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李耀家裡的各種食物的消耗較之之前那是瘋狂的上漲啊。

各種的炒菜,炒飯,炸雞,煎餅……

每一種新的菜品,都讓眾人感覺之前的日子白活了一般。

不得不說,油的製作,在這片土地上,在美食界,絕對算的上是開天闢地的一樣的東西了。

很多新鮮的菜餚李耀都教給了秦茹。

秦茹也沒有辜負李耀,再加上她本身也有著不錯的手藝和天賦。

給李耀家做的飯菜那是一日賽一日的好吃。

飯菜裡有了油水,消瘦的軍輝他們也肉眼可見的強壯了起來。

看到子墨每日跟著李耀鍛鍊之後。

軍輝他們不管大小,也都每日早起跟著李耀一起鍛鍊。

看著大家如此熱情,詢問了大家的意願之後,李耀也給大家制定了每日的訓練計劃。

其實大多都是是照抄了他前世的軍隊生涯的東西。

每日早晨,天還沒亮。

眾人先是起床洗漱,然後整理內務。

整理好內務後,眾人跟著李耀在院子裡活動手腕和腳踝等,做一些熱身訓練。

之後就是在李耀找尋到的一條較為偏僻的山路上晨跑。

從李耀家出發,繞一圈回來,大約兩公里多一點。

眾人每天早晨跟著李耀跑五圈,時間在半個時辰到一個時辰不等。

主要還是為了照顧跑的慢一點的慧慧小楠她們幾個女孩子。

李耀也說讓她們女孩子可以少一些運動量,但是她們依然咬牙堅持跟著大部隊。

李耀子墨和軍輝他們幾個強一點的,則會給自己身上加一些負重的東西。

等到回到家裡,眾人稍稍歇息之後,就是早飯時間。

飯後眾人會去收拾院子或是做一些別的李耀他們安排的事情。

之後就是午飯,午飯後休息。

休息完了,繼續忙家裡的一些事情。

下午的時候,李耀會教眾人一些格鬥術。

許多動作和他們認知中的一些軍伍的訓練之法相差很多。

但是影七和小九卻是從中看出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他們看出李耀教的東西並不簡單,其中的一些那可是貨真價實的殺人術,很簡潔,很高效,很致命的殺人術。

倆人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兢兢業業地幫著李耀教導眾人,同時自身的許多東西也都會教給大家。

等到吃過晚飯,李耀會教大家一些知識。

大多是前世初始的一些教材,讀書寫字,還教導眾人一些有趣的數理化的知識,這部分是老莊和子墨最喜歡的地方,每次倆人都聽得津津有味的。

李耀的講課,也是李家參與人數最多的。

蘇昭悅楊奶奶她們也都會跟著,有時候蘇昭悅還會被請上去授課。

楊奶奶大多是笑著在下邊聽,偶爾也會上來講一些她們當年的故事。

當然大家最喜歡的是李耀講的故事,魑魅魍魎,神神怪怪,引發了眾人無數的遐想。

後來虎子也加入了進來,跟著他們一起鍛鍊,慢慢的還多了一些村子裡其他的十來歲的孩子。

晚上的時候那就更熱鬧了,村裡的不少大人也會來湊熱鬧,聽聽李耀的講課和故事,

李家,儼然成了夜晚這個村子的中心一般,好不熱鬧。

時間就這樣來到了九月。

金霞村的麥子基本都收了回來,也都脫粒晾曬好了。

期間,李耀還帶著老莊他們,做了一種小麥脫粒的簡單工具,大大提高了村民們的勞動效率。

李耀還把這個脫粒工具,無償教給了村裡的一些村民。

現在村裡的不少人都會做這個東西,還把脫粒的工具賣到了周圍的不少村子和鎮子上,又給村民們帶來了不少的收入。

村裡的水力磨坊也在這個時候,迎來了使用的高峰期。

本村的,外村的,每日前來磨面的牛車馬車都排著大長隊。

甚至因為來人太多,水力磨坊都不夠用了,村長老石又來找李耀多做了五個水力磨坊,至此,金霞村已經有了二十個水力磨坊。

沒有再多的原因是實在沒有合適的地方用來建磨坊了。

本村的磨面是免費的,但是外村的,每石麥子就得收十文錢了,或者留下等價的白麵,當然麩皮全都得留下。

就此,村裡每日都能掙個四五千文錢,還有一千來斤白麵。

村長老石還想著把每日收到的麵粉,送給李耀他們一部分。

卻被李耀給拒絕了,說是他答應了所有收益給村裡,那就是給村裡了,他不能要。

村裡可以將收益積攢,到年底了再分發給村裡人,或者分給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

李耀他們也會時不時的去買上一些麵粉,麥子買的更多,有人賣他們李家的人就會收下。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村裡每日產出的麩皮,足有25000多斤,一個月就是750000斤

這真的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了。

這些都給李耀他們養豬場和雞鴨場拉過去了。

按照這些豬都養大了每日每隻豬6斤麩皮算,再加上雞鴨,每日的消耗也超不過1000斤。

因此李耀他們真的是攢下了不少麩皮。

村裡其他人需要麩皮飼養牛馬雞鴨的話,李耀也會賣給對方。

不過需要對方打一些豬草來換,價錢也是相當便宜的。

還有豬糞也是很肥沃的肥料,李耀也准許村裡人用豬草之類的東西來換,再加上豆餅等改善伙食,村長老石和他的三個兒子給李耀養的豬的長勢那是相當的喜人啊。

李耀前幾日去看,大的已經長到了一百來斤了,他心裡也很是高興,已經計劃好明年再擴大規模了。

這段時間,金霞村的白麵和水力磨坊已經是傳遍了十里八鄉,甚至傳到了棲霞城。

大家都知道,金霞村有不少水力驅動的磨坊,效率快不說,出面粉還比傳統方式要多,麵粉的品質還更好。

因此大都前來金霞村加工麵粉。

而李耀安排的其他事情,也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他買下了一塊兩百餘畝的空地,在靠近山腳的地方,離李家也不是很遠。

在這裡,建起了兩米多高的泥巴圍牆。

李耀給這裡起名叫耀世工坊。

不過工坊現在大概只有一個空架子,裡邊並沒有太多的東西。

進來工坊大門左手邊大概五畝左右的地方,讓規劃成了紙坊造衛生紙的地方。

右手的地方,則劃給了老莊和子墨,小麥脫粒的機器就是他倆在這裡做出來的。

李耀還讓老莊他們著手在村子裡招收了十多名有木工經驗或者天賦的人給他倆打下手。

另外還囑託老莊他們,如果有類似的匠人,都要招攬過來。

倆人也是第一次遇到這般重視匠人的主家,而且李耀是怎麼對待倆人的,倆人也都記在心裡,在他們的努力下,還真招攬到一個手藝還算不錯的鐵匠,每日陪著他們在工坊裡叮叮噹噹的好不熱鬧。

其他的地方,李耀還沒有仔細規劃,大多放著一些原材料。

一個個猶如小山包一般的小麥秸稈,正是周大峰他們這些天的成果。

李耀放出去要收購小麥秸稈的訊息,在十里八村傳開之後。

當有人真的拉著一車在村民們眼裡只能燒火的秸稈,換到了十文錢之後。

金霞村的人們便瘋狂了。

除了留下少量燒火用,剩下的都被送到了李耀的工坊裡。

周大峰和他找來的五個村民,外加後來又找來的三十人,每日收貨卸貨都能從早忙到晚上。

看情況不對,李耀又讓周大峰找人,將紙坊的人手增加到了一百人,由周大峰總管。

並且招攬了十來個人,每日巡視工坊,防止有人盜竊作亂,或者是發生火災焚燒了秸稈。

軍輝他們,每日抽出兩人,前來做保衛工作,其他的人,每日也都來工坊幫忙。

而另外一件事,收黃豆。

自從家裡人吃上了炒菜之後,眾人就再也沒有人對李耀收黃豆有異議。

周圍村鎮上的人,也都把家裡留存的一些黃豆送了過來。

不少村民們都因為李家人的到來,掙了不少的外快,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因此,村民們對李耀一家人也都很是敬重和照顧。

不過,金霞村在外邊最出名的,卻還是金霞村的麵粉和水力磨坊。

此時,在離金霞村直線距離大約十里地的青石鎮。

鎮上最大的米糧鋪,周氏糧行裡。

一名十四五歲的白衣青年,手指揉搓著眼前的白麵,喃喃道:

“用水力來磨出的麵粉,如此的細膩,有趣,當真是有趣,這一趟沒白出來啊。”

“小維,你怎麼看”,旁邊一個好聽的女子聲音傳來。

“姐姐,我想明日去這金霞村去看看,用水力來磨面,我實在是好奇的緊,姐姐你看,這個麵粉,可是比咱們家賣的精面的品質都要好上一些。”

“你呀,平日裡就喜歡這些奇技淫巧,家裡還養了那麼些匠人,這次看來又遇到奇人咯”,旁邊的女子說道。

“是啊,我一定要去看看,這個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不過又得晚兩天才能回城裡了,到時候爹爹那裡,姐姐可要幫我好好說道說道啊,嘿嘿。”

“你呀,就知道你這一放出來就得放了羊,爹爹才安排我和你一起來的,罷了罷了,明日我同你一起去吧,那個地方是叫?是叫金霞村是吧?”

“嗯,金霞村,還是姐姐最好了,嘻嘻”。

少年和女子的說話的聲音在糧行的後院裡,斷斷續續地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