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如同歷史的巨輪所預定的軌跡,李淵在秦王集團的強勢逼宮之下,無奈地選擇了妥協。這似乎是命運的安排,讓這位曾經的大唐皇帝也不得不屈服於現實的殘酷。
三天後,李世民的名字被莊重地載入了皇太子的冊封詔書之中。儘管他還未正式登基,但整個朝廷上下都已心知肚明,從這一刻起,李淵已經淪為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空頭皇帝,而新太子李世民才是真正掌控大唐帝國命運的核心人物。
隨著李世民成功入駐東宮,他原先在秦王府的一批心腹幕僚也隨之發生了華麗的轉身。在六月十二日這一天,他們一同被任命為東宮的新任官吏,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長孫無忌、杜如晦被任命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齡則擔任右庶子。尉遲敬德成為左衛率,程知節擔任右衛率。虞世南被任命為中舍人,褚亮則出任太子舍人,姚思廉被封為太子洗馬。而高良才雖然仍是研究院的院正,但也被額外封贈了一個太子中舍人的官銜,正五品的官職讓他的老爹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
顯然,跟隨在即將登基的皇帝身邊,升官發財的機會自然是最多的。也難怪太子黨和秦王府的人曾經拼了命地爭奪皇位,無非就是為了讓自己能夠藉此機會飛黃騰達。而在這場殘酷的權力遊戲中失敗的人,不但失去了升官的機會,甚至可能連性命都無法保全。
然而,李世民卻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心胸和氣度。他不僅順利招撫了前東宮和齊王府的將領們,還迅速起用了原太子集團中的骨幹人物魏徵、王珪和韋挺。他任命魏徵為東宮詹事主簿,王珪和韋挺則為諫議大夫。在這種寬容大度的政策下,長安城的政局終於逐漸穩定了下來。
在這次政變中,高良才的八卦碼、摺疊弩等神奇發明,就像是一盞照亮勝利之路的明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對他大為滿意,毫不吝嗇地給了大量的賞賜,其中甚至包括了一座位於長安城的大宅院。
高良才興奮地將老爹接進了這座猶如宮殿般的宅院,讓他老人家也能在繁華的大都市中安享晚年。
高老爹踏進宅門的那一刻,眼中滿是震撼和喜悅,他感慨萬分地說:“兒子啊,你這是給咱家光耀門楣了啊!”
然而,高良才還沉浸在喜悅之中,沒想到更大的驚喜接踵而至。
七月初,李世民還沒有正式登基稱帝,卻已經為他們這些東宮人馬準備了一次大晉升。左右心腹們迅速躋身大唐的權力核心,而麾下的將領們也都昂首挺胸地進入了軍隊高層。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八月初,李世民終於登基稱帝。
而在這歷史性的時刻,高良才被封為工部尚書,繼續領導著研究院的工作,為大唐的繁榮富強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與此同時,秦王府的原班人馬也都得到了應有的封賞,他們升官發財,跟隨新晉的皇帝李世民一同踏上了嶄新的征程。
一時間,整個李世民集團都瀰漫著一種喜慶和期待的氣氛,彷彿美好的未來已經觸手可及。
然而,一個被高良才遺忘的事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這日朝會後,高良才被李世民特意留了下來。他有些疑惑地跟隨皇帝的腳步,來到了御書房。李世民屏退了左右,御書房裡只剩下他們兩人,空氣彷彿都變得有些緊張了。
“良才,叫你來是有件大事。”李世民憂心忡忡地說,他的眉頭緊鎖,彷彿承載了整個大唐的重量,“據皇后說,她測算天機,說我登基後會有一場大劫,突厥人會大舉進攻,直逼長安。這事你怎麼看?”
高良才一聽這話,心裡頓時咯噔一下。他暗自嘀咕道:“臥槽,我怎麼給忘了,渭水之盟可是李世民最大的恥辱,這事就發生在他登基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幸好長孫還記得,把這事告訴了李世民。”
他趕緊整理了一下思緒,鄭重地回道:“陛下,皇后算得沒錯,突厥人知道了長安的事後,肯定不會放過這次機會,他們定會舉全國之兵,大舉進攻的。不過皇后算出了此事,就可以早做準備。”
李世民嘆了口氣,有些無奈地說道:“難啊。眼前國內的政局還不穩,與突厥開戰,勝算不大。萬一國內的反對派趁機起事,到時候內憂外患一齊襲來,後果將不堪設想。”
高良才也明白李世民的擔憂。他剛剛登基不久,能控制的區域有限,手上的兵馬也相對較少。就算提前知道了突厥來襲的訊息,想要做出有效的應對也並非易事。但他也清楚知道大唐帝國的命運此刻正懸於一線之間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大意。
雖然在歷史上,李世民曾與突厥簽訂渭水之盟,透過獻上國庫的大批錢財,成功地讓突厥軍隊退去。但這次,誰又能保證歷史會重演呢?萬一突厥不退,執意攻打長安,大唐可就岌岌可危了。
高良才深知這一點,他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陛下,要對付氣勢洶洶的突厥,必須使用熱武器了。”
“熱武器?你是指火槍?”李世民驚喜地叫道。他立刻想到了自己手上那把火槍,在玄武門一戰中,它可是將李元吉一擊斃命的利器。火槍的威力驚人,如果用在戰場上,定能給突厥迎頭痛擊。
高良才卻苦笑道:“陛下,且不說現在火槍的威力還不夠,打不了太遠,就算火槍的弱點都改進過了,這一時半會兒的,我們也做不出多少火槍。”
李世民也明白,他那把火槍是工匠一點點手工做出來的,製作難度極大。想要大量用在軍隊上,目前還是痴人說夢。
“那你還有什麼熱武器?”李世民有些期待地問道。
高良才神秘地笑了笑,說道:“火藥。只要給我足夠的火藥,我還能做出一些熱武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