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二十七章 唐宗漢武之失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雪泥鴻爪ad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很多人都是打算過來發帖開罵的。
但罵歸罵,也有一些較真的真的去讀了排名的內容。
這個比較標準倒是很新奇,主要是跟同時代的環境差異進行比較,內容上同樣是分為民生、武功、制度、傳承、文德。
在這五個內容中,民生的權重是最大的,佔了五成,其餘加起來分剩下五成。
有這個差異的根源在於,朝廷的根本目的就是民生,因此朝廷武功、制度、傳承、文德,都是為了民生服務的。如果出現武功很好,二民生很差,那說明是本末倒置,沽名釣譽了。
正因為民生佔比很大,所以唐太宗、漢武帝兩人的排名直線下滑。
特別是唐太宗,過往的正史往往將貞觀之治吹噓得天上有地上無,但一翻開一些地方誌或者歷史的詳細記錄就會發現,太宗時期百姓的生活長期處於困頓之中。
直到貞觀二十三年,太宗還在最後一次遠征高句麗呢。而貞觀一共才二十三年。
可以說,安史之亂以及後期黃巢火燒長安、朱溫攻入長安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關中的百姓對唐朝幾乎已經是絕望透頂。唐朝在關中已然是人心喪盡。要不然也不會一夕之間就沛然摔落谷底。關中有最強的裝備與優質的民力,結果卻門戶洞開。當然這一切也是唐朝應得的,其在允許夷狄反覆縱兵劫掠長安時一切就註定了。
人們從貞觀開始就盼著在一統天下的大國榮耀之下能過上幾天安穩日子。結果整個貞觀都是不斷對外用兵,並不休息。貞觀之後很快就是武周動盪,那些曾經拼死拼活得來的遼東西域之地一時間大多易手。開元盛世的曇花一現太短暫了,完全對不上百姓辛辛苦苦對大國盛世的期待,就在安史之亂中戛然而止。更何況開元前中期朝廷很大功夫都在收復武周失地上了。在整個唐朝百姓能過上安穩日子的也就開元中後期那十年而已。而這十年恰恰又是貪官汙吏橫行,豪門外戚把持朝政的十年。
要不是在關中之外唐朝還有這相當的歷史威望慣性,後期拖不了那麼長的藩鎮割據就會直接進入五代十六國。
算不上漢武帝那樣的窮兵黷武,但記錄來看,生活在貞觀年間的關中非兩京老百姓日子完全不輕鬆。京畿之外那就更差了。
在武功上,太宗大多數武功體現在開國創業階段。但唐朝是隋朝門閥起家,透過禪位幾乎完整繼承了隋朝的法統、關中財政與民心,再加上成建制的隋朝官軍與隋朝中央武庫。
這意味著一件事情,太宗自己厲害是建立在太宗手底下擁有當世最強的軍隊、財政基礎上的。太宗的厲害是幾方順境疊加的效果。
缺少了戰略上以弱盛強的逆轉,這個武功自然要大打折扣。
在制度方面,太宗朝幾乎是對隋朝末期科舉制的大倒退。
原本旨在拉攏寒門甚至平民,培育獨立官僚的科舉制,到了太宗朝進一步限制了科舉官員的上升空間與強化了世家大族與在任高官的舉薦資格權力。
結果是科舉制不僅沒有拉攏寒門對抗世家,反倒是培養了更多新晉世家。
朝廷裡面新舊世家爭奪,僧多肉少,自然一個個串掇皇子皇孫沿襲宣武門繼承法了。
在傳承方面,確實是將宣武門繼承法傳承了下去,在這一點上看,太宗皇帝簡直沒眼看。
太宗皇帝真正的高分項其實是文德,恢復了華夏儒學,扶植道門,容納佛門,逐步剔除南北朝時期的武人干政文化,恢復文官治政。華夏終於迎來了一個從殺人如殺雞到人命關天的道德轉變。雖然功不可沒,但這一點也並未真正完成。
與唐朝同時代,泰西最強大國為法蘭克王國,雖然沒有唐朝幅員遼闊,但也透過了騎士貴族精銳與步兵方陣戰術建立了查理曼帝國,打敗了阿拉伯帝國軍隊的西征。可以說,在同時代中西對比來看,唐朝無疑是遠勝泰西的,也是秦之後中華與泰西的最大差距期間,這一點給李世民乃至於給整個唐朝加分不少。
黑料最大的其實是漢武帝,因為排名裡對漢武帝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批評有了新的觀點。
那就是西漢時期整個西域、漠北氣候還比較適宜,水草豐美。
事實上,隨著匈奴的壯大,定居定都都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只要匈奴定居定都,那麼在一望無際的漠北草原北擊匈奴將變得無比簡單。中原王朝只需要固守祁連山、太原、燕雲十六州的山川之險,然後熬個三四十年,匈奴必然如遼國一般,甚至主動承擔西漢藩屏之責。
漢武帝北擊匈奴,完全是個人皇上榮譽感的驅使。衛青霍去病的幾次連番大勝,看似成功,卻也打斷了匈奴定居定都得可能。徹底淪為遊牧的匈奴人,自然一到秋冬季節就必須南下打草谷求生存。遊牧可沒有餘糧一說,從來都是鄰居囤糧,我屯槍,鄰居就是我糧倉的。
北方匈奴的支離破碎,也為後來魏晉南北朝時期更為野蠻的南下打草谷,與北方各族大仇殺埋下了種子。
很明顯,漢武帝是放著先代皇帝已經成功了的戰略,自己為了自身的權威重新選擇了一個事倍功半,甚至遺禍無窮的戰略。不僅在當時造成天下戶口減半,在五胡南下中,更是殺孽滔天。
擅改祖制,目光短淺,好大喜功,僅此一條特別是連上北擊匈奴成了兩漢朝廷的絕對正確新祖制,直接導致五胡南下,各族仇殺的悲劇,這就註定了漢武帝只能在倒數第一檔與倒數第二檔之間徘徊了。
要不是漢武帝最後走狗屎運選了霍光力挽狂瀾,哪怕是排最後一檔也是妥妥的。
對比同時代泰西是羅馬帝國,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龐然大物,雖然動員的軍士不如西漢,但其能夠修建稜堡,以重灌步兵抗衡北方蠻族騎兵,在整個歐洲一帶上百年時間所向無敵。在民生上重視商業、農業,民生則處於整個泰西過去前年曆史之最,遠好於當前多次黑死病大流行之後的現在。
羅馬要同時面臨北方蠻族騎兵入侵與東方阿拉伯勢力的叛亂。其戰略安全比之西漢則相去甚遠。然而在缺乏騎兵的情況下,能以稜堡與重步兵同時應對兩方面威脅,讓百姓坐享百年太平,城市繁榮,人民殷實。兩相對比,更顯得漢武帝劉徹水平之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