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路修回國後的第一站,就選擇來圖林根,找伯格曼公司,這並不是隨便亂選的。
因為他知道歷史上就是這家公司,對於德軍的重機槍改輕機槍專案做出了巨大貢獻,後來又在衝鋒槍領域頗有建樹。
魯路修想要組建暴風突擊隊,輕型自動火力是最繞不開的一個關鍵點。
而且這些東西也是魯路修本次要搞的幾個專案裡最難、見效最慢的,自然要優先處理了。
“魯路修上尉,殷麥曼上尉,你們真是年輕有為啊,都才二十出頭吧,就已經做到上尉了,將來肯定是要做將軍的。”
老闆埃米爾.伯格曼很是客氣地寒暄著,還把二人讓到一輛本茨轎車的後排坐下,他自己則坐副駕駛的位置。
魯路修上車後,也很是客氣地開門見山:“伯格曼先生實在是太熱心了,難怪公爵殿下讓我回國後第一站就先來找您。
後面這幾天可要叨擾了,第6集團軍有一些軍備方面的需求,還得指望伯格曼公司大力支援。
不過你放心,只要能做出殿下需要的東西,將來的訂單和利潤絕對不成問題。”
伯格曼:“為帝國效力,這都是應該的,我先帶你們去下榻的地方吧?”
魯路修看了下表,他一大早坐了六個小時的飛機,現在也才剛剛午後:“殷麥曼上尉開了6個小時的飛機,他需要休息,我在飛機上睡夠了,午飯後先談正事吧。”
伯格曼也不由佩服起魯路修的敬業,便臨時調整了一下,安排公司的技術骨也來一起參加接風午宴。
德瑪尼亞是美食荒漠,大家都不講究吃喝,所以午宴很簡單,就在公司食堂解決了。無非專門為貴客加了幾個菜,也就是焗烤豬蹄和韃靼牛肉之類的。
這種場合,關鍵還是趁機認識些人脈,談談正事兒。
魯路修很豪爽地獨自幹掉了一隻焗豬蹄,也在飯桌上認識了兩個知名設計師。
“這位是我公司的技術總監路易斯.施邁瑟,這位是著名設計師雨果.施邁瑟。”
“幸會。”魯路修一邊擦手,一邊舉杯和二人分別碰杯寒暄。
經過短暫的接觸,魯路修也看出來了,這家公司的家族式經營氛圍非常濃厚,是典型的威權式決策風格。
老闆埃米爾.伯格曼,就是初代創始人西奧多.伯格曼的親侄兒。
連技術領域,也是兩個都姓“施邁瑟”的設計師說了算。
歷史上老施邁瑟,也就是路易斯.施邁瑟在1916年因為年老患病,不得不退休了,然後就輪到兒子雨果.施邁瑟繼承他的職務,隨後就搞出了mp18衝鋒槍。
連技術崗的負責人都能“世襲”,這在後世的科研企業裡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但在20世紀初的德瑪尼亞卻很常見。
毛瑟,西門子,保時捷,很多家族父子甚至祖孫都是技術大牛。
魯路修也沒時間慢慢鋪墊,於是敬完酒就把話題引到了自動輕武器領域:
“聽說貴公司自開戰以來,就在鑽研我國的自動武器輕量化改造問題,不知有什麼最新進展麼?”
因為這個時代還沒有“衝鋒槍”這個新名詞,歷史上第一把衝鋒槍要一年半之後、才被一個意呆利佬造出來。魯路修討論時也只能換別的詞替代。
德瑪尼亞軍隊在自動火力輕量化方面,一開始確實走得比較慢。
他們的mg08重機槍是非常精良好用的機槍,射程、精度、可靠性都比布國的維克斯重機槍優秀,射速也相當。
但唯獨在整槍的重量方面實在是太重了——維克斯重機槍全重也就40公斤,而mg08全重可以達到驚人的65公斤!
兩者的槍身就差了8公斤,而腳架更是差了20多公斤——mg08用的是四腳架,足有37公斤重!
當然這個四腳架的效能是非常好的,讓mg08擁有當時冠絕全球的射擊精度和穩定性,無論怎麼掃射都完全感受不到後坐力,但就是太重了。導致這東西只能用於陣地防禦,根本沒法在機動進攻中使用。
德軍“低攻高防”的特性,一小半要歸咎於這挺重機槍的機動不便。
戰爭開始後,包括毛瑟、dwm母公司,還有dwm位於巴登公國的卡爾斯魯厄子公司,乃至眼前的伯格曼公司,都嘗試了各種輕量化改造計劃。
其中伯格曼公司應該算是走在最前面的了。
不過如今畢竟才1914年11月,面對魯路修的垂詢,老施邁瑟還是有些沒底氣。
他連忙介紹道:“我們已經盡力了,帝國之前的重機槍設計思路有點跑偏,過於追求陣地防禦時的絕對火力,犧牲了機動性。想要一下子扭轉過來,不是那麼容易的。
我們也考慮過模仿丹麥的麥德森輕機槍重新造一款輕機槍,但那需要把很多東西都推倒重來,至少要一兩年的時間。如果只是對mg08進行輕量化改造,大約再有幾個月就夠了,但具體能有多輕我就不敢保證了。”
魯路修:“不用急,你先說說,開戰前4個月,你們取得了多少進展,目前把重機槍輕量到多少了?”
這些技術細節引數老施邁瑟一下子記不清,他畢竟還有兩年就要退休了,於是就給兒子使了個眼色。
雨果施邁瑟連忙接過話頭:“mg08改造前全重65公斤,其中28公斤是槍身,37公斤是四腳架。要改成輕機槍,四腳架可以直接丟掉,我臨時研製了一個只有3公斤的兩腳架,這樣就減掉了34公斤。
另外,我對槍身結構也做了一些不影響效能的簡化,大約能再減掉3~5公斤。
目前我有兩套方案,一套是繼續沿用水冷模式的輕機槍,全重27公斤;
還有一套是氣冷模式的,也就是去掉散熱水套,換上多孔的金屬空套管,全重能再省5公斤,減到22公斤。但氣冷抽風套管的結構還要慢慢試驗最佳化,目前還沒法保證散熱效率——因為帝國原先沒嘗試過氣冷的機槍,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積累,從外國貨身上借鑑。”
魯路修摸了摸自己的小鬍子,腦中細細斟酌了一會兒。
他知道,歷史上伯格曼公司就基於mg08重機槍,幫忙改良出了mg08/15型輕機槍。但如果沒人干涉推一把的話,這東西還要半年多才能試驗透過,一年後才能投產。
22公斤重的輕機槍,雖然比68公斤的輕了三分之二,但要攜行作戰還是太累了。
何況機槍手還要隨身帶至少一條彈鏈呢,這個時代用的都是全威力槍彈,毛瑟792彈頭就有15克重,加彈殼加發射藥,全重20多克,一條兩百發彈鏈也得5公斤。
魯路修琢磨了一會兒,提出了兩個方案:“槍管散熱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的問題,可以慢慢來。我這裡有一份之前從比利金劉易斯公司繳獲來的機槍輕量化研發資料,你們可以借鑑一下,說不定能少走一些彎路。”
魯路修話一出口,雨果施邁瑟立刻眼神一亮,他顯然也是知道劉易斯這位圈內同行的。
有了他的資料,互相借鑑一下,應該也能查漏補缺、吸收點別人的長處,提升自己的研發進度和質量。
而他也並不知道,原本歷史上,劉易斯公司在比利金覆滅前,跟著國王和內閣一起逃出了德軍的包圍圈,隨後去了佈列顛尼亞,後來在1915年幫佈列顛尼亞定型了劉易斯輕機槍。
這一世,也算是魯路修導致的蝴蝶效應,德軍最後把比利金殘餘勢力圍殲在了奧斯坦德,沒有讓比利金人成規模地突圍成功。
雖然劉易斯這樣的高階武器設計師,肯定優先順序很高,跟隨國王和內閣一起坐林仙級輕巡洋艦逃出了包圍圈。
但那種兵荒馬亂的環境下,劉易斯手下的很多助手、外圍技術人員肯定是撈不到船票跑路的,很多相關技術資料後來也被德軍繳獲了。
之前李斯特上校的第16步兵團打進奧斯坦德城、接受比軍投降時,其他軍官都在忙著蒐集值錢的東西,只有魯路修想著先梳理一遍比利金人有沒有值得繳獲的軍工資料,結果還真就被他撿漏了一些人員和圖紙。
當然,這些東西后來也都向上級彙報了,這次也是公爵殿下點頭允許他帶來、幫助伯格曼公司加快研發進度。順便也好為魯路修個人撈點人情關係。
這種感覺,倒像是劉邦進咸陽,其他人都在忙著“財貨有所取,婦女有所幸”,唯獨魯路修學蕭何先找地圖籍冊。
魯路修一邊說著,一邊就從隨身攜帶的資料裡,掏出幾本圖紙,推到雨果施邁瑟面前。
雨果施邁瑟展開稍微看了一會兒,就喜上眉梢,並給了他一個反饋:“有了這些東西,mg08/15的研發和投產進度,還可以再加快半年左右。明年年初就能定型,上半年就能量產!而且我估計能比我自己獨力設計,再額外減重兩三公斤。”
“到明年年初定型……那就是兩三個月之內了?作為一款成熟武器,這個週期倒也可以接受。不過眼下我需要一小批能在一個月之內就拿到手、並且投入實戰測試的樣品,可以做到麼?”
雨果施邁瑟頓感為難:“一個月?如果直接用機床加工,不開衝壓件模具降本的話,倒也可以做到。但成本會比較高,作為研發樣品是可以的。”
魯路修大手一揮:“你完全可以搞得更簡單一些——我看你這款設計中的氣冷式機槍的槍套,還是打孔圓管造型,這種東西,加工的時候難度太大,還不如直接搞成折角方管!
這是槍套,又不是槍管本身,圓的方的重要麼?能散熱不就好了!而且作為測試樣品,方管上打的散熱孔,也不用那麼細密。孔可以稍微大一些、數量少一些。
要確保複雜作戰環境下,有什麼泥沙土塊嵌進散熱孔裡,戰士們能夠直接把手指伸進去掏乾淨。你把孔打得那麼密,比手指頭都細,到時候都沒法在戰場上簡易保養。”
魯路修隨便就指出了好幾個改良的點,都是針對如何降本易產、增加戰場維護性的。
而這些改良點,其實也不難想到——作為軍迷,大多數人都知道,後世的mg34通用機槍其實比mg42更加精良,但就是成本高,難生產,難維護。mg34就是精準的圓管氣冷散熱槍套,而mg42改成了方管,直接用薄鋼板軋鋼衝壓就行了,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歷史上mg08/15的氣冷槍套,原本也要搞成圓管,但有了魯路修,這些“精益求精”的彎路就沒必要走了。
真到了戰場上,方管跟圓管的散熱效率幾乎沒差,生產成本和戰場維護卻極大改善了,豈不美哉?
雨果施邁瑟聽了他的建議,卻是喜憂參半。
他當然能看出,魯路修上尉的辦法,可以降低成本和增加可靠性、易維護性、易生產性……
但堂堂德瑪尼亞帝國的軍工企業,居然不再精益求精,而是追求降本增效……雨果施邁瑟的內心還有點轉不過彎來。
而雨果的父親老施邁瑟,更是完全想不通,他當即反駁道:“魯路修上尉!我們伯格曼公司造的歷來都是精品,怎麼能為了省錢搞粗製濫造的東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