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最後一個雅羅斯拉夫人
錦繡俄羅斯:民間傳奇與歷史往事 夏蟲蟲語冰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英明的雅羅斯拉夫的第一位繼承人伊扎斯拉夫的命運是悲慘的。 他沒有經過任何鬥爭就把權力讓給了弗謝斯拉夫-波洛茨基,然後被自己的人民驅逐,逃到了波蘭。 他的女婿波列斯拉夫二世國王同意參與俄羅斯內部的爭鬥,就像半個世紀前波列斯拉夫一世為斯維亞託波爾克-奧康尼挺身而出一樣心甘情願。 這次行動為波蘭人帶來了豐厚的戰利品。
1069 年春,在出逃 7 個月後,伊扎斯拉夫率領波蘭軍隊返回。 我們已經知道,弗謝斯拉夫前來迎戰,但他意識到自己無法對付這樣一個對手,於是放棄了基輔人,逃走了。
由於沒有了領袖,他們只好向斯維亞託斯拉夫和弗塞沃洛德求助,而這兩個人直到現在還坐在莊園裡,沒有插手任何事情。 基輔市民威脅說,如果年輕的雅羅斯拉夫人不保護他們不受前輩的傷害,他們就會燒燬城市,"逃到希臘去"。
雅羅斯拉夫兄弟進行了調解。 他們勸說伊扎斯拉夫不要把整支軍隊帶進城,只帶少量隨從就可以了,這樣基輔就會不抵抗地投降。
伊扎斯拉夫照做了。 他派兒子姆斯蒂斯拉夫去接受投降。 後者按照他的名字,開始了復仇:他下令抓捕從監獄中釋放弗謝斯拉夫的鎮民,並將他們處死。 一共有 70 人被殺,被處決的人都是無辜的,"沒有經過檢驗",也就是說沒有經過任何調查。
波蘭人的情況與 1018 年相同:他們分散到伏爾加河流域,當地人開始消滅他們,因此國王很快就不得不離開。 波列斯拉夫二世既沒有得到基輔,也沒有得到豐厚的戰利品(伊扎斯拉夫很快就會後悔自己的忘恩負義)。
由於弟弟們的幫助,伊扎斯拉夫得到了基輔,他發現自己依賴於弟弟們。 很快,年輕的雅羅斯拉夫家族就想除掉這個軟弱的統治者。 1073 年,斯維亞託斯拉夫和弗塞沃洛德聯合對付伊扎斯拉夫。
他再次不戰而降。 伊扎斯拉夫帶走了自己所有的財富,帶著家人再次前往波蘭。 他希望再次得到幫助,並在國王面前用慷慨的禮物來彌補以前的過失。
波列斯拉夫接受了妹夫的禮物,但沒有派出軍隊。開始了在歐洲各國宮廷的屈辱流浪。 伊日亞斯拉夫請求德國皇帝亨利四世給予支援,並向其贈送了豐厚的禮物。 但皇帝只限於向基輔發出書面勸告。
隨後,流亡者開始乞求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庇護,並承諾在回國後將俄羅斯教會從屬於羅馬。 所有這些苦難都將化為烏有,但在 1076 年,新任大公斯維亞託斯拉夫突然去世(死於一次不成功的外科手術--"割除黃疸"),在這種情況下,波列斯拉夫決定現在可以幫助自己的兒子,不會有太大的風險。
伊日亞斯拉夫再次隨波蘭軍隊前往基輔。 弗塞沃洛德已經坐在那裡,但他不敢反抗--他寧願把最高權力讓給哥哥。
伊日亞斯拉夫第三次成為大公。 但好景不長。1078 年,斯維亞託斯拉夫的兒子奧列格(未來的 "戈里斯拉維奇")來到切爾尼戈夫的土地上,要求得到自己的一份。 他的叔父們打敗了他的隨從,但在一場血戰中,久經沙場的伊扎斯拉夫被長矛擊中倒下了。
智者雅羅斯拉夫的繼承人在與年幼的親戚的一場無關緊要的小衝突中倒下了--這就是基輔王子的權威在這位強大的君主去世後不到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裡的衰落。
下一任大親王弗塞沃洛德-雅羅斯拉夫奇在位期間,一直在與 "棄民 "和各種庫曼部落進行無休止的戰爭,這些戰爭繼續折磨著不統一的俄羅斯土地。 晚年的弗塞沃洛德(高齡去世,享年六十四歲)經常生病,完全不再處理國家事務,身邊圍繞著各種可疑人物。 編年史中寫道:"人民無法將真相告訴王子,他的提烏納斯開始搶劫和販賣人口,而他在病中卻不知道這一點"。
最後一個雅羅斯拉夫人死於 1093 年。他的長侄子斯維亞託波爾克-伊扎斯拉維奇繼位,卡拉姆津對他有如下描述: "他有懦夫的所有惡習:背信棄義、忘恩負義、猜疑心重、得意時傲慢、逆境時膽怯。 在他手下,大公的尊嚴受到了侮辱......"。 應該說:甚至更加屈辱。
我們還記得,斯維亞託波爾克魯莽的傲慢加上懦弱,導致俄羅斯在與波羅夫齊人的大戰中失敗,之後大公被迫成為圖高坎可汗的女婿。
間接參與刺瞎瓦西里科-捷列博夫斯基的眼睛,然後懦弱地將責任推給達維德-伊戈列維奇,最終破壞了人們對斯維亞託波爾克-伊扎斯拉維奇的尊敬。 如果說斯維亞託波爾克-伊扎斯拉維奇能在基輔呆上近二十年,直到去世,那要歸功於俄羅斯最強大的王公--堂兄弗拉基米爾-莫諾馬克--的支援,在這些動盪的歲月裡,莫諾馬克不惜一切代價試圖把茹里科維奇團結在王位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