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

金陵大學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新藥開發實驗室內。

穿著白大褂的李舟,看著眼前試管內的淡黃色藥劑,嘴角揚起一絲笑意。

試管內的藥劑,正是艾茲病病毒(HIV)疫苗!

自從啟動課題組研發HIV疫苗以來。

他一有空,便會來到實驗室,進行疫苗研發。

得益於醫學等級LV9和藥學等級LV9。

李舟在醫藥領域,宛如神一般的存在!

僅僅花費一個月時間。

HIV疫苗,便順利研發成功!

這次藥物研發的主角,是一種名為Tiantanvacciniavirus的老牌毒株。

早在數十年前。

它就消滅了天花!

這一次,李舟把它當做“快遞員”,讓艾茲病毒的抗原送林人體,觸發免疫記憶。

艾茲病毒,擅長“裝死”。

它能在人體內潛伏多年,靠變異逃過免疫系統的圍追堵截,常規疫苗對它來說就像用竹竿打老虎,費勁不討好。

而李舟研發出的疫苗,靠的是“重拳出擊”,讓免疫系統產生針對HIV-1多個關鍵蛋白的免疫反應,像同時埋伏好幾道卡口,堵它的退路。

過去幾十年時間。

醫學界研發疫苗的主流思路,是直接構建HIV抗原,問題是HIV的變異速度非常快,今天你剛識別它,明天它就換了個馬甲。

李舟用天花疫苗毒株打頭陣,其實是個“反套路”的思路。

他把老毒株做“運輸車”,把多個艾滋病毒抗原組合成“多肽拼盤”,一次性扔進免疫系統,讓它“記個全套”。

免疫細胞不是傻子,它們看到這麼多“通緝圖片”,自然能更高效地產生記憶反應。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

大街小巷,天天張貼某個嫌疑犯的照片。

新聞也天天發,月月發,年年發。

那麼下次這位嫌疑犯出現。

不管戴不戴口罩、換不換髮型,你都能認出他!

這種策略,就是在和HIV的變異賽跑。

李舟根據這種思路,既用了老毒株的安全性保障,又搭了新的抗原組合,科學性和實用性兼具。

最終,他透過基因剪刀技術,將艾茲病病毒的關鍵抗原基因(env、gag、pol)嵌入痘苗基因組中,改造成重組複製型天壇痘苗載體疫苗(rTV),順利研發出新型艾茲疫苗!

此刻的實驗室內。

課題組的10位藥學本科生,眼神狂熱的看著李舟。

如果說先前。

他們都被李舟淵博的醫藥知識,以及登峰造極的教學水平,而感到驚歎。

那麼在加入課題組的這段時間。

10位藥學本科生,徹底被李舟強悍的科研實力所折服!

所有人都清楚。

他們作為新型艾茲疫苗的“專案參與者”,今後有希望隨李舟教授一起,名留青史!

這時,李舟環視眾人,開口道:“現在請大家各自彙報專案的科研進度,先由郭婷開始。”

“是,教授!”

郭婷往前踏出一步,詳細彙報道:“天壇痘苗複合型艾茲病疫苗研發成功後,我、楊川、王雙組成的三人小組,第一時間開展動物試驗。

我們先在國重實驗室的浦口小鼠資源庫平臺,對小鼠進行藥毒性研究試驗。

我們透過Balb/c小鼠肌肉注射DNA疫苗3次後,皮內接種痘苗1次加強免疫,檢測疫苗對一般毒理學指標的影響、監測疫苗的免疫原性、免疫毒性。

結果顯示,DNA-天壇痘苗複合型艾滋病疫苗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可以誘導較強的T細胞免疫反應且可以維持較長時間,未見疫苗相關的一般毒性和免疫毒性。

顯然,DNA-天壇痘苗複合型艾滋病疫苗可以誘導較強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反應,對一般毒理學指標未見顯著影響,未見明顯免疫毒性。”

話音落下。

課題組成員霍琳,開口道:“李教授,我和秦傑、林嫿組成的三人小組,用天壇痘苗複合型艾茲病疫苗,對恆河猴進行實驗,用於評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實驗顯示。

連續三次注射三倍標準劑量的恆河猴,未出現不良反應,證明該疫苗在臨床前環境下具有安全性。

同時,兩次注射天壇痘苗複合型艾茲病疫苗方案,可引發顯著的中和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

課題組成員費奇,開口道:“我所在的三人小組,先後對32只大鼠、48只家兔、56只比格犬、64只食蟹猴、72只絨猴、84只小型豬等動物,進行注射試驗,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

聽到這裡。

在場眾人,都笑容滿面。

透過一系列動物實驗。

完全能證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後期臨床試驗奠定基礎。

課題組成員蕭軒,朗聲道:“教授,我已經經過詳細評估和除錯,發現天壇株痘苗複合型艾茲病疫苗,依託於我國成熟的疫苗生產體系,成本最低能低至1元。”

“很好!”

李舟滿意的點點頭。

他直言道:“疫苗是群體免疫的基石,疫苗普惠性更是決定公共衛生成敗。

艾茲病預防藥物領域,其實有一種名為Lenacapavir的長效特效藥。

它的保護率為99%至100%。

但該藥物需要半年注射一次,定價高達2.8萬美元一針。

一年注射兩次,年費用高達5.6萬美元,且需要終生定期服用。

而我們研發出的艾茲疫苗,成本低至1元,且擁有終生防護的效果!”

這話一出。

課題組成員都興奮不已。

全球HIV疫苗市場規模超500億美元。

如果天壇株痘苗複合型艾茲病疫苗成功上市,起碼能搶先80%以上市場份額。

李舟繼續說道:“課題組成立之後,我就對艾茲病疫苗的研發,制定出四步走的發展路線。

眼下,前面三步,已經圓滿完成。

只剩下最後一步——對志願者進行人體試驗!

這個步驟,看似簡單,實則最為重要。

一旦人體試驗失敗。

那我們先前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將付之東流。”

聽到這話。

學生們都面色凝重。

藥物研發路漫漫!

通常來說。

從實驗室確認發現靶點,到一系列臨床前研究,需要花費兩三年。

臨床前相關試驗,又需要兩三年。

進行Ⅰ期臨床試驗、Ⅱ期臨床試驗、Ⅲ期臨床試驗,需要花費三到七年。

臨床試驗全部結束後。

還要經歷漫長的新藥審批環節。

所有環節都結束後,一種新藥才能正式獲批上市。

當然……

他們所在的課題組,牽頭人是李舟教授。

李教授研發出艾茲病疫苗,只花費七天時間。

臨床前試驗階段。

課題組從評估艾茲病疫苗的藥理和毒理作用、質量研究、穩定性研究、動物試驗等環節,花費近一個月時間。

隨著動物試驗結束。

課題組就能開展Ⅰ期臨床試驗,也就是對特定群體,進行人體試驗。

說實話。

如此快速的科研進度。

醫學界以前聞所未聞!

越是和李教授接觸。

他們就越是意識到李教授才華橫溢,藥物研發水平強的匪夷所思!

外界科研團隊或者知名藥企,十餘年都無法取得的科研進展。

李教授只需要短時間就能搞定。

作為課題組成員。

他們還是第一次覺得,科研如此簡單!

簡直soeasy!

儘管尚未開展人體臨床試驗。

但每個人都信心十足。

李舟教授研發出的艾茲病疫苗,一定能惠及無數人,讓醫學界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