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與張楊離開的腳步聲逐漸消失,中軍大帳只剩下呂布一人。

帳外的風捲著殘葉掠過帳篷,發出沙沙輕響,倒襯得帳內愈發寂靜。

呂布起身踱至帳口,望著校場上仍在訓練計程車卒。

金輝灑在他們的甲冑上,映出一片冷硬的光澤。

他們訓練嚴格,很是辛苦,但精神倒還不錯。

呂布為此頗感欣慰。

他們這些隸屬邊疆、一直都在與異族進行生死搏鬥的邊軍,相對而言,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公平的群體了。

想起張遼、張楊剛才對自己所說的情況,尤其是大漢最精銳的北軍。

即便在北軍之中,那些良家子出身的騎士、材官,獲取了戰功,卻也無法獲得身份地位的提升。

那些本應該是他們應得的軍侯、司馬乃至校尉之職,卻被一個個相互勾連計程車族子弟佔據。

軍隊是一個國家最後的支柱,大漢連身為禁軍的北軍都被士族“滲透”到如此程度,其他各行各業,更是可想而知。

大漢整個社會的階層幾乎已經陷入了凝固狀態,在大大小小計程車族聯合壓制之下,哪還有底層百姓晉升的空間。

不止如此,在民間,這些士族豪強還不停進行著土地的兼併,失去了土地的農民,或是成為了他們的佃戶,或是成為了流民山匪。

長此以往,又怎麼可能不發生“黃巾起義”?

即便到現在,“黃巾起義”名義上被鎮壓,但實際上青州黃巾軍、汝南黃巾軍、黑山軍、白波軍,那可都要再活躍好長時間呢!

呂布明白,到了眼下這個程度,大漢最缺的就是兩個字——公平!

只有將士族這一特權階層碾碎,將本該屬於百姓的權力還給百姓,大漢或者說華夏才能再次輝煌。

這當然是一條極其艱難的道路。

事實上,圍繞士族的一切力量,要遠比尋常百姓強,而且凝聚力也更強。

如果沒有呂布插手,這片大地未來的走向就是陷入士族的徹底統治。

只是,那樣的社會太過黑暗,造成的後果又太嚴重,呂布不願意讓自己的同胞們繼續經歷那樣的慘劇。

三國亂世……五胡亂華……南北對峙……

那是長達四百年的浩劫!

他要將公平還給百姓,然後帶著他們再造一片樂土。

而這一切,都要從軍隊開始。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前世偉人的至理名言猶在耳側。

呂布當然明白,軍隊才是一切理想的根基。

他自認為只有中人之姿,除了武力之外,不論是權謀智計,還是引經據典,都沒有多少天賦。

但他擁有前世兩千年積累的見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看當下的時局,便如同站在山巔俯瞰溝壑。

那些困擾時人的難題,他卻能一眼看穿,並找到解決辦法。

打造一支能戰敢戰善戰的軍隊,辦法其實不算少。

靠野蠻、靠裝備、靠金錢……

但呂布需要的並不只是一支可以為自己英勇作戰的普通軍隊。

他希望自己麾下的軍隊能像那支軍隊一樣——有理想、有紀律、有戰鬥力、也有文化。

這非常困難,甚至可以說在當前時代幾乎不太可能。

但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理想總得定的高些。

要打造這樣一支軍隊,別的先不說,首先要保證的,就是士卒們上升通道的通暢。

這一點呂布麾下士卒的底子就挺好。

不管是幷州狼騎還是飛熊軍,他們都是邊軍,作戰任務殘酷,根本容不得混吃等死之輩。

能殺出頭的,像是呂布和他麾下的軍官,以及徐榮、張濟等,本身靠的就是能力,而非出身。

所以,他們本身就有上升通道,缺的只是一個制度性保障罷了。

而這樣的制度,卻也無需呂布原創,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一套成熟的制度可以使用——

正是秦漢共用的軍功爵制度。

重視士兵的軍功,並可以透過軍功換取爵位、土地和特權。

這套制度在戰亂時期非常好用,但也並非沒有缺點。

一旦天下承平,沒有了戰爭,軍隊為了軍功,卻有可能發動無謂的戰爭,空耗國力。

正是因此,大漢長時間和平之後,這套制度也逐漸解體。

到了當今時代,更是早已不知被丟到了哪裡。

呂布要用它,卻也不會將幾百年前的制度直接拿來用,他當然要改造一番。

按照他的構想,他會在保留軍功爵制度核心的基礎上,結合前世所知的軍銜制度進行改造。

軍功不再侷限於戰場功勳,但軍功的獎勵也不再包括土地,而是換成財貨、榮譽頭銜和地位。

這麼做,應該能大大降低原本軍功爵制度的副作用,而它為底層士卒提供的上升通道仍然通暢。

以後條件成熟之後,呂布還準備安排人教授士卒們識文斷字,未來如果有需要,就可以讓他們代替士族鄉老,成為國家機器的治理末端。

再以他們為根基,帶動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階層,從而達到社會的重新繁榮。

這需要翻越無數座高山,路途遙遠且艱難,但前途是光明的。

呂布回到案几後面,攤開一張略顯粗糙的白紙,提筆寫下幾個大字:軍、農、官、工、商。

這是他對大漢各個領域的優先順序排序。

軍是指軍隊,這是能夠掃蕩一切的基石。

農是農民,是土地,是糧食,它的重要性與軍隊基本是一個級別,只不過農相對分散,優先順序稍遜於軍。

官是官吏,這是一整套管理體系,缺了他們,整個社會會陷入混亂。

工是工匠,是許多重要物資的生產者,如果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能量,足以改天換地,只是在這個時代實在困難。

商則是商業,負責物資的轉運流通,雖然也很重要,但短時間來看並不是那麼關鍵。

看著這五個字,呂布再次陷入深思。

軍隊之事,他已經理清了思緒,接下來按部就班推進就好。

至於其他方面,卻是還需細細思量。

這時,親兵進來稟報:“主公,徐將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