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的錄製,大概能分成五個階段,詞曲創作、編曲、錄音、混音、母帶燒錄。

五個階段中,最無法確定的就是詞曲創作。

快的話,幾分鐘就能一氣呵成,慢的話,那真是靠天吃飯,拖個一年半載,那都不算長。

像沈浪,他就沒有‘創作’瓶頸。

那些耳熟能詳的金曲,全部排著隊等他挑,後續的編、錄、混、刻,雖然看效率,但總體還是有一個大致的時間線。

不過,歌曲的誕生跟專輯還不一樣。

專輯的整體性要求比一首歌高得多,封面設計、專輯名、歌手風格、形象、曲風、概念,乃至後續的包裝推廣,都是重中之重。

在資訊傳播尚未爆發式增長的當下,歌迷購買一張專輯,往往會反覆聽很多很多遍。

而這,就需要保證專輯的統一性。

它必須要有一個核心概念,專輯裡的所有歌曲都是為這個概念服務。

這個概念,可以是故事性,可以是探索某個主題,也可以是追求聽感的和諧統一等等。

像沈浪的第一張專輯,核心曲風是搖滾。

別說流行搖滾不是搖滾,如果流行搖滾不算搖滾,披頭士、滾石、皇后樂隊、老鷹、齊柏林飛艇,也不是搖滾?

沈浪的第一張專輯包含流行朋克、民謠搖滾、英倫搖滾、迷幻搖滾、說唱、R\u0026B等等元素,探索的是華語流行搖滾的邊界。

拋開曲風,整張專輯偏向正能量,主打一個勵志。

從《生如夏花》、《藍蓮花》、《勇敢的心》的自問自答,到《追夢赤子心》的堅定,再到《海闊天空》、《我相信》、《我的天空》的再次堅定。

至於《流星》、《yellow》、《夜空中最亮的星》三首偏情歌向的歌,正好對應熱戀和失戀。

當然。

‘姑娘’這個詞在早期的華語搖滾樂裡,也不一定是愛情,崔建的《花房姑娘》看似是寫愛情,實際上寫的卻不只是愛情。

《夜空中最亮的星》的歌詞,其衍生意義,也不僅僅侷限於愛情。

有那麼一句話,創作者在完成某部作品之後,他/她就失去了解釋權,如何理解,如何解釋,那是讀者的事。

某些時候,一部作品被賦予的意義,完全超出了作者本身的表達。

你讓作者自己去回答閱讀理解,也拿不到滿分。

沈浪、陳紹寶、Leslie幾人聊著專輯裡的歌,聊到興處,陳紹寶忽然問道。

“沈浪,你的專輯名定下了嗎?”

“定了,我給它取名叫《朝陽》。”

“朝陽,初升的太陽?”

“對。”

沈浪點了點頭:“朝陽,新的開始,代表著一種旺盛的生命力,對未來充滿希望,對生活充滿希望。”

專輯名,也不是隨便取的。

這個希望,既是代指搖滾樂,也是內地樂壇,同時還寄託了對未來的無限期許。

個人,民族,乃至國家。

正好也跟《yellow》的MV相對應,契合專輯想要表達的主題。

“好名字!”

陳紹寶笑著道:“太陽是恆星,巨星,這個象徵意義很好,我有預感,你一定能成為這個時代的一顆巨星。”

“前途無限,光明無限!”

看。

這就是一萬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雖然陳紹寶說的跟沈浪想要表達的不太一樣。

但朝陽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甚至你能把他理解為‘朝陽區’的chao陽,理解為沈浪在自省,時刻警醒自己,朝陽區的老百姓有多厲害。

吾日三省乎吾身,做一個正能量的人。

“哈哈,我也有這種預感。”

陳建添笑呵呵的附和道:“像沈浪這樣的天才音樂人,如果不火,那絕對不是沈浪的問題,而是市場的錯。”

接著,雙方又聊起了專輯封面設計。

聊到這事,雙方爆發了一場分歧。

“沈浪,你的意思我明白,但以你的外形條件,如果不印在專輯封面,簡直是損失。”

陳紹寶雖然持有不同意見,但總體還是心平氣和,畢竟,沈浪目前還是紅星的人,寶麗金只是除內地之外的華語區代理發行人。

“你知道嗎?”

“如果用你說的,用朝陽初升的畫面做封面,這張專輯至少會少賣20萬張,是至少,你懂我意思嗎?”

“很多歌迷,她不懂音樂,她們只看臉的,你都不知道,那些小姑娘追星有多瘋狂。”

“前段時間,黎民來燕京開演唱會,那些小姑娘知道他喜歡喝酸奶,黎民下榻的酒店堆滿了成堆成堆的酸奶,酒店周邊的酸奶店都被買空了!”

沈浪微微一笑:“邵寶哥,你說的我都懂,但是我還是堅持我自己的觀點。”

雖然沈浪很想紅,但《朝陽》是他前世今生第一張錄音室專輯,它的意義特殊。

為此,他可以犧牲一部分利益。

一如簽約紅星生產社。

既然是搖滾專輯,那就搖滾到底,在沈浪的觀念中,搖滾樂不是那種虛無的叛逆思想。

那些太虛。

搖滾樂的叛逆,不是思想。

思想什麼的,那都是歌手賦予的額外底色,搖滾樂真正叛逆的地方在於‘音樂形式’的叛逆。

在歌曲製作越來越複雜的年代,一群人反而去做簡單的音樂,這才是叛逆。

朋克就是其中的典型。

對比編曲繁複的流行樂,朋克無疑是一種‘極致簡單化’的音樂,常用的三和絃套路,普通人練上一兩個月就能玩。

此外,搖滾樂和流行樂的區別還有很多。

狹義上的流行樂,更注重人聲,以及歌手的個人包裝,宣傳也是以歌手本人為主。

而搖滾樂中,器樂才是重點。

人聲與器樂的對抗,也是搖滾樂迥異於流行樂的地方。

衍生到專輯封面,搖滾樂的專輯封面很少突出歌手個人、樂隊,多以抽象畫,或者概念圖為主。

反觀國內外流行歌手的專輯,他們的專輯封面基本都是歌手個人形象硬照。

這就是最直觀的宣傳企劃區別。

搖滾樂的宣傳重點不在人,而在作品本身。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流行樂是標準生產模式化下的大眾商品,搖滾樂則是更個性化的特殊定製商品。

前者可以大規模協同作戰,詞曲、編曲、唱,可以交給不同的部門,或者個人完成,搖滾樂作品基本是樂隊成員之間的創作。

兩者沒有高下之分。

作為個人第一張專輯,沈浪玩的是標準。

既然是定標準,方方面面自然都要兼顧,從製作,到宣傳企劃,重點都在歌身上。

包括後續的混音,人聲也不會太突出,頂多跟伴奏持平,不會喧賓奪主,過分突出人聲。

至於下一張專輯?

那就無所謂了。

發RnB專輯,別說拍個人形象照片,就是拍肌肉展示,賣肉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