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嘭!嘭!嘭!”

四聲巨大的爆炸聲,和海面上激射而起的、四道高達數十米的水柱,

讓皇家海軍戰巡艦隊司令戴維.貝蒂中將,一瞬間就陷入了莫名震驚之中。

這四炮全都打近了,而且還近了不少,都在貝蒂面前一千多米的位置炸開,但左右方向則瞄得極準,所有的誤差幾乎都出在遠近上。

“怎麼回事?敵人是因為一直捱打捱得太憋屈,所以明知道射不中,也要讓此前蟄伏的隱蔽火力開火麼?”

他的大腦飛速運轉,一時的懵逼,終於在短短几十秒後就反應過來:

“不對!不是打不中也要打,肯定就是測距測近了!我被敵人陰了!這些炮彈的威力絕對不亞於女王級的380主炮,這是敵人的最新銳武器!一種從未見過的武器!不是繳獲的法蘭克340能比的!”

貝蒂一下子覺得一陣血衝腦殼。

怎麼辦?現在是立刻重新拉開距離,還是全軍一股腦兒上去拼了?

拉開距離的話,來不來得及?鬼知道這種從未見過的超級火炮,極限射程和精度射程究竟有多遠?自己要是逃了,卻還要很長時間才能脫離敵人射程,那不就白白虧了、白白多挨一頓打?

但如果直接衝、所有戰力孤注一擲,承認己方中計了,那註定就是一場非常血腥的死戰了!

如此重大的決策,饒是貝蒂的反應已經極快,也不是一兩分鐘內能做出的。

這可是涉及到數萬水兵的性命!今天他手上可是帶了幾十條大型軍艦!

就在貝蒂飛速思考的同時,一分半鐘的間隔時間很快過去,第二輪炮彈又飛來了。

這次居然是遠了,但誤差已經從第一輪的近1200米,縮小到僅僅遠了300米——敵人竟是打完第一輪炮之後,直接就抬高炮口調遠了1500米。

到了這一刻,貝蒂也徹底確信,敵人絕不是“射程不夠也非要打”,絕對是有備而來算計他!

既然敵人處心積慮那麼久,這個招數絕對是不可能讓他輕易靠逃化解的,這種時候只能是一力降十會,全軍拼消耗、死戰到底了!尤其這場戰役是陸海軍協同的,早就已經打好招呼,海軍火力準備後陸軍也會對港區發起進攻。這不是貝蒂想停手就能停手的,倉促變計劃會有賣隊友的嫌疑,而且這一退,說不定就徹底失去救出陸軍的機會了。這時候只能所有人全力往前,並催促友軍也儘快投入。

“全部前無畏艦全速接近!女王級保持距離,戰巡艦隊跟在前無畏艦隊身後、進入效率射射程即可!各艦就近選擇威脅最大的目標,自由開火!”

貝蒂果斷下達命令,龐大的艦隊也整個動了起來,從一開始的“利用超遠射程白漂傷害”,快速切換到了“大部分都莽上去打近戰”的思路。

但雖然莽了,貝蒂還是留了一手:他知道敵人肯定會認為自己的兩艘“女王級”是最有價值的目標,那些戰巡也是相對有價值的目標。而前無畏艦在敵人眼裡,肯定要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一些。

所以,讓“女王級”跟敵人儘量保持距離,就能吸引敵人的重型火力對著最遠的目標射,降低他們的命中率,讓他們的輸出極大減少。

戰巡在相比於前無畏艦更靠後的戰列線上,也能讓敵人僅存的340岸防炮和280列車炮陷入一個兩難的選擇:

如果想打高價值目標,那就要忍受目標更遠、更難打準的代價。

同時敵人不值錢的軍艦會衝得更近、那些不值錢的軍艦對岸上火力點的攻擊也會更加精準、有威脅。

而如果調轉炮口去攻擊那些相對不值錢的老軍艦,固然可以打得更準,但敵人的高價值新銳戰艦的安全也就有保障了。

這招不算很高明,但已經是戴維貝蒂倉促之間,能夠想到的最優解了。

佈列顛尼亞人和法蘭克人的龐大前無畏艦隊,都以極速往前猛衝。

戰巡則是稍稍前衝幾公里後就打橫。

女王級仍然保持原本的陣位,每開幾輪炮稍稍變向變速一下,試圖增加敵人持續瞄準的難度。

敦刻爾克要塞和海面上,立刻就熱鬧起來,短短几分鐘內,炮聲隆隆,雙方各有數十門乃至上百門巨炮在瘋狂嘶吼,震天動地。

……

“你們怎麼搞的?第一輪開炮之前讓你們算了那麼久,居然打近了足足一千多米!”

“還好調整得快,第二輪就遠了三百米,快給我繼續調!你們這些列車炮射速本來就比艦炮慢,艦炮30秒一炮,你們要80多秒!要是精度上還不體現出優勢,這個仗還怎麼打!”

德瑪尼亞軍這邊,馬洛萊班炮臺後方的隧道洞口處,魯路修看著凱特爾中校的列車炮群一上來就失手了,心中也難免有些失望。好在大家的改進非常快,已經是以極限的速度在大幅縮小誤差。

凱特爾中校在一分鐘之內查明情況後,也是臉色嚴肅地彙報:

“我已經確認了,是一開始的情報有誤!情報部門估計的‘伊麗莎白女王級’長度,比實際長度長了不少!我們以錯誤長度作為測距參考,所以就等比例差了5%左右!

之前情報部因為女王級的高速,認為其輪機艙長度必然會比鐵公爵大大加長,實際上並沒有!布佬的輪機技術果然厲害,居然艦體只加長6米,航速就能提升4節,也不知道是不是用了什麼新輪機或者新鍋爐!”

魯路修聽了解釋,也不好多說什麼,好在這場血戰會持續很久,也不差一開始兩輪炮的打擊效果,能快速縮小測距誤差就好。

他抬頭看了看天空,在列車炮全線開火之後,空中德瑪尼亞一方的偵察機也越來越多,而且飛得越來越激進,都逼到敵艦頭頂,提供更精細的彈著點觀測資料。

敵人的戰列艦也一直有陸續起飛水上飛機,這些水上飛機也都臨時加裝了重機槍,雙方的偵察機一相遇就互射起來,但終究還是殷麥曼的航空隊更佔上風,也更能佔住彈著點觀瞄得優勢。

開戰後第5分鐘,8門“大馬克”的彈著點,已經距離兩艘女王級越來越近。女王級反擊的炮彈也開始落下,但因為無法直接觀察到大馬克陣地的位置、被馬洛萊班炮臺的山體阻擋了視野,所以“女王級”的炮擊非常不準,只能靠觀測炮彈飛過來的軌跡,大致瞄個左右方向,但無法瞄準遠近。

女王級的瞭望手,也看不見己方的彈著點,只能跟楚雲飛的觀測手一樣回報“敵人列車炮的位置是一片窪地,被要塞山體擋住了,看不見彈著點。”

貝蒂得到報告後,急忙想要讓己方的所有水上飛機,以及陸軍可以湊到的偵察機,全部朝著那片陣地飛去,指望靠飛機觀測彈著點。

而殷麥曼中校早已得了魯路修的提前關照,集中了大量己方輕機槍偵察機,在空中組成一道巡邏網,一道看似無形的鐵壁!

殷麥曼親自駕機瘋狂追殺,數進數出,一個人就擊落了敵人4架偵察機。

他手下一個剛剛帶出來的副手飛行員,奧斯瓦爾德.波爾克,也是捨生忘死瘋狂截殺,擊落了敵人3架偵察機。

布軍的偵察機就算有衝破重圍,飛到列車炮陣地附近,並大致透過無線電迅速回傳一個“遠了/近了”的訊息後,也很快會被擊落,對布艦的校射幫助並不大。

正面戰場上,隨著這種有心算無心的設伏,加上列車炮的精度本就較高,凱特爾愣是克服了“列車炮射擊頻率只有同口徑戰列艦主炮的四成”的巨大劣勢,在炮擊進行到20分鐘後,先於敵人首次取得了命中!

一枚巴里亞級戰列艦同款的750公斤穿甲彈,在飛越了22公里之後,終於首先命中了“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

大角度的彈道,不出意外地命中了艦體上投影截面積最大的主煙囪。

由於煙囪壁並沒有特別設定裝甲防護,炮彈在從左側連續貫穿了煙囪的左右兩側壁後,又偏轉砸中右舷的副炮廊炮甲板,爆炸後從內部崩飛了廊炮舷側裝甲,炸燬了右舷3門152毫米單裝副炮。

炮位裡的6枚152炮彈也都被引爆,造成了一定的連環傷害。所幸6枚152的傷害都不如一枚380,最終只是把廊炮甲板上面一層的救生艇起重機連帶救生艇一起炸飛。

煙囪被打了個對穿,汩汩的黑煙立刻從煙囪根部湧出來,讓甲板中間一大片範圍都被籠罩,後艦橋的瞭望觀瞄位置,也都被腳下噴上來的黑煙直接遮蔽了視野。

“司令!我們被敵人的未知巨炮命中了!動力和結構沒有問題,但火控和觀瞄嚴重受限!”

“繼續開火!我們還有那麼多戰艦,敵人的炮彈,沒那麼容易造成致命傷的!”

380列車炮和女王級之間的對轟,又持續了大約20分鐘,“女王號”和“厭戰號”也各自又中了1枚炮彈。女王號的前甲板中彈被貫穿、二號炮塔發生了卡死。而“厭戰號”則是船頭中彈,被貫穿船頭裝甲後內部爆炸,撕開好幾個艙室導致船頭進水數百噸。

布軍對列車炮的反制,卻仍然毫無效果——也別嫌這個命中率低,實在是雙方的交戰距離,已經遠超這個時代的極限了。

一戰中主流戰列艦對轟交戰距離,都是保持在15公里左右,而今日的對射距離已經在22~23公里。

……

“大馬克”列車炮和“女王級”戰列艦對轟的同時。

整個戰場上,其他各級軍艦和岸炮火力、列車炮火力之間的廝殺,也呈現了白熱化的趨勢。

第二波的交火,首先就發生在勒布中校固守的馬洛萊班炮臺那兩座僅剩的340毫米裝甲炮塔、和後來大著膽子被貝蒂要求上來“鞭屍”的前無畏艦之間。

之前魯路修的“詐死”戰術,終究是部分奏效了。那兩座炮塔始終假裝不開火,被怎麼遠端吊射都沒反應,成功勾引敵人一些後續軍艦靠了上來。

當那邊“女王級”上鉤的同時,這邊的兩座340也就不再沉默,開始朝著當面的兩艘法蘭克前無畏艦“絮弗倫號”和“若雷吉貝里號”分別開火。

由於是瞄了很久、裝死隱忍了很久,這兩座炮塔剛開火沒幾輪,就取得了命中戰果。

當然,他們也遭到敵軍瘋狂的抵近集火炮擊。

馬洛萊班要塞b主炮塔對著“絮弗倫號”猛轟了足足七八輪後,命中對方2炮,隨後“絮弗倫號”就駛出了b炮塔的射界範圍——之前的“詐死”戰術,也不是完全沒有傷到這兩座裝甲炮塔,其中b炮塔就在敵人持續的“鞭屍”中,被損壞卡住了轉向角度,液壓系統也有所損壞,稍微一轉一俯仰,就往外亂冒液壓油,導致射界極窄。

一開始它還能發威,完全是運氣好,終於苟到了“絮弗倫號”進入其方向角射界,而等“絮弗倫號”開出去後,b炮塔就什麼都打不著了。

勒布中校在確認情況後,命令負責該炮塔的庫爾特上尉帶著全部炮手撤退,因為他們已經無法戰鬥了。

但庫爾特上尉拒絕直接執行命令,並且抗辯:“長官!敵人並不知道我們已經失去了液壓系統,我們還能開炮!就算打不準,嚇嚇敵人也能吸引敵人的火力,免得打我們的那一半火力被提前挪到c炮塔頭上!為c炮塔的戰友爭取更多開炮機會!”

勒布反覆勸說後,見其非常堅決,加上說的也有一定道理,便沒有再堅持。

此後數輪,b炮塔雖然沒有任何建功,但因為魯路修之前帶著他們“詐死”過一次了,這次敵人無論如何都不敢再心存僥倖,所以哪怕發現其開炮數輪沒有戰果,也只當是另有原因、另有陰謀,非要拼死將其徹底炸到“死無全屍”。

沒辦法,已經“詐死”過一次後又“詐屍”的存在,總是能吸引到多得多的鞭屍火力。

最終,庫爾特上尉帶著他手下幾名裝填手、開炮手堅持到了最後,遣散了觀瞄人員,就這樣亂開炮到了最後一刻,吸引了敵人累計數百枚重炮炮彈的集火。

他們一直又戰鬥了30分鐘,b炮塔才被多次直接命中、炸得鋼屑紛飛,徹底四分五裂。最後十幾名只負責裝填和開火的炮兵,也都被炸死在炮塔內。

但他們的犧牲,為c炮塔爭取了更多開火時間,至少讓c炮塔晚毀滅了15分鐘以上。

在這段時間裡,c炮塔瘋狂輸出,把“若雷吉貝里號”炸得千瘡百孔,命中了這艘法蘭克前無畏艦5炮以上,又調轉炮口試圖對半殘的“絮弗倫號”補刀,並且又命中了兩炮,才被敵人瘋狂的集火幹掉。

不得不說,艦隊打岸炮、尤其是打那種射界比較小、但防護超強的岸炮,實在是太虧了。

也不得不承認,早上魯路修中校想到的“詐死”計策,讓馬洛萊班要塞上的炮塔,多發揮了一番餘熱。讓它們從本該被“女王級”射程外白漂傷害而亡的命運,變成了“臨死前好歹拖了法蘭克人兩條前無畏艦、贏得一沉一重創戰果”。

這一切的核心關鍵,正是魯路修的詐死計。而那些奮戰到最後一刻犧牲的炮兵將士,也功不可沒,必須得到最高規格的嘉獎。

……

馬洛萊班炮臺在徹底覆滅前,順利拖了兩個敵人墊背。

戰場最南側的羅南炮臺,在列車炮群和“女王級”交火的同時,也跟敵人的前無畏艦群、戰巡艦群,發生了激烈的交火。

羅南炮臺上同樣有2座雙聯裝340毫米裝甲炮塔,而且這裡比馬洛萊班炮臺還多了4門單裝240毫米炮和20幾門140炮。

激烈的交火中,340裝甲炮臺死盯著中距離上的戴維貝蒂戰巡開火——它們倒也考慮過一起集火女王級,但女王級離得較遠,超出了它們的射程,就只好退求其次集火戴維貝蒂分攤傷害的戰巡。

戰巡的距離同樣在15公里以上,都接近20公里了,打起來命中率不高。可這畢竟是高價值目標,340炮群拼了命也要集火它們。

而且打了一半再換目標是很不明智的,只會導致火控的浪費,需要重新測距、觀瞄、校準,所以一旦開打就一條道走到黑吧。

羅南炮臺的兩座340炮塔,分別選中了“不撓號”和“紐西蘭號”戰巡作為對手。

“紐西蘭號”3個多月前跟希佩爾艦隊交戰時,就捱了兩炮,好在數量不多,這次是草草修好後出戰的,激戰中,“紐西蘭號”再次被累計3枚340炮彈命中,造成了一定的進水,上層建築也被炸爛了一些,航速和火力都有明顯削弱。

“不撓號”比“紐西蘭號”更老式,是布國第一級戰巡“無敵級”的3號艦,效能也較差,設計上有一定缺陷,被命中幾炮後,船體中部的兩座主炮塔就都被炸廢了,連連累後艦橋一起被炸爛。

不過,這兩艘戰巡畢竟離羅南炮臺很遠,岸炮的命中率較低,羅南炮臺的340裝甲炮塔,在取得了這些擊傷戰果後,也都先後被布國海軍成群的前無畏艦集火摧毀。

炮臺人員也有相當傷亡,但炮塔損壞後,能撤退的傷兵也都儘量撤退了,他們並沒有放棄任何戰友。

在同一時段內,羅南炮臺剩下的4門240炮和眾多140炮,則是跟敵人的前無畏艦群互射,在被摧毀之前,也擊沉了一艘最老式的“威嚴級”前無畏艦“壯麗號”,並把另一艘“勝利號”炸得嚴重進水擱淺。

而在布軍戰列艦群和羅南炮臺的眾多岸防炮對轟的同時,德瑪尼亞的10幾門280毫米列車炮也同樣沒閒著。

它們利用岸防炮群吸引敵人火力的機會,在一旁瘋狂偷輸出,也一度幹掉了好幾艘老掉牙的垃圾,包括“威嚴級”的“喬治王子號”,以及法蘭克人的“布韋號”、“馬塞納號”。

至此,雖然岸防要塞上的重炮,基本被布軍以不計代價血拼的模式差不多清掃掉了,但布軍也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交換完全不成比例。

布軍沉了7艘前無畏艦,還有2艘新銳戰列艦、2艘戰巡受傷,其中一半還傷勢嚴重、戰力銳減。那群前無畏艦裡,還有兩三艘被小炮所傷,多多少少失去了一部分戰鬥力。

在敦刻爾克戰場上,布軍剩餘的總兵力也因此銳減,

如今還剩下7艘前無畏艦(“威嚴級”3艘、“愛德華七世級”4艘)、戰巡7艘(兩艘受傷)、新銳戰列艦2艘(全部受傷)。

雖然岸炮被團滅了,列車炮群即將遭到密集報復。但德瑪尼亞人其實還有另外的殺手鐧——施佩伯爵的6艘前無畏艦,之前一直潛伏在澤布呂赫附近,這一點佈列顛尼亞人之前也是知道的,只是他們看不起施佩伯爵那點戰力,沒當回事。

而就在伊麗莎白女王級中招之前,魯路修就已經意識到總攻的時機要到了,所以當時他就透過這兩天提前鋪設的有線電報電纜,往後方發報,請求集團軍司令魯普雷希特公爵儘快聯絡希佩爾和施佩,讓他們先後出擊!

施佩伯爵也沒有猶豫,立刻就帶著澤布呂赫的德瑪尼亞前無畏艦隊殺向了戰場。

雖然他們要好幾個小時趕到戰場,但這場曠日持久的炮戰就算打上一整天也不足為奇。所以施佩抵達的時候,剛好可以趁著岸炮兄弟還在奮死拼殺的後半段抵達,不至於打成“添油戰術”被各個擊破,反而還可以趁著敵人虛弱,高速接近搏一把。

而就在施佩出擊後沒幾小時,負責最後收割、追殺受傷敵艦的希佩爾中將,也帶著他的4艘戰巡、2艘裝巡殺向了戰場。

另一方面,貝蒂在激戰開始後沒多久,就給後方發報,希望後方要求陸軍部的人協調、讓弗倫奇元帥提前展開對敦刻爾克城的地面反攻——

在艦隊瘋狂拔除敵人炮臺要塞的同時、在海軍巨炮火力準備開始後的兩個小時內,讓岸上的步兵也不惜代價發起同時猛攻,正是最划算的,可以讓德瑪尼亞人腹背受敵、首尾不能相顧。

只是臨時調整作戰計劃、海陸軍溝通需要很多時間,所以弗倫奇元帥提前發起地面進攻時,已經是當天下午、距離天黑只剩一兩個小時了。

數以萬計的布軍步兵,乃至殖民地軍隊,都越過法比界河,朝著德瑪尼亞人控制的要塞強攻過去,朝著敦刻爾克城內那條只有兩三公里寬度的、連線要塞和後方陣地的德控區反攻。

甚至原本被堵在敦刻爾克城西北部市區的布第4軍29師、印13師,也都鼓起餘勇,配合友軍朝著德瑪尼亞陸軍的薄弱部位、尤其是通往港口的那條鐵路線,發起了迅猛的攻勢,完全不計代價。

海陸配合,雖然打得很亂,但至少是配合了。數十萬條人命被捲入漩渦,目前還沒人能看清誰勝誰敗。

整個比西北和敦刻爾克,都徹底亂成了一鍋粥。

——

ps:打完這一戰後,我會貼個圖,列出布國海軍、法國海軍還剩下的艦隊數量、名字。

之前沒貼,是因為垃圾實在太多。這一戰之後,垃圾基本清運完了,表格會簡潔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