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歷史的遺憾到底是什麼呢?】

【是九五之尊的漢宣帝故劍情深、南園遺愛。】

【待我君臨天下,許你四海為家。】

【她是罪臣之女,卻因史上最浪漫詔書,成為兩漢四百年最受寵愛的皇后。】

【她也是宮廷鬥爭的犧牲品,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毒殺的皇后,人生永遠定格在了最美好的19歲。】

【他因帝王愛被獨寵,也因帝王愛被毒殺。】

……

“毒殺皇后?”

武帝位面。

少年劉徹眼中滿是怒火。

“放肆!罪臣之女又如何,既是我大漢皇后,代表著的便是漢室宗廟的顏面!”

毒殺皇后!

還是大漢的皇后!

這簡直是把大漢的顏面放在地上摩擦。

讓他如何不怒?

“朕倒要看看,究竟是何人膽敢如此膽大妄為!”

……

“兩漢四百年?”

漢初。

劉邦愣了愣。

從先前天幕展示的內容,他已經知曉大漢最終會被別的朝代取代。

只是這個四百年是不是短了一些……

畢竟周朝可是有八百年呢!

還有這個兩漢是什麼意思?

莫非意味著中間大漢斷了一次傳承?

想不明白!

……

【她便是漢宣帝劉詢第一任皇后許平君。】

【許平君今山東菏澤人,她的父親許廣漢曾擔任昌邑哀王的侍從,後來因品行端正,被選入宮中當差。】

【一次漢武帝出遊,他作為隨從隨行,卻不小心把別人的馬鞍錯放在自己的馬背上。】

【——這在當時被定為“盜竊罪”,按律當處死刑。】

【好在當時有“宮刑代死”的制度。】

【比如司馬遷,就曾因為幫投降匈奴的李陵勸說,以及因言辭犀利被武帝認為汙衊同李陵出征的李廣利,因而觸怒武帝,被處以死刑,最後無奈選擇宮刑代死。】

【因為有著宮刑代死的制度,許廣漢思來想去,覺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最終選擇了宮刑,入宮做了宦者丞。】

【可厄運並未就此放過他,徵和元年,上官桀謀反,霍光命許廣漢帶人搜查上官桀的府邸。】

【許廣漢仔細搜了一遍,卻沒找到任何罪證。】

【後來霍光不放心,另派人去搜,竟搜出了幾千根用來捆綁人的繩索——這分明是謀反的鐵證。】

【於是霍光大怒,認定許廣漢有意包庇,當即把他貶到掖庭做了暴室嗇夫,負責看管犯人。】

……

“這個許廣漢,也太倒黴了吧……”

莫說別人了,少年劉徹看著關於許廣漢的事蹟,都有些無語。

人怎麼能倒黴到這個樣子?

不過也正因許廣漢的事蹟,讓劉徹有些好奇——如此出身的許平君,是因何做了大漢的皇后的?

畢竟,這個時候,宗室還是挺看重出身的。

一個罪臣之女,出身還這麼低,在日後居然能做了大漢的皇后,要說其中沒點故事,劉徹是不相信的。

……

【就是在掖庭,許廣漢與劉病已,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成了“鄰居”。】

【劉病已本是太子劉據之孫,漢武帝的曾孫。】

【漢武帝因晚年多疑,輕信江充讒言,認定太子劉據行巫蠱之術詛咒自己。】

【太子被逼無奈起兵反抗,最終兵敗自殺,皇后衛子夫亦隨之自縊,劉據的妻子、兒子盡數被殺。】

【——唯有襁褓中的孫子劉病已,因尚在襁褓,僥倖逃過一劫,被扔進了監獄。】

……

劉徹:“???”

武帝位面,正值壯年的劉徹一臉問號。

“巫蠱之禍?逼反太子?子夫自縊?”

不是……

這真是自己能幹出來的事?

劉徹喉結滾動,聲音裡帶著自己都未察覺的顫抖。

“一派胡言!朕怎麼會做出這種事?”

劉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此時衛子夫已做了近十幾年的皇后,兩人之間感情雖不如年輕時候那般熱切,但衛子夫是個極為聰明的女子。

這十幾年裡,其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為大漢立下不世之功,她非但沒有恃寵而驕,反而反覆叮囑家人勿恃功而驕。

宮中事務繁雜,她打理得井井有條,從未因私怨牽連宮人。

劉徹常外出巡遊,每次都將後宮諸事託付給她,她總能“按章處置,無有過失”。

對劉徹而言,中年的衛子夫早已不是單純的寵妃,而是他治國的內助,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后。

他信任她的品行,依賴她的穩重。

甚至在朝堂爭議時,會私下與她討論民生疾苦。

這種帝后相知,是陳皇后從未有過的,也是他在李夫人、鉤弋夫人身上從未體驗過的。

因子當聽到皇后自縊時,劉徹才會那般難以置信。

還有太子劉據。

自己老年得子,向來疼愛的不行,剛滿月,他就命人作《皇太子賦》,明晃晃地昭告天下此乃朕之儲君。

等到劉據長到七歲,自己正式立他為太子,還為他修建了“博望苑”,允許他招攬賓客。

——要知道,漢朝開國以來,太子“私養賓客”多被忌憚,可劉徹卻主動為劉據創造條件,盼他能“廣納賢才,日後輔政”。

再來劉據性格仁厚,這些年有時會勸諫他“減少征伐,與民休息”,雖有時會惹得自己不喜,但也絕不會真的怪罪。

而且像太子這樣敦厚仁厚,怎麼會造反呢?

劉徹想不出問題的所在。

天幕雖提到過巫蠱之禍,和他晚年昏聵的事。

但他從沒想過,自己晚年竟昏到這種地步。

昏到與曾經最疼愛的兒子兵戎相見,昏到逼的自己的皇后自縊。

劉徹有些頹然。

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如此昏聵殘暴,這真的還是自己嗎?

難道一個人到了晚年,真的會變成另外一番模樣嗎?

……

【彼時負責管理監獄的廷尉監丙吉,是個心懷仁善的人。】

【他深知太子劉據蒙冤,見這嬰兒在獄中嗷嗷待哺,於心不忍,便找了兩名剛生產完的女囚,輪流餵養這個可憐的皇孫。】

【監獄環境陰暗潮溼,蚊蟲滋生,襁褓中的孩子時常生病,幾次都險些夭折。】

【丙吉一邊請醫用藥,一邊為孩子取名“劉病已”,盼的是他能熬過病痛,平安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