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華帝輕輕嘆了口氣,“西南地動,百姓們房屋倒塌,良田損毀……”

慕容熙本來被端華帝抱在懷裡晃,晃著晃著都快晃睡著了,聽到西南兩個字,隱約有了些印象,眨巴眨巴眼睛,清醒了不少。

回想了下,慕容熙記起了西南地區發生過的災害。

景明十年,大黎境內西南地區遭遇地動的天災,也就是地震,西南地區受災嚴重,八百里加急的有關這場地動災害的信件被送到京城後,朝廷很快做出了賑災的舉措,籌備了糧食,藥材等賑災物資送往西南地區賑濟災區的百姓。

賑災本是件好事,問題是岔子出在了負責賑災一應事宜的欽差大臣身上。

欽差大臣是一位姓郭的內閣官員,正二品的京城大官,也是禮部的尚書,端華帝對這位大臣還挺器重的,所以才將賑災這等重要的大事交給了他,讓他全力負責。

然而這位郭尚書把差事給辦砸了。

地動發生的時候,還沒有到秋收的時候,許多百姓家裡的餘糧也沒剩多少了,即使還有些餘糧的,都被掩埋在了廢墟中,百姓們缺少糧食,餓著肚子,巴巴地等著朝廷發的救濟糧。

可當地的官員一個個都不是什麼好官,心黑得很,身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卻不為治下的百姓們考慮,只想著謀取私利,先是和一些商戶串通起來,沆瀣一氣,哄抬物價,使得糧價上漲了十倍不止,即使手裡有些錢的百姓,都買不起多少高價糧食,何況很多百姓壓根沒多少錢。

不控制物價,和那些黑心肝的發災難財的商戶勾結在一起也就算了,在欽差大臣抵達災區後,先是欺瞞實情,讓郭尚書誤以為災情並不嚴重,然後又給了他許多好處,這位郭尚書也不是什麼心腸好的,在利益的驅使下,同流合汙,只把一半的糧食拿出來賑災,剩下的一半讓商戶們高價售賣。

有個剛正不阿的縣令以為京城來的欽差大臣是個好官,便將自己掌握的那些貪汙的官員的證據交給了郭尚書,以為他會秉公執法,處理那群貪官汙吏,誰知是信錯了人,反而被設計丟了性命。

百姓們領到的救濟糧越來越少,又出了愛民如子的縣令冤死獄中的慘劇,百姓們悲憤不已,他們也走投無路了,明明官府有糧,卻扣押著不分發,一心只想發財,抱著早死晚死都是死的必死心態,許多百姓乾脆集結在一起,發起了暴動。

每一次暴動,都會死不少人,但流血和死亡並沒有阻止下一次暴動的發生,後來暴動越演越烈,達到了地方官員無法抑制的地步,他們不敢再向京城這邊欺瞞,只能如實上報。

收到訊息的端華帝都要氣瘋了,再氣也沒辦法,只能召叢集臣想辦法解決西南地區的暴動。

最後暴動被鎮壓下去了,但朝廷的名聲全沒了,百姓們對端華帝印象大跌,紛紛唾罵他是個識人不清,昏庸無能的皇帝,那些死在暴動中百姓更是不計其數。

總之,因為一群貪官汙吏,還有一幫唯利是圖的無良商人,好好的賑災被攪黃了,最後受苦受難的是無辜的災區百姓。

【父皇你擦亮眼睛,長點心吧,選個靠譜點的欽差,那啥郭尚書可不行,誰都行,就他不行。】

【表面上是個謙謙君子,實則人面獸心,不是什麼好官,胃口之大,上千上萬兩的黃金都喂不飽。】

【救濟災區百姓,一多好的事啊,全毀在了貪心不足的官員上。】

【明明糧倉裡有糧食,卻不發給災民們,寧願讓災民們吃草根吃樹皮,還冤死為民請命的好官,怪不得後來西南的百姓們要反呢,不反怎麼辦,不反就得繼續受到貪官和無良商人的壓榨和剝削,遲早被餓死,這就是官逼民反啊。】

【父皇啊父皇,天子久居京城,高坐龍椅之上,別光盯著朝堂上官員,地方吏治也很重要啊。】

端華帝暗自心驚。

他目前意向的負責賑災事宜的欽差大臣就是郭尚書。

郭尚書為官二十年,歷經兩朝,風評一向不錯,此人也的確有些能力,不是泛泛之輩。

原來竟是個隱藏著的大貪官嗎?

端華帝很明白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他不相信朝廷的官員每一個都是兩袖清風的廉潔之輩,必然有些偷偷摸摸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的,貪官是少不了的。

但你貪官也不能一點兒良心都沒有,要貪也要看是什麼時候,什麼情況吧,踩著百姓們的性命去貪,殺人於無形,發這種喪盡天良的黑心財,未免也太貪得無厭了。

端華帝並沒有懷疑寶貝女兒話中的真實性,還沒有調查,就已經信了大半,對郭尚書有了很大的懷疑。

在端華帝看來,他的寶貝女兒自然是有些神異之處的,先前阮庶人的事情就已經證明了寶貝女兒的話都是有依據的,不是什麼胡言亂語。

端華帝離開坤寧宮時,心情並不輕鬆。

天災無情,人禍亦是無情,官商勾結,謀取私利,百姓不堪其苦,暴起反對朝廷,無論是哪一樣,都讓端華帝輕鬆不起來。

沒有任何一個皇帝不希望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

可現在,端華帝得知了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每一樣都和自己的期許背道而馳,官員貪汙,商人過於重利,逼得百姓走投無路,揭竿而起,這讓端華帝產生了一種焦灼的急迫感,他得做些什麼,阻止這一切的發生,趁著還有機會,還沒有到難以挽回的地步。

端華帝連夜急召一些大臣進宮議事,御書房的燭火整夜未歇,等到第二天的朝會上,端華帝向文武百官宣佈了欽差大臣的人選。

除了欽差大臣,還有監察百官的御史中丞也將一同趕赴西南,既是為了督察欽差大臣對賑災之事認真負責,也順便考核西南地區的地方官員,但只有端華帝知道御史中丞也要前往西南,其他官員一概不知,屆時御史中丞將會以告假養病的名義秘密離京。

原本郭尚書對於自己成為欽差大臣信心十足,他曾試探過上位者的心意,自認為自己多少還是能揣摩一下帝王之心的,也做好了發一次大財的準備。

西南有他的門生,據門生傳來的訊息,賑災是發財的大好機會,去一趟西南,家族上下三代的財富都不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