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張魯平的這番話,田綱頓時眼前一亮,臉上浮現出濃厚興趣。

能讓張魯平和鄭以中拿過來的論文,不用想也知道肯定非比尋常,於是未曾耽擱連忙開口接過話茬應和。

“去我辦公室說。”

話音落下立刻走在前面帶路。

徐銘頭回來鏡春園,不熟悉裡面結構,便跟著導師並沒有多說。

很快眾人走進一間辦公室,田綱先是把桌面上的東西簡單收拾乾淨,並取出眼鏡戴上後這才開始檢視論文。

看到論文標題和摘要,眼中頓時閃過驚色。

“院裡竟有人證明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這可是數論領域的突破性成果。”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多個數學分支,並將其緊密連線起來推動發展。

對於數論同樣不算陌生。

自然清楚素數分佈中的無窮性經典問題,如果證明的話絕對會引起數論界熱潮。

這時鄭以中也沒沉默,他拿出上午的驗證步驟,同田綱講出自己的觀點。

“田院士。”

“論文中的多尺度解析篩法非常巧妙,我認為對斐波那契數無窮性證明是成立的。”

“能讓鄭教授認可,看來這篇論文確實不錯。”田綱接過寫有驗證過程的草稿紙點點頭說。

下秒。

越發迫不及待,也顧不上招呼張魯平等人,立刻把注意力投入到論文中認真稽核。

至於徐銘他們三個人,則自己找到位置坐下,耐心等待最終的結果。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田綱臉上表情不斷變換。

從期待到驚喜。

中間經過短暫皺眉,拿起筆根據鄭以中的結果驗證步驟進行復核。

最後滿是激動之色。

當窗戶外面的天色逐漸變黑,他終於停下手上動作毫不掩飾臉上欣喜。

“對了。”

“證明斐波那契數無窮性的公式是成立的。”

“這種多尺度解析篩法,確實能夠作為解決素數分佈問題的全新工具。”

深吸一口氣,講出這幾句話之後,聞言站起來的張魯平和鄭以中頓時渾身放鬆下來,互相對視一眼甚是激動。

早在上午的時候,他們便隱隱確定,徐銘的論文推動了數論領域篩法工具的發展,但出於對理論數學嚴謹態度這才搬出田綱院士進行復核。

眼下結果達成一致,表明徐銘的論文確實有資格發表在數學頂刊上面。

然而還沒等他們開口接話,又聽田綱院士追問起來。

“論文作者是哪位教授?”

前腳話音剛落,緊隨其後又接話補充。

“怎麼只有中文版?”

在他看來如此水準的論文,只能是院裡教授,但僅有中文版可沒法投稿頂刊。

“這篇論文並非是院裡教授撰寫。”張魯平嘴角掛著笑容搖搖頭回答。

田綱一臉驚訝:“難道是哪個博士?”

聞言張魯平不再賣關子如實說:“它是我學生徐銘的本科畢業論文。”

講這句話時整個表情只能用兩個字形容。

驕傲。

而當此話傳進田綱的耳朵中,則立刻把目光鎖定在距離自己較遠的徐銘身上。

對這個結果非常意外。

“畢業論文?”

約摸頓了兩三秒,才回過神來忙詳細詢問情況。

“高教社杯專家組面試結束那天,你說已經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難道就是這篇斐波那契數無窮性問題?”

還記得頒獎結束後,他主動和徐銘搭話,表達對年輕優秀學生的勉勵。

得知對方那麼快就完成畢業論文,認為價值不會多大便沒有進一步關注。

結果誰曾想竟是使用新篩法,把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給徹底證明。

若早知道論文含金量如此之高,那說什麼都要幫忙審查指導。

徐銘倒沒多想,聞言僅點點頭表達確定。

剛做完動作又聽鄭以中附和道:“徐銘從今年四月份便確定了畢業論文方向。”

“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便透過解析數論和復積分最佳化出多尺度篩法,併成功證明斐波那契數無窮性問題。”

“數學天賦著實難得。”

“儘快把論文翻譯成英文版投稿數學年刊,數論界可許久沒有這樣的進展了。”

田綱重新坐下,給徐銘列舉建議的同時,想到什麼又多補充句。

“我和數學年刊的主編彼得·薩納克相熟,以前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時是同事,到時會推薦你的這篇論文。”

“應該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審稿發表。”

徐銘將田綱院士的這番話悉數聽進耳中,心裡不由得湧現出喜色。

既然要把這篇畢業論文投稿,那肯定是越快越好。

需知數學年刊作為數學界頂刊,由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機構發行,截至目前已經有著一百多年曆史,

平均審稿週期最少都在六個月,相比數學領域其他期刊較為漫長。

但若有數學界的知名作者對論文推薦,優先審稿的話流程上能節約不少時間。

這顯然是好事。

正當徐銘想著這些時,導師張魯平的聲音下秒突然在耳旁響起。

“能讓田院士開口幫忙的論文,這幾年整個燕大可都找不出幾份來。”

徐銘聞言自是沒能半分耽擱,連忙近前兩步向田綱院士由衷表示感謝。

“謝謝田院士。”

“你是我燕大數院的學生,如果能在國際數學界嶄露頭角學校臉上也有光,我作為你的前輩應該適當幫忙。”

田院士看到徐銘的舉動臉上笑容更盛,擺手以長輩的口吻回應這麼句。

接著他嘴上話語不停,又看向徐銘表達自己的期望。

“能在這個年紀裡取得數論領域上的成就,已經超過世界上很多數學人。”

“陶哲軒去年三十歲獲得菲爾茲獎。”

“而你就是咱們燕大自己的陶哲軒,希望你未來能有更高的成績。”

“有機會可以隨時來這裡交流。”

“在我的印象中,田院士可還是頭一次,對學生有這麼高的評價。”鄭以中臉上堆著笑容率先開口附和句。

作為燕大數院的教授,對國際數學界的情況,那自然是瞭解的非常清楚。

要說最近兩年風頭最盛的數學新星,毫無疑問要屬去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以三十歲年紀拿到菲爾茲獎的天才數學家陶哲軒。

如今田綱院士,將徐銘比喻是燕大的陶哲軒,絕對稱得上是非常高的評價。

徐銘對這個名字自然更為熟悉。

還記得新生報到入學後,頭次去圖書館,便看到關於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海報。

其中菲爾茲獎獲得者陶哲軒的名字格外刺眼。

是每個數學人最想獲得的榮譽。

“謝謝田院士,我把論文翻譯完再找你審查。”徐銘再次表示感謝。

然田綱則直接搖頭道:“你的論文不用找我修改了。”

提起這件事他更是感到詫異,徐銘身為本科生在數學上有著很高天賦就罷了,沒想到寫起論文也找不到一處邏輯錯誤和格式符號方面問題。

要知道他無論在海外名校任教還是回國,每年幫忙審查的數學論文數量,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且每篇論文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些錯誤。

結果在徐銘這裡卻愣是無從下手。

其中哪一個公式符號都稱得上巧妙,邏輯嚴謹思路清晰明確。

不過想到徐銘剛入學,就先後發表數學和無線通訊領域頂刊論文。

便隨之釋然了。

只能說天賦這種東西,有時候哪怕教授都眼饞。

可惜沒法強求。

當然他也沒有在這件事情上賣關子,隨即便又詳細解釋了幾句。

“你的這篇論文很完美,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等翻譯完直接投稿就行。”

“相信張主任和鄭教授也有這種感覺。”說到最後不忘分別向兩人笑著投去目光。

張魯平回憶起來。

“其實我在審查小徐第一篇論文的時候,都沒能找到需要修改最佳化的地方。”

就這樣。

接下來的時間,徐銘等人便不再鏡春園逗留,畢竟天色都完全黑了下來。

而在返回數院的路上,張魯平教授的情緒,依舊沒有徹底平復。

邊走邊說起後續的安排。

“小徐。”

“接下來這幾天,先把論文的英文版完成,然後按照田院士的建議投稿給數學年刊。”

“剩下的時間可以提前接觸研究生的專業課程。”

“這樣等明年正式讀研,就能參與導師負責的一項數學應用重點專案。”

“知道了導師。”徐銘聞言點點頭回答。

……

徐銘和導師以及鄭以中教授分開,便先去了學五食堂解決晚飯問題。

期間掏出手機檢視訊息時,發現劉新傑師兄下午竟發來好幾條簡訊。

都是詢問論文的最終結果。

對此徐銘自然也沒什麼好隱瞞的,直接如實回覆。

這次主要是因為,徐銘一直當畢業論文撰寫,所以才只有中文版本。

如果知道要在數學年刊上發表,以他的英語水平完全可以直接英文撰寫,能夠省下中間翻譯的步驟。

不過這點工作量對他而言顯然不算什麼,晚上回到宿舍便打算立刻著手翻譯。

從外面推門進來,放眼望去倪明傑他們三人,都待在宿舍裡各自忙碌。

其中朱志軒和倪明傑仍在補習複變函式,避免下個月的期中考試掛科。

至於蔣旭面前桌子上雖放著教材,注意力卻在手中高教社杯榮譽證書上,用衛生紙擦拭著並不存在的灰塵。

大家看到徐銘的身影后,忙都停下手上動作,集體轉過身來紛紛開口詢問。

“咋樣徐銘?”

“畢業論文肯定過了吧?”

前天大家在校外飯店慶祝時,徐銘就提過自己本科畢業論文就快完成,今天又和兩位教授約了時間,倪明傑他們自然知道是去讓導師審查論文。

徐銘迎上幾人好奇期待的眼神,走到自己床鋪下面的桌子旁坐下點頭說。

“透過了。”

此話一出大家自然都為徐銘高興。

“我就知道銘哥的畢業論文肯定沒問題。”朱志軒依舊話裡話外不掩飾自己的崇拜。

他們都知道徐銘發表過兩篇論文,展現出自身天賦和實力的同時,本科畢業論文肯定會有更高的要求。

需知學院正常大四本科生,挑選導師撰寫完論文後往往需要多次修改。

才能得到導師的滿意。

結果徐銘哪怕在這種情況下,都能一次透過。

足以證明其論文質量。

和蔣旭他們隨便閒聊兩句,徐銘便把目光放到自己膝上型電腦上面。

正式開始畢業論文的翻譯工作。

而隨著十指落在鍵盤上,以很快的速度翻飛,不多時便引起宿舍其他人注意。

明明徐銘的畢業論文都已經透過,那後續只需要等待院裡答辯開始就行,結果眼下卻又撰寫起論文來,並且這次還直接用上了英文。

倪明傑和蔣旭以及朱志軒三個人,默默站在徐銘身後瞧了好一會兒。

最終愣是沒有半點收穫。

儘管能認出其中的一些單詞,但連到一起就直接成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互相對視一眼面面相覷。

倍感好奇之下,雖然很想開口向徐銘詢問,卻又害怕打擾到對方的思路。

只得暫時返回自個位置,直到徐銘停下手上動作喝水時才急忙抓住機會。

“徐銘。”

“你的本科畢業論文不是已經透過了嗎,怎麼又在用英文撰寫。”

“難道是一篇新論文?”

倪明傑率先開口,直接指出問題不拖泥帶水。

徐銘將倪明傑的話聽進耳中,他不認為這有什麼故意去隱瞞的必要。

畢竟若論文被數學年刊接受發表,學校方面按照規章制度肯定會發布公告獎賞。

於是如實回答句。

“還是那篇畢業論文,不過導師讓我翻譯成英文版。”

“竟然要兩個語言版本?”倪明傑聽到這句話猛然提高音量表示驚訝。

他現在雖剛進入大二,但再過一年同樣要開始撰寫畢業論文參加答辯,自然不想看到院裡如此高要求。

蔣旭聞聲也忍不住懷疑道:“院裡該不會決定提高畢業論文的要求吧?”

聽完兩個人的話,徐銘知道他們這是誤會了,只好又在後面特意補充幾句。

“和其他人的畢業論文沒關係,是導師帶我去鏡春園那邊的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讓田綱院士幫忙審查論文後認為可以給數學年刊投稿。”

“所以才需要進行翻譯。”

經管徐銘敘述白天發生的事情時,語氣和神色都非常平靜像再講一件小插曲,可傳到倪明傑和蔣旭以及朱志軒的耳中後則完全不一樣。

完全不誇張的講,他們三人幾乎同時瞪大眼睛。

口中輕聲低喃重複。

“田綱院士……投稿數學年刊……”

無論怎麼看,都想象不到這幾個字,為什麼能和本科生的畢業論文產生關係。

約摸怔住有十多秒,蔣旭最先反應過來,嚥了口吐沫試探性追問。

“徐銘。”

“你說的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那個年刊?”

“數學界頂級期刊?”

“是的。”徐銘點頭確認。

而這也讓幾人倒吸一口涼氣,縱使徐銘有過發表sci數學論文的經驗,依舊難以讓自己保持鎮定。

沒辦法。

紐約大學的理論數學與應用通訊期刊,和數學年刊相比那可是差了太多。

待情緒稍微緩平復,他們又對徐銘的畢業論文內容湧現出好奇。

去投稿數學年刊的本科畢業論文,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那能講吓你論文的方向嗎?”

“我最佳化了一種全新的數論篩法工具,成功證明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徐銘扭頭看向幾人脫口回答。

後者則臉上依舊掛著疑惑,不太明白的樣子。

蔣旭他們雖然知道斐波那契數,可涉及到篩法則就基本屬於兩眼一抹黑。

不過既然能達到數學領域頂刊的層次,就肯定有著比較大的數學成果。

“銘哥的數學水平真是越來越厲害,說不定以後能成為國際上的知名數學家。”朱志軒終於不再沉默發自內心表達此刻內心感受。

倪明傑緊隨其後接話道:

“最好再拿幾個國際數學獎項,這樣連帶咱們都有可能被媒體記者採訪。”

似乎已經忍不住開始腦補,以後或許會發生的場景。

徐銘聽著他們討論,倒也沒去管這幾個活寶,直到宿舍熄燈才關掉電腦上床睡覺。

……

接下來幾天的時間,徐銘正如導師說的那樣,基本上都泡在圖書館翻譯論文。

將近有六十頁的內容,終於在月底順利完成。

因為有著田綱院士的親口認證,不需要修改便能直接給數學年刊投稿,徐銘自然不會白白浪費時間,當天便跑到導師的辦公室進行各項繁瑣流程。

主要這是他單獨給數學領域頂刊投稿,難免會有哪些地方注意不到。

肯定不能怕麻煩導師。

最終在導師和兩位師兄的見證下,點選上傳論文。

隨即狀態顯示為一串英文字母。

submitted to joual

意思是稿件已經提交成功,接下來只需要等著論文到稽核編輯手裡。

好在有著田院士和數學年刊主編推薦,論文應該能提前進入匿名評審流程,想必審稿週期不會太長時間。

但可以確定的是,當這篇論文正式發表,多尺度解析篩法必然會受到數論學者的追捧。

……

感謝大家的月票支援,還差八十多張破千,明天萬字更新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