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劫已經過去,棗雲村的居民們生活好像沒什麼變化。

除了谷口負責防守的青壯們少了許多。

一部分青壯在鍛鍊。

更多的都在各個工坊裡忙活著。

塵劫已經過了了五個多月。

暖暖的風,輕輕吹過剛歷經春耕的田野,像一雙蘸了春光的手,拂過翻鬆的褐色土地。

田壟間,嫩綠的秧苗已排著整齊的小隊伍立在水田裡,葉尖沾著未乾的晨露,被風一吹便輕輕晃頭,映著天光漾出細碎的銀亮。

邊角的豆苗剛冒出土,頂著嫩黃的豆瓣,像撒在田裡的小星星,怯生生又執著地往陽光裡鑽。

田埂上,戴草帽的青壯們正彎腰撥弄著苗株,指尖碰過秧葉時,嘴角彎著淺笑,汗珠從額角滑到下頜,滴進土裡,竟像給這春田蓋了枚亮晶晶的盼頭印章。

偶爾有娃娃們的嬉戲打鬧,和著風裡的蟲吟、秧苗的輕響,把這春耕後的田野,襯得愈發溫柔。

連空氣裡都飄著“等著抽穗、等著結果”的軟乎乎的盼頭。

棗雲坊市的日子似乎沒什麼變化。

煉器坊的鐵砧聲從卯時響到酉時,煉丹坊的藥香總繞著靈根打旋,制符坊學徒們還在跟林墨學畫靜心符的起筆紋路。

可林昌山心裡那根弦,始終沒松過。

自塵劫末林玄說要為晉級黃脈靈根做準備,他就沒再被拉入過夢境。

這些日子,只要沒事,他都會在靈根旁靜靜等待。

“爹,靈田今早澆完了,王老農說今年靈谷長勢比去年好三成。”

林世鴻從靈田回來,手裡還拿著剛採的青靈草,葉片沾著晨露。

“就是新來的流民,擠在臨時棚裡問了好幾回,啥時候能分新住處。”

林昌山點頭,目光又落回靈根。

“再等等,玄祖那邊快了。”

……

話剛落地,腳下地面突然輕顫,像有東西從地底往上拱。

他心頭一跳,剛要喊人,就見靈根樹幹上,先泛起一層淡金色光暈。

像潮水般從樹幹底部往上漫,順著紋路鑽進每片葉子。

原本幾人粗的主幹,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膨脹,樹皮裂開又快速癒合,新枝從老枝上冒出來,帶著嫩綠芽苞,呼吸間就展成葉片,葉緣凝著細密金紋,像用金線繡的花邊。

“嗡——”

低沉嗡鳴從地底傳來,不震耳卻敲在每個人心上。

谷口青壯扛著長矛頓住,煉器坊王鐵掄到半空的鐵錘停了,煉丹坊趙炎剛掀爐蓋,爐鉤“噹啷”掉在地上。

所有人都抬頭往靈根方向看,眼裡滿是驚愕。

……

此刻林玄的意識,正沉在黑石戈壁地脈最深處。

他“看見”,百里內地脈支流像喚醒的巨龍,土黃色能量順著支流往靈根湧,匯成奔騰的能量河。

壺天空間裡,攢下的土黃能量與銀白空間碎片瘋狂旋轉,凝成金色漩渦,漩渦中心噴湧出新能量,順著根鬚往靈根核心灌。

淡青色靈韻在核心處快速褪去,被濃稠金黃取代,金黃裡還纏著絲絲銀白空間紋路,像兩條糾纏光帶,繞核心緩緩轉動。

“要成了。”

林玄意識裡泛起明悟,試著將靈韻往外推。

先是十里,地面枯草裡鑽出嫩綠芽,半柱香就長到齊膝高,草葉露珠裹著金色靈韻。

推到二十里,遠處黑石坡上,暗沉石頭泛淡金光澤,石縫靈草舒展葉片。

推到五十里,西邊清溪河泛金波,河底鵝卵石都透著靈氣。

最後靈韻穩穩停在百里處,像張金色巨網,罩住黑風谷及周邊山巒平原。

更驚人的是靈根本身。

主幹長到差不多十人合抱粗,分枝向四周延展,像撐開巨大金綠傘,葉片在陽光下閃爍,金紋流轉間,細碎金點從葉上落下,觸地就化作靈草芽。

靈根上空,丈許直徑的金黃光雲緩緩旋轉,光雲裡落下細密雨絲,淋在人身上溫溫的,像浸了靈蜜。

常在廣場附近聊天的老張頭,前些天患了風寒,被雨絲淋到後,咳嗽都輕了許多。

“那是玄祖的靈韻?”

黃沙寨來送靈草的李領,剛到谷口就僵住,看著百里外泛金光的山巒,靈草袋掉在地上。

“俺活四十多年,從沒見這麼濃的靈韻!這是……晉級黃脈了?”

不止李領,甚至百里外的一些村落都察覺到了。

就在這時,林玄意識裡湧入新力量。

不是地脈能量,是能“掌控山石”的神通。

他試著將意識延伸到幾十裡外的黑石礦,只見礦裡丈許大的青石,突然從礦脈脫離,像被無形繩子牽引,順著地脈往靈根飛,掠過山巒時帶起淡金風。

“天罡神通,鞭山移石。”

林玄意識裡泛起神通名字,他能清晰感知,百里內山石土壤,都成了可調動的“棋子”。

想讓山移一寸,山石就順地脈動。

想讓土平一尺,土壤就自動填低窪。

這正是規劃棗雲城最需的神通!

天色擦黑,林昌山剛安撫好好奇村民,意識突然一輕,被拉入夢境空間。

夢境不再是簡單石屋,而是金色虛空,虛空中懸浮著巨大圖紙,用金黃靈韻畫著棗雲城規劃,細到每路寬度、每戶佈局。

林玄虛影裹著金黃靈韻,比之前大一圈,周身光帶纏絲絲銀白空間紋路。

“玄祖!”

林昌山聲音發顫,他剛聽村民說,百里外清溪河都泛金波。

“您真晉級黃脈了!”

“嗯,靈韻輻射百里,地脈也穩了。”

林玄指尖點在圖紙中心靈根位置。

“接下來就是坊市的規劃了。”

“可以更名為棗雲城了!”

“你看這個圖上。”

“靈根周邊3裡,留著建大廣場,青石鋪地,中間挖靈泉池引地脈水,以後村民在這兒開大會、辦典禮。”

林昌山湊近看到,

廣場外圍3到10裡環形區標著“原居民區”,每戶是“兩進院”,院裡有小菜園,每十戶中間還有水井字樣。

“玄祖,兩進院啥樣?每十個院子都有一口水井?”

“前院住人,後院放工具曬東西,菜園種家常蔬菜。”

林玄指尖點院落圖紙。

“靈井在中間,‘導引’引地脈水上來,以後用水更方便。院牆用青石砌,高五尺,安全又不擋光。”

他又指10到20裡“新居民區”:“新來的村民、匠人住這兒,佈局和原居一樣。新居民區外修矮牆,把原居、新居圍起來叫‘內城’。”

“工坊和商業區呢?”

林昌山指圖紙南城區域,那裡畫著一排排房屋。

“南城全設工坊區。”

“給你們搭了個框架,按功能分小房間。”

土黃色光帶圈出南城。

順著光帶看,每個工坊都被青石牆隔成四五個小間。

“基本上都分了五間:最大的是製作區;旁邊三間小的,分別做原料儲蓄、整理、成品放置,另外一間做休息室。”

“每間都留兩扇窗,方便通風。”

“工坊多建幾個,以後其他的也能用到。”

“工坊區統一,以後收拾起來也方便。都設在南城,離商業區也近,做好了隨時可以送過去。”

銀白色光帶圈出東城。

“東城是商業區,建百間商鋪,每間分前後,前賣貨後住人。商鋪前路寬三丈,青石鋪就。商業區中間建‘交易大廳’,一些大交易在廳裡辦。”

林昌山目光落在圖紙細密的黑線,藍線上,線條從內城延伸到外城:“玄祖,這些線條是……”

“地下管道。”

林玄笑了,“藍色的是供水管道,從地脈水引到各個水井裡;黑色的是排汙管道,從每戶引到谷外汙水坑。坑用‘指地成鋼’封邊防滲地脈。管道全用青石,‘導引’裹地脈能量防堵防漏——以後再不會汙水滿街流,夏天也沒臭味。”

“還有城外靈田。”

林玄指尖掃城西城北。

“20裡外全開墾成靈田,水渠我到時候也會弄好。靈田按‘十畝一組’分,每組配水車,澆水不用人挑。”

林昌山激動得攥緊拳頭。

“玄祖,這麼大工程,需要的時間太長了。”

“這點你不用擔心。”

“我會先在東邊20裡外建一些臨時安置點。”

“你通知所有人,三天內搬去20裡外臨時安置點,空出20裡內的區域。”

“另外這幾天我先用神通把已經耕種的靈田催熟。你通知村民們儘快收割。”

“收割完成後,糧食也都先放在臨時安置點。”

“我有神通相助,要不了幾天就能完成。”

……

林昌山都驚呆了,“幾天就可以了?”

愣了下,然後用力點頭:“我這就安排!保準不耽誤!”

接下來的幾天天,棗雲坊市忙而不亂。

老人們捨不得舊石屋,仍顫巍巍打包。

老張頭把靈草籽包在布兜裡,說要種新院菜園。

孩子們蹦跳著幫忙,唸叨“新住處有水井,能喝甜水”。

工坊的人更忙,趙炎把聚靈丹小心裝瓶,王鐵搬鐵錘鐵砧去臨時棚,林墨捆好符紙怕耽誤活計。

青壯們則抓緊時間收割糧食。

……

林昌山和齊峰每天在安置點與內城間跑,安撫情緒查進度。第七天傍晚,內城終於搬空,只剩空蕩蕩的舊石屋和土路,等著改造。

……

當夜,臨時安置點的村民剛睡下,就聽見遠處“轟轟”響。

不是獸潮嘶吼,是沉穩有節奏的震動,像地脈在呼吸。

沒人睡得著,都爬起來往內城看。

漆黑夜裡,內城上空泛著土黃色光罩,光罩裡,無數青石從遠處黑石坡飛來,像發光的鳥排成佇列,緩緩落在內城土地上。

“那是玄祖的神通?”

有人小聲說,話音剛落,地面土塊自動平整,低窪被填,凸起被削,彎曲土路漸漸變直。

林玄正全力調動三大神通。

先用“導引”啟用百里地脈,土黃色能量順著支流湧向內城,地面形成巨大能量網,每個節點對應規劃圖上的房屋、道路、管道。

接著“鞭山移石”發動——百里外黑石礦裡,丈許青石被牽引過來,先落靈根廣場切成石板鋪地,再調小青石堆房屋地基,每塊石頭嚴絲合縫,像尺子量過。

地基成型後,“指地成鋼”運作。

地基青石泛淡金光暈,散去後堅硬如鐵,自動拼接成牆體,預留門窗位置,窗框紋路都清晰。

屋頂瓦片是青石切的,被“鞭山移石”精準鋪在房樑上,縫隙用融青石填補,嚴絲合縫不漏雨。

地下管道鋪設更驚人。細長青石管從地下冒出來,像黑色的蛇順著路線延伸。供水管道粗如碗口,排汙管道更是一丈那麼寬,每根都用“指地成鋼”加固,介面被能量熔合,無一絲縫隙。

管道還自動連到每戶靈井和排水口,角度剛好保證水流順暢。

道路從靈根廣場向外延伸。

三丈寬主路,青石切成三尺長石板鋪在平地,縫隙用靈韻泥土填補,平整不滑。

一丈寬支路連到每戶門口,路旁預留靈樹坑,坑裡填好帶靈韻的土。

城西城北的靈田也在改造。

“鞭山移石”整平土地成方田壟,“指地成鋼”加固田埂留排水孔,灌溉渠從清溪河延伸,渠邊青石砌成,渠水在“導引”下流進靈田,流速剛好。

天快亮時,神通聲響漸小。

臨時安置點的村民按捺不住,跟著林昌山往內城走。

剛到內城邊緣,所有人都愣住了。

眼前不再是零散舊石屋和土路,而是規整城池。

靈根廣場青石板平整,中間靈泉池泛金波,池邊圍青石欄杆。

廣場外圍,居民區,兩進院石屋整齊,玄祖甚至還細心的給每個院子排上了號。

南城工坊區,工坊的五間房連在一起,每間都留著兩扇窗的空位,牆上還鑿了幾個小孔,方便後續掛工具。

東城商業區,百間商鋪的框架排成兩排,中間留著三丈寬的路,交易大廳的弧形屋頂在晨霧裡透著淡金,格外顯眼。

地下管道雖看不見,但水井裡的水清澈可見。

城外靈田,田埂整齊,渠水緩流。

……

“這是咱們的新住處?”

老張頭拄著柺杖,走到原居民區石屋前,摸了摸牆壁。

堅硬光滑,似乎還帶著暖意,他眼圈一紅。

“俺活七十歲,從沒住過這麼好的房子。”

趙狗蛋拉著阿爸衣角,“阿爹!水井裡的水!能喝嗎?”

趙阿爹笑著點頭。

趙炎最急,拉著陳瑤往煉丹坊跑。

剛進製作區的框架,他就張開手臂量了量。

“夠寬!放三個陶爐都夠!旁邊那間小的當原料儲蓄區,咱們回去搭些木架,把靈草分類放。整理區再弄個竹篩,篩靈草的土!”

陳瑤也笑著點頭,指了指牆上的小孔:“這裡能掛鐮刀,收靈草時方便。”

王鐵則跑到煉器坊,看著空蕩蕩的製作區框架,忍不住揮了揮拳頭。

“這地方夠大!俺們把鐵砧搬進來,再用黏土砌個風箱,以後鍛打三階獸骨都有地方!原料區能堆鐵礦,成品區弄個木架放短刀長矛,齊活!”

林墨走進位制符坊,看著分割好的四間小房,眼裡亮得驚人。

他走到製作區,蹲下來摸了摸地面。被“指地成鋼”壓得硬實,卻沒鋪磚,“正好!咱們自己鋪青楠木案臺,案臺能順著靈韻走,畫符更順!原料區放符紙符墨,成品區疊靜心符,以後再也不用擠在舊棚裡了!”

村民們的驚歎聲、議論聲此起彼伏,有人已經開始盤算怎麼收拾自家院子。

這家說要在後院搭個雞棚,那家說要在前院種棵靈桑,孩子們則圍著新居民區的框架跑,說要找最好的位置搭木鞦韆。

林昌山站在靈根廣場上,看著眼前的一切。

整齊的房屋、興奮的村民、上空流轉的金黃靈韻,還有遠處靈田裡緩緩流動的渠水。

他轉頭看向靈根,葉片在陽光下閃爍,金紋流轉,彷彿在回應村民的喜悅。

“玄祖,您做到了。”

林昌山在心裡說。

“棗雲城,真的成了。”

遠處天際線,太陽慢慢升起,金色陽光灑在棗雲城青石路上,灑在村民笑臉上,灑在靈根葉片上。

這座用神通建成的城,在黃脈靈根護佑下,正迎來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