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發力(日萬第二更!大佬們!求月票推
重生香江:從糖水鋪到實業帝國 三十二編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回到金都花園,陳國富和汪巧珍已經睡下。
陳秉文躡手躡腳來到書房,輕輕關上門。
他走到書桌前,從公文包裡拿出德信會計事務所送來的最新月度財務報表。
陳秉文的目光在紙上列出的各項數字間緩緩移動。
陳記食品有限公司:
流動資產: 105萬元港幣;
固定資產淨值(含觀塘廠、長沙灣廠裝置估值):258萬港幣;
短期負債(主要為供應商應付賬款):12萬港幣;
本月淨利潤(含新加坡首批訂單回款):68萬港幣;
現金及銀行存款:港幣183萬;
債務(收購泰國金象公司):400萬元港幣(一年期,1979年4月到期);
糖心資本:
《醉拳》日本、東南亞永久版權:20萬元港幣;
泰國金象食品公司51.3%股權:市值約 290.4萬港幣;
現金及銀行存款:171.3萬元港幣;
私人銀行賬戶:101萬元港幣;(九龍倉盈餘,購置長沙灣、觀塘廠,以及金都花園後的金額。)
看著眼前的一行行數字,陳秉文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半年時間從深水埗一間瀕臨倒閉的糖水鋪,到如今擁有觀塘、長沙灣兩座自有廠房。
覆蓋港九的流動點、標準店、加盟店網路,控股泰國金象食品工業公司,瓶裝糖水熱銷新馬印,資產淨值近千萬港幣。
這樣的發展速度,即便放在前世,也是相當炸裂的。
按照陳記食品目前的盈利能力,隨著新加坡後續訂單、港島士多店渠道爆發、以及馬來西亞、印尼市場的逐步開啟,月淨利潤突破百萬港幣指日可待。
屆時,償還400萬港幣的貸款,綽綽有餘。
所以,目前的現金及銀行存款,都可以作為陳記增加產能的助力和底氣。
翌日,觀塘食品廠會議室。
陳秉文、凌佩儀、高振海、鍾強以及財務經理梁啟明圍坐桌旁,商量怎麼能在短時間能解決產能限制問題。
“情況大家都清楚了。”陳秉文開門見山,將新加坡訂單、新馬印市場反饋、本地士多店渠道擴張資料以及當前產能壓力逐一攤開,“瓶頸就在眼前,且只會越來越緊。”
高振海聽著陳秉文唸的需求數字,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文哥,生產線.長時間執行下去,有些頂不住了。
機器連續高負荷運轉,故障率已經開始上升。
昨天灌裝閥就卡了一次,幸虧強哥帶人搶修得快。
工人也累,三班倒連著幹,雖然獎金給足,但體力透支是實打實的。
再這樣下去,我怕.怕出大問題!”
鍾強面色凝重地點頭:“老闆,裝置超負荷運轉,很多該做的日常保養、預防性維護都壓縮甚至取消了。
隱患在積累,小故障的頻率明顯升高。
昨天那個灌裝閥卡頓,就是密封件磨損過度,提前老化導致的。
再這樣下去,一旦核心部件出大問題,就不是停機幾小時,可能要停產幾天甚至更久!
維修成本、訂單延誤的損失後果不堪設想。”
凌佩儀接過話頭:“陳生,我昨天核算過。
按目前的需求預測,下個月最低產能缺口在每日三萬瓶以上。
即便我們不顧一切,將現有產能壓榨到理論極限的日產七萬瓶,也只能勉強覆蓋新加坡訂單和港島本土的基本需求。
馬來西亞和印尼一旦正式鋪貨,加上士多店渠道的持續增量,缺口只會更大。
這還沒算裝置必要的維護保養時間。
薩克米工程師強調過,每月至少需要停機24小時進行深度保養,否則裝置壽命將大幅縮短,故障風險劇增。
一旦停機,日產歸零,對供應鏈的衝擊是毀滅性的。”
陳秉文點點頭道:“昨天我與凌總監溝透過,我決定立刻啟動第二條生產線的建設。
考慮到薩克米的生產線,從下單、生產、海運、安裝除錯到最終投產,週期至少需要四到六個月。
這還是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
而我們的產能缺口,是眼前這半個月、下個月就要火燒眉毛的事情。
既然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們就找近水。
收購!
立刻尋找港島及周邊地區,擁有成熟熱灌裝能力的中小型飲料廠。
只要裝置能用、產能匹配,價格合理。
收購後,可以迅速形成生產力補足我們的產能不足。”
之前是因為資金不充裕,陳秉文不能放開手腳。
現在陳記賬上躺著一百八十三萬現鈔!
糖心資本有一百七十一萬現金和近三百萬市值的金象股權!
他個人賬戶還有一百萬備用!
就算把永隆那筆四百萬的債務考慮在內,它還有九個月的還款期!
即便收購具備熱灌裝裝置的中型飲料廠,這些資金也足夠了。
陳秉文微微前傾身體,那股前世用資本碾壓對手的財大氣粗感瞬間彌散開來:
“目前陳記充沛的現金流,就是我們最大的武器!
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直接收購,是因為沒這個本錢去博弈!
現在,有這個底氣了!
這錢,就是用來砸開瓶頸,搶時間,搶市場的!”
“錢,從來不是問題。”陳秉文聲音中帶著一種胸有成竹的底氣,“以前束手束腳,是因為家底薄,每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花,賭不起。
但現在……”他目光掃過四人,“港島及新界範圍內,所有擁有熱灌裝能力的中小型飲料廠。
不要管它規模多小,裝置多舊,只要核心灌裝裝置能用,產能有提升潛力,把它們全部列為收購物件考察。”
“把訊息傳到商會、行業協會、裝置供應商、律師行、會計師事務所,讓他們向熟悉的渠道放出風聲,陳記食品需要購買具有熱灌裝產裝置的廠子。
價格不是問題!優先考慮現成的薩克米或同等裝置!
放出風去,我們現金收購,閃電交割!”
這番殺氣騰騰、毫不掩飾有錢任性的話,讓在座眾人都是一震。
什麼叫價格不是問題?
什麼叫優先薩克米?
這簡直是把“我錢多,速來”寫在了臉上!
凌佩儀瞬間領會了陳秉文的魄力,“明白!陳生!我會動用所有資源篩出初步名單!”
“很好!”陳秉文轉向高振海和鍾強,“阿海,強哥!你們組織一個技術團隊,名單一出來,你們帶上最可靠的工程師,對擬收購目標進行考察,重點考察兩點,裝置狀況能否快速改造投入生產,真實產能潛力有多大。
其他細枝末節,裝修、廠房新舊、人員素質,先統統給我靠邊站。
每一家候選單位給我一份能技術評估報告!”
陳秉文的手指在空中用力一劃,“一句話,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看它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轉化為我們急需的產能!
大家要知道,所有的花費,都是在搶市場、搶時間!這筆賬,我算得比誰都清楚!”
梁啟明深吸一口氣,老闆這種用資本開闢生路的霸道邏輯,徹底顛覆了他往常的財務保守主義。
但數字不會騙人,守著幾百萬現金和未來的巨大利潤空間,為幾十萬百把萬的溢價和善後成本猶豫,簡直是戰略上的自殺。
會議結束,整個陳記管理層以最高效率運轉起來。
陳秉文那番“錢不是問題”、“用錢搶時間”的宣言,如同強心針,瞬間啟用了整個團隊的鬥志力。
很快,透過凌佩儀精準投放的資訊渠道,陳記食品要收購有熱灌裝裝置廠子的訊息,迅速在港島中小製造業圈子擴充套件。
尤其是陷入困境的飲料企業主之間,更是將這個訊息視為救命繩索。
第二天清晨開始,觀塘廠的辦公室電話幾乎被打爆。
“陳生您好!我是荃灣利通汽水廠的老李啊!聽說您在找灌裝線?我們廠有一條日本三菱的,型號新著呢!
去年剛引進!就是”
“喂?陳老闆嗎?我們是元朗的天天果汁,廠子乾淨裝置好!
有三條線!現成的!您要來看看嗎?價格絕對公道”
“陳生!我是觀塘大昌行的老錢!您需要生產線,我這裡有條渠道來的德國克朗斯,九成新!價格只要”
資訊真偽摻雜,熱情背後各有各的算盤。
有些是想借機脫手燙手山芋,有些是裝置代理商聞風而動,有些則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想渾水摸魚。
凌佩儀根據裝置型別、規模、地理位置、經營狀況迅速剔除掉那些明顯不符合要求的目標。
確定了三家擁有熱灌裝線、裝置尚可、規模不大、位置相對便利,初步符合快速解決產能原則的候選名單,連同簡略資料,擺在陳秉文辦公桌上。
而陳秉文幾乎沒有任何猶豫,便將距離近,整合效率最高的沙田永福飲料廠作為首選目標。
沙田火炭工業區,永福飲料廠。
破敗的鐵門、略顯空曠的廠區、空氣中瀰漫著若有似無的甜味劑氣息。
老闆黃永福,一身半舊西服,頭髮梳理得一絲不苟,卻掩不住滿眼的焦慮。
看到簇擁著陳秉文的一行人,他臉上堆起略顯僵硬的笑容,姿態謙卑:“陳老闆大駕光臨,感激不盡!鄙人黃永福。”
“黃老闆客氣了。”陳秉文與黃永福握了握手,直入主題,“情況凌總監在電話裡應該大致和你說了,我們先看裝置。”
這股雷厲風行的壓迫感,讓黃永福緊張的嚥了咽口水。
車間內。
一條落滿灰塵、早已停產的碳酸飲料線佔據了大部分空間。
角落裡,一條標著“sacmi”標識的熱灌裝線,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格外醒目。
它明顯被擦拭過,與旁邊破敗的環境形成反差。
“陳老闆請看,這就是那條薩克米線,當年花了大價錢的.”黃永福熱切的介紹著,“它它可是義大利進口的好東西!
當年花了六十多萬呢!
設計產能每小時四千瓶!就是這兩年”他臉上露出窘迫,“就是這兩年生意差,用的不多,其實好好弄弄,很快就能跑起來的!”
陳秉文不置可否的點點頭,卻沒有走近,而是站在幾步開外,先檢視生產線的整體情況。
整個生產線主體結構完整,看不出有什麼損傷變形。
機身上的油汙積累不多,說明日常清理基本有做,不像完全破罐破摔。
幾處管道介面有臨時修補的焊點,不算美觀,但說明有維護意識。
角落裡堆放著一些相對乾淨的備件,顯然是備不時之需。
整個檢視過程不過兩分鐘,一個初步判斷已在陳秉文心中形成。
裝置狀況雖然老舊,但比外面看起來要好。
核心部件應該沒有大問題,基礎功能得以儲存。
這符合他“能用、能改、能快”的戰略要求!
他前世評估過許多家瀕臨破產邊緣的製造企業,這種為了活下去、想方設法省吃儉用也要保住生產命脈的小廠扎,他一眼就能看穿本質。
“阿海,強哥,你們帶人仔細檢視一下生產線的具體情況!”心裡有了判斷,陳秉文這才招呼高振海和鍾強上前檢視。
而他自己則踱步到車間相對開闊處,目光平靜地掃視著整個廠區的佈局和環境,彷彿在評估一塊璞玉的潛力,而非一個瀕臨倒閉的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