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鐘聲敲響,朝會結束,群臣退朝。

參與本次朝會的文武百官,烏央湧出乾元殿,在殿前的白玉石階上,分成旗幟鮮明的兩股人潮。

一股是以魏淳為首的魏黨勢力。

他們個個神情凝重,不苟言笑。

其中,刑部侍郎趙世材怒氣衝衝,咬牙切齒,似乎吃了大虧,極為不服。

黨首魏淳走在最前,依然老成穩重,面無異色。

另一股,則是貴妃黨為主的官員們。

此時,這些官員喜氣洋洋,個個揚眉吐氣,昂首闊步,貌似打了一場大勝仗。

年年科舉時間,都是魏黨發難,貴妃黨難受的時候。

唯有今年一反常態,讓魏黨吃了大癟,豈能不叫人心情愉悅?

不少與張權相熟的官員,紛紛給張權賀喜。

說他此番立了大功,替娘娘打擊魏黨,前途無量。

但只有張權心裡清楚,什麼大功?不過是將錯就錯,以身為餌,引魏黨上鉤罷了。

盜賣兵甲確有其事。

貴妃娘娘聽說後拍案大怒,若非他跪得夠快,當即表態願意割肉補償,不然他張家絕不可能安然無恙。更不可能得到娘娘的庇護。

盜賣兵甲確是大罪,只是眼下魏黨勢強,娘娘顧忌大局,想留他張權一命,與魏黨互咬罷了。

前途無量是難了,最好的結局,是張家割肉之後,那女人能不計前嫌,一切如初。

“張大人今日神采不凡啊。”

一名三品官服的中年人向張權道賀。

張權見是吏部侍郎,心思一動,道:“最近娘娘可有什麼吩咐?”

吏部侍郎心中瞭然:“張大人放心,你與張家大郎若有調動,我定攜厚禮,登門道喜。”

“倒不是想問我張家的事,而是一位姓何的押司。”

“哦,他呀,確有其人,明日調去御廷司。怎麼?他是老兄的親戚?”

張權不置可否,微微一笑,說了一個看似不相干的事:“御廷司?倒是巧了,老夫在御廷司有個同鄉。該是叫做‘唐智全’。”

都是混朝堂的,誰聽不出來彼此的言外之意?

雖然張權沒有明說,但他又是提何押司,又是提自己的同鄉,不外乎是想請吏部行個方便,把“親戚”安排到“同鄉”手下,讓“同鄉”照顧照顧“親戚”。

在吏部侍郎眼中,張權剛立大功,風頭正盛,不好駁他的面子。既然他開口,正好做個順水人情,將這何押司,安排到唐智全手下。

“老兄這一嘴倒是提醒我了,我回去就複查何押司的調令,看看下人辦事是否細心,有無錯漏。”

張權眯眼笑道:“您費心了。”

“不敢當,都是我們吏部官員的分內事。”

……

吏部動作很快,當日下午還未散衙(下班),一份蓋著吏部大印的調令,便送到兵器堂,何書墨手中。

“兵部兵器堂押司何書墨,工作勤懇,業務精通……我部體察其能……即日平調鑑查院御廷司,任勇武營行走一職。官同七品,俸祿照舊。”

“雖然官職的品級沒有變化,但御廷司是有實權的監察機構,御廷司行走比兵器堂押司有權得多。”

“只不過‘行走’一職,我若沒記錯的話,基本相當於實習生吧?”

“行走之上,須有一個六品御廷司帶刀使者領頭,組成一個‘營’。相當於企業‘老員工’領著‘實習生’組成工作小組,負責單獨某一塊專案。”

“倒不是壞事,我初來乍到,有個人領頭也還好。”

時辰差不多了,何書墨合上調令,收入懷中,散衙回家。

……

晚上,朝廷三品大員,刑部侍郎趙世材府邸燈火通明。

白天朝會,貴妃黨的反擊精準狠辣,幾乎將魏黨準備的所有手段,全部都擋回去了。

有些不止是擋了回去,還反咬他們一口,相當於當著眾臣的面,狠狠扇了整個魏黨一巴掌。

魏黨內部為了張權的《兵甲失竊案》精心策劃,籌備多年,結果世事難料,面對貴妃黨的反擊猶如窗戶紙般不堪一擊。

這讓負責此事的趙世材顏面盡失。

若非下朝之後,老師出面替他找補幾句,不然他趙世材以後怎麼面對諸位同僚?

趙世材看向旗下幕僚,一拍桌子。

“不對勁!妖妃那邊的準備怎麼如此充分?給我查查張權這段時間都去哪了,見過什麼人,幹了什麼事!”

……

楚淮巷,臨江樓。

花魁月蘭的房間中,一位穿著平常,鬢髮半白的中年人眺望湖面。

他手中端著一碗茶,懸在半空,未喝一口,已然涼透。

“老爺可是有什麼不解的心事?”

花魁月蘭抱著琵琶坐到中年人身邊。

月蘭是一副小家碧玉的長相,秀美俊俏,甚至因為年齡不大,還帶著點可愛的嬰兒肥。

“你怎知我有心事?”

“老爺有什麼事都寫在臉上,您手裡這茶,可端了半晌呢。”

“姑娘聰明,瞞不住你。”

“怕是老爺不想瞞吧?”

“我確實有一事想不明白,你說,這江裡的魚,怎知來船是遊客,還是漁夫。”

“散食是遊客,下網是漁夫。”

“倘若先散食打窩,後下網呢?”

“這……奴家不知。”

“是啊,很多細枝末節,她不應該知道的。”

“說起怪事,奴家最近也遇到了一件怪事。老爺想聽聽嗎?”

“說吧,也讓我這外人看看,怪是不怪。”

月蘭輕笑,抿了抿嘴:“便是前幾天,老爺來臨江樓後,有一位公子點名道姓讓月蘭陪他聊天。嬤嬤推辭不過,便讓他等老爺走了,再上樓來。”

“嗯。然後呢?”

聽到這裡,魏淳端起月蘭重新準備的熱茶,喝了一口,並不覺她嘴裡的“怪事”有什麼奇怪之處。

月蘭名聲雖然不大,但日常接待恩客不算太少,有人口口相傳,指名道姓,並不離譜。

“然後,便是這事的奇怪之處了。那公子打聽完奴家之後,就走了。”

“走了?”

魏淳放下茶杯,眼神先是茫然,而後瞬間凌厲。

大楚相國的威勢,剎那間回到這個鬢髮半白的中年男人身上。

月蘭嚇得瑟瑟發抖,“老爺,你怎麼了?”

“沒事,”魏淳擺了擺手,氣勢散去,又問道:“那他還回來過嗎?”

月蘭點頭:“回來過。不過那時已經後半夜,那公子多帶了一個朋友,兩人勾肩搭背,身上帶著酒氣,嬤嬤藉口奴家睡下,打發走了。”

“嗯。”

魏淳聽完,並未多想。

既然那人去而復返,便說明此人不是特地來打聽他的,而是玩心較大,等不及月蘭空閒,於是先流連他處,最後才想起回來。

若是知道他會來這兒,然後特地去探月蘭的口風,那才是件值得好好匪夷所思的怪事。

畢竟,連他的學生趙世材都不知道他會來臨江樓。

其他外人,又怎麼可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