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跟著幾人回到數院,最終在導師辦公室,登入郵箱檢視郵件。

其中最新的一封,正是來自數學年刊編委會。

雖全是英文,但以徐銘如今的英語水平,單詞映入眼球便會自動在腦海中完成翻譯。

首先作為主編的彼得·薩納克,對他向數學年刊投稿表示了感謝。

肯定論文內容和價值。

明確指出論文將會在最新一期年刊上發表,並且同步線下實體紙質期刊雜誌,同時希望後續能繼續保持合作。

當然最讓人期待的,還是三位專家給出的評價。

“該工作對加權篩法的創新,將篩法問題巧妙轉化為復積分問題,以非凡洞察力構建出‘多尺度解析篩法’這項數論界的強大工具。”

“將推動數論學科的發展,稱得上里程碑式的突破。”

“尤其令人驚歎的是,這竟出自本科生之手。”

田綱站在徐銘身後,注意力也在郵件內容上,嘴裡下意識念出數論編輯卡茨的評價。

張魯平按耐住心中激動情緒,接著低吟下面菲爾茲獎獲得者陶哲軒的評語。

“透過對解析數論和複分析的深刻理解,讓數論篩法完成質變的最佳化,成功證明斐波那契數無窮性問題,為今後學者研究素數分佈問題開闢出全新道路。”

至於另外一位數論領域專家伊萬尼克教授,所給出的評價則只有簡短兩句話。

“這是本世紀素數問題最大的突破,對斐波那契數無窮性問題證明結果堪稱完美。”

很快大家把郵件內容看完,饒是提前從田院士那裡得到了的相關訊息,臉上表情還是難掩興奮和欣喜。

“伊萬尼克教授在學界,被公認為是最頂級的解析數論領域專家。”

“他能夠給出這麼高的評價,等論文正式發表後你就能在國際數學界嶄露頭角。”田綱臉上堆著笑容率先開口和徐銘搭話目光柔和。

“這是好事情。”

徐銘將這句話聽進耳中,自然明白其中意思。

論文在數學年刊上面發表,專家的審稿意見同樣會附著在後面。

有著數學界三位專家的背書,他的多尺度解析篩法必然會引起大範圍的討論。

說起來他剛開始決定把選題放在數論,並嘗試以自己的思路最佳化篩法,單純只是為了完成本科畢業論文以及獲得更多的數學學科經驗值。

未曾想如今多尺度解析篩法,就快要登上國際數學界的舞臺。

與此同時。

紅光滿面的導師張魯平,也不再保持沉默,當即接過話茬講起院裡的決定。

“小徐。”

“咱們院裡在研究之後,讓你直接攻讀博士,並開闢專項培養方案豁免所有課程考核。”

“另外各項獎金榮譽會在年底統一發放。”

徐銘是首次聽到導師講這件事,聽完心裡面不由短暫的怔神。

本以為明年是要保研,結果直博了。

這速度著實夠快。

心裡想著以後豈不是要喊劉新傑為師弟,畢竟對方研究生還未畢業。

念頭剛停留在這裡,只聽耳旁又響起田院士的話。

“以你目前對數論領域的研究成果,確實沒必要在碩士階段浪費時間。”

“博士期間我建議你繼續深入研究數論,尤其是對多尺度解析篩法的最佳化,我相信你能創造更多的成果。”

“這裡我可以先給你一個保證。”

“等拿到博士學位,可以直接來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

田綱受命在燕京組建國際數學研究中心,雖然到今天已經有了近兩年時間,但卻始終沒有什麼重要的建樹。

其研究中心在國際各數學研究所排名中基本倒數。

正是需要像徐銘這樣的數學天才。

何況數學年刊編委會那邊,都把徐銘當做他培養出來的優秀學生。

那肯定更要多加照顧。

徐銘清楚以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級別,研究員職稱可是和教授相等。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趕緊出言表態。

“謝謝田院士和研究所對我的信任,我會繼續努力。”

其實不用田院士提醒,他也不會放棄對多尺度解析篩法的持續研究。

尤其在學習了代數幾何後,他腦海中又有不少思路。

或許能將代數中的理論與篩法結合,進一步增加篩法的精確度和應用範圍。

如此便不單是證明斐波那契數無窮性問題,或許有機會徹底解決哥德巴赫猜想,替陳景潤院士完成當初未能達到的‘1+1’遺憾。

旁邊還在關注郵件內容的鄭以中,待收回目光後突然若有所思的發言。

“我記得當初陶哲軒在本科階段的時候,都沒有發表過數學領域頂刊。”

“或許小徐也有機會獲得菲爾茲獎。”

“真能拿到的話,那可是咱們東方數學界,這麼多年以來最大的盛事。”張魯平接過鄭以中的話立刻開口附和。

說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甚至都忍不住腦補出畫面。

對於數學人來講最希望得到的榮譽,毫無疑問要屬菲爾茲數學獎。

每四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

因其不超過四十歲的年齡要求,更是增加了含金量。

然對於國內數學界而言,至今都沒有人,能夠拿到這項堪稱數學界諾貝爾的成就。

若徐銘能夠獲得,毫無疑問會成為國內數學的新星。

甚至帶動國內數學界走向國際。

張魯平這個年紀無緣數學界各類獎項,但如果自己的學生成為菲爾茲得主,那當真是沒有任何遺憾了。

田綱院士曾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報告,對於拿到菲爾茲獎的難度更為清楚。

不過聽完張魯平和鄭以中的話,最終卻是點了點頭。

“菲爾茲得主的平均年齡,大多在三十歲以後,小徐還有足夠的成長空間。”

“若能進一步對多尺度解析篩法最佳化,或許真會成為我國首位獲得菲爾茲獎的數學家。”

“你身上的擔子可不小。”這句話是專門對徐銘說的。

徐銘斬釘截鐵道:“學生有這個信心。”

作為數學人,若連拿菲爾茲的自信都沒有,那註定不會成就太高。

接下來的時間。

徐銘則在田院士和導師的指導下,簽署版權協議撰寫郵件傳送給主編薩納克教授。

郵件風格雖保持謙遜,卻充滿學術銳氣,不露怯保持東方年輕學者的含蓄。

並對審稿專家的評價特別感謝。

且提到多尺度解析篩法的存在的最佳化空間,為以後合作留下鋪墊。

畢竟數學界雖主要靠學術成果說話,可人情世故上卻是不分國籍學科。

要知道很多數學獎項的評審,大多都是依靠國際上頂尖學者的推薦,然後在從中選擇出最終獲獎人員。

因此與各界學者建立不錯的關係相當有必要。

不多時。

把所有流程全部完成,徐銘頓時吐出一口氣,渾身感到輕鬆。

後續基本上不需要他在操心,等待最新期的數學年刊正式發表就行。

而就在徐銘準備離開時,田綱突然想到什麼,再次開口向徐銘丟擲一個問題。

“對了小徐,你參加北斗導航系統專案了?”

關於國產衛星定位的研究,同樣需要數學知識,他自然知道燕大為此成立了聯合技術實驗室。

話音才剛落下,不等徐銘開口回答,旁邊張魯平就已經把話茬給接過去。

“這事我是知道的,信院那邊的許教授之前就提過。”

“因為徐銘在奧運場館定位專案表現出色,被奧組委評審負責人張乃同院士推薦給北斗,田院士你可能不知道徐銘除數學天賦驚人外,在程式設計演算法領域同樣很出色。”

“否則也不會被信院方面搶人。”

田綱聽完張魯平的話,眉毛不由挑起頗感意外。

當然他也很清楚,程式設計演算法對數學的幫助,兩者屬於相輔相成地位。

略作思考後才繼續往下講。

“北斗導航系統專案是我們國家的重點專案,同時更是應用數學的體現,你能參與進去除能獲得相應的經驗外對以後各方面成長也很有幫助。”

“在這點上你導師張主任更具發言權,他主要研究的便是應用數學領域。”

“相反積極參與應用數學課題,更能為你的理論數學研究突破帶來靈感。”

他這話可一點沒有說錯,數學和別的學科不一樣。

不是說只要付出足夠的時間,就能獲得成果,更多時候是要靠偶然誕生出靈感,正因如此才會有那麼多懸而未決百年的數學猜想和難題。

否則數學界誕生出這麼多天才數學家,哪能還會有問題解決不了。

就拿徐銘來說,很多數論領域學者,縱使研究半輩子都達不到這份成就。

所以他並不會要求徐銘,必須把時間全部放在數學。

有時參與專案將理論數學轉化成應用過程中,思維碰撞之下反而容易誕生新想法。

徐銘點點頭沉聲道:“我明白。”

而值得一提的是,田綱院士並未停下,約頓上數秒後又補充兩句。

“不過你可要做好心理準備。”

“自從我們決定啟動國產導航定位系統,便一直被海外媒體接連質疑,這使得專案組需頂住各方壓力,完成實驗衛星的各項資料驗證。”

“向國際上證明,咱們的定位系統不輸gps。”

“這中間的週期自然是越短越好。”

把田綱院士的這番話悉數聽進耳中,徐銘整個人也不由得變得嚴肅起來。

在瞭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專案資料時,他也注意過海外某些相關專家的評價。

都認為北斗導航系統不可能成功。

更達不到gps的精度。

在如此局勢下,對專案組各成員來講,確實會存在不小的壓力。

擔心無法推動專案的進展,

畢竟都已經宣佈,要打造出國產定位系統,若最終無法成功便會成為笑柄。

徐銘深知北斗的重要性,既然加入了專案組,那自然要儘自己最大努力推動技術的突破。

思維運轉到這裡,他當即脫口認真回應一句。

“我相信咱們的北斗,肯定會成為全球精度最高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

“小徐說的不錯,就該保持這種信心。”鄭以中率先開口接話看向徐銘的眼神愈發滿意。

如果先前他只是認可徐銘的數學水平和天賦,那麼此刻則是對整個人都欣賞。

可惜這樣的優秀學生,沒能搶過張魯平。

隨即徐銘也不再耽擱時間,和幾人拜別離開,繼續去忙自己的事情。

……

轉眼進入到十二月份。

徐銘在這段日子裡生活頗為規律,除研究微分幾何和拓撲代數等理論,便是去衛星聯合技術實驗室。

對相關進度和框架熟悉後,才發現想解決多路徑抑制問題的難度。

確實要比奧運場館鋼結構的干擾高得多。

沒辦法。

相比較一個場館的面積,城市峽谷環境更為複雜多變干擾衛星訊號。

單純的曲率補償模型演算法,根本無法保證定位精度。

只能選擇放棄。

儘管眼下仍舊沒有什麼好的思路方法,但在研究相關模型演算法的過程中,卻也獲得了不少資訊學科經驗值。

按照這種速度的話,相信不用多久,便能正式讓資訊學科提升到3級。

成為繼數學之後的又一門3級學科。

對此他可謂也是頗為期待。

而十二月份內,還有件事便是英語四六級考試。

上半年他已經透過四級口語和筆試,對於六級自然也是順手的事。

便同樣選擇報了名。

和他一起的,則還有蔣旭與朱志軒兩人。

至於倪明傑因對六級不感興趣,便未報名參加。

這天下午。

五點多英語六級考試結束,徐銘從考場出來,很快便同蔣旭和朱志軒匯合。

“銘哥你考的怎麼樣?”

近前後朱志軒率先開口下意識詢問句,然話音剛落還沒等徐銘發言,旁邊的蔣旭便已經接過話茬應聲。

“這還用多說啊,以徐銘的英語水平,如果不滿分那肯定批卷老師有問題。”

徐銘聞言淡笑著說:

“這話過於誇張了,不過滿分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我發揮的也還行,應該能透過。”朱志軒臉上堆著憨厚笑容補充道。

蔣旭則同樣點頭表示附和。

顯然三人都沒感覺,英語六級有多高的難度。

說到這裡蔣旭掏出看了眼牆上時間,接著開口向徐銘和朱志軒提議。

“要不先去吃飯吧?”

“趕緊走起,我還真有點餓,另外傑哥讓我給他順便帶份飯上去。”朱志軒迫不及待跟在後面喊道。

徐銘就更無所謂,點點頭隨即三人直奔學五食堂。

吃完飯徐銘按照平時的習慣,是準備前往圖書館檢視相關文獻資料。

數學專業進入研究生階段後,學習理論和做題只佔到很小的一部分。

更多是研究文獻資料。

這樣才能更快的提升相關水平。

在這點上面,徐銘每次都會把深度學習時間,留在看文獻的時候。

如此能讓他更快閱讀文獻上你內容,同時完成記憶。

然後結合各方面能力,對文獻進行解構推導,把抽象問題轉化成容易理解的數學定理。

做到在短時間內靈活掌握。

但因參加英語六級考試,東西都放在宿舍,只能先和朱志軒他們回去一趟。

不多時。

他們一行三個人來到32號宿舍樓下。

其中朱志軒手中還拎著給倪明傑帶的飯菜。

然當他們走進樓內時,卻突然注意到,東面牆上正圍著幾個男生。

且還有班上的同學。

“他們看什麼呢,我記得上午還沒有吧?”朱志軒駐足扭頭向牆上望去說。

中午離開宿舍去參加六級考試時,他確定牆上還什麼都沒有貼。

結果回來卻多了張將近半米寬的紅色公告。

不過由於被其他人的身影擋住,暫時看不清上面的具體內容。

只能確定最上面的標題是兩個字。

喜報。

蔣旭也來了興趣,見此直接脫口說:“過去看看唄。”

話落便立刻邁步走過去。

差不多才剛動兩步,圍觀男生像是聽到動靜,有人回頭向後面望去。

在注意到徐銘的身影后,頓時忍不住驚呼道。

“是徐神。”

簡單的三個字,卻猶如丟進深潭裡的巨石,瞬間引起連鎖反應。

直接把在場所有人的目光吸引過來。

臉上表情更是湧現出激動之色,紛紛加快步伐向徐銘圍了過去。

“恭喜啊徐神。”

“徐神真是咱們這屆新生的驕傲。”

“還叫徐神呢,感覺以後喊徐師兄才更合適點。”

“徐師兄。”

突如其來的遭遇,讓徐銘不免有些不知所措,完全沒沒懂發生了什麼。

雖說平時在數院或者圖書館,被學弟學妹或者高年級學長碰到的話,都會被熱情的喊上句徐神。

可像現在這樣,顯然是屬於激動過頭了。

正要開口詢問情況時,蔣旭突然喊出的一聲,讓他迅速反應過來。

“我去。”

“徐銘你的論文在數學年刊發表了……”

徐銘聽到數學年刊,明白應該是最新一期已經正式刊登出來。

所以院裡也貼出喜報公示。

他下午參加英語六級考試,便沒帶手機留在宿舍。

估計未能接到導師的電話。

“已經發表了嗎?”朱志軒聞言一激靈,忙拎著飯菜朝那張喜報走過去。

目光可以說才剛落到上面,便脫口驚撥出一句,且比剛才蔣旭的聲音還要大。

“直博?”

微微瞪大著眼睛,整個人頗為驚訝。

他們宿舍早知道徐銘的論文被數學年刊接受,但始終以為徐銘還只是保研。

沒想到竟直接直博。

要知道徐銘去年才和他們一起新生報到,結果大二結束就要成為博士生,這跳級速度著實是非常的少見。

只能說作為本科數學生,大部分人並不是很清楚徐銘的這篇論文,具體有多高價值以及對數學界的影響。

因此注意力都聚焦在直博這件事上。

徐銘這時也走了過來,大致瀏覽完喜報內容,看到院裡先是恭喜他的論文被數學年刊接受,並提出開闢專項特殊培養通道直接攻讀博士。

且會在年底的學校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給予相關的榮譽和獎金。

無論哪一項單拎出來,都能讓其他人高興的睡不著。

“先前院裡確實有提到直博的事,不過要等明年才算正式成為博士生。”

“下學期還需參加本科畢業答辯。”

徐銘主動開口,同蔣旭和朱志軒講起這件事。

“你的畢業論文已經被數學界頂刊接受,到時候還能算是進行答辯嗎,感覺稱作報告會更加合適才對。”蔣旭回過神忍不住接上徐銘的話表示。

旁邊朱志軒則想到什麼詢問道:“那銘哥你明年是不是要搬去博士生宿舍?”

聽到這裡徐銘下意識思索。

說起來他還真沒考慮過關於宿舍的事。

主要這一年多和朱志軒他們接觸下來,性格各方面都比較合得來。

寢室氛圍也頗為和諧。

突然搬走確實會有種空落落的。

但燕大博士宿舍的條件,無疑比本科生強得多。

除空間寬敞單人居住之外,還配備空調和衛生間哪怕夏天都不用出去。

完全能待在宿舍學習。

更省去了平時去圖書館的路上時間。

另外他的作息本就和倪明傑幾人不太一樣,自己居住也省得打擾。

念頭在腦海中快速閃過之下,最終還是先暫時不去考慮這個問題。

畢竟仍有段時間。

於是回覆道:“等明年暑假再看吧。”

話音落下朱志軒自然不會繼續追問,去這時候談論讓人傷感的事情。

接下來徐銘和周圍的人打完招呼,便不再遲疑邁步上樓返回寢室。

……

倪明傑獨自在宿舍打魔獸,看到其他人回來,連忙起身開門迎接。

目光一下子鎖定在朱志軒的手中。

邊接過邊肉麻說道:

“阿軒太感謝你了,我正餓著呢,剛等會我把錢給你。”

折身回座位準備開吃時,又對徐銘說話。

“徐銘。”

“下午聽到你手機響,我怕有要緊的事就接了,是咱們主任張教授打來的。”

“你先給回一個電話吧。”

“好的。”徐銘點點頭拿起手機向外面走去。

蔣旭則順勢接話道:“張教授打電話給徐銘肯定是因為數學年刊的事。”

“傑哥你還不知道吧,銘哥的畢業論文已經正式在年刊上面發表了,下午院裡還在樓下貼了喜報。”朱志軒跟在後面脫口補充一句。

倪明傑則面露驚色,顯然是還不知道這件事。

“那麼快就發表,我下午打魔獸沒來得及下去,這下徐銘和咱們可真不在一個層次。”

“況且明年就是研究生。”

“你訊息落後了,已經不是碩士生,直接博士。”蔣旭嘴角浮現出笑容為其更正資訊。

後者倪明傑明顯表情呆滯住,手拿著筷子僵硬在半空中怔了數秒,才算回過神來變得非常激動。

“我靠。”

“這都是幾連跳了?”

很快待情緒平復下來,目光垂到手中晚飯上,又看向電腦螢幕中仍舊顯示著的魔獸頁面。

只覺得心中五味雜陳,湧出無限感慨。

“大他都是同一個時間進的燕大,現在徐銘都發了幾篇論文還拿到直博資格,我卻在寢室裡玩了差不多一個下午的魔獸。”

“真是覺得有很大負罪感。”

“早知道也報名六級,下午跟你們一起考試。”

對於倪明傑的話,旁邊蔣旭和朱志軒,又何嘗不是這樣感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

真要說有什麼不同,也就單純比倪明傑稍努力些。

下秒。

朱志軒像是受話的影響,突然開口給倪明傑灌雞湯。

“傑哥。”

“要不咱們也拼一把,就算和銘哥沒法比,爭取拿到保研資格以後也攻讀博士總行吧?”

“你這話講的對,確實不能再懈怠下去。”倪明傑握緊拳頭顯得很堅決的樣子。

然沒等朱志軒面露喜色,緊接著又補充一句。

“不過今天就算了,我吃完飯還要再打一把,明天咱們再努力拼搏。”

……

徐銘和導師通完電話,確定論文正式發表,結束通話後便帶上自己的東西前往圖書館學習。

蔣旭和朱志軒則去參加小組活動。

晚上除有很多人像倪明傑那樣玩電腦遊戲,剩下的則是在學校未名社群,以及天涯論壇上面進行高強度衝浪。

至於討論的熱點話題,毫無疑問和徐銘有關。

尤其數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進入數學年刊官網檢視徐銘的論文後,才發現其所具有的價值,尤其後面三位頂尖專家給的評語更是讓人興奮。

雖說這份榮譽和自己沒有關係,可看到自己學校的同學自己國家的數學人,能在國際數學界取得成果,並被頂尖的數學專家認可稱讚。

照樣會感到無比驕傲自豪,甚至激動的整個人都是完全蹲在椅子上。

高強度的發帖和大家交流。

“徐神這是一舉把本科畢業論文的水平,給拔高到其他人難以超越的高度。”

“數學年刊啊這可是,有些普通教授都難發一篇。”

“以前在高中的時候,我覺得我是天才,現在才發現我只是有見到天才的門檻。”

“誰能講講徐神這篇論文到底咋樣?”

“本人數院博士留級生,剛看完徐師弟的論文,我只能用驚歎來形容,可以說是千禧年來數論界最大的突破。”

“看不懂論文,總知道伊萬尼克和陶哲軒吧,他們可都是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誰知道徐師兄讀博之後,會不會擔任助教,好想聽徐師兄講課。”

……

相比較未名社群,大家為徐銘取得的成績高興,此刻在天涯論壇上已參加工作的人,則是對徐銘今後所能夠達到的成就表示好奇。

紛紛參與猜測討論。

“咱們國內終於出了位年輕的數學天才,本科就發表數學界頂刊論文,怎麼感覺比陶哲軒還要猛一點。”

“上回我就說燕大的徐銘厲害,還有人表示參加數學建模競賽拿獎沒用,現在應該沒話說了吧,連全球頂尖的解析數論專家都給了很高的評價。”

“燕大不愧是國內數學殿堂,有著自己的陶哲軒。”

“感覺徐銘是目前國內最有希望,拿到菲爾茲數學獎的人了。”

“我倒是覺得現在說這話太早,數論畢竟是門檻比較低的數學分支,偶然誕生靈感取得一些成就正常,關鍵能否持續在數學研究中做出貢獻。”

“希望徐銘能做到吧,這也是國內那麼多數學前輩遺憾的事情。”

有著燕大身份和數學年刊,以及三位全球知名數學專家為徐銘的論文背書,根本不會存在對論文質疑的人。

都為國內出現像陶哲軒這樣的數學人才,感到非常高興看到摘取菲爾茲獎的希望。

儘管有人仍心存擔憂,害怕所謂的數學天才只是屬於曇花一現。

從此便泯然眾人矣。

但卻也實實在在,讓大家看到了,國內數學界從此崛起的契機。

與此同時。

遠在大洋彼岸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中午。

身形偏瘦的陶哲軒,戴著副黑邊窄框近視鏡,結束講課從教室返回自己辦公室。

作為數學天才少年,他憑藉調和分析組合論等橫跨的多個數學領域成果,在去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與證明龐加萊猜想的佩雷爾曼共同獲得菲爾茲獎。

成功躋身為全球知名數學家行列。

那時他才三十歲。

如今更是不知道被冠以多少頭銜。

但如果不認識他的人,只單純看他的樣貌,恐怕絕對不會相信這是菲爾茲獎獲得者。

很快他推門走進辦公區域,便聽見自己同事約翰·加內特主動搭話。

“要來一杯咖啡嗎陶?”

“不用了。”陶哲軒聞言抬眼望去擺手回答。

然剛邁出一步,又因加內特接下來的一句話,頓時駐足停下。

“你讓我關注的數學年刊最新期雜誌,我已經放到你的辦公室桌上了。”

“非常感謝你加內特。”他聽到這句話滿臉興奮回答。

說完便急忙走進自己辦公室。

先前他受數學年刊主編薩納克教授邀請,匿名稽核篇關於素數分佈問題的論文。

他因研究過孿生素數,對篩法和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都頗感興趣。

便沒讓這篇論文在自己郵箱裡吃灰,抽了一個時間在辦公室內認真審查。

剛開始他還沒表現出多少興趣,直至意識到裡面多尺度解析篩法框架的價值,這才專注起來全身心投入。

最終被新篩法和證明過程折服。

認為這篇論文推動了數論界的發展,給出很高評價。

不過他最為關注的,則還是論文作者。

想要與之交談討論。

在他看來多尺度解析篩法的效果,只需要對其中動態化框架轉化,或許便能應用於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

為此他特意給主編薩納克教授發了郵件,希望能從對方口中得到作者身份。

然而根據數學年刊匿名審稿規定,為保證公平和審稿的嚴謹性,審稿人是不能知道論文作者身份的。

無奈只得等待最新一期發表。

並特意讓同事加內特,幫忙關注數學年刊。

快速坐到自己辦公桌座位上,垂下目光後果然看到幾本來自不同期刊的最新期雜誌。

像海外這邊的大學,基本上會訂購很多期刊的雜誌。

每次有新的一期發表都會很快送過來。

他從中抽出數學年刊,立刻尋找起自己稽核的那篇關於素數問題的論文。

這時端著咖啡的加內特教授,也邁步從外面走進來。

似乎從未見過同事有這麼急切的時候,心生詫異之下忍不住主動開啟話題。

“陶。”

“現在可一點不像你平時的樣子,能和我分享發生了什麼嗎?”

“我前些日子受邀稽核一篇關於素數的論文,裡面提到種全新的多尺度解析篩法,併成功證明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

陶哲軒並未賣關子,雖手上動作不停,嘴裡卻開口簡要解釋起來。

“這項成果對數論界來說是里程碑式的突破,目前就發表在最新期數學年刊上。”

“竟能讓你給出這麼高的評價,我想他肯定是哪位頂尖數論學家的成果。”加內特作出一副吃驚狀,由衷發表對這篇素數問題論文的看法。

陶哲軒點頭道:“我也正是哪位學者。”

說完他終於找到那篇熟悉的論文。

並第一時間檢視作者名字。

“徐銘。”

他輕聲念出姓名,腦海中頓時浮現出一個問號。

快速搜尋腦海中的知道的人,最終得出三個字結論。

不認識。

完全沒有聽說過。

再看向所屬單位,上面赫然寫著燕京大學。

頓時又陷入思考狀。

“難道是燕京大學內的哪位教授?”

可還沒等他思索出線索,旁邊那欄十九歲本科生的身份學歷資訊,頓時猶如一根棒子敲在他腦袋上。

頓時瞳孔驟縮,不敢置信。

“燕京大學的本科生,這怎麼可能?”

雖說他在這個年齡時,同樣在數學上有所成就,按理講不應該為此感到驚訝。

奈何與對方相比的話,卻仍舊存在差距。

畢竟作為論文的匿名審稿人員,他可太清楚裡面內容的含金量。

很難想象會出自本科生之手。

旁邊的加內特因陶哲軒的表現,對這位論文作者也誕生出不小的好奇心,結果聽到是來自燕京大學的本科生。

眼睛瞪得比陶哲軒還大,明顯被這件事驚的不輕。

最終消化完資訊。

把杯子放到嘴邊嚐了口咖啡,然後看向陶哲軒比較感慨的吐出一句。

“陶。”

“你有對手了。”

把同事的話聽進耳中,陶哲軒神情複雜,選擇接受。

他很清楚數學年刊的嚴謹性,在論文作者資訊這種事情上面絕不會搞錯。

也就是說創造出多尺度解析篩法的人,來自燕京大學本科階段學生。

待合上手中紙質期刊後,他抬眼望向加內特。

“你說的很對,他才更符合數學界莫扎特這個稱號。”

莫扎特是公認的音樂神童,在三歲時便展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

儘管生命短暫,卻留下很多的經典音樂遺產。

為此陶哲軒以二十多歲的年紀,在數學界取得諸多突破性進展,被冠以數學界莫扎特這一榮譽稱號,表明他所具有的數學天賦。

但現在和燕大的徐銘相比,繼續接受數學界莫扎特的稱號就有點名不副實。

應該給徐銘才更合適。

不過當情緒穩定下來之後,他心中反倒更加強烈的想要和對方進行探討,相信肯定會有相當愉悅的體驗。

“徐銘。”

“我很期待與你見面。”

自顧自沉聲低喃這麼一句,接著便也不再糾結,把目光放在伊萬尼克教授的評價上。

反觀面前的加內特,同樣沒有繼續耽擱時間,隨即便轉身離開。

想要檢視這篇論文的具體內容。

而伴隨論文正式發表,有著相同看法的,還包括其他研究數論的學者。

例如劍橋哈弗等海外名校數學教授,並且有人透過社交媒體渠道,表達了對多尺度解析篩法的認可。

以及稱讚這位來自東方的年輕天才學者。

其中陶哲軒,也在自己常用的賬號上,對徐銘給出數學界莫扎特評價。

事實證明主編薩納克的判斷,可以說相當準確,數論確實陷入了一場狂歡。

大量數論學術研究者,積極參與對多尺度解析篩法的分析討論。

可以想象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關於數論的論文會呈現一定比例的爆發式增長。

接下來幾天。

國內媒體這邊,也報道了燕京大學本科生,成功證明斐波那契數無窮性問題的事。

青年報更是轉發陶哲軒的評價,稱這是國內數學天才的崛起。

再次奠定燕大數學殿堂的地位。

至於最尷尬的,無疑是箐華數學系,為此特意加快海外數學工作者回國的步伐。

徐銘倒並未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在讓院裡推掉某些媒體的採訪申請後,依舊沉浸在數學和演算法的海洋中。

另外父母那邊也得到訊息,專門打來電話詢問。

知道父母並不太懂數學上的事情,便只說是在學業上獲得了一些成績受到表揚。

對此單從手機聽筒,便能感受到父母的喜悅和高興。

而今年學校的元旦晚會,相比節目表演,最期待的無疑是燕大年度人物頒獎。

……

萬字更新求保底月票,感謝大家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