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這關老天爺什麼事啊
公主被讀心聲後,全書劇情崩了 紫色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就在郭尚書正做著美夢的時候,忽然一盆冷水澆了下來,澆得他美夢破碎。
直到朝會結束,郭尚書都還沒有徹底回過神來,整個人渾渾噩噩的。
怎麼會不是他呢?
他是天子近臣,近幾年備受器重,陛下交給他的差事每一樁每一件他都辦得漂漂亮亮的,一絲錯處都沒有,前不久,他還被陛下召進宮一起對弈下棋,品茶閒聊了。
難道是因為他在下棋的時候沒有讓著陛下,沒有讓陛下接連贏棋,陛下由此惱羞成怒,記恨於他嗎?
郭尚書剛冒出這個念頭,自己都覺得荒謬,立馬就否定了。
大是大非上,陛下公私分明,不是那等小氣的人。
那今天發生的事情又如何解釋呢。
莫非是有人告他黑狀,在陛下面前抹黑他?
可自己近來在朝中也沒得罪誰啊,尤其是那幾個老傢伙,一直都恭恭敬敬的,就差沒把他們給供起來了。
郭尚書百思不得其解,很是鬱悶地回府了。
回府後,郭尚書不久又出門了,去找昨夜被端華帝召進宮議事的大臣中其中一位和他交情不錯的官員打聽訊息。
可他沒能打聽出什麼。
郭尚書心裡很是不安,但見端華帝對他的態度一如往常,沒有異常,漸漸地放了心。
就在他以為沒事的時候,某一天,正在和新納的美妾尋歡作樂之時,金吾衛闖進他家,押他下了大獄。
為了不打草驚蛇,端華帝沒有一下就疏遠郭尚書,但暗地裡,端華帝派人去搜集郭尚書貪汙受賄的證據,有了證據後,這才處理了郭尚書。
當證據擺到面前的時候,端華帝先是不可置信,隨即怒不可遏,表裡不一的偽君子是端華帝最厭惡最痛恨的。
證據確鑿,郭尚書貪汙受賄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端華帝雷厲風行地處置了他,秋收後斬立決,家族上上下下百餘口人全部流放到苦難之地服徭役,所有家產全部沒收充公。
朝中沒有官員為郭尚書求情,能當官的,沒幾個是傻子,看出端華帝是真的想要收拾郭尚書,自然不會有誰上趕著去當炮灰,帝王之怒,不是那麼好承受的,輕則丟掉頭上的烏紗帽,重則性命不保,為一個貪官求情,是惹禍上身,壽星公上吊,嫌命長了。
前朝發生的事情,在後宮也掀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波瀾。
後宮裡有個和郭尚書拐了好幾道彎,有點親戚關係的寶林被其他后妃明裡暗裡地冷嘲熱諷,看了笑話。
要說這個寶林也是活該,以前仗著郭尚書是她的遠方叔父,是朝中的大官,沒少作威作福,欺負那些家世低的低位嬪妃,現在郭尚書倒臺了,倒得徹徹底底,再無翻身之日,那些被她欺負過的后妃可不得抓住機會,狠狠地踩她一回。
這事鬧得還挺大,連端華帝都知道了。
端華帝這才記起原來自己宮裡還有這麼個和郭尚書沾親帶故的嬪妃,雖然沒為難她,但稍微有點腦子的,都能看出這位寶林受到牽連,從今以後怕是徹底失寵了。
端華帝都知道的事情,沒道理皇后這位後宮之主還被瞞在鼓裡,一事不知。
宮女向皇后稟報的時候,慕容熙就在場順便聽了一耳朵,不過她沒從寶林聯想到郭尚書,以為是後宮嬪妃間爭來鬥去惹出來的亂子。
直到當晚端華帝來坤寧宮,和皇后說起了近些時日前朝發生的事情,慕容熙才明白為什麼那位寶林會被欺負了,也不能算是欺負,只能說是自食惡果,一報還一報,誰讓她以前先欺負別人呢。
端華帝不僅是讓皇后知道,同時也是特意說給慕容熙聽的。
他心想,自己這次處理了個大貪官 ,欽差的人選也是慎之又慎,今兒剛收到有關西南災情的最新訊息,當地的救援和接濟工作都已步入正軌,這不得讓寶貝女兒知道後,誇誇他這個父皇嗎。
慕容熙很意外。
【嘿,怎麼不按劇情走呢,大貪官怎麼就倒臺了呢?倒早了哎,不是還有大半年的事情可以浪嗎?浪的飛起的浪。】
【奇怪,真是奇怪。】
【難道是作惡多端,罄竹難書,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把他給收了。】
端華帝感到很心塞。
這關老天爺什麼事啊。
是他,是他讓貪官倒臺的。
不過也是他自己識人不清,錯把貪官當好官,還多加器重。
要不是有寶貝女兒,他還發現不了郭尚書的真面目,等到西南地區出了大亂子才有所察覺,到那時一切都遲了。
不管怎麼說,郭尚書這個大貪官沒了,還是個帶著偽善面具的大貪官,慕容熙還是挺高興的,因為這一次不會再有那麼多無辜的百姓被活生生逼死,逼上絕路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前提是欽差大臣是個好官,要還是個和郭尚書一樣的貪官,那也完了。
但端華帝千挑萬選,慎重考慮,和幾位重臣再三商議後才決定下來的欽差大臣,這次沒看走眼,這個欽差大臣是個有本事有能力有手腕的,同時是個愛民如子,真心為百姓做實事的好官,抵達西南後,立馬忙著賑濟百姓以及災後重建的事情,夙興夜寐,宵衣旰食。
秘密離京的御史中丞也不負端華帝的厚望,將西南地區的地方官員調查得清清楚楚,該罷免罷免,該處分處分,該升職的升職,該重用的重用……當地官員經過一番大換血,不止是西南地區,其他地方的官員以及京城官員也被秘密考核了一番,大黎朝的吏治,從上到下,肅清了不少。
在官職上,增設監司作為地方的監察機構,監司五年一換,不長期固定在某一區域,避免和地方官員相互勾結,除此之外,朝廷還隨時委派觀察使、按察使等官來巡視地方,糾彈違紀官吏,他們或有鐵骨,或有廉心,所以能巡視清濁,驚動天下,不為巨利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