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行走的錢袋子 (第四更,求首訂!)
重生香江:從糖水鋪到實業帝國 三十二編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九龍塘,思遠影業《醉拳》片場。
空氣中瀰漫著塵土、汗水以及盒飯混合的獨特氣味。
程龍正在簡陋的佈景前反覆演練一個高難度踢腿動作,汗水浸透了戲服。
導演袁和平緊盯著監視器,眉頭微蹙,不時喊停調整。
吳思遠站在片場邊緣,手裡捏著一份剛送來的報紙,臉上帶著一絲得意。
報紙娛樂版頭條赫然是:糖水大王跨界!陳記豪擲二十萬投資吳思遠新片《醉拳》。
與陳秉文預熱日本、東南亞市場的想法一樣,吳思遠同樣想著在《醉拳》上映前,預熱港島和灣灣的市場。
而陳秉文投資二十萬港幣,無疑是最好的宣傳點。
“糖水大王”、“二十萬港幣投資”,這樣的新聞標題,天然具有吸引讀者關注的作用。
於是,再與陳秉文商量後,就有了這篇新聞報道。
“吳生,剛才有電話打過來!”助理阿強小跑過來,低聲道,“又是邵氏那邊的李製片,問您晚上有沒有空喝茶。”
吳思遠擺擺手,語氣帶著點不耐煩:“就說我今晚約了人談劇本,改天吧。”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以後這種探口風的電話,你看著應付就行。”
阿強點頭應下,心裡卻暗暗咋舌。
自從三天前陳秉文那二十萬投資到賬,以及那份放棄港臺分成、只拿日本和東南亞版權的合同簽署後。
在吳思遠有意無意的放出風聲之後。
吳思遠辦公室的電話就沒停過。
以前對思遠影業愛答不理的電影公司老闆、製片人,甚至一些獨立導演,都像聞到腥味的鯊魚,紛紛找上門來。
原因無他:一個手握重金、要求古怪,只要海外版權、且似乎對電影圈規則不太熟悉的“外行金主”出現了!
此時港島電影行業處於一個變革與轉型的時期,大型電影公司資金充裕,新導演及獨立製片人資金短缺。
而且電影的融資渠道相對單一,主要依賴於大型電影公司和少數富商的投資。
對於一些新導演和獨立製片人來說,很難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援
陳秉文這個“糖水大王”的出現,無異於一塊從天而降的肥肉。
“吳生,陳生那邊真的只要日本和東南亞版權?”
阿強忍不住又確認了一遍,他總覺得這買賣透著詭異。
吳思遠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白紙黑字籤的合同,還能有假?
陳生是做實業的,想法和我們搞藝術的不一樣。
他看好日本和東南亞市場,願意賭一把,我們樂得輕鬆拿錢拍戲。
至於怎麼發行”他聳聳肩,“誰知道呢?也許他另有門路,也許就是錢多燒的。
反正,對我們沒壞處。”
他拍了拍阿強的肩膀:“行了,盯著點片場,我去打個電話。”
他轉身走向安靜的角落,心裡卻在盤算:陳秉文這筆錢真是及時雨,不僅解決了燃眉之急,還無形中抬高了思遠影業的身價。
現在圈內都在猜測,這個“糖水大王”到底什麼來頭?
他下一個投資目標會是誰?
這個疑問,很快也縈繞在更多人的心頭。
觀塘廠辦公室。
陳秉文正與凌佩儀討論加盟手冊的細節。
“凌總監,加盟商的篩選標準必須再細化。”陳秉文將加盟手冊草案推向凌佩儀,手指指著“加盟商資質”條款上:“‘具備一定餐飲經驗’這一條看似合理,實則可能把真正有實力的人擋在門外。
很多優質投資者未必有餐飲背景,但可能在其他行業積累了成熟的運營能力。
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有餐飲經驗的人,而是會經營的人。”
凌佩儀點頭,快速記錄:“明白。我會補充具體條款,並設計一份詳細的背景調查表。
另外,原料統一配送的損耗率控制,我建議引入獎懲機制”
正討論間,高振海敲門進來彙報:“文哥!有客人找!”
陳秉文微微皺眉,對凌佩儀道:“抱歉,凌總監,我們稍後再繼續。”
“您先忙。”凌佩儀合上資料夾,姿態專業。
陳秉文下樓,只見鋪子裡除了高振海,還站著一位穿著花襯衫、頗有幾分頗有導演派頭的中年男人。
男人手裡拎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公文包,眼神熱切地打量著觀塘產區繁忙景象,看到陳秉文出來,立刻堆起笑容迎上來。
“陳生!久仰大名!鄙人羅棋,是個導演!”男人熱情地伸出手。
羅棋?
陳秉文對這個名字有點印象,是邵氏旗下一位擅長拍武俠片的導演,風格硬朗,在圈內有一定地位。
他不動聲色地握了握手:“羅導演?幸會。不知找我有何貴幹?”
“哎呀,陳生真是年輕有為啊!”羅棋沒直接回答,先是一通恭維,“我看了報紙,您投資吳思遠那部《醉拳》,真是大手筆!
有眼光!吳思遠這小子運氣好,遇到您這樣的伯樂!”
他話鋒一轉,壓低聲音,帶著幾分神秘:“不過陳生,吳思遠那部戲,格局還是小了點,小打小鬧的功夫喜劇,上不了大臺面。
我手裡有個本子,那才叫大製作!
講的是梁山好漢聚義,反抗朝廷暴政,場面宏大,俠義精神十足!
絕對能轟動港島,橫掃東南亞!”
羅棋邊說邊從公文包裡掏出一迭厚厚的劇本大綱和幾張手繪的概念圖,不由分說地塞到陳秉文手裡:“陳生您看看!這氣勢!這人物!
只要資金到位,我保證拍出來比《醉拳》強十倍!票房絕對破千萬!”
陳秉文隨手翻了翻那幾張畫得頗為潦草的概念圖,上面是些常見的古裝廝殺場面。
他心中瞭然,這位羅導是把他當成不懂行的“冤大頭”了,想用“大製作”、“俠義精神”這些空泛的概念來忽悠投資。
“羅導演,”陳秉文將劇本推了回去,語氣平淡,“我對電影是外行,投資《醉拳》也是機緣巧合。
您這個專案聽起來很有氣魄,不過,我目前的重心還是在陳記的生意上,暫時沒有新的電影投資計劃。”
羅棋臉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隨即再次堆笑:“理解!理解!陳生是做大事的人!
不過電影投資回報快啊!
您看這樣行不行?您先看看劇本,感受一下?
或者,我安排個飯局,讓主演跟您見見面?都是當紅的靚仔、靚女!”
“謝謝羅導好意。”陳秉文婉拒得乾脆,“飯局就不必了。
劇本您先留著,如果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談。”他做了個送客的手勢,“阿海,替我送送羅導演。”
高振海立刻上前:“羅導演,這邊請。”
羅棋臉上有些掛不住,訕訕地收起劇本,嘴裡還嘟囔著:“陳生,您再考慮考慮絕對是賺錢的好專案.”最終在高振海的“護送”下離開了觀塘廠。
“文哥,這羅導演”高振海送完人回來,欲言又止。
“把他列入謹慎接觸名單。”陳秉文淡淡道,“以後類似的大導演,你幫我擋一擋。
告訴他們,我對空談概念的專案沒興趣。”
“明白!”高振海點頭。
然而,羅棋的到來彷彿開啟了潘多拉魔盒。
接下來的幾天,陳秉文平靜的工作節奏被徹底打破。
先是幾位自稱“獨立製片人”的找上門,拿著五花八門的劇本,有鬼片、有故事片、甚至還有愛情動作片,個個都吹噓自己的專案是“下一個票房奇蹟”,目標明確:要錢。
接著是一些小電影公司的老闆,姿態放得更低,表示願意讓出部分股權,只求陳秉文“拉兄弟一把”。
甚至還有兩位打扮時髦、自稱是“新浪潮”的年輕導演,帶著充滿實驗性的劇本大綱,試圖用“藝術價值”和“國際獎項潛力”來打動他。
陳秉文不勝其擾。
他讓高振海在廠裡都打了招呼,非預約的“電影人士”一律擋駕。
但電話依舊不斷,辦公室記錄的電話留言裡,十有八九都是各種電影專案的自薦。
“文哥,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高振海看著一迭留言條,有些頭疼,“這些人怎麼都跟聞到血的鯊魚似的?”
陳秉文揉了揉眉心,笑道:“阿海,這說明兩點。第一,港島電影圈確實缺錢,尤其是中小製作。
第二,我們投資《醉拳》的事,被吳思遠或者其他人有意無意地放大了,我現在在他們眼裡,就是個行走的‘錢袋子’。
不過,我們的根基在實業,在陳記的瓶裝化,在加盟網路的鋪開。
電影投資,只是我落下的其中一顆棋子,是為了更長遠的品牌佈局,不是為了當散財童子。
這些找上門的專案,九成九都不靠譜。”
“那萬一真有好的呢?”高振海忍不住問。
陳秉文嘴角微揚:“真有好的,自然會用實力說話,而不是靠嘴皮子忽悠。
記住,主動送上門的,往往不是餡餅,而是陷阱。
我們需要的是像《醉拳》那樣,有清晰定位、有核心賣點、並且符合我們品牌調性的專案。
其他的.暫時不予考慮。”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不過,這也給了我一個啟發。
港島電影市場潛力巨大,觀眾基礎深厚。
未來,等陳記根基更穩,現金流更充沛,或許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影視投資部門,系統性地篩選專案,不再是被動等待,而是主動出擊,尋找真正能與我們品牌戰略協同的優質內容進行投資。
那才是長久的生意。”
高振海聽得似懂非懂,但看到陳秉文篤定的神情,用力點了點頭:“明白了,文哥!我會把好關,不讓那些亂七八糟的人打擾你!”
陳秉文笑了笑,目光重新落回凌佩儀的報告上。
然而,陳秉文並不知道,在這些噪音之中,一個影視界真正有分量的大佬,正將目光投向了他這個橫空出世的“糖水大王”。
邵氏兄弟電影公司頂層辦公室裡。
一份關於日本市場拓展受阻的簡報,正擺在邵逸夫的案頭。
“六叔,”方逸華將一杯熱茶輕輕放在桌上,“東寶那邊對我們的《獨臂刀》還是興趣不大,他們更傾向於本土製作或者好萊塢大片。
松竹倒是願意談,但開價壓得很低,分成比例也很苛刻。”
邵逸夫靠在寬大的真皮座椅上,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發出沉悶的響聲。
日本市場這塊硬骨頭,比他預想的更難啃。
邵氏投入了大量資源,卻收效甚微。
他需要突破口,需要能打動日本觀眾的作品,更需要打通發行渠道的關節。
“日本市場.是我們未來十年的重中之重。”邵逸夫的聲音低沉,“不能放棄。
繼續接觸其他發行商,條件可以再靈活一點。”
“是,六叔。”方逸華應道,她深知邵逸夫對日本市場的執著。
就在這時,她的助理輕輕敲門進來,遞上一份剛送來的《東方日報》娛樂版,並低聲在她耳邊說了幾句。
方逸華掃了一眼頭條,“糖水大王跨界!陳記豪擲二十萬投資吳思遠新片《醉拳》”,以及副標題中那句“獨攬日、東南亞版權”。
她眉頭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助理退下後,方逸華將報紙遞給邵逸夫:“六叔,您看這個。
有人投資了吳思遠的新片,條件很奇怪。”
邵逸夫接過報紙,目光掃過標題和內容,尤其是在“放棄港臺分成,獨攬日、東南亞版權”幾個字上停留了片刻。
等他把新聞內容看完,隨手將報紙仍在桌上。
他臉上沒什麼表情,但方逸華知道,他此時正在思考。
“放棄港臺基本盤,去賭日本和東南亞?”邵逸夫疑惑道,“要麼是錢多燒得慌,要麼就是另有所圖。
日本市場現在連我們都舉步維艱,這個叫陳秉文的憑什麼這麼有信心?
還是說.他背後有人指點,想在日本市場插一腳?”
方逸華心中一動:“六叔,您的意思是他可能是某些勢力的白手套?
或者,他自己想涉足發行,先從我們還沒完全掌控的日本市場入手?”
“都有可能。”邵逸夫眼中閃過一絲冷光,“日本市場是我們邵氏未來十年的糧倉,不容有失。
任何風吹草動,都不能掉以輕心。
這個陳秉文,行為反常,動機不明。逸華,你找人調查一下。
看看他到底想幹什麼。”
“明白,六叔。”方逸華點頭應下。
邵氏在日本市場的開拓正處在關鍵而艱難的時期,任何潛在的攪局者,都值得警惕,哪怕對方現在看起來還像只小蝦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