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亞聖與立德之論
請神一脈的我,背後有的是靠山 江河海洋浩浩湯湯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湯淼的動作雖然大,但並非證道真聖,而是證道亞聖。
因此,雖然他成功了,但是三界天道萬靈並未昭彰其功德於三界,只是小範圍的顯露了些霞光瑞彩,以示恭賀。
湯淼恢復了一下法力,然後開始按照紫氣之主留存的法門,開始修煉聖力。
這一修煉,湯淼才明白,為何亞聖真聖必須自已證,才能修成。
轉化聖力,需要三界天道及萬靈助力。
湯淼的法力,透過證道亞聖獲得的紫氣的加持,與三界大道、法則,規則開始交涉融合。
以湯淼自已的幽遊之道為主,兼備其他大道之能。
“聖力,原來,這就是聖力!”
隨著湯淼第一道聖力的煉成。
後面的事情,就變的自然而然,順理成章。
修煉聖體,湯淼只是用聖力煉化了一片中千聖體內的虛空,後續的轉化,中千聖體自已就能完成。
聖心,湯淼也只是用聖力洗煉了一番自已九識證就的無垢如來心。
湯淼該有的聖心境界與能力,就已經具備。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湯淼證九識,實際上等於已經洗煉出了聖心。
八層的中千聖體,離真正的聖體,差距也極小。
這道紫氣對於別的證道亞聖的修士來說,修煉聖體聖心的法門,可能更珍貴一些。
但是對於湯淼而言,可能其中帶有的三界特色,反而更加重要一些。
證道亞聖之後,湯淼洗煉出的聖力,先天帶有三界的氣息,畢竟,其根基,就是三界所有已知大道、法則、規則的聚合體。
至此之後,湯淼再不用擔心自已找不到三界了。
因為,只要他在的地方,就是三界。
甚至於,湯淼隨手用聖力開闢一方小空間,這裡也會成為三界的一部分。
區別只是,能不能與三界大世界聯絡上而已。
大羅金仙時,湯淼還需要錨定三界,才能不至於變成混沌之中游蕩的天外邪魔。
但是證道亞聖之後,湯淼已經可以隨意在混沌之中游蕩了。
完成最基礎的聖力洗煉之後,湯淼將目光轉向了身前。
這個藉助地獄開闢的後室世界,已經成了三界之中最大的一個後室世界了。
由於這個世界開闢在幽冥地界之中的輪迴池旁。
因此,其運轉增拓的空間和底蘊,都被匯入了幽冥地界。
幽冥地界開始擴大,雖然此時還不明顯,但隨著這個最大後室的演化,這種擴大,將越來越明顯。
同時,消化負面靈性帶來的底蘊,會增強所有幽冥地界修士的修行速度,以及出生在此處的生靈的修行資質。
正巧,這裡本就是萬靈輪迴之所。
因此,湯淼後室為三界增加的底蘊,能夠福澤其他各界。
如此大功,除了證道亞聖之外,當然也給了湯淼其他的回饋。
比如,後室本源。
再比如,伴生載道聖器。
湯淼之前為了證道,將自已的幽泉袍、幽泉冠,元海幽泉槍,幽泉遊方瓶,還有幽泉禪龍弓,全部都祭出,當成穩定後室世界的基石了。
如今,湯淼證道成功,這五個先天靈寶,全部都在天道的灌注之下,有了大幅成長。
其中,幽泉冠因為原本就融合了先天九禁的穿界珠,還是湯淼的入道,證道伴身法寶。
成功在此次洗煉之中,突破先天至寶,直接三層圓滿,成為了湯淼最強的防禦,輔助法寶。
幽泉袍本身根基不穩,此時進階到了先天至寶一重,作為先天至寶有些勉強,但也夠用了。
元海龍幽槍湯淼梳理過,底子也極其特殊,此時成為了三層的先天至寶,是湯淼最強攻擊靈寶。
幽泉禪龍弓則在洗煉之後成為了先天九禁的頂級先天靈寶,非特殊情況,湯淼怕是用不上了。
其中收穫最大的,當然只能是湯淼的本命法寶。
同樣晉升為先天至寶,而且是三重,這本就已經極其不凡了。
更不凡的是,湯淼身前的這個三界最大的後室世界,其中一部分,在完成證道使命之後,被天道融合進了湯淼的本命法寶。
之前,湯淼的幽泉遊方瓶之所以改名,本就是因為融合了幽泉小世界。
此時再融合一方後室世界。
至今,已經徹底成為了湯淼的載道聖器。
透過幽泉遊方瓶,湯淼能夠排程三界內所有後室世界,幽泉法則。
先天至寶,是聖人用的法寶。
也就是說,湯淼如今,有四個能在同級別戰鬥使用的法寶,幽泉遊方瓶,元海龍幽槍,幽泉袍,幽泉冠。
這裡面,幽泉袍有些勉強,其他都足夠。
幽泉遊方瓶是載道之器,它成為先天三重的先天至寶,是因為法寶最高只有三重先天至寶。
再上面,混沌靈寶,大世界秘寶之類的,已經不是正常的可供使用的寶物,而是一種特殊的玄奇現象了。
那樣的存在,是混沌之中的奇蹟,是世界得以存在的根基,而非日常可以使用的靈寶。
即使是聖人,也不能輕動。
比如,湯淼面前的輪迴池。
這輪迴池,就是一樣大世界秘寶。
原本,屬於后土娘娘所有,當后土娘娘退出三界,歸還聖位之後。
輪迴池留在了幽冥地界。
湯淼之前衍生九幽,九息,以及原有的九泉法則本源,都是依託輪迴池而存在的。
湯淼如今已經證道亞聖,有資格調動部分天道之力。
由於聖位不完整,能調動的範圍有限,但是,勉強催動輪迴池,是夠了。
這輪迴池,將成為湯淼在成真聖之前的一樣底牌。
若是遇上無法匹敵的敵人,湯淼只需要躲在這輪迴池之中,即使是真聖,也拿湯淼沒有半點辦法。
再加上大羅道果的特性,化出化身在外行走,完全不懼被封鎖羈押。
玉皇大帝之所以覺得湯淼證道亞聖之後,就能真正掌權地府,其中,未必沒有這輪迴池的緣故。
當一切塵埃落定,法寶蛻變,後室穩定。
湯淼的幾個弟子,完成了湯淼給他們派的任務,回來拜見湯淼覆命。
見到如今的湯淼之後,他們都感受了湯淼的不同。
可能是因為剛剛證道亞聖,湯淼還無法收束自已的聖威。
一照面,湯淼的八個弟子,就感受到了湯淼身上的變化。
緣真見機的快,當即拜倒道:“恭喜師尊,證道成聖!”
其他弟子也反應了過來,跟著一同拜倒。
湯淼證道亞聖,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極好的事情。
之前,他們在外行走,至多能標榜自已是真聖三代弟子。
本就隔著一層,如今後土娘娘還走了。
如今不一樣了,他們成了亞聖的嫡傳弟子。
更重要的是,湯淼還活躍在三界之中。
湯淼揮手,聖力微微一顫,無形之風,將八人托起。
“無需多禮,不過是亞聖而已!”
張閔信赤子之心,心直口快,道:
“師父你以大羅道行,立功證道亞聖,又已經證得九識,智慧無邊。想要立德,再簡單不過,就算不去引道爭,要證真聖,恐怕也要不了多長時間!”
陳顯微也捻著鬍鬚附和:“沒錯,師父法力高強,聖心澄澈,證聖之路,功在德前,如今立功已成,想來,證道真聖,難度不大!”
湯淼笑了:“你們倒是對我有信心!”
其實此時,湯淼對於證道真聖,也已經有了想法。
立德,需要建立一種理論,一種認知,傳播一種智慧。
湯淼目前所知的真聖的立德之言,都是以經文的形式或者道統的形式存在。
佛門二聖,有兩個核心立德之言。
一個是眾生平等,另外一個是普渡眾生。
道門三清,有三種立德核心。
一是元始天尊的闡道守序,二是靈寶天尊的截道爭命,三是道德天尊的明理無為。
玉皇大帝立德,立的是天條秩序,瑤池金母立德,立的是神不害命。
后土娘娘立德,立的是厚德載物,鎮元大仙立德,立的是地養萬壽。
沒有成真聖,湯淼也知其德的也有。
太乙天尊是救苦清源,地藏菩薩是渡鬼滅惡。
湯淼要立德,在鑄經彰德之前,得先搞明白,自已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正好自已的八個徒弟都在湯淼也就提起了此事。
“徒兒們,我修行時日並不比你們長多少,所學頗雜,你們認為,我該如何鑄經立德?”
張閔信站了出來,行佛理,對湯淼道:
“師父,你證就九識,智慧無邊,聖心無垢,當以佛心為主,播撒智慧,正念律明,或能立德!”
湯淼聞言,嘆了口氣:“好徒兒,我雖修佛法,但我執以智淨為名,雖有監察之心,但以渡已之心為主,渡人之念為輔,強行以此立德,心性不合,不妥!”
張閔信嘆了口氣,其實湯淼說的,他明白。
湯淼的金舍淨土,如今已經被交給了他,他當然知道,湯淼不會繼續在佛法上深研。
心下嘆了口氣,道:“可惜了!”
隨後,張閔信不再執著。
陳顯微也道:“師父,你悟性非凡,道途廣大,可化道為用,擇一道理立德,必然能成!”
湯淼點了點頭,陳顯微說的立德之法,是道門三清的證道之法。
道門參玄悟道,法天地以明理,只要悟性夠,立德有望。
恰好,湯淼有玄光在身,而且證就九識,聖心無垢,悟性非凡,若是湯淼願意多花些時日,採用道門證道立德之法,真的能成。
湯淼認可了陳顯微的想法,但又搖了搖頭,道:
“徒兒你說的不錯,你若立德,可從此入手。但是,我所學頗雜,若如你所言,擇一道理深研,等於放棄之前所學,雖然成功率不小,但也算不上十分契合。”
其他幾個弟子,對視一眼,默然不語。
在場八個弟子之中,金舍一脈兩位,張閔信的想法被否了,金秀道行不足,無法幫湯淼梳理立德之法。
天緣一脈的緣真,道行不足,自在灑脫,不願意費心,所以也閉口不言。
道門元海一脈的陳顯微的想法湯淼知道了,算是拿來當了個備選,但也僅此而已。
湯淼雖然身上道法不弱,道藏也沒少讀,但畢竟半路出家,讀道藏目的性較強,如非必要,湯淼不想違心修道。
剩下的四位,全部都是華光一脈的弟子。
屈原,馮唐,項羽,范增。
沉默了一會,屈原和馮唐坐不住了。
屈原上前一步:“師父,您是地仙,而三清二佛祖則都是天仙成道,若想立德,不如,去問問鎮元大仙!”
一旁的馮唐也附和:“是啊師父,鎮元大仙還沒有退出三界,此時不問,以後想要與之論道,就麻煩了!”
湯淼想想也是,便開口道:“此言有理,我確實走的是地仙仙途,你們好生修行,我去與鎮元大仙,論道一番!”
此時的湯淼,想到就做,一步踏出,腳下水花一響,來到了萬壽山。
如今的萬壽山,被搬到了幽冥地府之中,倒是離得不遠。
見到湯淼出現,鎮元大仙笑呵呵的問候:
“好師侄,恭喜你證道成聖!”
亞聖也是聖,有紫氣加身,聖力在身。
而且,湯淼還是立功證亞聖,只要湯淼不亂來,證道真聖,就算硬熬,也能立德成道。
更何況,湯淼還與目前三界內僅有的三位真聖關係匪淺。
立德證真聖之事,鎮元大仙和瑤池金母,都不介意幫湯淼一把。
“鎮元師伯,我已經證道亞聖,立功得了紫氣。來此是為了請教我等地仙修士,該如何立德?”
鎮元大仙也不賣關子,聖言直指關鍵:
“立德是留存並傳播智慧,獲取天地及萬靈掌控的未來之聖力。”
頓了頓,鎮元大仙有些感嘆的道:“對於其他人,立德最大的收穫,其實是能凝聚聖力,好助力立功證道。但你先立功,後立德 ,本就已經煉成聖力,想立德,就少了傳播證德的流程,道爭也用不大上了,只需要理清核心,然後利用智慧與悟性,完善德經即可!”
鎮元大仙揮舞了一下拂塵,繼續道:
“立德之理念,法門,天地道佛,散修神仙,各有不同!佛門多以心為本,道門多以道為根,神當然以神權神職為基,散修則各有理念,各有不同。
我修地仙,立德時,是以載道的先天至寶地書為切入點,明悟大地聚元,福增萬壽之厚德。以此為切入點,方才整理出來了萬壽山經。後來又收了不少徒弟,不斷論道傳經,這才立德成亞聖!”
湯淼恍然:“天地之德,原來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