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簡單,直觀,有點小爽!
遊戲製作:從重鑄二次元遊戲開始 月瑩夜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動畫的最後,鏡頭從迦勒底內部拉遠,穿過風雪,最終定格在一片火海。
那是燃燒的冬木市,猩紅的火焰映亮了夜空,雨絲在鏡頭前劃過,帶著微光,每一滴都清晰可見。
隨後是一串字幕。
【2004年*某時*某刻】
【冬木市】
再然後,主角就直接到了冬木市,這裡是一段ppt過場劇情,然而ppt還沒放一陣,緊接第二個動畫就出現了。
這第二段動畫,是一段武打戲。
站在街道上的主角,漆黑的天空中,一道紅色的光影朝著玩家襲來。
剛才那個可愛的研究員瑪修,搖身一變成為了英靈,一邊將周邊的敵人清空,一邊舉盾擋住了來自遠方未知英靈的攻擊。
至此,序章動畫全部結束。
遊戲正式進入了戰鬥可操控頁面,玩家的左上角出現了任務提醒。
【調查冬木市發生了什麼】
從進入遊戲,到現在大概十五分鐘的時間。
其中光動畫就有9分鐘,再加上過場劇情。
十五分鐘的時間條理清晰的講述了幾個玩家需要知曉的內容。
玩家是誰:玩家是迦勒底組織的“首席御主”
玩家需要做什麼:回到04年的冬木市,拯救世界
玩家的隊友是誰:可愛的,在火災中被主角拯救,剛到冬木市又拯救了主角的可愛盾娘,瑪修
這一段序章劇情由於大量的動畫,看上去就跟個電影大片一樣,不僅一看就懂,而且很快這種《fate》獨有的敘事風格,很快就把李銘哲吸了進去。
“嗯??就這?”
“劇情感覺也沒那麼複雜啊??這不一看就懂嗎?”
在進入遊戲的時候。
李銘哲其實還有些擔憂,因為他之前瞭解fate的時候總有人說這東西設定複雜,是粉絲向的作品,可現在看起來,也還好啊.
反正李銘哲這十五分鐘玩下來,不僅沒有看不懂,反而提起了興趣。
前期的鋪墊結束,很快就是主角出場,再然後就到了冬木市。
如果說初始的動畫,讓李銘哲對《fgo》的劇情,產生了那麼一點好奇,那接下來正式進入操作環節,則是讓李銘哲眼前一亮。
他之前其實有看到過一些《fgo》的介紹文章,裡面給了《fgo》原版的戰鬥畫面,和ui介面,還一個勁的吹捧.
但在李銘哲看來,原版《fgo》的畫面
怎麼說呢,有一種“不屬於”這個時代的美,這也是他為什麼一開始不打算玩《fgo》的原因。
然而實際上手之後,他才發現,重製版和原版根本不是一回事,重置版的戰鬥畫面,不僅跟上上了現在的遊戲。
甚至因為引擎,美術的迭代,讓人有一種“次時代”遊戲的感覺。
就拿眼前這個戰鬥場景的背景來說。
眼前的畫面,是一條正在燃燒的街道,這個背景不再是原版簡陋的3d場景,各種細節處理的相當到位。
近處地面上破碎的瀝青路,路燈在火焰中扭曲,發出滋滋的電流聲,遠處的樓房冒著滾滾濃煙,火光沖天,將整個夜空映照得一片昏黃。
空氣中彷彿有肉眼可見的火星與灰燼在飄浮,甚至能感覺到灼熱的氣浪帶來的視覺扭曲效果。
採用了部分2d-hd引擎加成,使得整個場景擁有相對真實的光影、景深和粒子特效,這些光線效果,再加上戰鬥場景和2d角色的互動..
穿著紫色盔甲的少女瑪修,手持巨大的十字盾,雖然角色依舊是採用了原版2d立繪+透過關節以及其他部位增加動點,來實現戰鬥動畫的技術。
可這套技術在2d-hd渲染,以及立繪完全重置,鍵入更多的動作效果之後,呈現出來的質感卻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瑪修此時的人物模型在待機狀態下,甚至有細微的呼吸動作,身上鎧甲邊緣因為做了漫反射圖層,因而可以反射著周圍火光的流光。
盾牌上的陰影可以隨著遠處火焰的跳動而微微變化。
而在她的對面,是三具搖搖晃晃的骷髏兵,森白的骨架上燃燒著幽藍色的鬼火,那鬼火同樣在動態燃燒,將它們腳下的地面也染上了一層詭異的藍色光暈。
可以說,這個畫面才是將untiy這種3d引擎給完全解放開來,加上2d的角色,反而營造出一種非常獨特的畫面感。
有人說,一個回合制卡牌手遊,戰鬥場景做得這麼精緻,有必要嗎?
答案是,非常有必要!
特別是對華夏玩家來說,因為華夏玩家有一個“臭毛病”,那就是遊戲展現的畫面越好,技術力越高。
就會預設廠商擁有更高的定價權。
為什麼前世一大堆小廠商學“米池”會被噴?除了米池本身的原因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玩家覺得,你這遊戲的質量,撐不起這個定價。
你“不值”這個價,還賣這麼貴,你不挨噴誰挨噴。
這也是為什麼楚晨一定要對《fgo》進行重置的原因,畢竟只靠日本的月廚想要把《fgo》長線運營下去是很難的。
得把更多的新玩家,特別是華夏的新玩家拉進坑裡。
而要把華夏的二次元玩家拉進坑裡,最好辦法,就是看板娘瑪修的黑絲長腿啊,不是是遊戲的畫質,和演出。
這種第一眼印象還是很重要的。
至少對李銘哲來說,當他看到這個戰鬥畫面的時候,繼續玩下去的動力還滿足的。
“請下達指示,前輩!”
耳邊傳來瑪修清脆的聲音,系統開始進行新手教學。
說是教學,實際上也都是一些很基本的操作,比如從跳出來的五張卡里,選著三張紅卡可以獲得額外的傷害之類的,他按照指引,隨手選了三張瑪修的指令卡。
“喝呀!”
隨著一聲叱喝,瑪修動了。
動作倒是不復雜,一個踏步向前,隨後使用手中的巨盾以一種與其體積完全不符的靈巧揮出,重重砸在最前方的骷髏兵身上。
“砰!”
沉悶的撞擊聲伴隨著清脆的骨裂聲,那隻骷髏兵被打的頓了了一下,緊接著又是一擊,hp條清空,整個身體“嘩啦”一聲散成了一地碎骨。
而瑪修的動作沒有絲毫停滯,甚至沒有鞭屍的尷尬前搖,身體流暢地一轉,第二擊、第三擊已經揮向了旁邊的另一隻骷髏兵。
整個攻擊過程行雲流水,充滿了力量感和速度感。
“臥槽,這打擊感……”
李銘哲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這和他印象裡那種軟綿綿的回合制戰鬥完全是兩個概念,星辰遊戲不僅是讓戰鬥“看起來”更華麗,他們是把整個戰鬥演出都重做了。
接下來的幾個回合,李銘哲饒有興致地嘗試了不同的卡牌組合。
藍卡攻擊時,能看到明顯的以太光粒匯入瑪修的np槽,np槽的增長有了極強的視覺反饋。
綠卡攻擊則迅捷而凌厲,每次命中都會爆出數顆暴擊星,那些星星叮叮噹噹地飛入右上角的計數器裡,清脆悅耳。
雖然在介紹np,暴擊星有啥用的時候,李銘哲看都沒看,但他感覺,自己已經完全理解了這套系統的核心。
簡單,直觀,而且,有點小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