下了他的復仇之路。

殘葉緩緩落入晚日的溪水,傾聽著過往,訴說著未來,葉舍秋朝的故事從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