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面對場下數百位數論學者,滿臉自信按照早就完成的內容報告。

從多尺度解析篩法的框架,到最佳化思路方向。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成功把整個報告廳內的氛圍推向最高點,甚至有專家忍不住在座位上手動演算,臉上時不時現出激動之色。

“尺度函式Φ(s; x)的具體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

“它能夠根據問題和目標精度,動態最佳化Φ(s; x)的引數和積分路徑r。”

“並透過計算尋找表現良好的函式形式。”

“在這裡我期待,未來學界能有人,最佳化出多尺度解析篩法的更多表現形式。”

“解決數論界現存問題。”

……

三十五分鐘很快結束,徐銘也順利完成報告,再次提高多尺度解析篩法的應用價值。

根據報告中的核心內容定理,多尺度解析篩法具有動態化這一特性。

並非只能用於解決素數分佈問題。

而是近乎數論萬能工具。

可以根據具體目標,在多尺度解析篩法基礎上,最佳化出特定的工具,然後透過計算證明將之解決,加快數論數學分支的高速發展。

就拿全球關注度比較高的孿生素數,和哥德巴赫這兩個經典猜想來講。

只要尋找到最合適的函式表現形式,結合其它理論對多尺度解析篩法進行特定最佳化,便有可能徹底解決困擾數論學家許多年的世界數學難題。

毫不誇張的講,今天徐銘的報告,相當於確定了一個新方向。

為大量數論學者指明道路。

完全能夠預料,待本次會議結束之後,各大高校數學系以及數學研究所。

將立刻開設孿生素數,或者哥德巴赫猜想課題組。

投入到對數論難題的研究中。

伴隨最後的話音落下,徐銘想象中的掌聲並未在報告廳內響起。

正為此感到疑惑,抬起視線才注意到,大家都還沉浸在報告中,對列出的其中一個最佳化思路進行驗證。

見到這幕徐銘暗自鬆口氣,便準備邁步返回臺下。

然才剛邁出幾步,頓時響起一道鼓掌聲,下意識扭頭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

只見伊萬尼克教授,不知何時已然站起身,毫不吝嗇自己的掌聲。

而這個動作,也可謂一時激起千層浪,很快先是身旁的卡茨和陶哲軒以及拉波波特等人,緊隨其後起身熱烈鼓起雙掌對報告表示肯定。

接著後排學者同樣如此。

幾百人共同匯聚在一起的掌聲,於報告廳內顯得格外隆重熱烈。

與此同時。

場下人群中的田綱,親眼目的這一幕,心裡面也只覺感慨萬千。

回望國內數學界這些年的發展,還從未有過眼前這種令人振奮的畫面。

年僅二十歲的燕大學生,在國際數論會議舞臺上報告自創的篩法工具,引得數百位數論學者自發鼓掌,這絕對稱得上是一個里程碑式成就。

“國際數學舞臺,需要更多的東方身影,這才僅是一個開始而已。”

“徐銘沒有讓大家失望。”

很快待這場報告徹底進入尾聲,伊萬尼克等人主動向徐銘走去展開交流。

“真是一場精彩的報告,恭喜你重新定義了數論領域最實用的工具。”伊萬尼克近前率先開口稱讚。

徐銘面帶微笑道:“謝謝伊萬尼克教授。”

旁邊卡茨更是半點都忍耐不住,找到空隙立刻插嘴接過話茬搭話。

“這幾年學界對數論猜想難題的研究,熱度一直處於持續低迷的狀況,尤其關於對證明哥德巴赫猜想,自從陳景潤的‘1+2’之後便無任何進展。”

“現在你的多尺度解析篩法動態性,無疑讓大家看到徹底解決難題的希望。”

“相信相關課題研究,很快就會源源不斷冒出來。”

“將更有助於數論分支的發展。”

卡茨想看到的數論界,可不是先前那種死氣沉沉。

大家都不去研究數論領域著名問題,導致幾年來都找不到能拿出手的進展。

現在熱度激增,有更多人投入其中,對整個數論界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

而陶哲軒同樣沒有繼續保持沉默,暫時停下腦海中對多尺度解析篩法的研究,開口就是像向徐銘表示感謝。

“目前我在研究孿生素數,你今天的報告內容給了我不少啟發,今天下午後面的報告我暫時不出席,需要待在房間整理下思路。

徐銘把陶哲軒的話聽進耳中,對其研究孿生素數並不感到意外。”

他也知道多尺度解析篩法,能用於證明孿生素數。

先前他就曾試著根據素數對最佳化篩法,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表達形式,還需要加入新的理論知識才行,並非短時間內就能解決的難題。

“這是我的榮幸。”徐銘無比謙遜回應一句。

幾乎話音才剛落下,伊萬尼克教授,又突然想到什麼主動補充句。

“對了。”

“晚間有一個我主持的小型討論會,你要參加嗎?”

聞言徐銘頓時心中微動,根本不會有任何遲疑,當即點頭滿口答應下來。

“感謝教授您的邀約,我會準時到達。”

對國際數論會議中的事情,來波恩大學之前,田綱院士就已經詳細講解過。

其中格外關注的,便是某位大佬主持的,小範圍晚間討論會。

能被邀請參加,屬於進入核心圈層的標誌。

這是對他在數論領域貢獻的認可,和年齡沒有關係。

伊萬尼克對眼前來自東方的年輕學生,只覺得越發感到滿意。

甚至心底暗自遺憾,為何對方不是來自羅格斯大學。

正當幾人交流著的時候,旁邊拉波波特得到現場工作人員的訊息,臉上頓時堆出笑容丟擲新的話題。

“法蘭克福匯報和時代週報等媒體記者,想要對你們作一個簡單的採訪。”

“如果可以的話請跟我來。”

說完主動作了個手勢,走在前面領路。

像卡茨伊萬尼克以及陶哲軒這些頂尖學者,對於媒體採訪只能說早已司空見慣。

就和喝水沒什麼區別。

自然不會介意。

徐銘說起來上次被記者採訪,還是成為高考狀元被自家省報媒體報道,最終導致他未開學人卻先火。

至於獲得高教社杯被網上討論,則是主動拒絕記者。

避免打擾到自己原本平靜規律的學習生活。

可以說這方面確實沒經驗。

但他既然站在這裡,那便代表著國內數學界,肯定不能這時候掉鏈子。

何況方才的報告都取得圓滿成功。

於是絲毫沒有慌亂,直接跟在卡茨和伊萬尼克教授身後向空曠處走去。

不得不說新聞媒體人員,是最懂怎麼擁有更高流量。

採訪時主要目標都放在徐銘身上,關注其年齡以及取得的成就和頂尖學者的評價,眼看就要徹底坐實數學界莫扎特的稱號。

好不容易應付完,田綱和王翩兩人迎了上來。

其中王翩依舊心情激動,還未停下腳步,便迫不及待開口表達感受。

“師弟你真厲害。”

“我還是頭回在現場看到,那些海外專家,能自發起身為國內學者鼓掌稱讚。”

她身為國際部畢業博士,出國參與類似會議活動的次數並不算少。

不單單是數學領域。

然每當國內學者發表完講話後,氛圍都會顯得比較尷尬冷場。

並不會有多少人,主動進行鼓掌。

追究其原因,主要源於海外學者的驕傲,根本不認為東方學者能有多高水平。

可今天給他的感覺完全不同。

儘管她對數學不是多麼精通,甚至聽不懂徐銘這半個小時內報告的內容,卻可以分辨出那些頂尖學者,確實屬於主動起身爆發熱烈掌聲。

這代表著對徐銘報告的認可,承認其貢獻。

面對如此氛圍,她甚至不免眼角溼潤,心裡面不斷湧現出澎湃情緒。

田綱同樣臉上堆滿笑容,待王翩話音落下,主動詢問起晚間的小範圍討論會。

“伊萬尼克教授邀請你參加晚上的討論會?”

“是有這麼回事。”徐銘點點頭回答。

田綱面露喜色說道:

“好事情。”

“這種小範圍的討論,更容易融入核心數論圈,和其他學者建立聯絡。”

“另外其中有的人,可能還擔任著某數學獎項評委。”

“對你來說是很好的機會。”

“若能獲得國際上的其它數學獎項,對以後提名菲爾茲也是有幫助的。”

“現在你已經是國內,最有希望打破零記錄拿到菲爾茲獎的人選,能像陶哲軒那樣三十歲拿到就好。”

講到這裡的時候,田綱還不忘輕拍了下徐銘的肩膀。

儼然寄予厚望。

徐銘將這番話悉數聽進耳中,不得不說國內數學界的目標是越來越大。

若放在以前的時候,那是絕對不可能,把獲得菲爾茲獎的希望寄託在一本準博士生身上。

甚至還希冀三十歲拿到此獎項。

不過徐銘反倒覺得田綱院士有些保守了。

隨著他的數學水平日益上漲,肯定要有更大的胃口才屬於正確。

否則連這份自信都沒有,還如何解決數學難題。

因此他自然希望,這獲得菲爾茲數學獎的時間,能夠越早越好。

另外他也不擔心,國際數學聯盟會因身份問題打壓。

大不了直接去證明千禧年大獎難題。

到那個時候,他自身就代表數學界含金量,相反菲爾茲都要靠他穩固獎項地位。

念頭快速在腦海中閃過,他微笑著點點頭。

“我知道了。”

轉眼晚宴結束。

徐銘如約來到酒店的會議室,這裡被包下來,當做小範圍晚間討論會的場地。

現場除主持者伊萬尼克教授,還包括陶哲軒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卡茨,以及另外二十位左右學者。

在討論會正式開始前,伊萬尼克熱情為徐銘介紹。

包括哈佛和劍橋等數學系知名教授。

徐銘憑藉自己的記憶力,很快便熟絡融入,積極與其他人進行有深度的平等的學術對話,清晰交流彼此思想。

和其他領域喜歡比年齡資歷不同,真正的數學天才本就是年輕時取得學術成就。

例如數學王子高斯。

最近的菲爾茲獲得者陶哲軒。

以及現在的徐銘。

所以哪怕是年過半百的資深教授,都會主動向徐銘請教關於多尺度解析篩法的最佳化難點。

甚至值得一提的是,期間包括伊萬尼克在內,很多學者都想邀請他去對方所在的大學攻讀博士,顯然都想收下他這樣一位年輕的數學天才。

但最終徐銘選擇了婉拒,表示以後有機會,定要去交流學習。

主要他現階段的研究重點,還是持續最佳化自己的多尺度解析篩法。

並不需要特意去海外大學攻讀博士。

況且他還是信院研究生,參與著北斗衛星的演算法。

後面的時間,他則主要和陶哲軒討論,關於多尺度解析篩法證明孿生素數的可行性。

雙方的思想互相碰撞之下,可以說收穫良多。

陶哲軒不愧是菲爾茲數學獎獲得者,所研究的數學分支內容比他更為全面,在某些地方提到的觀點,讓他不由誕生出最佳化多尺度解析篩法的新方向。

同樣陶哲軒也頻頻點頭,時不時還會用筆現場演算。

除此之外。

徐銘注意到,面板上也不斷浮現出經驗值提示。

【經過努力學習,你的[數學]水平提升了,獲得經驗值15點。】

【經過……】

最終這場小範圍晚間討論會,進行到近十二點,才算意猶未盡的結束。

在各自返回房間的路上,陶哲軒主動搭話。

“沒想到你對孿生素數也有研究,或許你會比我更快在此工作上做出成績。”

他本想透過研究多尺度解析篩法,尋找到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法子,但在和徐銘深入交流之後,才發現對方的理解並不比他低多少。

加上人家又是多尺度解析篩法創造者,證明起來無疑會更加容易些。

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就要放棄。

如今經過這次會議後,各大高校數院和研究所,都有計劃重啟孿生素數以及哥德巴赫猜想課題。

在這種激烈的學術競爭環境中,自然是誰先完成證明發表相關論文,誰便能獲得以及享受裡面的榮譽。

成為數論領域的先驅者甚至奠定者。

徐銘之前就在考慮,自己的博士課題,畢竟院裡他可還有幾十萬經費呢。

不遞交課題怎麼申請使用。

剛好和陶哲軒交流後,對多尺度解析篩法有了新的最佳化思路。

就算不能徹底解決孿生素數猜想,也可以使其有突破性的進展。

“我也很期待陶教授對孿生素數猜想的工作。”徐銘嘴角掛著笑容由衷回答。

想到能和菲爾茲獎獲得者陶哲軒,進行數論領域內的學術競爭,整個人不免從心底湧現出一股鬥志。

……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徐銘主要以聽報告為主,這對他來說同樣是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

關鍵比泡在圖書館看文獻資料效率的多。

有疑惑可以隨時提問。

這使得他的數學學科經驗值,又上漲了不少。

儘管距離升級為4級學科還有很大空缺,但卻能看到明顯的希望。

而國際數論會議的最後一天,徐銘和陶哲軒等人則受邀前往馬普數學研究所訪問。

馬普數學研究所作為徳國知名研究所,在數學界同樣有著不低的地位。

面對難得的機會,徐銘不再侷限於數論。

反而會主動請教關於算術幾何,微分幾何和拓撲以及代數幾何數學分支內容,當這些相應的問題提出來,連陶哲軒都不由得為之側目。

萬萬沒有料到,徐銘作為數論領域的天才,竟對其它數學分支也有研究。

要知道徐銘的年齡實打實在那放著,哪怕再天才學習的總時間是固定。

正常來說能在數論領域取得顯著成績,並且創造出多尺度解析篩法這項強大工具,起碼要投入絕大部分時間。

結果從提問內容來看,可一點不像只懂淺表的樣子。

面對這種情況,心裡對徐銘的數學天賦認知,不由得再次提高很多。

同時在心裡面打定主意,等國際數論會議結束,返回學校便立刻著手對孿生素數的證明。

甚至要聯絡幾位數論領域的好友,來合作研究。

否則這份學術成果,真有可能被徐銘搶先。

他可不想哪天早上醒來,便看到徐銘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新聞報道。

徐銘對於陶哲軒心中想的事,自然是不知曉,晚上從馬普數學研究所回來。

便又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卡茨教授,主動找上門來商談事情。

“卡茨教授,快請進。”

徐銘從裡面開啟房門,看到卡茨教授的身影,忙作出請的手勢熱情招呼。

對此卡茨教授並未拘謹,大方走進去後坐下。

並且他也沒有故意去賣關子,隨即就開門見山表明自己的來意。

“今天我是代表數學年刊主編薩納克教授,想與你建立起長久的合作關係。”

早在參加國際數論會議前,薩納克便特意交代過關於長久合作的事,簡單來說就是希望徐銘今後論文,能夠繼續發表在數學年刊上。

避免被其餘三家數學頂刊挖人。

如果是在之前,那麼郵件上交流就可以,畢竟誰又能保證還有達到數學年刊標準的論文。

可卡茨在親眼見到徐銘,以及聽完報告後,心裡非常確定徐銘擁有的數學天賦和潛力。

尤其他還聽到了徐銘和陶哲軒的討論。

對徐銘證明孿生素數猜想頗有信心,認為又會有一篇令數論界震動的論文。

要知道相比較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孿生素數無論從知名度還是熱度,那可都有著近乎斷層式的領先。

如此像這樣的論文,肯定要繼續在數學年刊發表。

否則一但出現在另外三家頂刊上,說不定數學年刊的影響因子都會下降。

徐銘先前收到數學年刊編委會郵件時,便和田綱院士以及導師談過此問題。

眼下倒也沒必要去找田綱院士。

略作思索後,未作遲疑便給出肯定回答。

“當然沒有問題,我很樂意與數學年刊合作。”他斬釘截鐵的沉聲講話。

首先對於數學界的四大頂刊,他無論發表在哪家上面都沒有什麼影響。

畢竟當某位數學家的名氣達到一定程度,學界只會關注論文內容而非哪家期刊。

既然首次投稿數學年刊,合作交流上非常愉快,又能在短時間內成功發表,那肯定沒有更換的道理,況且田綱院士還和主編薩納克是朋友關係。

卡茨教授聽到徐銘的回答,臉上頓時堆出燦爛笑容。

下秒。

他沒有耽擱時間,又開口提起另外一件事。

“另外我謹代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想向你發出正式訪問邀請。”

“訪問?”徐銘感到意外。

自己才剛結束國際數論大會,又分別訪問了波恩大學和馬普數學研究所。

眼下正需要時間,來消化腦海中的數學思路。

確實不適合立馬前往普林斯頓。

再說如今這個日期,明顯和他原定的規劃衝突了。

思維運轉到這裡,徐銘很快打定主意,目光看向面前的卡茨教授給出理由婉拒。

“真是抱歉卡茨教授。”

“眾所周知我的國家即將舉辦奧運會,在這麼重要時刻我想我應該留在燕大。”

“還有我答應了別人,要和她一起觀看開幕式。”

對於即將舉行的燕京奧運會,毫無疑問已經是全球範圍內的國際大新聞,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

果然。

卡茨頓時拍了下手,當即表示道:

“是我忽略掉這場全球矚目的龐大盛會,失信也確實非一位紳士所為。”

話音剛落又再次補充。

“這份邀請長久有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隨時歡迎你前來訪問交流。”

“有機會我定然拜訪。”徐銘鄭重回答。

目送卡茨教授離開房間,翌日徐銘他們也不在耽擱。

早上便前往法蘭克福機場,坐上返回燕京的航班正式結束此次波恩大學之行。

也就在飛機順利落地的當天,多家海外媒體對國際數論會議的新聞報道,正式傳回到國內引起熱議。

除特別提及來自燕京大學的學生徐銘,因突破性的數論篩法工作成為焦點外,標題更是使用了來自東方的數學新星這種少見高評字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