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阿喀琉斯之踵(日萬第一更)
重生香江:從糖水鋪到實業帝國 三十二編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高振海的動作很快。
在周教授的指導下,他迅速鎖定了義大利薩克米的熱灌裝生產線作為採購目標,並開始了緊張的談判。
對方報價38萬港幣,加上配套的真空脫氣罐、冷卻槽和本地組裝的灌裝臺,總預算接近50萬港幣。
經過幾輪艱難的拉鋸戰。
高振海憑藉陳記日益增長的名氣和未來訂單的許諾,硬是將價格壓到了45萬港幣,交貨期定在一個月後。
陳秉文審閱了合同後,簽字確認,第一筆定金隨即付出。
瓶裝糖水專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與此同時,玻璃瓶供應商也確定了,是位於新界的一家老牌玻璃廠。
瓶型設計簡潔大方,瓶身凸印“陳記”logo和產品名稱,瓶蓋採用扭斷式防盜鋁蓋,密封性經過測試完全達標。
萬事俱備,只等那套核心的熱灌裝生產線到位。
然而,就在陳秉文以為技術難關已經度過時,新的問題在研發中心的模擬生產線上暴露出來。
為了在裝置到位前儘可能最佳化工藝,周教授團隊利用現有的簡陋裝置,不斷進行小批次模擬生產。
最初幾批樣品都很成功,無菌和風味都達標。
但到了第十批模擬生產時,問題出現了。
有幾個瓶子的鋁蓋雖然看似擰緊了,但用特製的扭力測試儀一測,發現密封力度不足,甚至有兩個瓶蓋邊緣有細微的變形。
“怎麼回事?”周教授臉色凝重。
封蓋密封性不足,意味著產品保質期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發微生物汙染,是致命問題。
“可能是趁熱灌裝後,瓶口殘留的糖漿冷卻後粘度增加,影響了鋁蓋的旋緊和密封效果?”
碩士生小楊推測道,“也可能是我們這臺簡易封蓋機的壓力控制不穩定……”
“馬上排查原因!”周教授下令,“同時,立刻通知玻璃瓶廠,送一批瓶口尺寸精度更高的樣品過來!
還有,聯絡薩克米的技術支援,諮詢他們專業的熱灌裝封蓋機對瓶口和蓋子的匹配要求!”
問題反饋到陳秉文這裡時,他剛處理完幾份檔案。
“瓶蓋密封技術問題.”
陳秉文揉了揉太陽穴。
他深知,這種細節上的技術壁壘,往往比宏觀戰略更難攻克。
它需要反覆的實驗、除錯,甚至可能需要更換部件或調整工藝引數。
“周教授那邊怎麼說?”他問前來彙報的高振海。
“周教授說問題比較複雜,可能涉及灌裝溫度、瓶口設計、蓋子材質以及封蓋裝置壓力等多方面因素。
他們正在全力排查,但可能需要時間,也可能.需要額外的投入來改進裝置或瓶子。”高振海語氣沉重。
陳秉文沉默片刻,果斷道:“走,我們去生產線看看。”
“是,文哥!”高振海連忙跟著陳秉文直奔研發中心。
研發中心的臨時模擬生產線旁,周教授手裡捏著一個剛剛扭開的玻璃瓶,瓶口殘留著些許粘稠的糖水,而瓶蓋內側,一圈細微的糖漬清晰可見。
這種情況再次印證了蓋子密封不嚴的情況。
“陳生,你看。”見到陳秉文,周教授將手上拿著的瓶子和蓋子遞給他,“第十一批模擬生產,損耗率還是居高不下,接近15%。
問題就出在這瓶蓋密封上。”
陳秉文接過瓶子,仔細端詳著那個看似普通的扭斷式鋁蓋。
瓶蓋表面光滑,在沾了糖水或手汗後,極易打滑,工人稍有不慎或用力不均,就可能造成旋緊不到位。
更關鍵的是,鋁蓋材質在熱灌裝後冷卻收縮時,與玻璃瓶口的微小公差或熱脹冷縮係數差異,極易導致密封圈無法完全貼合,形成肉眼難辨的縫隙。
“我們試過調整灌裝溫度、冷卻速度,甚至更換了不同批次的瓶子和瓶蓋供應商,”周教授指著旁邊一堆丟棄的瓶蓋,“效果都不理想。
損耗率最低也只能壓到10%,這還是在實驗室嚴格控制條件下。
一旦量產,工人操作、裝置穩定性稍有波動,損耗率恐怕會飆升到20%甚至更高!”
20%的損耗率!
陳秉文心中一沉。
這意味著每生產五瓶糖水,就有一瓶可能因為密封問題報廢或引發食品安全風險。
這不僅會造成巨大的原料和包裝浪費,更會嚴重拖累瓶裝糖水專案的利潤空間,甚至可能因為質量問題砸了陳記剛剛建立的口碑。
“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嗎?”陳秉文沉聲問道,目光掃過實驗室裡各種瓶瓶罐罐,“比如軟木塞?或者別的材質的蓋子?”
周教授苦笑著搖頭:“軟木塞成本高,密封性也未必更好,而且不符合我們便捷即飲的定位。
其他材質,比如塑膠蓋,在高溫灌裝環境下更容易變形,密封性更差。
我們目前使用的這種扭斷式鋁蓋,已經是市面上熱灌裝飲料最主流的選擇了。”
“主流,不代表完美。”陳秉文的聲音不高,卻異常堅定,“既然現有的都解決不了問題,那就必須找到或者創造出更好的!”
他立刻下令:“阿海!馬上聯絡所有你能找到的瓶蓋供應商,港島的、東南亞的、歐美的!
把市面上所有用於熱灌裝飲料的瓶蓋樣品,無論材質、結構,統統給我找過來!
周教授,你這邊同步測試,看有沒有哪怕損耗率能控制在5%以內的!”
接下來的幾天,研發中心變成了瓶蓋博覽會。
高振海發動了所有關係,甚至透過方文山聯絡了國際供應商,各種奇形怪狀、材質各異的瓶蓋樣品源源不斷地送到周教授團隊手中。
有傳統的平滑鋁蓋,有帶一圈凸起的“防盜環”鋁蓋,有塑膠螺旋蓋,甚至有仿照汽水瓶的鐵皮皇冠蓋.
周教授帶領團隊日夜測試,模擬灌裝、冷卻、儲存、運輸震動,再一一開蓋檢查密封性。
結果令人沮喪。
平滑鋁蓋損耗率最高,輕易就能突破20%。
帶防盜環的稍好,但也在15%左右徘徊,且開蓋時容易割手。
塑膠螺旋蓋在高溫下變形嚴重,密封性最差。
皇冠蓋倒是密封性好,但開蓋需要開瓶器,完全不符合即飲需求。
“最好的是這種帶一圈細密豎紋的鋁蓋,”周教授拿著一款來自日本的樣品,介紹道,“損耗率勉強壓到了8-9%,但開蓋時依然需要很大力氣,而且對瓶口和蓋子的加工精度要求極高,成本也上去了。”
8-9%!
依然遠超陳秉文能接受的底線。
他拿起那個日本樣品,瓶蓋側面確實有一圈細密的豎紋,增加了摩擦力,但效果有限。
他嘗試用力扭開,指腹被光滑的金屬邊緣硌得生疼。
“還是不夠好”陳秉文喃喃自語,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瓶蓋光滑的表面。
前世開飲料瓶時那種輕鬆順滑的手感,那種瓶蓋上增加摩擦力的凹凸紋路設計.等等!
陳秉文腦中靈光一現。
他想起來了!
後世那種隨處可見的、瓶蓋側面帶有密集凹凸防滑紋路的設計!
那種設計不僅大大增加了摩擦力,使得開蓋輕鬆省力。
更重要的是,那些凸起的紋路在旋緊過程中,能提供更均勻的受力點,還能在蓋子冷卻收縮時,提供微小的形變空間,從而更好地保證密封圈的貼合!
他腦中飛速檢索著前世記憶。
八十年代後隨處可見的菱形防滑紋、開蓋時指尖傳來的踏實阻力、流水線上近乎零損耗的密封奇蹟。
在此刻,1978年的港島乃至全球供應鏈版圖上,這種將微觀結構力學與人體工程學結合的方案,是一片空白。
這種技術斷層的背後,是飲料巨頭們對既有供應鏈的妥協,更是對“瓶蓋無非是鐵皮加密封圈”的思維定式。
“周教授!”陳秉文壓抑心中的激動,“我們不需要找替代品了!
我們自己造一個!”
他抓起桌上的紙筆,飛快地勾勒起來。
一個標準的鋁製瓶蓋輪廓出現,但在其側面,他畫上了一圈圈密集、均勻的菱形凸起紋路!紋路的方向與旋開方向垂直,確保最大的摩擦力。
“看!就像這樣!”陳秉文將草圖推到周教授面前,“在瓶蓋側面,增加這種密集的防滑凸紋!
材質還是鋁,但結構改變!
這種紋路能極大增加手指的摩擦力,開蓋更輕鬆。
更重要的是,這些凸起在旋緊和冷卻過程中,能提供更好的應力分佈和微形變空間,或許能顯著改善密封性!”
周教授看著草圖,眼睛越瞪越大!
作為專業人士,他瞬間就理解了這種設計的精妙之處!
增加摩擦是顯而易見的,而應力分佈和微形變空間的設想,更是跳出了傳統思維的窠臼!
“天才!陳生,這簡直是天才的構想!”周教授激動得聲音發顫,“這種結構上的微創新,完全可行!
而且實現起來並不困難!只需要修改瓶蓋模具的衝壓結構!”
“立刻!”陳秉文斬釘截鐵,“阿海!你親自去,找港島最好的模具廠!
把這張草圖給他們看,告訴他們,我要在最短時間內,看到這種防滑紋路的瓶蓋樣品!
錢不是問題!”
模具廠的響應速度超出了預期。
在陳秉文“加急、重金”的要求下,僅僅三天後,第一批帶著菱形防滑凸紋的鋁製瓶蓋樣品,就被緊急送到了研發中心。
實驗室裡,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周教授親自操作,將熬製好的楊枝甘露進行高溫滅菌、真空脫氣,然後小心翼翼地灌入特製的玻璃瓶中。
滾燙的糖水注入,瓶口瞬間被熱蒸汽籠罩。
戴著厚手套的工人,拿起一個帶著嶄新防滑紋路的瓶蓋,對準瓶口,用力旋緊。
那凹凸的紋路清晰地硌在指腹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穩固握持感。
旋緊的過程異常順暢,力度均勻。
“封蓋完成!”工人報告。
謝謝大家支援!!上架首訂1280。非常完美!
感謝小虎哥kk、小凱哥_eb非常慷慨的長期打賞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