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嘉士伯音樂節
華娛1993:我是歌手 朝天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北影廠。
回到單位,陸學長撥通了申海交大的某宿舍樓電話,《週末情人》的拍攝地點是申海。
劇組就住在交大的宿舍樓。
因為便宜。
不要錢。
撥通電話,又等了一會,耳機裡傳來一陣噠噠噠的腳步聲。
“喂,陸哥?”
“婁夜,是我,你那部電影配樂找到人了沒有?”
“配樂?”
婁夜先是意外了一下,然後回道:“找好了,一個叫十月嬰孩的燕京樂隊。”
“十月嬰孩?”
陸學長雖然身體不太好,看起來病懨懨的,實際上他也是一個資深搖滾樂迷。
以前他還跟順興他們組過一支樂隊。
所以,他對搖滾圈還算熟悉,婁夜提到的這支樂隊,他一點印象都沒有。
“嗐,差點忘了,他們這樂隊還沒露過臉,李傑,竇威那個做夢樂隊的經紀人,十月嬰孩就是他組的樂隊。”
“哦,是他啊。”
聽到這名字,陸學長總算有了點印象,李傑在圈內算是一個名人,八十年代就能掏出兩三萬,配齊搖滾四大件,當然不會默默無聞。
“陸哥,你怎麼想起問這事了?”
“沒什麼,就是認識一個比較有才華的音樂人,他說要找點活,我這不就想到你了嘛,還有小帥。”
“他還在你那吧?”
“啊,在呢,整天上躥下跳的,跟個猴子一樣,煩都煩死了。”
婁夜跟王曉帥是上下鋪的同學,言語間明顯少了幾分距離感,該吐槽,那就槽個夠。
接著,兩人又聊了幾句,約好回京見面之後,陸學長就結束通話了電話。
婁夜那邊,看來是沒戲了。
人家十月嬰孩樂隊都陪著去了申海,哪有臨陣換人的。
想了想,近期即將開拍的電影好像還有江文?
不過,陸學長跟江文不太熟,而且那部電影投資不小,近千萬的大製作,人家也不會找一個‘新人’吧?
……
另一邊。
沈浪收到那依的尋呼臺留言,於是便給她回了個電話,等他再次回到咖啡廳,第一時間說道。
“邵寶哥,有件事得麻煩您一下。”
“什麼事?”
“是這樣。”沈浪如實道:“我女友的媽媽,她挺喜歡張果榮,能不能麻煩你幫忙要一張親筆簽名CD?”
“沒問題。”
一聽是這事,陳紹寶連打包票。
“回頭我給你寄過來。”
“如果你要是去香江,Leslie(張果榮英文名)看到你這樣優秀的後輩,一定會很欣賞。”
陳紹寶當真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攛掇’的機會,沒能拐走沈浪,絕對是他這兩年最大的遺憾之一。
這形象,那創作能力,那嗓音,那技巧,哪哪都好,去了香江,絕對一炮而紅。
哪怕沈浪不會粵語也沒關係。
王大小姐剛到香江,也不會粵語,花了一年時間,很快就學會了粵語。
“Leslie?”
沈浪雖然知道那是張果榮的英文名,但該驚訝還是得驚訝一下,只見他驚訝的看著陳建添。
“哥哥的英文名也叫Leslie。”
經這麼一打岔,陳紹寶想要再接著話頭,多少有點不合適,接著,他話鋒一轉,聊起了香江的一些趣聞。
說是趣聞,其實就是一些報紙上的訊息,主要話題仍然是在音樂領域。
聊著,話題又重新拐回了去香江的事。
“沈浪,你的新專輯能趕在9月之前錄好嗎?”
“九月份?”
沈浪沉吟片刻道:“應該沒問題,現在是5月下旬,八月底之前應該能完成錄製。”
“那正好。”
陳紹寶拍手道:“我和Leslie(陳建添)之前商量過,你的專輯先在香江打出名氣,然後再到內地宣傳。”
“對了,你知道香江嘉士伯音樂節嗎?”
“不清楚。”
沈浪微微搖頭,他對90年代初香江的瞭解,僅限於一些常規的事務,像音樂節這種活動,他了解有限。
“嘉士伯是一家釀酒集團,主要業務是啤酒,85年,嘉士伯冠名了通利琴行和商業二臺聯合舉辦的音樂節活動。
這項音樂節呢,主要是扶持香江本土原創搖滾樂。
太極樂隊、達明壹派、beyond等樂隊都參加過嘉士伯音樂節,至今,音樂節已經辦了8屆。
91年那會,黑豹以嘉賓的身份參加了第七屆音樂節,當時的演出很轟動。
如果你能趕在8月底之前錄好專輯,我可以安排你去音樂節演出。
當然,也是以嘉賓的身份。”
“因為嘉士伯音樂節針對的是香江本土樂隊,只有香江樂隊才有資格參加樂隊之間的競賽。”
聽完陳紹寶的介紹,沈浪大概明白了陳紹寶和Leslie的思路。
這不就是出口轉內銷嗎?
當下,乃至千禧年後,港臺地區的明星,那都是自帶光環,追港臺明星,那就是潮。
追內地明星,那就是土。
此時香江二三線歌手的出場費,堪比內地歌壇大姐大毛阿閔。
去年獲封四大天王的劉得樺,其出場費高達80萬,他是四大天王之中,出場費最高的一人。
張學有以75萬緊隨其後,黎民65萬,郭富成63萬,四大天王中任意一人的出場費都是內地一線頂流的二十倍以上。
“可以啊,你們是老闆,你們說了算。”
想著,沈浪靈機一動。
“邵寶哥,你能不能用寶麗金的名義向央芭那邊發一份公函,把那首《我相信》加到嘉士伯音樂節的嘉賓表演節目單裡?”
“是那首交響樂跟搖滾樂的歌嗎?”
“對。”
搖滾樂中加入絃樂、打擊樂等古典樂元素,國外已經有人試驗過,國內的羅大右,他那張即將發行的專輯《戀曲2000》,就有跟管弦樂團合作。
不過,一整支交響樂團與搖滾樂的合奏,目前還是一片處女地。
沈浪提這個建議,一方面是想給香江樂壇一點小小的震撼,另外一方面,也是無奈之舉。
央芭樂團那邊雖然答應了錄歌,但快一週過去,還是杳無音信。
如果寶麗金那邊能給出具一份公函,這一次的錄製,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沾上香江與大陸文化交流的標籤,好處多多。
一些手續方面的問題,基本不是什麼問題,審查、發行,一路綠燈,專輯錄制的速度,也能大大加快。
“我覺得可以試一試。”
陳紹寶想了想,沒有第一時間給出答覆,畢竟這件事涉及到兩地關係,不是他一個人能夠決定的。
“等我回香江,我試著運作一下,你等我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