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本是一個村子的鄉親,祖祖輩輩生活了這麼多年。

有句古話叫,本是同根生!

雖然大家不是一個姓氏,可是這幾代人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交情,造就了平日裡大家互幫互助的情誼。

如果是幫地裡幹活,相信根本不用村長出面大家自發的就能解決問題,因為以前幫助特困戶家庭幹農活的這些事情就不需要村長干預。

只因為…

只因為今天的利益太大了,大到讓人性骨子裡的自私冒了出來。

如果只是幹些地裡的農活,大家無非是再多出一點汗,本質上沒有人會損失些什麼。

常年累月的幹農活兒,大家的體能早已經適應了這種強度,即便幫著鄰居多幹一點兒也無所謂。

可是今天,如果讓出一個名額就意味著自己損失6000塊錢。

尤其是對於那些老子想帶兩個兒子一起進城的家庭。

6000塊錢是什麼概念,此時此刻根本不需要向村民們解釋這筆錢能幹什麼,因為每一個人早已在自己的腦袋裡算得清清楚楚。

如果幫鄰居幹一點農田裡的體力活,如果摺合成早些年生產隊的工分,恐怕幫忙的那點兒體力活,連半個工分都不值。

把這些工分摺合成真金白銀,也就兩毛多錢而已。

即便在農忙的時候,幫鄰居幹上整整半個月的時間,也不過價值10塊錢人民幣而已。

損失10塊錢,即便是在這樣的農村,大家也不會為了這點兒錢斤斤計較。

可現在,那可是整整6000塊錢。

此時,手中掌握著名額分配權利的人們,沒有一個人願意接村長下面的話。

村長做了整個村子的表率,拿出了自己的兩個名額,就差連自己本身的名額都送出去。

可是,即便起了帶頭作用,大傢伙仍舊沉默一片。

而那些特困戶,看著默不作聲的人們,有人突然間站了出來撲通一聲跪在了村口。

這一跪,直接讓現場的氣氛變得凝重。

也就是這一跪,讓很多人的心裡產生了兩極分化的想法。

之前,有人幫這家特困戶幹過農活,得到的回報無非是在這家人家裡吃了幾頓飯僅此而已。

那個時候,沒有人計較這些得失,反而感覺幫助別人也讓自己很快樂。

可今天,看著對方突然間跪在自己面前,心中不但沒了往日的同情,反而覺得有一種被人逼迫的感覺。

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平日裡幫你做了那麼多,難道還不知足嗎?

這一跪是什麼意思?是要逼著我給你分一個名額嗎?

村民的心裡很是彆扭,感覺自己就不應該做那個老好人,就在這一剎那間,感覺以前做出的幫忙全都是錯誤的選擇。

這種被人道德綁架的感覺非常難受,明明自己什麼都沒做錯,卻感覺自己欠他的一樣。

這天下還有沒有道理可講?

做好人,難道就是這樣的下場嗎?

也就從這一刻起,曾經幫助過這家人的一部分有分配名額權利的人,已經在心裡暗暗發誓,以後這家人的死活跟自己無關,就算他們家的糧食爛在地裡也不會再伸手幫忙。

這是一種極端想法,因為他們感覺自己遭受到了道德綁架,感覺自己幫他們做的好事反而成了對方逼迫自己的籌碼。

而另外一部分人,心中也有一個比較極端的念頭。

看著跪在面前的特困戶,這部分人心中極為慚愧。

平日裡大家友好相處,自己會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而這些特困戶也並沒有理所應當的承受這一切,也用他們能夠做出的任何事情作為回報。

雖然這些事情,放在普通人家顯得是那樣微不足道。

可對於有特殊困難的家庭來說,即便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已經對他們形成了負擔。

可是,這些特困戶明白,做人要懂得知恩圖報。

雖然自己所做的這些回報,在別人眼中是那樣的微不足道,可是做與不做是態度上的區別,而不應該直接反映在事情本身。

也正是因為這些特困戶懂得知恩圖報,如今看著這些人跪在面前,有人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見錢眼開?

為了一點兒錢,忘記了自己的本性是善良。

這些人甚至在內心產生了內疚,感覺是自己拋棄了這些特困戶。

不得不說,有這樣想法的人絕對是一些本性善良的好人。

但是,即便他內心有了內疚的感受,可是身邊的妻子兒子以及本族的兄弟姐妹,他們未必有相同的感受。

有句話叫做身不由己…

哪怕是一家之主,也要考慮對全家人的影響。

一時衝動,讓全家人都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以後的生活可想而知會多麼的煎熬。

足足十幾分鐘的時間,除了村長之外再也沒有人願意拿出自己的名額。

而在這十幾分鐘的時間裡,村長還在苦口婆心的勸說大家。

終於,有人忍不住出聲反擊。

“村長,差不多行了啊!你做了好事兒,大家夥兒都認你的情。

有些事情沒必要說的那麼清楚,大家知道你今天做了好事就行了。”有人話裡有話的說道。

村長聽到這話,還在跟大家講大道理。

而這一次,另外的人也站了出來。

“都說差不多行了,你沒完了是吧?

你口口聲聲說,你不圖任何好處。

你把這兩個名額拿出來,表面上看你是吃了虧,至少損失12000塊錢。

可是,別忘了你是村長,你做了這麼大的好事兒上頭怎麼著也得給你記一功。

就憑你今天的這份功,沒準將來還能當上鄉長,甚至將來還能當上鎮長,縣長…裡外裡你根本不虧。

可我們呢?我們拿出的12000塊錢,也就是領個大紅花而已,這大紅花對我們來說有什麼用?

別說是鎮長跟縣長,我們恐怕連個村長都當不上。

所以,別在這嘮嘮叨叨個沒完沒了,大家領你的情就行了,非要把話說的這麼直白你才善罷甘休嗎?

反正你讓出了兩個名額,算下來也有12000塊錢,你就乾脆把這12000塊錢給他們這幾家平均分配一下,至少每家每戶也能得到一千大幾百塊錢。

就這一千大幾百塊錢,那也不是一筆小錢,放在之前別說是一千大幾百塊錢,就是100多塊錢也得在地裡好好幹一年,而且還要遇到風調雨順的年份才行。

知足吧!白給的錢,就記上村長的好,將來孩子們有出息之後,別忘了還村長的這份恩情就行。”這話已經說的相當透徹,該說的不該說的全都說了出來。

這話一出,也就意味著所有的事情必須馬上塵埃落定。

否則,那可就有些不要臉了。

白給的錢難道還嫌少嗎?

非要把大家夥兒的名額給你們均分配一下才善罷甘休?

做人還是要有底線的好,畢竟這份錢你們又不用出多少力。

以前上頭逢年過節給一些村子裡的特困戶會送一些米麵糧油之類的東西,就算這些東西大家也已經很開心。

畢竟,這的的確確能解決很大一部分問題。

現在,每家每戶平均分配村長的兩個名額,大家也能得到1000大幾百塊錢,不比那些米麵糧油更值錢嗎?

有了這些錢,雖然不能讓這些特困戶立馬鹹魚翻身,但是跟村裡那些沒有名額的普通人家相比,他們一千大幾百塊錢都比這些普通人家更有錢。

如果這都不懂得滿足,只會讓村裡那些沒有名額的普通人家也漸漸改變對這些特困戶的看法。

恐怕從今天以後,村裡再也沒有人幫這些特困戶乾田裡的活兒。

畢竟,在今天這件事情上,無論如何都不能演變成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如果還秉持著早些年誰窮誰有理的那套東西,那以後乾脆大家誰都別種地了,整天躺在家裡曬太陽豈不更好。

村長看著大家的反應,只能無奈的接受現實。

畢竟,哪怕只讓出一個名額那也是6000塊錢,6000塊錢都足夠在省城買一套房子了。

讓大家把省城的一套房子拿出來送給別人,這的確有些強人所難。

最終,名額只有村長拿出來兩個。

雖然有些人想要幫幫忙,可是在妻兒老小的目光注視之下,只能勉強的張張嘴之後又無奈的後退兩步。

名額最終定下之後,大家夥兒便準備前往市裡準備接下來兩個月的工地工作。

而在另一邊,當哈工大的學生們得知趙安竟然給10萬民工每人每天100塊錢的工資時,所有人從最初的不解疑惑震驚,漸漸轉變成了仰望崇拜跟尊重。

在此時此刻的大學,很多同學都來自於基層的農村。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家明白農村裡想要發家致富是何等的困難。

農村裡唯一的致富手段就是糧食跟農副產品,如果靠著深山老林,還可以摘一些深山之中的特產拿到農村的集市上去販賣。

可是這些東西很講究時效性,也正是這種時效性,讓這些農副產品變得並不值錢。

至少想要靠這些東西發家致富非常困難。

再加上很多小山村想要去到縣裡都很困難,甚至去一趟縣城所走的路都要冒著生命危險。

這種危險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明白那一句標語的力量。

“想致富,先修路!”如此樸實無華的一句話,讓無數個農村家庭看到了富裕的希望。

直到網路大爆炸的年代,這句話仍然是經歷過無數實踐得出來的無上真理。

別說是一個小山村,就是一個居住著二三十萬人口的小縣城,也非常依賴交通帶來的致富機遇。

從最基本的能通車,到之後的柏油路,再到高速公路路過縣城,之後有的地方還通上了高鐵,更離譜的是有些小縣城竟然還有機場。

每一次的交通升級,都會給本地區帶來一次又一次的財富機會。

而在眼下的80年代,連通車都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很多路段,只能勉強走一輛小小的驢車。

而在有些村落,連腳踏車都寸步難行,更有些地方需要滑索道才能走出山村。

回來的時候,哪怕是買了一隻豬仔,也要背在背上划著索道回到家裡。

這樣的交通方式,會大大制約當地的經濟發展。

趙安的大手筆,很多同學都已經默默的算過了這筆賬。

接近20個億的支出,這會讓無數個家庭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開始的時候,大家即便已經知曉趙安的比賽專案有可能會贏得出國留學的機會,那個時候依舊覺得趙安只是一個有錢人而已。

可是現在,即便放眼全球,也沒幾個人能拿出這麼多錢去支援鄉村的發展。

一己之力,至少改變了10萬戶家庭的未來。

此時,趙安走在校園的任何地方,但凡跟同學們擦身而過,每一位同學都會停下腳步認認真真的跟趙安打招呼。

因為趙安身上有學生會主席的名頭,大家都會按照這個名號稱呼趙安。

可是趙安聽到這樣的稱呼後感覺有些很不自然。

於是一遍又一遍的強調,最終整個學校見到趙安之後,都會微笑的叫一聲趙同學。

然而,隨之而來的副作用,就是趙安的宿舍門口堆積了大量的禮物跟書信。

起初只有少量的幾封信跟十幾封信,偶爾點綴著一兩個小禮物。

可僅僅過了兩天之後,當趙安下午在食堂用完餐回到宿舍時,宿舍門口都已經堆積到半人高的書信跟禮物。

由於趙安住在男生宿舍並沒有特別要求自己的住宿條件,所以每一名男生路過趙安的房間時,都會投去特別羨慕的目光。

雖然沒有人敢去拆閱趙安的信件,可是大家卻能追查到源頭,從寫信人的口中得知他寫了什麼樣的內容可以趙安。

一個兩個三個…

隨著大家詢問的人越來越多,對信件內容也瞭解的越來越透徹。

最終,全校都在流傳一個傳說,那就是但凡長得有些姿色的女生,都在給趙安瘋狂的寫情書。

而那些長相普通的女孩子,雖然也想給趙安寫一份情書,可是看著比自己漂亮很多的女生都在努力,於是讓很多人還沒行動就已經自我淘汰。

面對著越來越多的信件,趙安感覺有些頭疼,因為這實在不是自己擅長的內容。

而且,找也沒辦法給大家回信,因為只要回第1封信,就必須要把所有的信件全部回覆一遍。

對任何人的特殊處理,都會導致在這微妙的時刻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然而女同學們見到趙安不回信,有些人已經在食堂展開了大膽的行動。