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望朝廷能封我為衛將軍兼任光祿勳。”

呂布首先說出了自己對官職的訴求。

劉虞目光在呂布與何蕊之間遊移。

見何蕊對呂布如此直白的求官之舉毫無不悅。

他頓時明白,這兩人之間的聯盟遠比百官此前猜測的更為牢固。

而且是以呂布為主。

此前,他二人在百官面前還有所收斂,現在,與劉虞達成共識後,卻是演都不演了。

劉虞最終將目光在紗帳後的何太后身影上停留了更長的時間。

呂布他還算放心,但這位何太后……

他只希望,兩人之間千萬不要做出什麼不體面的事情。

他將心中莫名的擔憂壓下,思索著呂布的安排:

“衛將軍兼光祿勳……

衛將軍執掌京師兵權、宮禁宿衛,光祿勳總領郎官侍衛。

如此一來,不論是掌管北軍、西園軍,還是護衛宮廷,倒都名正言順了。

看來,這是奉先早有謀劃啊!”

呂布也不反駁:“布既然已經踏入洛陽漩渦,又豈敢不做絲毫準備?”

“只是,奉先你雖有護駕大功,但資歷、名望都不深厚,又無家族護持,想要獲封如此高位,怕是在朝堂上難以透過。”

劉虞提出自己的疑問。

呂布與何蕊對視一眼,在呂布的示意下,何蕊開口道:

“太尉所言有理。所以,本宮準備為呂將軍賜婚,將萬年長公主嫁於呂將軍。讓呂將軍以帝婿身份監國。”

“萬年公主?帝婿監國?外戚?”

劉虞一愣,隨後面色有些陰沉。

實在是兩漢之際,外戚鬧出的亂子太多了,名聲早就臭了。

“正是。”何蕊點頭,“國朝皇室之輔弼,向來首重外戚。

本宮與辯兒本可依賴兩位兄長護持,然二位兄長不幸罹難,卻是孤苦無依,如今幸賴呂將軍之助,才能得以保全。

但呂將軍畢竟乃是外人,若無更深關聯,卻是難以在洛陽久居。

故此,本宮才出此下策。”

劉虞表情放鬆了些:“太后所慮也有道理,只是外戚……”

他糾結於外戚歷來的醜陋行徑,卻又有些不知道怎麼開口。

呂布道:“劉公何須糾結,左右不過是一個讓我留在洛陽的藉口罷了。

外戚之名惹百官厭惡,我卻是不在乎。

布留在洛陽,能輔佐陛下親政,護持大漢江山穩固,此生足矣。”

呂布說的大義凜然,讓劉虞、何蕊都有些動容。

“可帝婿監國,古今未有……不知奉先可有愛女?陛下尚未婚配,若是年齡合適,將之許配陛下為後,豈不更名正言順?”

劉虞的想法,與之前何蕊所言,幾乎一般無二。

相比於天子的“姐夫”,當然還是“岳丈”是更正宗的外戚。

但呂布已經打定了主意,寧願自己“受累”,也不願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根本看不到未來的所謂“天子”。

“太尉,呂將軍之妻女仍在幷州五原,路途遙遠,卻是不能解決洛陽當前之危局。

反而呂將軍與萬年之婚事,隨時可以進行,如此能夠更快開展計劃。

袁氏虎視眈眈,每拖延一刻,本宮與辯兒便多一分危險。

還望太尉能夠理解。”

涉及自己成為外戚之事,相對比較敏感,呂布自己不好開口,還是何太后開口幫他解釋。

劉虞想了想,有些無奈的點頭道:“太后顧慮倒也有理,是老臣疏忽了。

只是,太后既要為呂將軍賜婚,又要升呂將軍為衛將軍、光祿勳,如此重賞,只靠護駕之功,怕是難以服眾啊!”

呂布提醒道:“劉公,還有為車騎將軍復仇,應該也算一功吧?”

劉虞瞥了他一眼,沒好氣道:“就算將此也算作你的功勞,也不足以受此重賞。”

呂布卻笑了:“劉公,話不要說的這麼死嘛。

百官覺得布功勞不足,太后與陛下卻覺得布之功勞本應如此封賞,有分歧很正常。

不過是利益交換而已。”

“奉先有何打算?”劉虞盯著這個愈發顯得有些高深的青年。

呂布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忽然轉移話題向劉虞問道:“劉公離開幽州前,覺得幽州形勢如何?”

“幽州?奉先何故問此?”劉虞有些不明所以。

呂布笑笑,自己說了一些知道的幽州情況:

“幽州自劉公平定張純、張舉叛亂後,異族猖獗,公孫瓚亦是勢大難制。

雙方攻伐不休,各郡守無能為力,百姓苦不堪言。

不知布之所言,可有錯漏?”

劉虞面色難看:“奉先在埋怨老夫治理州郡不利嗎?”

呂布搖頭:“非也,非也!劉公莫要動怒,布久居邊關,豈能不知邊疆州郡之複雜?

布只是覺得,幽州缺了劉公這樣的重臣坐鎮,卻是有些過於混亂了。”

劉虞眉毛一挑:“所以,你的意思是?”

呂布笑道:“劉公,你說如果將丁司徒拜為幽州牧,此事如何?”

三公調任州牧,雖有貶謫之嫌,在地方動亂之際,卻也是正常調動。

丁宮沒有理由拒絕,或者說,他拒絕了也無妨,正好有理由罷黜他。

劉虞若有所思:“你準備讓誰升任司徒?”

“劉公覺得光祿勳楊彪如何?”

“弘農楊氏?”

“正是。”

“好人選,你還有其他動作吧?”

“劉公慧眼!太僕魯旭,布準備將之調任尚書令。”

“嗯?”

劉虞對此卻有些疑惑。

太僕身為九卿之一,是俸祿中二千石的高官,名義上的地位比俸祿只有千石的尚書令高許多。

但尚書令統管尚書檯,掌控著所有政令執行的權力,實權僅次於加封了錄尚書事的三公。

從普通九卿調任尚書令,根本不會有人拒絕。

而且,魯旭本就是袁氏門生,袁隗錄尚書事,魯旭掌控尚書檯,做事更加方便,袁氏也不會拒絕。

只是,這對袁氏而言,似乎條件有點太好了。

但呂布的條件卻還未說完:“司徒府長史袁基,我認為可以調任太僕。”

袁基,汝南袁氏上一任族長袁逢嫡長子,板上釘釘的袁氏下一任族長。

成為九卿,對他而言,是仕途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臺階。

“這……”劉虞對呂布的手筆有些瞠目。

雖然,呂布只提到了幾個人和幾個職位,但都異常關鍵,且投其所好。

“劉公以為,以此為條件,換取他們同意對我的封賞,能不能成功?”

劉虞盯著呂布看了許久:“奉先絲毫不像邊疆武人,你之謀略,勝老夫遠矣。”

“劉公謬讚,不過是班門弄斧耳。”

呂布想到了李儒。

他這些安排雖然早有腹稿,但在李儒稍加調整之後,卻是更加合理。

劉虞又有些疑惑:“只是,你何須弄得如此麻煩,直接以袁紹等人的封賞作為交換,難道不行?”

呂布道:“袁紹等人狼子野心,圖謀不軌,我根本不準備承認他們那所謂的‘功勞’!否則未來還如何以此對他們進行清算?”

“也是。只是這樣一來,袁氏在朝堂的勢力豈非更加壯大?”

“但我等手中握住了最重要的兵權!”

劉虞點頭:“那就讓這群叛逆再猖狂一段時間吧。”

“此事還需劉公多加斡旋。”

“放心,老夫這把老骨頭,也就只能做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