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武帝對冠軍侯的遺憾一直都沒停下過
短影片通古代,歷朝歷代集體破防 降魔除妖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想要復刻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傳奇,就要在16歲投身參軍,17歲奔赴前線。
正當戰事膠著之際,率部執行任務時突然與主力失去聯絡。
全軍上下正在憂心忡忡,生怕這支隊伍遭遇不測時,驚天捷報傳來。
沒人知曉你是如何在敵軍嚴密佈防中撕開缺口,也沒人清楚你帶領隊伍如何跨越海域的。
可終究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完成了這一奇蹟。
戰後論功行賞,封冠軍侯。
隨後運用閃電戰戰術。
迅猛攻勢一路攻城略地。
同時巧妙利用降兵降低自身傷亡,用最小的代價逐步瓦解敵人抵抗力量,最終全殲敵人主力。
就此算是走完了封狼居胥的全流程。
而這時,年僅21歲!
……
漢末位面。
望著天幕上的內容劉備、關羽、曹操……諸多豪傑,無不心潮澎湃。
新野。
劉備立於營帳前,身旁關羽按劍而立,張飛緊握丈八蛇矛,回想起冠軍侯的事蹟,三人不由長吁短嘆。
劉備感慨道:“昔年高祖困於白登,文景二帝被迫和親,忍辱負重,以女子換邊境安寧,那時的大漢,何等屈辱!”
“直至武帝一朝,有衛青、霍去病這般猛將,硬是打出了大漢的脊樑,打出了咱漢人的尊嚴!”
關羽立在一旁,丹鳳眼眯起:“不用兵,不知冠軍侯厲害之後。”
“是啊!”張飛嘆道:“俺老張打了半輩子仗,也沒見過誰這般勇猛!要是大哥麾下有這等神將,何愁那曹賊不滅!”
提起曹賊,劉備心情突然沉重起來。
如今漢室傾頹,天子蒙塵,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小兒割據江東。
他作為漢室宗親,處處寄人籬下,天下之大,卻沒有他半點容身之所。
劉備不由望向洛陽方向。
虧他整日把漢室宗親掛在嘴邊……
結果連長安、洛陽都回不去……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
……
許昌,曹操正端著酒盞,痴痴的望著天幕,忘記了飲下。
“快哉!快哉!這才是神將!”
“想那呂布之流,在冠軍侯面前,不過土雞瓦狗罷了!”
荀彧站在一旁,緩緩開口:“明公所言極是,然霍去病之功績,不止於‘破敵’。”
“自先秦以來,我中原對匈奴向來以守為主,武帝轉守為功,冠軍侯更是一舉打破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自從大漢徹底扭轉了與匈奴之間形勢。”
“大漢匈奴之患雖說直到宣帝時期才得以徹底解決,但當時匈奴已顯頹勢,朝廷形成對匈奴的壓制優勢,遠不是武帝時期大漢與匈奴生死存亡的博弈可比的。”
張遼身為武將,更懂霍去病戰術之妙,也道:“文若先生說得對!”
“我華夏軍隊向來重陣戰、倚補給,末將曾研究過漠北之戰,冠軍侯率五萬騎兵脫離主力,無固定補給、無明確路線,卻能奔襲數千裡直搗匈奴核心。”
“此等戰術,顛覆古法,以快制快,將出其不意用到了極致正打在匈奴主場作戰的軟肋上,實乃神來之筆!”
正在大家討論著,天幕之後,畫面緩緩劃過。
……
【或許是多次領兵出征的勞累,年少的霍去病因病早逝,年僅24歲。】
【漢武帝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將其墓修成祁連山的形狀,這是他用一生完成的夢,也是他的赫赫戰功。】
【生為奴隸之子,13歲少年富貴。】
【17歲一戰封侯。】
【19歲拜為將軍。】
【21歲封郎居胥。】
【24歲降星隕落。】
【來時少年,走時少年。】
……
“天妒英才……”
漢初位面。
正在打趣韓信的劉邦收起臉上的笑容,只覺得心裡有些發堵。
“十七歲封冠軍侯,二十一歲封狼居胥,這等戰神,老天爺怎麼就不肯多留他幾年!”
劉邦都有點想指著老天罵了!
霍去病走的太早了。
他才二十四歲啊!
快到給人的感覺……
就好像對方是帶著什麼使命降生一樣。
使命完成了,他也就走了。
……
大唐位面。
貞觀年間。
氣氛一時有些凝重。
“可惜啊……”
程咬金粗聲打破沉默,語氣中滿是不甘:“若冠軍侯能多活數十年,匈奴安敢在漠北蹦躂,早被追著打回老家了!”
李勣同樣頗為遺憾的望向天幕:“冠軍侯用兵不拘古法,常以輕騎奔襲,出其不意,這等將才,百年難遇。”
魏徵想起武帝晚年巫蠱之禍的慘劇,不由感慨:“臣想起戾太子之事,那劉據本是仁厚之人,只是身邊無得力臂膀。”
“衛青、霍去病在時,衛霍與太子一榮俱榮,群臣誰敢輕視?”
“冠軍侯一死,衛青隨後病逝,太子勢力大減,朝中才有小人敢覬覦太子之位。”
“若冠軍侯還在,武帝便不用派李廣利此等無能之將數次出征大宛。”
“以武帝對冠軍侯的喜愛,有他在,武帝晚年那些荒唐事,或許就能少些。”
“太子劉據他侯護著,也不至於被逼得起兵自保……”
想起漢武帝的那位太子,李世民心中同樣感慨萬千。
劉據算是史書上最讓人遺憾的儲君了,下場也是極為悲慘。
猶記自己年少時讀史讀到此處,還曾為其打抱不平,怒斥過武帝晚年昏聵。
還有高祖劉邦,廢長立幼,乃是取禍之道。
自己將來可不能學他們。
李世民暗暗想著。
他忽然想起一段有關冠軍侯的舊事。
相傳冠軍侯去世後,武帝將他的兒子霍嬗帶在身邊悉心教導,並讓其繼承了冠軍侯爵位。
霍去病年少時,便是被武帝帶在身邊培養,從騎射之術到兵法謀略,無一不是武帝親授。
想來武帝是把對霍去病的念想,全寄託在這孩子身上了。
武帝或許是想將霍嬗也教成第二個霍去病。
還記得泰山封禪那回,武帝把滿朝文武都扔在山下,僅帶了霍嬗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登山。
或許武帝是想在泰山之巔,期許上天,能讓霍嬗長成下一個霍去病吧!
可偏偏歷史總是充滿遺憾,霍嬗從泰山下來沒多久就病逝了。
武帝連這點念想都沒留住。
霍去病之後是霍嬗。
霍嬗後是霍光。
武帝對霍去病的遺憾好像一直都沒停下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