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廟街深處。

福記士多的冰櫃旁,那幾瓶金黃色的陳記楊枝甘露,在短短三天內已換了三茬。

店主福伯叼著菸斗,看著又一個熟客熟門熟路地拿起兩瓶楊枝甘露付錢,臉上樂開了花。

“福伯,你這陳記糖水賣得真快啊!”熟客笑著打趣。

“嘿,好東西嘛!”福伯麻利地收錢找零,“味道正,又方便,街坊都喜歡!

特別是這楊枝甘露,後生仔女搶著買!”

不遠處,昌隆百貨的爆脾氣老闆老張,此刻也難得地眉開眼笑。

他正指揮著夥計把新到的兩箱陳記椰汁西米露和陳皮紅豆沙搬進店裡。

“明仔!把冰櫃最顯眼的位置騰出來,就放陳記!”老張嗓門洪亮,“昨天進的十瓶椰汁西米露,半天就賣光了。

好幾個熟客問紅豆沙!”

網格組長李國明帶著阿強、阿萍剛走進來。

老張就熱情地迎了上去:“李組長,你來得正好!再給我補三十瓶,楊枝甘露十五瓶,椰汁西米露十瓶,紅豆沙五瓶。

另外,上次說那個買五送一的海報,再給我幾張!”

“張老闆,生意興隆啊!”李國明笑著遞上登記本,“沒問題!海報管夠,我們陳記的促銷活動會一直有。”

同樣的場景,在深水埗北區、旺角彌敦道片區、油麻地廟街片區不斷上演。

零風險鋪貨、賣完結算、即時現金回款的模式,徹底打消了士多店主們的顧慮。

陳記糖水本身過硬的品質和良好的口碑,迅速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日均單店銷量從最初的幾瓶,迅速攀升至十瓶以上,部分位於人流密集區的店鋪,日銷甚至突破三十瓶。

三個試點區域的成功,昭示著在目前這個時間段,陳記糖水在港島這片土地上,擁有著近乎降維打擊般的市場競爭力。

零風險鋪貨模式配合輕便快捷的瓶裝糖水,兩者迭加,形成了一套在這個年代港島零售市場幾乎無解的組合拳。

而且,網格小組地推模式,更是將這套組合拳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

這種模式如同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既不會大張旗鼓地引起太古可口可樂、屈臣氏汽水、維他奶等飲料巨頭的警覺,又能精準高效地滲透到每一個毛細血管般計程車多店終端。

李國明、劉偉這些組長,帶著他們的組員,穿著陳記糖水馬甲,推著不起眼的三輪車或簡易推車,穿行在狹窄的街巷,與店主們像街坊一樣聊天、遞煙、介紹產品。

這種低調而高效的滲透,讓陳記糖水在巨頭們尚未完全反應過來的視窗期,迅速在港島基層零售市場站穩了腳跟,並開始野蠻生長。

與此同時,陳秉文並沒有因為試點區域的成功而忘乎所以。

觀塘食品廠會議室。

陳秉文、凌佩儀以及市場部骨幹人員,正在總結網格小組地推經驗。

“陳生,試點區域114家士多店,首日動銷率62%,三日復購率41%。

這個效果遠超預期!”

凌佩儀看完市場部提交的網格小組地推報告,高興的說道。

陳秉文點點頭,笑道:“網格小組地推效果這麼好,確實超出我之前的預期。”

他的話,讓會議室裡響起一陣壓抑的笑聲,市場部幾個年輕骨幹臉上都帶著自豪。

凌佩儀更是補充道:“陳生,這證明您的眼光獨到,網格小組的模式,精準高效,簡直是開拓市場的利器!”

在陳秉文根深蒂固的認知裡,快消品行業的競爭,就是終端爭奪戰!

就是渠道下沉戰!

當年阿里的地推團隊,掃街掃樓,一家家小店鋪過去,手把手教店主用支付寶收款碼。

美團的地推小哥,挨家挨戶說服餐館上線,幫忙除錯印表機。

娃哈哈的“聯銷體”,業務員連小賣部的貨架都幫你整理得整整齊齊。

東鵬特飲的“金罐突擊隊”,扛著整箱飲料,幫小店老闆把冰櫃塞滿,順手貼上醒目的海報.

地推鐵軍,深入到終端小店,提供保姆式服務,幾乎是所有成功快消品牌的標配。

他下意識地將這種“地推鐵軍”的模式,套用在了1978年的港島飲料巨頭身上。

太古可口可樂、屈臣氏汽水、維他奶這些名字在他腦海中,天然地與龐大、高效、無孔不入的地推網路聯絡在一起。

他下意識認為,這些巨頭必然也擁有著類似網格小組甚至更強大的終端掌控力,陳記對士多店的蠶食,必然會迎來對方的強力狙擊。

所以,三個區域的試點,即是對陳記初創的網格小組模式,進行一次練兵。

同樣也是對飲料巨頭們,一次小小的試探。

結果卻是太古可樂、屈臣氏這些巨頭,在這個年代,對士多店這種終端小店根本不重視。

他們依賴的是傳統的大經銷商體系,靠的是品牌廣告的空中轟炸。

那種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進行高頻次、個性化服務的地推模式,在這個年代,既沒聽說過,也沒見過。

陳秉文意識到,他無意中抓住了一個巨大的時代紅利,一個巨頭們尚未完全重視、或者說尚未找到高效方法去深耕的“長尾市場”紅利!

陳記的網格小組模式,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節點,針對士多店這種分散、小額、但總量驚人的終端,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甚至是“降維”的競爭優勢。

它不是靠資金碾壓,而是靠模式創新和服務下沉,精準地切入了巨頭們戰略視野的盲區!

“原來如此.”

陳秉文在心裡默默想著,既有釋然,也有警惕。

他絕不會天真地認為巨頭們會永遠忽視這片市場。

陳記對士多店的蠶食,就像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漣漪終會擴散。

當巨頭們反應過來,意識到士多店渠道的價值和陳記模式的威力時,真正的挑戰才會到來。

“老闆,我們是不是該立刻鋪開?把九龍剩下的區域,還有港島東區、新界那邊這些區域,全部拿下來。”

這時,市場部經理李銘興奮的建議道。

“鋪開?”陳秉文點點頭,道:“當然要鋪開!而且要快!趁熱打鐵,把網路小組鋪滿整個港島!”

他站起身,指著牆壁上的地圖,手指重重地點在九龍城、土瓜灣、紅磡等區域說道:

“李明,你立刻組織人手,參照試點模式,將九龍剩餘區域劃分為新的網格。

每個網格覆蓋40-50家士多店。

組長人選,從現有表現優異的網格員中提拔,或者從市場部骨幹裡抽調!

待遇按試點標準上浮10%,告訴他們,打下的地盤越大,獎金越厚!”

“是!陳生!”李明精神一振,立刻應下。

陳秉文點頭,但話鋒陡然一轉,“但是,鋪得越快,問題暴露得也越快!

李明,試點區域有沒有反饋新的問題?特別是配送?”

李明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露出一絲苦笑:“陳生.您真是料事如神。

問題配送確實有些問題。

隨著鋪貨士多店數量增多,加上店主補貨需求頻繁且零散,物流公司的冷藏車配送,效率太低,成本還高。”

“毛細血管鋪開了,但供血的動脈跟不上,毛細血管就會壞死。”

陳秉文看向眾人,解釋道:“配送問題不解決,網格模式再先進,也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集中配送,長途往返,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這是傳統模式的死穴。

我們必須改變思路。

化整為零,建立中轉倉。”

他拿起筆,在地圖上,九龍城、土瓜灣、紅磡、、荃灣等地圈出幾個圈。

“在這幾個關鍵節點,”陳秉文用手敲了圓圈,“租用小型庫房,作為區域中轉倉!

每個中轉倉,覆蓋半徑五公里內的網格小組和士多店!

觀塘廠作為中央總倉,每日根據各中轉倉的庫存消耗預測和補貨需求,進行批次配送,補充庫存。

各網格小組不再需要長途跋涉回觀塘廠取貨,只需就近到中轉倉領取當日所需貨物,然後高效配送至各自負責計程車多店!”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這樣,配送距離大幅縮短,響應速度成倍提升!

網格員可以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開發新客戶、提升單店銷量上!

中央總倉到中轉倉的批次運輸,也能大幅降低單位物流成本!”

“中轉倉?”李明眼睛一亮,“相當於在每個區域的中心建了個小型補給站,

網格員不用再跑回觀塘了!”

凌佩儀聽了以後,迅速在心裡計算預計投入,“陳生,按此方案,首批設立5箇中轉倉,覆蓋核心區域,租金、冷藏裝置、車輛、人員,初期投入預算約.5萬港幣。

但運營後,物流效率提升帶來的損耗降低、銷量增長、品牌提升,收益遠大於投入!”

“5萬,值!”

陳秉文肯定道。

會議結束,眾人按照各自的任務分工,分頭行動。

陳秉文剛回到觀塘廠辦公室,桌上的電話就瘋狂響起。

他拿起聽筒,林文雄激動的聲音從聽筒裡傳出來。

“陳生!是我!林文雄!”

電話那頭,林文雄的聲音如同被點燃的炮仗,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儒雅沉穩,“爆了!

徹底爆了!新加坡新加坡市場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