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兒,快來看看娘剛才讓嬤嬤去香樟閣,買了你愛吃的乳鴿。”宋姨娘排放著碗碟,往內室張望道。

不多會兒,慕楓歡喜的走來,她今日打扮的嬌豔美麗,臉上的笑容也毫不吝嗇,宋姨娘一眼看出貓膩,“楓兒今日打扮的如此好看,是外面約了誰嗎?”

慕楓害羞一笑,神秘道,“娘,我昨日見了二皇子,他...很好。”

宋姨娘心中一驚,很快面上又恢復過來,她道,“二皇子,你與他相熟嗎?他待你如何?”

母親的反問,令她立馬羞紅臉,“他溫柔體貼,又很照顧我,他還相約我出門遊玩。”

她回想倚在司徒治的懷裡,聞著他身上的龍涎香,心臟的位置像裝了個小兔子一樣怦怦直跳。

“娘,你說他會喜歡我嗎?”

宋姨娘放盤子的手頓住,二皇子如此受寵,說不定日後很有可等繼承大統,聖上是不會允許他娶一個沒有依靠的庶女。

宋姨娘原先的那絲貪念開始放大,若是當她成了慕廷的妻,就會很不一樣,楓兒就成了名正言順的嫡女,她背後就是整個將軍侯府,任誰都不敢小瞧了去。

她斂下心中之事,笑著道,“我的楓兒這麼好,值得他喜歡。”

慕楓又是開心一笑,兩人坐下來吃飯,宋姨娘問起昨日的宴會,“聽說竹沁院的那位病了,是在宮裡受了驚嚇,昨日宮中失火了嗎?”

慕楓嘴巴咬著箸,看向宋姨娘,“母親怎知昨日宮裡著火了?”

宋姨娘扯出一個笑,“聽跟在你父親身邊的管事說的,我惦念著你也去了,怕你也被嚇到。”

慕楓夾起一塊鴿肉放進宋姨娘的碗裡,大火時她正和司徒治一起柔情蜜意,哪顧得上看什麼火,她自知此舉太過大膽,更不敢說與宋姨娘聽,她慌忙掩飾,

“我當時離得遠,沒有靠近,不過回府的路上看見慕肖衣衫上有燒傷的痕跡。估摸著應該是為了救她所為吧。”

宋姨娘小口小口的吃著碗裡的米飯,人像失了魂,慕楓見狀,打斷她道,“母親在想什麼,一副心事重重地樣子。”

宋姨娘回了神,強扯出一抹笑,兩人也結束了話題。

離了畫禾院,宋姨娘帶著張嬤嬤回了明華院,她讓張嬤嬤從自己的私庫裡,挑了一個上好的人參,帶了一些補氣血的藥材,又出門往竹沁院的方向走去。

明亮的彎月就像一個大燈籠照在地上,宋姨娘剛進院內,就見一個老者揹著藥箱出門,她輕輕的掃了一眼張嬤嬤,張嬤嬤忽然改變方向,跟在老者的身後。

而她則繼續往房間走去,入了門,就見秋實正坐在床榻前,小心的喂著慕鳶喝藥,“昨日還好好的一個人,怎麼進了一趟宮就病了,我訊息不靈通這會兒才知道,阿鳶不會怪我來晚了吧。”

慕鳶強撐著坐了起來,她把頭倚在秋實的肩膀上,氣息虛弱道,“謝謝姨娘...關心,我病的這兩日,本想著...也沒多大的事,便不想讓大家擔心了。”

宋姨娘上前坐在床榻上,牽著慕鳶的手,拍了拍,“一家人說什麼擔心不擔心的話,我帶了藥材和人參,你吃著補補,先養好身體。”

慕鳶艱難的點了點頭,眼神真摯的看向她“謝謝姨娘。”

宋姨娘坐了會便起身走了,她踏出房間,張嬤嬤已經在院門等著,兩人一前一後離開的竹沁院。

路上張嬤嬤道,“那老者是東路妙手閣的掌櫃,老奴給了他足足的十兩銀子,他才願意說。他說那位身體生了怪病,莫名的高燒不退,他去瞧了幾次,也束手無策。他還說竹沁院的丫鬟怕他往外瞎說,另給了十兩銀子的封口費。”

宋姨娘沒搭話,繼續往前走,張嬤嬤見她沉思不語,原地停了一瞬,很快的跟了上去,兩人一路無話。

到了明華院宋姨娘坐在桌案前走神,張嬤嬤還是忍不住勸說道,“姨娘,那老太婆真的不能再等了,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了下一次可就更難了。”

宋姨娘剛才上前拉著慕鳶的手,發現她手心滾燙,兩人剛才離的近,她見她臉色很是蒼白,就連坐起個身,也能累的額頭起了一層薄汗,且看她雙眼無神,說話也很費力。

老太婆確實不能等了,若她發了病就前功盡棄了,她精心隱藏了兩年的藥,眼看就要成功,老太婆只要再吃三次,保準死了都查不出任何原因。

宋姨娘終究心動了,她下定決心道,“好,明日你我出門去拿最後一次的藥。”

“哎...”張嬤嬤嘴角揚著興奮的笑,若不是老夫人阻撓,姨娘的身份早就往上抬了,說不定現在自己都是後院的大管事了。

她幻想著自己以後威風的樣子,幻想著別人對她點頭哈腰,面前堆滿錢財的日子。

又過了一日,慕鳶小院裡熬著刺鼻的中藥,老夫人把自己的私庫底子都搬到了竹沁院,兄長府外府內的跑,幾乎把京都有名氣的醫者都請了過來。

可是看來看去的,最後都是隻搖頭不說話,要麼說話也是那句,在下無能,醫不好慕二姑娘,短短几天慕肖眼見的消瘦,他全身疲憊,落寞的走在街頭,看不見前方的路。

天氣已經變得炙熱,夜間偶爾有微風帶來一絲清涼,宋姨娘身穿對襟青色棉布裙,頭上卸了朱釵,除了那一身細白的皮子,她樸素的就像鄉間的農婦。

身後跟著同樣素色衣衫的張嬤嬤,她們避著府中的人,從西北角的一個小門出去了,這小門是往常進出一些農婦送些瓜果蔬菜的,鑰匙也早被張嬤嬤要了過來。

宋姨娘走了一小段路,扶著額角的鬢髮,小心的回頭瞟了一眼,見沒人這才放心的繼續前行。

等她們的身影再次出現,已經是在城中的一家農戶小院外,張嬤嬤上前輕輕叩了三下門,停了幾秒,又叩了兩下,然後退後等了會兒,便見門很快開了一條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