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皇傢俬庫?
三國:無雙呂布,我代董卓做權臣 惟餘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劉公。”
呂布行禮,來者乃是劉虞。
劉虞走到近前,有些疑惑地問道:“奉先,方才朝會上,你對袁紹步步緊逼,老夫卻有些不解。
此事深究下去,於我們似乎並無益處,反倒易惹百官非議,你這是何苦來哉?”
呂布聞言笑道:“這個布自有用途,劉公拭目以待就是。”
劉虞見他不願多言,倒也沒有多問,他喊住呂布是有其他事情。
“你自有計較便好。方才殿上提起邊疆,老夫卻是想起我大漢的動盪。”
說著他嘆了口氣,繼續道:“涼州羌亂已綿延近百年,始終不能徹底平定;
幽州烏桓也越來越勢大,公孫瓚自恃武力,卻反而更讓州郡不寧;
幷州是奉先故鄉,更不必言,匈奴、鮮卑連年入掠;
就連內地州郡,也是流民四起,嘯聚山林者不知凡幾……
唉……時局艱難啊!
他們雖然還波及不到洛陽,可長此以往,我大漢……
不知奉先可有對策?”
呂布聽了也是默然。
他融合了原身記憶,又知曉歷史走向,自然知曉劉虞提起的這些戰亂。
這其中羌亂其實還算相對好解決的,如果能放開一些對羌人的政策,不那麼歧視壓迫他們,那些雜羌也並不是那麼願意反叛。
相比之下,烏桓、鮮卑、匈奴等草原遊牧民與大漢農耕文明那是根本性的矛盾,除了靠絕對的武力一舉蕩平,別無二法。
流民盜匪的問題,那就是士族豪強過度土地兼併帶來的後果了,同樣根深蒂固。
這些問題盤根錯節,想要在短時間內解決,根本不可能。
“劉公高義,可惜布暫時也想不到對策。”
呂布語氣凝重:“這些積弊非一日之寒,背後牽扯的利益糾葛,遠比洛陽朝堂的爭鬥還要複雜百倍。
以我等當前的實力,別說徹底解決,便是貿然插手,只怕也會引火燒身。
我等如今最緊要的,還是先保護好陛下,梳理朝堂,等騰出手來,再一一想辦法解決了。”
呂布真實想法自然不是如此,但他對劉虞只能這麼說。
劉虞沉默良久,終是無奈點頭:“你說的是。是老夫糊塗了。
如此艱難的局面,又豈是一個計策就能改變。急功近利要不得。”
他拍了拍呂布的肩膀:“奉先,洛陽局勢,可就看你了。”
“布不敢辭。”呂布拱手道。
劉虞不再多言,轉身離去,蒼老的背影在晨光中顯得格外沉重。
呂布望著他的背影遠去,又抬頭望向天邊。
天空亙古不變的深邃,洛陽也一如既往的繁華。
但這繁華的背後,整個大漢早已是千瘡百孔。
他想起原身記憶中,邊關的烽火與白骨,想起那些在馬蹄下哀嚎的百姓,想起城破後被屠戮的村落。
戰爭、動亂的殘酷,遠非史書上冰冷的文字所能描繪,那瀰漫在空氣裡的血腥與絕望,是百姓亡魂的悲歌。
“大漢……是該徹底換一換了。”
呂布愈發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他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註定佈滿荊棘。
不僅要對抗士族的掣肘,也要面對邊疆的狼煙,更要在這亂世中為百姓搏出一條生路。
但他別無選擇,既然來了這個時代,既然成了呂布,便不能讓歷史重蹈覆轍。
深吸一口氣,呂布壓下翻湧的心緒,轉身走向軍營。
中軍大帳。
張遼、張楊向呂布抱拳行禮:“末將參見主公。”
他們被呂布從各自軍營召回,並不知發生了什麼。
“坐。”呂布示意兩人落座,開門見山,“北軍與西園軍的情況如何?將士們的情緒還穩定嗎?”
張楊先開口道:“回主公,西園軍這邊還算安穩。
不過,那些校尉、軍侯大多數都是士族子弟,他們控制計程車卒則是他們自行招攬的鄉黨,這點和咱們邊軍大不相同,倒是和那些郡兵差不多。
他們雖然不至於挑事,但我也能感覺到他們並沒有那麼配合。
想要真正控制這些士卒,恐怕並不容易,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
“嗯?”呂布眉頭微皺,又看向張遼。
他知道這個時代階層固化的厲害,士族把控著方方面面,但是連軍隊、甚至是禁軍之中,竟然也這樣,這有些出乎了他的預料。
張遼也點頭道:“北軍也差不多,不過應該比稚叔那邊強些。
北軍底層計程車卒許多是京畿地區徵召的良家子,他們倒是與中上層的軍侯、校尉關聯沒那麼深。
而且,此前北軍破黃巾之後,許多士卒雖有戰功,卻無法升遷,也頗多微辭。”
呂布微微沉吟,這才緩緩點頭道:“這樣麼,我知道了。
那你們先注意些,先籠絡好自己手下計程車卒,別鬧出亂子,再多接觸接觸那些中下級軍官和普通士卒。
具體怎麼做你們都明白,也無需我多言。”
張楊有點急躁,建議道:“主公,依末將看,不如將那些心懷二心計程車族子弟統統調走,換上咱們自己人!”
呂布直接搖頭:“以後肯定要這麼做,但現在不行,做太急了,風險太大。一旦發生譁變,損失就太大了。
至於那些軍官,能勸說就勸說,真有執迷不悟之人,你們不用理會,以後我會處理。”
“諾!”
“要是能打一仗就好了,戰場上誰還管他們是不是士族子弟。”張楊還是沒忍住,小聲嘀咕著。
呂布微微一愣,隨後若有所思。
戰爭確實是熔鍊軍隊的好辦法,而這個時代恰恰最不缺戰爭……
不過呂布並沒有多言,他從桌案上拿起兩份詔書與虎符,分別遞給兩人:
“還有一事。朝廷已下旨,任命文遠為北軍中候,稚叔為上軍校尉,分別執掌北軍與西園軍。這是詔書與兵符,你們收好。”
張遼、張楊均是一愣,他們此前只是軍司馬一級的中層軍官,對兩軍的所謂“控制”,也是以為呂布監軍為主。
這怎麼忽然一躍成為兩軍真正的統領了?
有了這朝廷給的大義,事情可簡單許多。
“主公,這……”張楊又驚又喜,一時說不出話來。
張遼也難掩激動,卻更快冷靜下來,疑惑道:“主公,如此重要的任命,為何來得如此突然?”
呂布笑道:“這並非我的提議,而是袁紹在朝會上舉薦的。他說你們‘忠勇過人’,可輔佐我統領兩軍,我自然沒有反對的道理。”
“袁紹?”張楊有些不解。
張遼卻皺起了眉:“主公,此人怕是沒安好心,有離間我等之嫌。”
呂布點頭:“袁紹乃是汝南袁家年輕一代的核心人物,極擅籠絡人心。
他既然舉薦了你二人,未來必會拉攏你等。
只是你們要知道,士族之人極重出身,我等武人,尤其是邊疆武人,在他們眼中只是利用的工具而已,不可能真正被接納。
守住本心,莫走歧路,才是立足之道。”
“末將明白!”兩人若有所思。
“回去吧,好生整訓軍隊,莫要讓我失望。你們回去後,讓侯成他們都回來一趟,我有事和他們說。”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