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弗拉基米爾-斯維亞託斯拉維奇大權在握的最後一年,他的兩個長子因不滿父親偏愛年輕的鮑里斯-羅斯托夫斯基並打算讓他繼承王位而發動了叛亂。

圖羅夫的斯維亞託波爾克一年前娶了波蘭統治者勇敢者波列斯拉夫的女兒,他可以指望得到好戰的岳父的支援,而他的岳父也與佩切涅格人結盟。 諾夫哥羅德嫉妒基輔,堅定地支援其王子雅羅斯拉夫。 他不得不將所收貢品的三分之二(三千格里夫尼亞)交給弗拉基米爾,但現在他不再這樣做了,而且還能在海對岸僱傭一支強大的瓦良格軍隊。

這些敵對行動並沒有讓大公感到意外。 如前所述,叛軍中最危險的斯維亞託波爾克被他收押,安置在離自己很近的維什戈羅德城堡。 為了對付出來支援斯維亞託波爾克的佩切涅格人,他派出了一支由鮑里斯率領的強大軍隊。 對於與雅羅斯拉夫的戰爭,這位經驗豐富的統治者從容應對,他顯然知道敵方陣營並不團結,維京人和諾夫哥羅德人不會相處太久。 我們將會看到,弗拉基米爾的戰術是正確的。 如果不是大公突然去世,動亂本會被平息,鮑里斯也會順利登上父王寶座。

但 1015 年 7 月 15 日,弗拉基米爾-紅太陽去世,局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在鮑里斯回來之前,朋黨們一直在秘密封鎖大公去世的訊息,但沒有成功。 他們中顯然有人決定在斯維亞託波爾克身上下注。 雖然俄羅斯編年史非常不喜歡這位王子,只用黑色來形容他,但從表面上看,他並不是一個沒有才華的人。 無論如何,他完全有能力把人們吸引到他的身邊。

在這個關鍵時刻,本應看守囚犯的維什戈羅德男爵竟然成了他的狂熱支持者。 也許他們明白,他們有機會與斯維亞託波爾克一起崛起,把弗拉基米爾的男爵們從王位上推開,而他們勢必會團結在鮑里斯的周圍。

斯維亞託波爾克獲釋後立即開始行動,他表現出了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決心和絕對的不感情用事,因此他得到了 "Okayanny "的綽號。

偽裝者首先試圖吸引基輔人站在自己一邊:"召集基輔人,開始給他們財產"--也就是說,他用慷慨的禮物收買了他們的好感。 這樣做也是必要的,因為與鮑里斯一起離開的治安官與城鎮居民有著親屬關係,他們不願攻擊支援斯維亞託波爾克的家鄉。

但王子對這一措施並不滿意,他並不特別依賴基輔人的支援。 要想在王位上站穩腳跟,只有剷除競爭對手,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鮑里斯。

斯維亞託波爾克採取了陰險的行動。 他派使者去找鮑里斯,告訴他自己打算奪取王位,但希望與弟弟相親相愛地生活在一起,並將大大增加自己的個人財產。

斯維亞託波爾克一定很清楚王子愛好和平、優柔寡斷的性格。 他已經回到了基輔,但不是因為他父親的死訊(當時還不知道),而是因為他在任何地方都沒有遇到部落--可能是得知基輔出現了一支強大的隨從隊伍,佩切涅格人已經離開了。

顧問們開始勸說鮑里斯不要聽信斯維亞託波爾克的承諾,而是去基輔武裝奪取政權,但這些勸說都是徒勞的。 鮑里斯拒絕與兄長開戰。 卡拉姆津寫道:"在士兵們看來,這種溫柔的敏感是一種懦弱。 - 他們離開了心腸軟的親王,去找那個在他們眼中因熱愛權力而理應獲得統治權的人"。 隨從們去了斯維亞託波爾克。

鮑里斯只留下了 "馬刺"(僕人)。 斯維亞託波爾克沒有放過這個機會:他派了一隊忠於他的維什戈羅德人去消滅他的弟弟,結果被處決了。 兇手們包圍了帳篷,用長矛刺穿了帳篷。 "這些違法者的名字是:普沙、塔列茨、葉洛維奇、利亞什科,他們的父親是索頓"--《逝去的歲月》中不朽的惡棍名字。

現在,斯維亞託波爾克必須儘快除掉 "保加利亞人 "的第二個兒子--穆羅姆-格列布,以免他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他已經殺了鮑里斯,還能殺格列布嗎? - 一名信使代表弗拉基米爾被派往穆羅姆,據稱弗拉基米爾緊急召喚他的兒子前往基輔。 毫無防備的格列布帶著一小隊隨從上路,結果中了埋伏。 他的船遭到了以戈里亞塞為首的斯維亞託波爾克部下的襲擊,王子被屠殺。

另一個兄弟斯維亞託斯拉夫-德列夫良斯基沒有等到同樣的命運,他試圖逃到喀爾巴阡山,但已經有人派人追捕他。 在 Stryj 河畔,逃亡者被追上並砍死,據傳說,他和他的兒子們一起被殺。

目前還不太清楚為什麼東正教會只封鮑里斯和格列布為俄羅斯最受尊敬的聖人,而忽略了斯維亞託斯拉夫。 也許是因為他是 "necrotko"(手持武器)倒下的,而教會在長期內鬥的時代希望樹立一個榜樣,即王子們即使在兄長犯錯時也不反對兄長的意願。

由於斯維亞託波爾克心狠手辣,他在短短几天內就成了整個國家的主人--除了雅羅斯拉夫所在的諾夫哥羅德。 斯維亞託波爾克可能想引誘這個弟弟上當,但他及時從妹妹普雷斯拉瓦那裡得知了這一悲慘事件,於是派人向北方送信。

然而,這封信遲遲未到。 就在基輔傳來噩耗的信之前,雅羅斯拉夫犯下了一個可怕的錯誤。

他以與其父親四十年前完全相同的方式開始了王位爭奪戰:他請求維京人的幫助。 僱傭兵中隊由康恩-艾蒙指揮,整個傳奇故事都是關於他在俄羅斯的冒險經歷(儘管其中有許多不可能的細節)。 但是,如果說年輕的弗拉基米爾立即讓維京人的打手們忙活了起來,那麼他的兒子卻遲遲不敢前往基輔。 由於無所事事,諾曼人開始在城市裡實施暴行:"瓦蘭吉人開始對丈夫的妻子(已婚婦女)施暴"。 諾夫哥羅德人忍無可忍,一天晚上他們屠殺了一些暴亂者。

雅羅斯拉夫不能讓這種流血事件不產生後果--維京人會離開他,而他認為他們是他的主要支持者。 因此,王子假裝原諒了鎮民毆打他的義警。 他說:"我不能讓這些人復活,"他邀請有罪的人到他的住所,並在那裡將他們處死。

在這場隨時可能演變成真正戰爭的血腥衝突中,傳來了弗拉基米爾之死、他的兄弟被殺、斯維亞託波爾克獲勝的訊息。

王子的處境似乎令人絕望:整個俄羅斯都支援斯維亞託波爾克,而他自己的陣營卻陷入了紛爭。 在這裡,雅羅斯拉夫第一次展現了他的才能,因此他被暱稱為 "智者"。 這個人一生中不止一次遭遇失敗,也有精神崩潰的時候,但他每次都能站起來,並從最無望的情況中獲益。

雅羅斯拉夫明白最重要的一點:無論諾夫哥羅德人多麼憤怒,他們都別無選擇。 如果他們不給予王子決定性的支援,斯維亞託波爾克就會來到諾夫哥羅德,派駐他的總督,諾夫哥羅德的一切自由、一切慣常的生活方式都將結束。

因此,雅羅斯拉夫帶著愧疚的心情去了城裡。 他講述了基輔發生的事情,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悔恨不已,並承諾賠償被殺病毒的損失,即罰款。 事實證明,他的計算是正確的。 諾夫哥羅德人無處可去。 他們原諒了王子,併為他召集了一支軍隊。

"雅羅斯拉夫召集了一千名維京人和四萬名其他戰士,前往斯維亞託波爾克,"--編年史這樣寫道,不可思議地誇大了軍隊的規模。 當時整個諾夫哥羅德都很難聚集這麼多人口。 "諾夫哥羅德的第一部編年史 "給出了更可信的數字:一千名維京人和三千名斯拉夫人--這在當時是一支相當可觀的軍隊。 基輔人的隨從肯定要多一些(一份資料稱鮑里斯率領八千人前往佩切尼格),但維京人被認為是當時最優秀的戰士。

事實上,雅羅斯拉夫並沒有立即 "前往 "基輔,而是在第二年夏天才前往。 在整整一年的時間裡,兩個覬覦大公寶座的人顯然集結了力量,並試圖誘使中立的王子們站到他們一邊。 在普斯科夫坐著沉默寡言的蘇迪斯拉夫,在特穆塔拉坎坐著好戰的姆斯蒂斯拉夫,在波洛茨克坐著年輕的布里亞奇斯拉夫,他是弗拉基米羅維奇的侄子。 如果他們都站在中央政府一邊,那就更自然不過了,但事實並非如此。

有可能是斯維亞託波爾克自相殘殺,但更有可能的是另一種情況:從後來的事件來看,雅羅斯拉夫在勝利的情況下給了姆斯季斯拉夫和布里亞奇斯拉夫一些誘人的承諾。 無論如何,這些王子都沒有前來援助基輔,而諾夫哥羅德陣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只有佩切尼格斯向斯維亞託波爾克派出了援軍。

在同時代人的眼中,這兩個對手都有嚴重的缺陷。 雅羅斯拉夫是一個 "勇敢的人",而斯維亞託波爾克則是一個 "尼姑"(前尼姑)的兒子,甚至是 "兩個父親的兒子"。 兩人都感到不安全。 秋天,他們一起來到柳貝奇附近,站在第聶伯河的對岸,根據傳說,他們整整三個月不敢參戰。

最終,雅羅斯拉夫發起了進攻。 他得到的幫助是,佩切涅格聯軍與斯維亞託波爾克的主力部隊之間隔著一個湖,湖面上結著薄冰。 這次襲擊出乎意料,而且是在夜間。 為了區分自己人,諾夫哥羅德人在頭上綁上了白色披肩。 基輔小分隊經受不住打擊,一部分逃跑,一部分被打死,一部分倒在冰下。

雅羅斯拉夫佔領了父親的首都,並宣佈自己為大公。 但戰爭並未就此結束。第二年 1017 年春,斯維亞託波爾克從西方帶來了他岳父波蘭的博列斯拉夫的軍隊。 泰特瑪-梅爾澤布林斯基寫道,除了波蘭人和俄羅斯人之外,還有一千名佩切涅格人、五百名匈牙利人和三百名撒克遜人加入。

在布格河畔進行的一場新戰役中,波蘭王子擊敗了雅羅斯拉夫,後者損失了全部軍隊,只帶著 "四個人 "逃往北方。 波列斯拉夫幾乎沒有抵抗就佔領了基輔,但他並不打算將權力移交給女婿,而是自己坐上了王位,並在各城市部署了守軍。

除了戰利品外,勝利者還得到了整個國庫。 三十年前,正是阿納斯塔斯-科爾蘇尼安向弗拉基米爾透露了切爾塞塞水渠的秘密,並因此拉近了他與宮廷的關係,才將國庫交給了波蘭人。

現在,狡猾的希臘人又一次及時投靠了勝利者一方,並巧妙地博得了勝利者的信任--"他用奉承來信任他"。

基輔人發現自己處於外國侵略者的勢力之下,這種狀況既不適合基輔人,當然也不適合受騙的斯維亞託波爾克。 親王利用波列斯拉夫分散兵力的機會,號召俄國人叛亂,俄國人欣然響應。 為數不多的波蘭守軍被擊敗,博列斯拉夫離開了自己的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