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西開向來說到做到,沒兩天,便打過電話來說,這週五晚上,在一個叫“你好同學”的飯店,單間503,組織一次小型的聚會,來的人有班長奶牛、田敏等,加上他們兩個,總共七到九人,因為有人目前還不能完全確定有時間,要看情況。幾人從高中時期就關係一直不錯,算算也有快二十年了。

“沒有叫太多人,都是最熟悉的幾個。”樊西開解釋了一下,“咱們這是小範圍的聚會,人太多的話熱鬧是熱鬧,可聊不出什麼事情來。是吧?”

陶雲勇表示沒問題。

正好他還有一週的假期,下週一就要坐車去公司所在的城市,開始新的一個工作週期,大概一個月左右。上三休一,這就是他的工作節奏。

如果,一切照舊的話。

休假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發覺,又過去了一天,但是自己好像並沒有做什麼。忙活三頓飯,接送女兒去幼兒園,打掃一下房間,球場上打會籃球,躺床上玩會手機再眯一會,時間就刷的溜了過去。要知道,滿打滿算總共才十天假期而已,過去一天,離開家的日子近了一天。

其實,這兩三年一直是這麼過來的,雖然仔細想起來好像有些虛度光陰,但大部分人不都是如此嗎?工作的時候盼著休息休假,真正休息休假的時候反而無所事事,一天一天的轉眼間就消耗完假期,最後只能哀嘆時間去哪了。

接完電話,陶雲勇像往常一樣拿起手機刷起了短影片。然而,沒幾分鐘,忽然感覺很不舒服,放下手機仍然有種心神不寧的樣子,更別提出去打球、跑步什麼的了。就好像小時候做了錯事,害怕被父母發現時的那種慌張不安。

左思右想的在家裡四處踱步,走到書櫃前,看著最上面一排的專業書籍,心裡一動,便拿出兩本書來,隨手翻了翻。已經四五年沒看過這類書了,裡面的內容多少有些陌生。

譬如這本《流體力學》,好吧,就是一本天書,陶雲勇看了兩三分鐘就果斷放棄,拿起了另一本多少和自己工作相關的《採油工程》——至少這本不那麼離譜。

沒辦法,畢竟不是搞科研什麼的,平常工作中可能會用到的專業知識,其實只有固定的那麼一部分。

每一個行業大概都是這種情況,用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計算機行業舉例。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不是每一個學計算機的都會修電腦,或者,不是每一個學計算機的都會程式設計。說的都是一個道理,行業內的分工非常細,隔行如隔山,說的不只是不同行業,甚至可能是行業內部的細分。能夠精通一個行業內的一兩種細分,對其它瞭解一二的已經算是難得的人才了。

上學的時候什麼都學,特別容易給學生一種這個行業不明覺厲的想法。但到了工作後,一般會大跌眼鏡,因為學校裡學到的大多用不上,更多的還是靠經驗的積累。

別的行業不清楚,石油行業中大多是這種情況。八、九十年代,很多從農村招的工人和其他專業的畢業生,經過自己的努力,最後也成為了技術人員,便是明證。

上學所學到的知識只是保證可以更快地理解和接受工作,想要在工作中不斷進步,必須不斷地學習。

不過,如果看看行業內的專家甚至更高階別大佬,大多還是科班出身,說明專業基礎還是很重要的。大概和程式設計一樣,不是科班出身,自學或是參加培訓班的人也有可能成為程式設計師,但想成為知名的、大牛的程式設計師,就很難了。

當然,大部分人付出自己的努力和認真已經足以做好自己的工作。陶雲勇也不例外,大學畢業已經十二年,可以說除了最初的三五年學到了不少實際中可用的知識及經驗,後面基本上只是在進一步地強化而已。

沒有再進步,而且很可能未來也是如此。

如果,一切照舊的話。

再次拿起專業書籍,陶雲勇原本也是打算隨便翻翻,哪知竟然慢慢地看了進去,還有一種充電的感覺,一股淡淡的喜悅從身體深處泛起。

原來,前一過程的剩餘壓力等於下一過程的起點壓力,這個定理是出現在自噴井協調生產條件中,實際上在幾乎所有的工作現場都有用,而自己竟然一點印象都沒有。雖然也明白怎麼回事,但一直很難這麼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

原來,氣舉閥是這樣工作的……

原來……

陶雲勇邊看邊在書上寫寫畫畫,比上學時還認真。

等到喬文婧中午下班推開家門陶雲勇才被驚醒,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竟然在不知不覺中度過。午飯自然是已經來不及做,好在女兒在幼兒園吃午飯,兩人怎麼都好對付。

到外面找個小飯店,隨便點了兩個菜。

陶雲勇頗為興奮地談起上午的收穫,並立了個flag:“要是我能保持這個學習勁頭,不出一年,肯定成技術大牛,明年保準提個經理,不然我就跳槽,工資不得漲個萬兒八千……”

喬文婧奇怪的問:“怎麼突然看起書來了?”

“看書還不好嗎,你老公開始奮發圖強了!”

喬文婧忽然嘆了口氣,幽幽的說:“唉,我倒是覺得你最近變化挺大的。”

陶雲勇一愣。

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