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火藥”二字,李世民的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他當然清楚火藥在炸城門時的威力,但要用它來對付快速移動的突厥騎兵,似乎並不現實。不過,想到火槍也是用火藥來發射子彈的,李世民便對高良才充滿了信心。也許他真的可以創造出一個更加驚人的武器來。
李世民毫不猶豫地授權給高良才,命他掌管宮中的火藥作坊,調動所有可用的火藥,並集結所有的工匠,共同努力製造出那種新式的熱武器。
高良才鄭重地接受了任務,匆匆離去。而李世民則立刻召集了長孫無忌、房杜等幾位朝廷重臣,緊急商議如何應對突厥的潛在威脅。
他巧妙地隱瞞了訊息來源,只是稱得到了最新的情報,據此判斷突厥有可能南下進犯。
重臣們立刻感受到了情況的緊急性,紛紛與李世民進行深入討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戰略措施,包括調動兵馬、設定防線等,以確保大唐能夠全力應對突厥的入侵。
與此同時,高良才帶著李世民的令牌,在內侍的引領下,來到了皇宮深處的一處隱蔽院子。
這裡便是火藥作坊所在,一個瀰漫著神秘和危險氣息的地方。高良才深吸一口氣,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高良才首先把火藥作坊的管事叫了過來,皺著眉頭詢問道:“現在火藥庫存還有多少?”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經過這麼多年的生產,倉庫裡儲存的火藥已經有3萬斤了。
“3萬斤!”高良才嚇了一跳,瞪大了眼睛,心裡嘀咕道,“李淵的心可真大,這麼多火藥放在皇宮裡,萬一有個閃失,整個皇宮都會被炸上天。”
他搖了搖頭,暗自感嘆李世民接管皇宮後竟然也沒有注意到這裡的危險,實在是太大意了。
高良才急忙趕回李世民那裡,神色嚴肅地說道:“陛下,我剛剛發現火藥作坊的火藥庫存已經達到3萬斤了,這是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
李世民一聽,臉色也變,他拍了拍桌子,有些後怕地說道:“幸好派你去取火藥,才發現了這個問題。不然的話,我就像是坐在火藥桶上一樣,隨時都可能粉身碎骨。”
他皺了皺眉頭,思考片刻後在高良才的建議下立即下令:“將所有的火藥分批運出皇宮!全運到城南曲江池附近,找一處偏僻的地方再建一個火藥作坊。分成多個火藥倉庫,每個倉庫相隔百步以上,再派重兵把守。”
這樣一來,火藥的安全隱患總算是得到了解決。而搬遷火藥作坊的事情自然有專人去負責。
高良才取了100斤火藥回到了研究院,他拍了拍手,把眾工匠召集在一起開始了他的研究。
高良才想要造出的熱武器,就是手雷。
這東西一旦點燃,扔進突厥人的隊伍裡,那爆炸的威力,足夠讓他們喝一壺了。
工匠們聽完高良才的描述,卻是紛紛搖頭。他們可是參與過火藥包的製作的,深知火藥的做法,覺得高良才的想法不切實際。
“院正,您這想法怕是不行啊。”一個工匠苦著臉說道,“你把點燃的火藥包往敵群裡一扔,炸開了當然能炸傷一些人,但突厥人不像城牆,只能呆在那裡挨炸。他們都是騎著馬的,速度快得很,除非在他們腳下炸開,不然的話,怕是炸不了幾個人。”
“是啊,我們也這麼覺得。”其他工匠附和道。
高良才看著這些工匠們,卻是笑了笑,反駁道:“你們只拿火藥來炸城牆,那是你們不會用火藥。你們想一想,如果在火藥包裡裝滿了鐵刺、碎石之類的東西,火藥炸開時,這些鐵刺和碎石就會隨之飛出,如同萬箭齊發,誰能抵擋得了?”
工匠們被高良才的話震得一愣一愣的,不過仔細想想,好像確實有點道理。
他們看著高良才的眼神也多了幾分敬佩和期待,或許這個新武器真的能改變戰場上的局勢。
知道手雷怎麼做後,工匠們的心思活絡了起來,提出了一大堆製作的方法。高良才拿著工匠們寫的方法,扶了扶額頭,感到一陣頭疼。
“這些方法都太複雜了,有沒有簡單一點的?”高良才問道。
一個工匠站了出來,說道:“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原來的火藥包裡填上鐵刺和碎石,但這裡火藥包輕則五六斤,重則幾十斤,人無法將這種火藥包扔出去太遠的距離。”
有工匠說:“用投石機扔出去不就行了?”
大家對此極為贊同,只要用上投石機,就可以將火藥包扔出一里遠,對遠處的敵人進行打擊。
“但是投石機的數量不多,這種火藥包只能用於震懾敵軍以及攻堅,不能廣泛使用。”高良才想了想,說道:“我們還需要那種可供人投擲的手雷,你們能不能把火藥包做小一點?”
工匠們開始思考,但很快就發現火藥包方方正正的,並不合適人抓在手上投擲。
高良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要你們做出一種有柄可以把握的手雷,這樣人們就可以方便地投擲了。”
工匠們開始忙碌起來,設計各種容器來填充火藥和鐵刺、碎石。最終選定了陶器作為最合適的材料。
高良才給他們下了任務:“做出來的手雷總重量在一斤左右,能不能做到?”
眾工匠研究了一下,覺得可行,張三亮畫了張圖紙,得到高良才的認可後,馬上跑去製作這樣的陶器了。其他的工匠也開始忙碌起來,準備各種材料。
高良才也不能就這樣等著,於是就派人去市場買各種各樣的陶器瓶子來做試驗。工匠們開始忙碌地將火藥、刺、碎石填充進陶器瓶子裡。
製作的過程其實挺簡單,往陶器瓶子裡填上火藥,填一層就加上一些刺、碎石,然後再填一層,直到瓶子塞滿了火藥,就用紙封口,將引線伸出來即可。
接下來就是找校場來試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